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大兴安岭密林深处 藏着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 远而神秘的驯鹿之乡

大兴安岭密林深处 藏着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 远而神秘的驯鹿之乡

时间:2020-08-19 01:20:33

相关推荐

大兴安岭密林深处 藏着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 远而神秘的驯鹿之乡

在每次旅行中我都很喜欢停下来和当地人聊一会,当地的文化永远都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初冬时节,笔者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探访了这个带有传奇而神秘色彩的鄂温克族猎民部落——敖鲁古雅。敖鲁古雅,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位于呼伦贝尔市根河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这里是森林与草原的界线,内蒙古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在此交汇,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空气新鲜,野味十足。

这里交通、通讯闭塞,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过去,敖鲁古雅人养驯鹿只是作为运输工具,一头驯鹿可以负重35公斤左右,每小时可以行走5公里,1964年,取得了割鹿茸成功。现在,驯鹿已经不大用来运输了,而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国唯一的这群驯鹿大约只有1000只左右了。目前该部落人口为234人,几十年来,人口数字一直维持在200多人。

千年以来,敖鲁古雅始终安静地藏在大兴安岭,任时间流过它的山门,它依旧谨守着自己的古朴,这里有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敖鲁古雅的第一印象是白色童话世界的既视感。这一顶顶白色的帐篷,像极了森林里精灵的家。实际上这些由桦树张制成的尖顶型简易房屋是鄂温克族猎民居住的"撮罗子"。后来了解到除了这种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鄂温克族猎民还有的居住在“穿地为穴”的地窨子。

还未见到驯鹿,便已经感觉到它的存在。森林中燃烧着白烟,这是用桦树皮、木柴、鹿粪和一种叫拉日不卡的草混合点燃,为驯鹿驱赶蚊虫的。夏天时,驯鹿群在太阳升起时,会自动成群地从密林中返回营地,在白烟四周躲避蚊虫。冬天,蚊虫相对较少,白烟的实际作用不是很大,似乎多了一点象征的意味,纪念着鄂温克人与驯鹿数百年间的依存。

然而真正的惊喜在驯鹿突然出现的那一刻。不等去找它,它就这样突然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原来俗称“四不像”,也叫“角鹿”的珍稀动物就是它。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子似牛而又非牛,名副其实的“四不像”。大块头着实让人一惊,脑海中忍不住想圣诞老人驾驶鹿车送礼物的画面。暖阳给整个树林染上了金色的光芒,这是我最喜爱的画面之一,看着它最是一低头的温柔,吃着雪地里的苔藓,感觉在发着光。难怪人类的祖先总是把鹿视为圣洁,赋予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一位当地旅游部门负责人说:鄂温克驯鹿人被誉为“森林之舟”,他们常以“鹰的眼,狼的胃,兔子的腿”来形容自己。鄂温克人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他们将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我的脑海中顿时联想起了著名作家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描写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壮,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驯鹿人。是啊,鄂温克人不能没有驯鹿,驯鹿更离不开鄂温克人。

无论外面世界多精彩,山下的房子有多漂亮,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至今仍有不少人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中放养驯鹿,保留着“使鹿”人的生活习俗,他们依然固守在大山中与驯鹿相伴,与自然山水相伴,过着原生态、纯自然的生活。

敖鲁古雅的冬天,万物沉默如谜,零下40多度的气温里,一切声音仿佛都已冻结成冰。在寂静的山林里,母驯鹿缓步林间,目光温和天真,与皑皑白雪融为一体,仿佛仙境,如梦如幻。好似等待身着一袭白裙的姑娘,手牵驯鹿即将从密林中缓缓走出,朦胧月光下未待看清她的面庞,鹿铃声就已若隐若现,为心上人唱起的歌儿也幽幽飘来,那样静谧与悠然。明明没有泉水的叮咚作响,却在一字一句中,感觉清泉于手边流淌,甘甜沁入心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