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面对拖拉磨蹭的孩子 可和孩子制定“惯例表”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面对拖拉磨蹭的孩子 可和孩子制定“惯例表”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时间:2019-12-10 06:27:31

相关推荐

面对拖拉磨蹭的孩子 可和孩子制定“惯例表”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堂妹带着孩子皮皮来我们家玩几天。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我们叫正在看电视的皮皮睡觉了,可是他毫无回应,看得聚精会神。于是堂妹走过去,耐心地和他说:"皮皮,该睡觉了,我们刷牙洗脸去。""不嘛,不嘛,我想再看一会。""都这么晚了,不能再看了,想看明天再看吧。"说着堂妹就把电视关掉了。皮皮像卸了气的皮球,不情愿地走去洗手间刷牙洗脸。堂妹等了好久都不见皮皮从洗手间出来,走过去一看,皮皮居然在厕所玩起了水。堂妹不得不站在旁边督促他洗脸。终于弄完要上床了,皮皮又跑到玩具房玩起了玩具。最后真正上床睡觉的时候已经12点了。

堂妹跟我说:"我家皮皮做事情总是很拖拉爱磨蹭,早上起床总是赖床不起,晚上睡觉又总不舍得睡。吃饭也不消停,吃饭前不肯放下手中的事,总得叫他很久,吃的时候也不认真吃,吃着吃着就玩起来碗筷,吃一顿饭得磨蹭好久。对此我头疼了好久,也不知道怎么改正他这个坏习惯。"

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收拾玩具拖拖拉拉,上床睡觉时磨磨蹭蹭,吃饭的时候也拖拉磨蹭。很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觉得孩子还小,对不想做的事情拖拉磨蹭是正常的。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小时候做事情拖拉磨蹭,若不加以拘束纠正,那长大之后做作业,做家务等会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拖延症。

那么,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是什么呢?家长又要如何纠正呢?

其实归根究底,孩子之所以做事情拖拉磨蹭,就是因为他们的时间观念不强,不懂得如何管理时间。日本行为科学管理学家石田淳经过研究发现,孩子拖拉磨蹭,根源是对时间"无感",更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1.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影响

时间管理重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孩子小时候如果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那么他就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玩玩具等等。慢慢地,孩子开始上小学了,他不仅吃饭睡觉拖拉,做作业也拖拉,导致休息不足,会直接影响到上课的专注力,从而导致学业跟不上,学习成绩也就一落千丈。最重要的是,等孩子成年之后,在这个讲究效率的社会,他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必然很难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甚至可能一生碌碌无为。

所以说,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不仅可以在当下让孩子受益匪浅,同时也将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好的影响。

2.时间管理离不开"惯例表"

5岁开始,孩子开始向"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发展,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好时期。要知道,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时间管理能力的提高,时间管理不仅需要有意识,同时也要养成习惯。家长可以结合"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特征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说到时间管理能力,必然会提到"惯例表"。所谓"惯例表",就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的一天生活的时间管理表格,这个表格要符合孩子自身。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同,"惯例表"要根据孩子所在的家庭环境,以及孩子每天的生活作息,生活习惯而制定。

3-12岁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最佳年龄段,家长要抓紧时间段,与孩子共同制定"惯例表",促进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对时间的管理能力。等到过了12岁,家长才有这个意识去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力,肯定是来不及了。

最有代表性的"惯例表"便是"日期事项打卡型"和"具体时间打卡型"。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主要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商议将每日具体时间做什么事情安排好,让孩子能够按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项事情。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则引导孩子每天早晨或者前一天晚上把将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并规定在什么时间内完成,把一天的生活作息做成表格记录下来。"惯例表"重点不在于要把它写得有多详细,重点是能不能坚持下来,今日事今日毕。

3.与孩子共同制作"惯例表"

(1)与孩子共同商议

"惯例表"是为孩子而制定的,我们必须与孩子共同商议,孩子才会有兴趣根据"惯例表"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家长一味地根据自己的想法为孩子制定"惯例表",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不与孩子共同商议,那么孩子就会缺乏行动力,他会觉得,这是你制定的,那就你去完成,关我什么事。所以,与孩子共同商议"惯例表"是十分重要的。

与孩子共同商议"惯例表",要与孩子一同进行思考,每天有什么事情我们是要规定时间去做的,家长协助孩子将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并进行适当的提醒和查漏补缺。这是为孩子而制定的,所以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求。

"惯例表"的内容要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不仅包括学习,还要包括生活娱乐等方面。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惯例表"尽量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表格可采用圆饼状,图示表等,目的是让孩子清晰地了解自己哪个时间段要完成什么任务,不浪费时间。

此外,当孩子列完主要的任务之后,家长就可以与孩子共同来选择,哪些是可以留下来的,哪些是没必要留下来的。例如,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上床睡觉,这些可以留下;例如,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上厕所,这些就可以去掉

(2)由简单到难

"惯例表"的制定要从简单到难。刚开始根据"惯例表"完成任务,孩子没有尝试过,所以也是需要时间适应和调整的。家长在与孩子最初制定"惯例表"时,要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同时可以根据他的表现看看是否需要与孩子共同商议调整。可先通过三至五天的观察,来看看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能够适应"惯例表"的安排,那就可以继续使用该惯例表;如果孩子完成地有些吃力,那就要重新制定一份"惯例表"或对原先那份"惯例表"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孩子刚开始根据"惯例表"完成任务时,可能有些时候会晚几分钟开始,那么就让孩子晚几分钟结束,不用一定按照"惯例表"所规定的时间点,但也不能脱离"惯例表"去完成。等孩子适应一段时间之后,便能够不看"惯例表"就知道接下来我该做什么事情了。

(3)制定规则,奖惩分明

孩子有时候可能会耍赖,不想做这件事,拖拖拉拉不愿完成任务。家长要提前和孩子制定好规则,如果孩子在当天有什么任务没有完成,会有哪些小惩罚。同时,如果孩子能够坚持一段时间都按照"惯例表"完成任务,那家长也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小礼物。毕竟奖惩分明,孩子才会更有动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拖拉磨蹭是常见的问题,也是家长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培养孩子的时间惯例能力,与孩子共同制定"惯例表",督促孩子根据"惯例表"完成任务,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也为未来孩子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我是尼莫跟你说,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