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民俗教育:冬至节除了吃饺子吃汤圆 还剩下什么?

民俗教育:冬至节除了吃饺子吃汤圆 还剩下什么?

时间:2023-11-01 06:03:50

相关推荐

民俗教育:冬至节除了吃饺子吃汤圆 还剩下什么?

汉代,冬至节放假。冬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阳光最少,白昼最短。夏至,正好与此情况相反。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冬至作为节日大概源于汉代。汉代之后延续至今。最有意思的是,汉代过冬至节是要放假的。比如,《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百官绝事,不听政。意思是,冬至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不办理政务。如今我们过冬至节,不放假,不休息,似乎只剩下“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这种饮食活动了。似乎,冬至节日缺少了节日感和节日的氛围。

冬至节就剩下吃饺子和汤圆了吗

二十四节气,季节变化的细化定位。我国的民俗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二十四节气就属于我国民俗的内容。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今天,恰好是冬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气这种民俗文化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对四季变化的精细化研究所得。这样做,可以更加准确地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事安排,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创造和促进农业文化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季节变化,往复不止

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属于典型的农业文化。它揭示了农业人口随着不同节气里的物候变化而做出相应的生产变化和生活变化这一规律。用老子的哲言来说,就是“人法地”(人的活动效法大地上的季节和节气变化,比如天冷则加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劳动、不断观察物候变化、一代又一代总结季节变化、节气变化、气象变化规律和农业生产关系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成果。有了这样的成果,我们的祖先就能更好地,甚至可以说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农事,确保农业生产获得好的收成,进而过上安定和富足的日子。然而,这种农业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对生活在城市文化圈里的人来说,味道也就自然淡了。

祝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何过冬至,南北有差异。民俗文化是约定俗成的文化。例如,冬至吃什么,搞什么活动,我国存在有南北差异。比如,北方和南方生产的农作物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具体的民俗活动不同。比如,北方多种麦子,习惯冬至吃水饺;南方多种稻子,习惯冬至吃汤圆。有的地方除了讲究吃什么,还讲究祭祀。而有的地方一到冬至这一天,就开始“数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这种习俗南北朝时代具有记载。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寒尽,天气变暖,桃花就该开了;耕牛遍地走,又该种地了。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但愿每一个循环都是美好生活的开始,顺祝朋友们节日快乐,吉祥如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