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刘备携民渡江是真的不舍得樊城的百姓 真实的刘备有那么仁义吗?

刘备携民渡江是真的不舍得樊城的百姓 真实的刘备有那么仁义吗?

时间:2021-10-07 07:01:29

相关推荐

刘备携民渡江是真的不舍得樊城的百姓 真实的刘备有那么仁义吗?

文/炒米视角

当罗贯中翻开史料写《三国》的时候,考虑到最多的是要把刘备树立成一个仁人君子的形象。因为这个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所需要的,属于元末乱世,需要呼唤正义,需要呼唤仁爱。

当罗贯中看到刘备携樊城百姓去江夏的时候,把刘备的这个行为解释为“仁”。

因为带着百姓跑不快,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被曹操的虎豹骑给追的差点都给丢了,自己的大谋士徐庶也也因老母被抓而方寸大乱,遂奔曹营。

带着带着百姓奔走,一日不过奔行二三十里,此乃兵家大忌,严重地影响了行军的速度,而曹军的特种兵虎豹系在后面,以每日百七八十里的速度在追击,这很显然是一个得不偿失的操作。

老百姓自愿跟随刘豫州。而刘豫州则不能百姓被弃,所以驱军带着他们缓行。生与百姓同生死,与百姓同死。乱世仁主达到此种境界,天下是不是理应也应该是属于刘备的呢?

但是带着百姓逃跑,这是刘备,不是第一次干,也不是只有刘备一个人这么干过。

刘备此前在徐州的时候就干过一次。但是感恩戴德的百姓们似乎并没有最终跟他走到最后。另外最最关键的是,在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之后,刘备袭取了整个汉中。但是曹操最终,还是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将所有汉中的居民全部迁走。

这个可以解释为汉中百姓也深深热爱曹操,愿意跟曹操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吗?当然这里可以呗,解释为老百姓是受曹操胁迫的,而跟刘备是自愿的。

但是大家应该知道曹操是怎么发家的。青州兵在曹操的一路发迹当中,承担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青州兵”最早是源自于青州黄巾军的主力,拖家带口,约有百万之众。然而曹操给他做了妥善的安排,给他们田地,让他们安心种植,实现了军屯和民屯,最终成了曹操的发家班底之一。

因为在乱世当中土地和人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有了这两样,谁就能在乱世立足。

回到历史的现场,如果我们是刘备,我们该怎么做?凡尘虽然打了几场漂亮的仗,但是很显然,面对曹操的大军,刘备是根本抵挡不住的那么肯定是要丢的,既然土地丢了,那么我还能保住的是什么?那只有人口。

土地丢了,可以再去抢。但是没有人口,即便有了地盘又有什么用呢?这也是为什么刘备能够与起于微末而一直终身立而不败之地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早在徐州的时候,刘备带着3000家底,跑到徐州陶谦看场子的时候。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开始到处收拢流民,已经聚起了有10万之众。因而当时天下哗然,刘备拥有拥兵10万。但那个真的不能叫兵,吓唬吓唬人还是可以的,但真正跟吕布和曹操这样的职业军人来刚的时候,刘备都是屡战屡败。

所以为什么后来刘备无论是投奔赵还是投奔刘表,大家都要以礼相待?

第一个他的确有人口,有人口就意味着会有军队;第二个只有刘备愿意和曹操死磕。(的确除了跟曹操打仗,他在别的诸侯眼里,也没有其他的利用价值。)

所以刘备的前半生,就是一个雇佣军的职业史。刘备必须要留着人口,无论走到哪里,两者都是他必须要留一样。但是最根本的,他宁愿不要地盘,他也必须要人口,因为那是他的生存立命之本。

如果再像陈建斌版的《三国》那样腹黑一点地去解读,刘备在樊城裹挟着百姓去江夏,还可以解释为利用百姓赚刘琮。但无论从可行性的角度去分析,还是从事后结果去做判断,这种可能性事实上并不大,只是编剧的一厢情愿罢了。

所以刘备裹胁百姓去江夏,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大上,而是他不得不那么去做,如果连百姓都丢了,那么他将失去所有,就不会再有后来的所谓东山再起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