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这才是努力的正确方式 千万人因此走上人生巅峰

这才是努力的正确方式 千万人因此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1-11-01 12:19:31

相关推荐

这才是努力的正确方式 千万人因此走上人生巅峰

从小,家长告诉我们: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时候不学习,长大铁定后悔!

在国内,好像确实是这样:

有人在一本只是混混日子,最后临时抱佛脚,也能找到不错工作;

有人在普通院校天天刻苦,最后就业还是受到各种嫌弃;

有人辛辛苦苦考到名校硕士,却因第一学历低而被工作拒之门外;

更不用说只标榜招聘清华北大,哈佛剑桥的企业了——

问题出在了哪里?

只是因为没考上好大学?

可是0~18岁,人还未成年!成年后的人生,却要被未成年时的行为所深深影响。

这太荒唐了!

于是,中国的家长异常焦虑,为了不让孩子因为未成年的不成熟而曲折一生,使出了浑身解数:上奥数班,英语课,钢琴课早就成了标配,现在还兴起了幼儿编程;花费数百数千一小时请家教;寒暑假送孩子出国游学......家长操碎了心,说什么都要让孩子尽可能上好学校,名校,这样将来才可能找份好工作。

毕竟孩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就要徒伤悲了。

但时代变了。

最近华为等大企业纷纷喊出“淘汰平庸员工”的口号。但是那些已经人到中年的“平庸员工”,当初也多为天之骄子,不乏清北复交,甚者是世界名校毕业,不然如何能进入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工作。那为什么少壮努力,老大也徒伤悲呢?

现代社会,只是少壮努力显然已经不够了。

“少壮不努力”体现的中国式焦虑

“少壮不努力”一句体现了中国对“早”的古老追求——努力要趁早。中国对“早”的焦虑也是源远流长:汉朝之后,东晋时期出现了“闻鸡起舞”的故事;元朝则出现了“笨鸟先飞”的成语;民国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看看现在的明星,十几岁正是读书的年纪,已经几亿几亿地捞金了。

我国由于近代历史原因,导致“资源有限,只能集中在少数精英身上”, 只能先以小而精的团体来弥补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不足——从晚清时选拔幼童留学美国,到1978年创建“少年班”,以及之后各种的“超常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近两代家长的教育思想。

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 容闳 图片来源:wikipedia

学习,自然要趁早,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幼儿园就会四则运算,几百个英文单词已经不算新鲜事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幼儿编程班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知乎上甚至已经出现了“孩子5岁了,学编程还来得及么?”的问题;在以前,攻读国内研究生甚至也要趁“年青”——不得超过40岁。用人单位也深受“早”文化影响,“35”岁定律已经深入人心。

可是,在忙碌中,我们都忘了,我们从小就这么努力,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还是仅仅是为了和学霸攀比获得满足感,或者只是为了找人托管,消磨时间吗?

开始努力的第一件事,是找对方向

打个比方,比如梦想进华尔街投行,挣百万年薪,那么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华尔街 图片来源:Forbes

恐怕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好好学习,上名校。

上哈佛,耶鲁当然是最好了,这些投行肯定更喜欢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啊。

但如果华尔街绿洲Wall Street Oasis数据告诉你,华尔街十大投行被录用的学生中,哈佛学生占比不过3.9%,而纽约大学才是最受华尔街投行青睐的大学。你还会一门心思上哈佛吗?

根据美国知名金融教育信息网站poetsandquants 统计,美国华尔街十大投行所录用的学生来自于440多所毕业院校。十大投行录用学生最多的22所美国商学院学生,实际上不过占当年录用指标的30%到40%。而在美国投行,发现身边有同事来自于普通州立大学也并不稀奇。

如果你读世界名校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份高薪的工作,那么你从一开始就错了。

实际上,普通州立大学进入华尔街投行拿高薪可能更容易。因为如果你在哈佛大学,周边强手如云,大家都想进好公司,竞争将异常激烈;而在普通州立大学,更多同学只想在家附近找到工作,可能没有什么人,会和你竞争同一地区的公司岗位。此外,美国公司非常看重员工的多样化背景,他们不会希望他们的员工都是清一色的哈佛耶鲁毕业,所以,普通州立大学可能更具优势。

同样的,如果你想将来进入华为工作,想年薪30万以上,你也不需要非要头悬梁锥刺骨,一定要上清华北大。实际上,华为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用学生最多,高达554人;进入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也有很大机会进入华为,其录用学生人数也在200人上下。

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最看重的不是名校文凭,而是一个人的成本和产出比。如果两个人产出值相同,一个期望薪资低,一个要的薪资高,企业自然更倾向成本低的。为何华为录用的清华学生远少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何华尔街投行不全招聘哈佛耶鲁等顶级名校毕业生,就可能是这个原因。

大众觉得名校进入好企业更容易,只不过是因为,企业时间有限,应聘人数太多,通过名校牌子筛选更省时省力,而且名校毕业的学生,能力强的概率更大。但是大浪淘沙,名校牌子能顶一时,不能顶一世,最终留下来的,还是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那批人。

那些世界顶级名校的办学目标,也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找到好工作。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真理”。

普林斯顿校训是“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在美国招生官的眼里,一个满脑子想进热门的专业、赚大钱、买车、买房、移民的学生是毫无魅力的。美国名校,更偏爱“理想主义者”。他们认为,能够不计代价地把自己毕生精力与智慧注入一项事业中,最终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是那些心中对某一领域有着真诚、持久的热情的人。

所以说,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让孩子有份好工作,多赚点钱,你的孩子,真的不用从小就那么辛苦努力,更不用非要进什么名校。进入彭博富豪榜前500名的中国大陆人士有35人,北大毕业的只占2人。而进入前80的,无一人毕业于清华北大。

努力不仅在少壮,学习是终身的事

少壮努力,不等于一劳永逸。

也许,古代书生年少刻苦,一朝高中,就可以衣食无忧,但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只是少壮努力,已经远远不够了。

美国,早已在践行“终身学习”。

曾在美国留过学的人可能都遇到过,很多读硕士的美国人,都不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很多人都已经工作多年,甚至已经结婚生子,之后再到大学回炉重造。对他们来说,多年的工作不代表学习的停止,他们更愿意从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后从攻读硕士的过程中,补充他们在实践中所缺乏的知识与思维。我的一个美国同学,年过40,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但仍选择攻读信息科学硕士。我问她,她的工作经验已经很丰富,找工作很容易,为何还要再读一个硕士?她说:

“拥有数据技能能够让她的工作更高效,并且掌握一种全新的思维看待问题。”

而且,在美国的认知中,即使获得硕士,博士学历,也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点。

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形势也变化莫测,一劳永逸的“铁饭碗”并不存在。

我认识的一名95年就出国留学的美籍华人,读的是医学博士,30岁才毕业。但是毕业后她发现,作为一个外国人,她为企业做研究的薪水非常微薄。为了养家糊口,她在工作之余,攻读了美国一所社区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拿到了相当于之前3倍的薪水。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她已经成为公司董事会的唯一的亚洲面孔。

美国费城的社区大学

据她说,她身边的美国人转行是很常见的事情。由于美国企业高度分工化,一个企业裁员,倒闭,仅仅依靠自己过去经验,很难找到工作。于是,很多人会选择到社区大学,以便宜的学费,和1到2年短时间学习,换取新的学位,找到新的工作。即使到4,50岁,很多人依然会回到大学去学习。

所以说,现在努力,一点也不晚!

结语

时代在发展,流传千年的教育思想也应与时俱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千古名言,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终身努力,终身学习,才能让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