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苏轼和谁千里共婵娟

苏轼和谁千里共婵娟

时间:2022-11-20 00:34:10

相关推荐

苏轼和谁千里共婵娟

每到中秋,人们往往就会想起苏轼的著名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个人在千里之外共同对着中秋的圆月相互交汇目光,好像当今拿着手机视频通话。“千里共婵娟”这句话来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很多人对此耳熟能详,许多青少年都很喜欢,甚至背诵得滚瓜烂熟。人们都知道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有人说,千百年来,中秋咏月之作不可胜数,但自从苏轼此词问世后,其他的作品全都黯然失色了。

苏东坡

许多人都以为“千里共婵娟”是写的爱情,不十分清楚苏轼是在和谁“千里共婵娟”。其实,这诗句写的是兄弟亲情,是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人们十分重视苏轼《水调歌头》的诗文,往往忽略了正文之前的标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里“子由”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这个“丙辰”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东坡中秋节夜晚高兴,喝酒喝到了天亮,想起了弟弟,写了这首词。

苏轼比弟弟苏辙大三岁,小时候两人就黏在一起,长大后患难与共。《宋史·苏辙传》记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公元1061年苏轼去凤翔府担任判官,苏辙送哥哥送到郑州,仍然恋恋不舍,不肯回去。苏辙登上高处,眺望着哥哥的乌纱帽随山坡的起伏而忽隐忽现的情形,顿时生出悲悯和忧伤。

苏轼在杭州3年任期届满后,申请调到山东密州,就是因为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便于兄弟相见。文字狱“乌台诗案”期间,苏轼罹祸,苏辙就学着汉代淳于缇萦救父的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最后同遭惩治,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务。

兄弟两个都当官在外,聚少离多,思念的时候就互相写信,几十年的时间,从来没有间断过。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弟弟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诸如《示子由》《别子由》《和子由诗》等,就超过100首。仅中秋节的诗就有两首,除了《水调歌头》,还有一首《阳关曲·中秋月》,词中写道: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里写到苏轼和弟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苏辙曾说:“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幼时“游戏图书,寤寐其中,早余二人,要始是终”。“平足之爱,平生一人。”“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这里的子瞻就是苏轼。

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谪于海南儋州,苏辙被贬谪于广东雷州。农历5月11日,兄弟二人在广西藤州相见,苏辙送苏轼出海,6月11日诀别于海滨。

期间苏轼曾作诗写到:“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这是苏氏兄弟的最后一次面别。其后直至苏轼病死在常州,他们再没有相见。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亲情,在千古历史中堪称典范。历史上兄弟反目,相互倾轧的大有人在,最有名的《七步诗》曾借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一句成语叫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兄弟手足情深,应该团结一心,亲密无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俗语说“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是说他们配合得好,无往而不胜。人们赞成苏轼“千里共婵娟”的兄弟情,厌恶同根向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