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郑和下西洋 航海技术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

郑和下西洋 航海技术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

时间:2018-12-24 19:33:09

相关推荐

郑和下西洋 航海技术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

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世界第一,这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

【原创首发,禁止复制抄袭,违者必究】

一个国家的领地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了领海。而说到海洋,就必须提到航海这一重要技术。而大力发展航海事业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陆地上的东西多种多样,基本不用从外国买,所以统治者对到海上和外国做生意不太感兴趣,这严重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致使中国逐渐的落后,从原来的世界老大沦落到被欺负的境地。但其实,在明朝成立的一百年里,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是十分牛的,而这些技术就体现在由明成祖发起,由郑和领导的七次下西洋。

由于朱棣的皇位并不是通过正常程序得到的,有些大臣不太服气,他急需干出一些成绩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但这个时期天下太平,在陆地上百姓有吃有穿,北边的少数民族也不敢犯浑,没有可以做出成绩的地方。而这时海上却有一些海盗出没,对明朝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于是明成祖便准备加强沿海的安全,他为了让海里的岛国老实一些,不要到明朝沿海地区挑事,便将目标放在了海上,准备派遣一支强大的船队去海里吓唬吓唬那些小国。朱棣属于行动派,有了这个想法便立马行动,派郑和去着手准备各项事宜。

坐过船的人都知道,在海上很容易迷失方向感,这对于航海来说就意味着死亡。明朝不像现在,有导航和雷达这种高科技,但郑和航海时并没有迷路,这都归功于明朝初期发达的航海技术:那时中国的海禁还没有太严格,沿海的老百姓经常进行海外贸易,久而久之就总结了航海时辨认方向的方法,形成了“海道针经”和“过洋牵星术”这两种秘籍。既然是要远洋航海,就离不开能够抗击风浪的大船。而幸运的是这个时期中国造船业还十分发达,完全有能力造出远洋的大船。当然有了船还是不够,据史料记载,郑和出海至少带了两万多人,如此多的人乘船出海,必须得有足够大的港口才行。而凑巧的是,当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几个海港,足够满足出海的要求。

郑和派人造好了船,召集所有手下集合到海港,便扬帆起航,从港口出发南下,开始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航行。这样的远洋航海一共进行了七次,航程一次比一次远。第一次航行,船队到了印度尼西亚,麻喏八歇国王误杀明朝士兵,赔钱道歉,明朝不计前嫌原谅了他,使得该国臣服于明朝,并和睦相处。在回来时顺手剿灭了一支海盗,共计五千多人。

第三次出海远洋却遇上了危险,郑和先是奉朝廷之名,帮一个小国建立了国家,再去斯里兰卡寺庙布施。那里的国王眼馋船上宝物,派了五万人攻击船队,但最终郑和反杀。这件事过后,其他国家领教到了明朝的强大,再也没有一个国家敢打这支船队的注意。在随后的三次远航中,郑和航程拉长,到达了阿拉伯半岛附近,并逐步建立起了以明朝为主的朝贡制度。

而最后一次远洋航行也是最为伟大的一次,郑和带领船队一路往西,然后再向南,最终到了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而在归途时,郑和不幸染上疾病,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二岁。随着郑和的去世,下海远航事业因为花费太大,而且朝中反对声音不断,在明英宗登基之后也彻底结束了。在随后的时间里,明朝开始实行海禁,不允许百姓驾船出海,中国开始逐渐落后于世界。七次下海远航实现了明成祖宣扬国威的目的,但却没有改变统治者轻视航海的想法,仍然限制老百姓与外国友人做生意,没有让中国变得更厉害。

明成祖组织的七次远洋航行使得东南亚岛国领略到了明朝的实力,心甘情愿成为小弟,确立了以明朝为主导的政治体系。船队因为船体积大,航行的路程远,创造了当时的奇迹。其引进的一些国外原料和工艺也促进了明朝生产技术的转变。虽然这几次航行只是明朝为了亮肌肉,威慑别的国家,但船队开辟的航线却为随后的百姓到海上做生意提供了方向,间接地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这几次出海在历史上实在是太耀眼了,值得我们去记住,保存并传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谢谢小伙伴哦,也希望大家多多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