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三国冷知识:鲁肃也对孙权提出过“隆中对” 内容并不比诸葛差

三国冷知识:鲁肃也对孙权提出过“隆中对” 内容并不比诸葛差

时间:2018-10-06 20:56:40

相关推荐

三国冷知识:鲁肃也对孙权提出过“隆中对” 内容并不比诸葛差

众所周知,“隆中对”指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时和诸葛亮在隆中的谈话,称为隆中对。按照易中天在品三国里的讲述,隆中对其实是有争议的。因为刘备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争议性很大,有些史学家认为是诸葛亮先上门找刘备,有些史学家则认为是刘备上门找诸葛亮,双方都有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是当下比较公认的。

言归正传,说说题目中东吴那边鲁肃所谓的“隆中对”,其实这只是个对比形成的名称而已,鲁肃并非孙权从隆重请出来的,两人也没有隆中对这一说,但鲁肃却是为孙权提出个类似于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三步走策略的方针,权且称之为东吴版隆中对。

蜀汉版隆中对

隆中对是刘备前去访问诸葛亮时,询问诸葛亮说,当今天下大势,大汉将倾,自己应该怎么办?

《隆中对》:“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给出的回答很有操作性,就是典型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后取一块地盘。这块地盘是根据当时天下大势分析出来的。曹操的实力强劲,而且在北方,他的地盘不好拿;孙权在江东,他的基业根基牢靠,而且大臣忠心,百姓拥护。能取的地盘就是荆州。

第二步,取益州和汉中。当然,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时候是凤雏的加入,刘备也按照诸葛亮说的实现了取益州,成功的拿到了益州。随后,又劝降了马超,成功按下汉中。

第三步,伐曹。按照隆中对的计策,伐曹应该两路出兵,一路从荆州,一路从汉中。

《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三步走被后世称为标准的模板性方案。只是刘备在关羽和张飞死后,心性大变,执意要拿下东吴,这才导致策略被打乱。虽然诸葛亮后来苦苦支撑坚持伐曹,但六出祁山终无功而返,成就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佳话。

东吴版的隆中对

接下来我们聊聊所谓东吴版的隆中对。其实,早在诸葛亮之前,人家鲁肃也给孙权提出过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取荆州。按照东吴当时的情况,江东地区已经是稳稳当当的根基之地了,有孙坚三代人的耕耘,这里俨然牢靠可守。攻取荆州的第一步,就是派兵伐黄祖。

第二步,取益州。益州乃天府之国,这里物产丰富,加上北出汉中,是一个伐曹的好方向。

第三步,伺机伐曹。占据了荆州、益州和江东地区以后,和北边的曹操可以南北对抗,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成就帝王之业的好机会。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两个“隆中对”对比

其实,两个所谓“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以自己方向为出发点,以荆州和益州为图谋的地盘,然后想办法对抗曹操的策略。

但有个共同点,首先不去招惹曹操,因为诸葛亮觉得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鲁肃觉得曹操就是当年的项羽,不能与之为敌。

不同的是,鲁肃是希望拿下荆州益州,与曹操南北对抗;诸葛亮希望拿下荆州益州,然后看曹操和孙权厮杀,坐收渔翁之利,然后与之东西对抗。

结语

我们经常被《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所误导,其实鲁肃不是一个唯唯诺诺之人,而是一个I极其豪侠之人,指囷相赠说的就是他的豪爽之举。当然,从鲁肃对孙权提出策略的方向来看,不仅诸葛亮有大智,人家鲁肃也有大智。

只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演义版助推,让我们对诸葛亮的智谋和才略更为熟悉,而且为此,诸葛亮也圈粉无数,鲁肃则没有。

这两个策略最终都流产了。

就蜀汉这边,前文已经提过,刘备从关张死后,就大举进攻东吴,最终受创导致计划失败;而孙权那边,因为鲁肃当时提出这个策略时,孙权刚刚从孙策手里接过东吴,江山不稳,人心需要重新抚慰,所以也就没有执行这个策略,后来随着刘备的崛起,这件事就有不可避免的因素从中作梗,所以很难执行。

纵观历史来看,“隆中对”的策略,没毛病。至于失败,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的那样,不是人谋的失败,而是天时如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