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李世民玩空城计 吓退突厥二十万大军

李世民玩空城计 吓退突厥二十万大军

时间:2021-11-22 19:44:50

相关推荐

李世民玩空城计 吓退突厥二十万大军

1、突厥趁“乱”兴兵

玩空城计,诸葛亮可谓个中高手,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都骗了。他坐在城楼低头抚琴的模样是那么潇洒,从他指间飞溅而出的琴声是那么动听,让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叹为观止……

可惜那是小说,是罗贯中虚构的。

有人说三国时玩过空城计的确有其人,但不是诸葛亮,是另外两个人,一个是曹操,他玩空城计吓退了吕布,一个是文聘,他玩空城计吓退了孙权。

实际上,空城计这玩意儿并不新鲜,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开始玩,但无论是郑国国相叔詹献上的史上第一个空城计,还是曹操用空城计吓退吕布、赵云用“空城计”击溃曹魏大军、吴将朱桓用“空城计”打败魏将曹仁、魏将文聘用空城计拒退孙权等,玩空城计的主角,不是国相就是大将,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亲自玩儿这个,除了唐朝的李世民,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

李世民玩儿的这个空城计,发生于公元626年。

那时候的李世民,已从秦王升格为皇帝。然而,他在皇帝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迎来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个考验,还得从隋末讲起,因为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突厥,是从隋朝末年开始壮大的,它趁隋末天下大乱、严重内战分裂,得到千载难逢的强盛机会,就像吸足了雨水的非洲干旱地区一样,植被空前繁荣起来。

尤其是东突厥,不但自身“极端强盛”,这种强盛还像磁力强大的吸铁石一样,把周围的一切可吸之物都吸到了身上,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于突厥”,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这些英雄豪杰,也都不得不臣属于突厥。(《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上: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牛逼的东突厥,连夺得隋朝天下的李渊也很忌惮,李渊进军长安时,为了防止突厥打他的大后方晋阳的主意,也被迫与之结好。

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这种委曲求全得来的所谓友好关系,注定经不起考验,也注定不会长久,李世民刚上台,唐朝和突厥之间的“友好关系”就变成了敌对关系。

众所周知,李世民上台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是通过杀掉太子李建成上位的,“玄武门之变”这五个大字,必将永远成为李世民的历史污点。

他这个“污点”,也成了突厥蠢蠢欲动的契机,当“玄武门之变”的消息传到突厥,突厥便认为唐朝人心肯定不稳,是个浑水摸鱼的大好时机。

何况东突厥可汗可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早就想当拓跋道武帝第二、入主中原。可惜唐朝建立后,众多臣属于突厥的割据势力被逐渐消灭,突厥的力量被削弱,它的伟大理想才未能实现。

未能实现也意味着贼心不死,所以它要趁唐朝权力更迭的“混乱”之机,再搏一把。

2、长安危在旦夕

突厥人也知道兵贵神速,所以“玄武门之变”仅仅二十天后,他们就发动了对唐朝的进攻。

颉利可汗(579年―634年)

颉利可汗亲自带队,领着二十多万人马,径直朝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扑来。大唐人民还没反应过来,突厥兵就挺进到了离长安仅一百多里的武功,对长安构成巨大威胁。

从长安全城戒严来看,形势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

当突厥军队进攻高陵(今西安市高陵区)时,李世民急派勇将尉迟恭迎敌。

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的尉迟敬德,深感责任重大,弄不好首都就会从他手中丢失,所以他不敢怠慢,一到前线就立即组织反攻,一场恶战在径阳展开。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

本就勇不可挡的他拼了老命,视死如归般冲入敌阵,生擒敌将阿史德乌没啜。

虽然取得击毙突厥骑兵一千多人的战绩,但这点损失对突厥人来说,不过是挠了挠痒痒,尉迟敬德的小胜,对整个形势没有丝毫缓解。

当二十万突厥雄兵直逼长安,列阵于渭水北岸,唐帝国所有了解情况的人,都不由得菊花一紧:京城兵力空虚,各方援军鞭长莫及,来不及救援,长安危在旦夕……

李世民立即召开御前会议,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对策。大臣们有的惊慌失措,有的强作镇静,但都拿不出像样的主意。李世民心想,事到如今,也只好赌一把了。

怎么赌?除了玩空城计,没有别的办法。

李世民设计的桥段是这样的:由他挂帅,只带高士廉、房玄龄等五个人,到渭水桥头去和敌人周旋。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

如果允许,可以骂一声皇上您脑袋被门夹了么?五六个人去怼二十万大军,你还亲自挂帅,亏你想得出来!

李世民可不是开玩笑,而且说走就走。宰相萧瑀急了,拦住李世民的马头,说什么也不让他去。

3、冒险赌一把

萧瑀的好意,李世民心领了。

萧瑀(575年—648年)

他胸有成竹地说,突厥之所以胆敢来犯,是因为对咱们的轻视,之所以敢轻视咱们,是因为他们真以为咱们兵力空虚,所以咱们要做的,是改变他们的看法,要让他们改变看法,咱们就不能示弱,而必须示强,只有让他们感觉到咱们的力量大大超过他们,他们才不敢为所欲为。朕亲自出马,就是示强。

李世民的话虽然有理,但也是一种冒险。

除了冒险,当然还有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那就是闭城坚守,等待援兵。但是在李世民看来,如果咱们闭城坚守,那么附近的居民就要遭殃,突厥兵一定会去抢劫他们的财物,你们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发生吗?反正朕不愿意看到。俗话说得好,狭路相逢勇者胜,咱们先用气势压倒对方,再用疑兵之计让对方失去正确的判断,到时候就好办了。

突厥此次出动的,不但有二十万精兵,还有两个可汗,为首的是颉利可汗。

两大可汗亲自出马,可见突厥对此次出兵的重视,这可不是闹着玩,分明是一举拿下大唐、入主中原的节奏。

颉利可汗明白,面对他的几十万大军,唐朝必定全力以赴迎敌。所以,当陈兵渭水北岸的他,看到唐朝仅来了六匹马,而且马上的人全都身着便装,他的吃惊程度,不亚于看到了百万神兵。

更让人吃惊的是,突厥兵听到对方为首的那个家伙是这样喊的:“告诉你们可汗,就说大唐皇帝亲自来了!”当消息传到颉利可汗耳朵里,他的反应不是吃惊,而是害怕,甚至恐惧。

大唐皇帝亲自出马,这就是御驾亲征啊,意味着什么,傻子也明白啊!看来这回出兵,真特么太草率了。

尤其是当李世民镇定自若地来到他们面前,仿佛根本没把二十万大军放在眼里,颉利可汗更是被对方的气势吓得几乎小便失禁,像犯了错误的孩子那样,硬着头皮和部下打马上前,罗列而拜——老师,我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您能原谅我么?

4、几句怒斥吓退突厥兵

李世民义正词严的表演开始了,他先是怒斥对方背信弃义,接着要求对方立即撤兵,否则后果自负。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之前,李世民就争取到了一些时间,各路勤王大军利用这段时间,星夜兼程赶往长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早在突厥军队抵达渭水便桥北岸的时候,颉利可汗就派他的心腹执失思力去长安见唐太宗李世民,目的是一探虚实。

执失思力(生卒年不详)

这个执失思力还很有意思,以为李世民是吓大的,便吓唬李世民说这次他们来的人不多,只有百万。

李世民说,之前我与你们大王当面议定了和亲,如今你们兴兵来犯,那就是违背盟约,既然你们违背盟约,我也没什么好惭愧的。我想问的是,既然咱们有盟约,你们为什么要背信弃义?我以前待你可是不薄啊,你们虽然是突厥人,但是也应该有人心吧?咱们大唐对你的大恩大德,难道你全忘了?这叫忘恩负义懂不懂?还特么好意思在我面前逞强,老子现在就宰了你!

事实证明,这个名叫执失思力的突厥人,堂堂颉利可汗的心腹才是吓大的,李世民几句斥责,就吓得他两腿打颤冷汗直冒,直喊饶命。

李世民虽然饶了他的性命,却下来把他软禁起来。他不回去,颉利可汗不了解唐朝虚实,不敢贸然进兵,只好继续等。

而在这之前,突厥侵犯长安的消息,早就快马加鞭传达下去了。

不久,各路勤王大军相继赶来,“旌旗销甲,漫山遍野”。颉利可汗心想完了,人家果然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等着咱们往火坑里跳呢,看来咱们这次出兵,不但捞不着好处,还惹了一个大麻烦。

惊恐万状的颉利可汗当初宣布退兵,并按照大唐天子的意思,两国重接盟好,誓不再犯,“大唐天子说什么,我们完全照办”。

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记载,八月三十日,“颉利来请和,诏许之。上即日还宫。乙酉,又幸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

另据《旧唐书》本纪第二记载,“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三寸不烂之舌”通常是个贬义词,但有时候,拥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并非坏事,尤其是当它胜过千军万马的时候。

几年之后,在李世民治下,唐王朝国力大增。李世民又不失时机地挑拨颉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致使后者出现分裂。

公元630年,东突厥被唐朝所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