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听课记录:驿路梨花

听课记录:驿路梨花

时间:2019-04-06 07:37:09

相关推荐

听课记录:驿路梨花

导入:作者彭荆风说过,作品的题材必须从生活中来,用自己的感动来感染读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事,才能写得顺理成章,写得真实动人。我相信学习完这篇课文,你在写作上一定有许多收获。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及精彩的环境描写。

2、理解“梨花”丰富的内涵及本文深刻的立意。

四个环节

积累词语、梳理故事、探究写法、课堂小结

一、积累词语

喷香 驿路 菌子 撵走 恍惚 简陋

晶莹 竹篾 休憩 陡峭 麂子 悠闲

二、梳理故事情节

按文中出场顺序填写人物,这些人何时为小茅屋做了何事,原因是什么?

人物 时间 所做的好事 原因

我和老余 第二天早上 修葺小茅屋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这天晚上 专门送米 吃了人家的,补上方便后来人

梨花的妹妹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照管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梨花学习

(解放军) 十多年前 盖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

(梨花) 解放军盖小屋后梨花出嫁前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

三、探究写法

情节

问题一:按照课文记叙顺序的顺序梳理发生在小茅屋上的故事:

我们投宿小茅屋——瑶族老人送米——一起修葺小茅屋(顺叙)

按照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梳理发生在小茅屋上的故事: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的妹妹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迷路夜宿小茅屋(插叙)

小结:

在顺序的同时,兼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问题二:文中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属于那种写人方法?这种写法具有怎样的效果?

间接描写

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发生在小茅屋里的故事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过渡句:作家陆文夫说过:小说的故事情节应该像苏州园林一样,曲折起伏,才能引人入胜。

问题三:此外,作者还用什么写法讲故事情节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呢?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 ——————————(悬念)

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误会) 层层递进、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主人家到底是谁? ——————————(悬念)

认为是哈尼小姑娘是主人————————(误会)

解放军为什么要盖小茅屋?————————(悬念)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这个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所有建造者都是主人。

环境

环境描写简洁、生动且妥帖,

推动情节发展,升华小说主题。

问题四:文中描写了哪些环境,找出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

(一)简笔勾勒哀牢山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作用:寥寥几笔,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焦急的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二)细致描写小茅屋

茅屋是简陋的:草顶、竹篾泥墙,门从外扣着:给人的感觉却是温暖的: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稻草,竹筒里装满了清凉可口的水,墙上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作用:表现了小茅屋的主人热诚、周到和助人为乐的品格。

(三)文中五次出现梨花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自然界的梨花)

暮色中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欣喜和希望。

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自然界的梨花)

实写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3、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从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人物梨花)

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有了关联。

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花人相映)

虚写梦境:香气四溢的梨树林与歌唱的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的赞美。

在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5、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里也是在描写花人相映的意境,只是这里是实写花人相映。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以花喻人,以花映人,花美人更美,更加突出了助人为乐精神的美。

引用古诗,用“处处开”的梨花喻指雷锋精神之花处处开放,深化文章的主题。

总结全文,再次点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四、课堂总结

1、写作时,巧用记叙顺序,使文章结构精巧而紧凑。

2、写作时,善设悬念,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写作时,巧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品质,利于表现主题。

4、写作时,力求立意新颖、深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