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寻踪“云梦大泽”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寻踪“云梦大泽”

时间:2019-02-25 21:23:27

相关推荐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寻踪“云梦大泽”

入夏以来,中国中央气象台连续31天(6月2日-7月3日06时)暴雨预警。多省发生突发性洪水、河流泛滥、城区与农田内涝、渍灾。

刚刚在疫情防控中实现“10个0”的湖北,又再次面临另一场“大考”。入梅以来,湖北省经历多轮强降雨,多地出现内涝,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水位普遍上涨,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形势日趋严峻。

针对当前灾情,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省减灾委、省应急管理厅于7月8日11时将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由IV级提升为III级。

有着“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是否通过湖泊对洪水起到了一定的调蓄作用?上古九泽,云梦泽为其一,茫茫大泽,烟波浩淼。它的地理位置具体在哪里?又有着怎样的演化历史?今天让我们一一解开谜底。

云梦泽的地理位置

依据《说文》解释,“水草交厝曰泽”,云梦泽是一个用云梦命名的“水草交厝”之地。古籍中影响深远的《子虚赋》描述云梦“方九百里”,东有“蕙圃”,南有“平原广泽”、“缘以大江,限以巫山”,西有“涌泉清池”,北有“阴林”,其范围相当于当今湖北省的江汉平原,南以长江为界,东至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西达宜昌、松滋一带,北抵随州、钟祥、京山一带。

但也有学者认为它横跨长江两岸,包括了湖南洞庭湖地区,唐代诗人孟浩然所描述的“气蒸”云梦泽则指的是洞庭湖。本文采用第一种观点,以之限定阐述范围。

云梦泽的大致分布范围

(底图截于Google Earth地形图)

就地质构造来说,云梦泽和洞庭湖分属不同的构造单元,前者属江汉盆地,后者属于洞庭盆地,两者的形成演化史并不相同,两个盆地内的湖泊也是各自演化,多数时间处于隔离状态。

云梦泽的形成演化历史

江汉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40百万年左右),因环太平洋板块群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燕山运动”造成了该地区的沉陷,之前的侏罗纪时代(145-201.3百万年间)主要为陆地,更早的三叠纪及以前(201.3百万年以前)主要为海洋。

白垩纪(66-145百万年)

盆地形如北陡南缓的簸箕,北、东、西三面为山地环绕,东部和西部山地有河流流出,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河水汇入盆地中央后形成湖泊,西部地区的冲积扇边缘还存在有短时期的沙漠地貌。宜都-宜昌-当阳-荆门-京山等环江汉盆地周缘山区保留的大面积白垩纪红色砂、砾岩记录了这段历史。

白垩系冲积扇与砂砾岩

冲积扇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照片1为砾岩,拍摄于黄冈东坡赤壁

照片2为砂岩,拍摄于宜昌红花套

这个时期,盆地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干旱[6],水体蒸发量巨大,随着时间推移,湖泊由形成早期的淡水逐渐转变为咸水-半咸水,硬石膏、岩盐等气候敏感沉积物赋存于相关地层中。生物方面,发现有恐龙、原始哺乳动物、蕨类等陆相化石和介形、腹足、叶肢介、轮藻等湖相化石。

古近纪(23-66百万年间)

盆地形态和气候条件与白垩纪时期相似,但湖泊面积由早白垩世形成之初仅限于盆地中北部的小区域,逐渐在约40-50百万年之间增大到近乎整个盆地的最大范围,之后则不断收缩,在23-33百万年间达到最小,面积只有最大时期的二十分之一,湖域仅见于江陵、潜江和应城等地。

生物类型有了长足发展,陆生植物蕨类、麻黄、杉树、松树、铁青树、桦树、胡桃、榆树等常见,湖水中生长有大量的鱼类、腹足类、介形类和轮藻,同时,陆地上还见有冠齿兽、恐角兽等哺乳动物,及龟鳖等爬行类。

新近纪(2.58-23百万年间)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我国地形逐渐发展为西高东低的形态。受此影响,江汉盆地接受来自于西部山地的河流汇聚,地貌转变为与现代相似的河湖沼泽平原,出水口为东部丘陵地区,云梦泽雏形由此形成。

与之前相比,这个时期的气候由干旱炎热转变为温暖湿润,陆地上的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取代了之前的以耐旱麻黄为主的植物群落,湖水变淡,常见的湖相化石仍为腹足、介形和轮藻,荆门地区的湖相沉积物中还发现有三趾马化石,枝江县河流相砂砾岩中采得四棱齿象化石。

第四纪(2.58百万年至今)

青藏高原持续隆升,中国南方处于整体抬升而局部坳陷的状态。江汉盆地的西侧形成中低山地貌,东部为低山丘陵区,内部的河湖沼泽平原地貌持续发展,演化而成的自然地理景观逐渐接近古文典籍中记录的云梦泽样貌。

这个时期属于寒冷冰期和温暖间冰期交替变化的气候,松树、栎树等喜温植物和桦树、臻树等耐寒植物在相应气候时间段内成为优势物种,湖泊中腹足类、双壳类、有孔虫和藻类非常丰富。西部山地的洞穴中保留有1.1-78万年间的古人类骨骼和石器。

大事件

最古老灵长类的发现

松滋黑档口一带的古近纪洋溪组下部泥页岩中,发现了世界上已知最古老(55百万年)的灵长类代表—阿喀琉斯基猴骨架(如图),它比之前发现于德国的达尔文猴和美国的假熊猴整整早了7百万年。与之相伴生的有鸟、鱼、蜥蜴、古蝉、蜘蛛、白蚁等珍稀化石和常见的腹足、介形、轮藻、孢粉等化石[7]。这个发现为了解白垩纪恐龙灭绝后的地球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演化史,凿开了一扇窗,具有无可估量的科学和社会价值。

阿喀琉斯基猴及其伴生动物(引自汪啸风,)1、阿喀琉斯基猴骨架及复原图;2、蚊子;3、尖爪松滋鸟;4、松滋蜘蛛;5、松滋鱼;6、松滋蜥蜴

长江三峡的贯通

长江于70-73万年前贯通三峡[8],造成上游尤其是四川盆地积蓄的巨量水源汇入江汉盆地,促使江汉-洞庭统一大湖泊的形成[9]。之后,4-12万年间的构造隆升,导致这个大湖泊消亡,江汉-洞庭地区主要留存河流、平原地貌。

云梦泽的消亡与重生

江汉盆地于约1万年前重新汇水成湖,云梦泽的河湖沼泽平原地貌重现于世。春秋战国时期的云梦泽湖泊面积发展到最大,长江和汉江汇流入湖。南宋时期,受构造沉降影响,长江南移形成固定河道,江汉地区较大的湖泊水面缩减至无,很多学者认为云梦泽至此消亡。然而,明清时期,江汉平原上的积水多汇聚于洪湖及其它小湖,可看做云梦泽的孑遗。

纵观云梦泽的演化史,地质营力控制下的湖泊水体虽时有消亡,但仍能保持大部分时间的稳定。进入人类历史记录以来,人力改造和自然地质作用共同控制着云梦泽地貌演变。随着人类活动加强,过度垦殖开发引起水土流失加重,长江和汉江泥沙含量与日俱增,填充于云梦泽湖体之中,造成水面面积锐减。

结语

据记载,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湖北百亩以上的天然湖泊数量已经减少到1332个。到上世纪80年代,湖北省内百亩以上的湖泊数量锐减,只剩下843个,据相关数据显示,至,只剩下700多个。相比清朝同治时期,数量已经减少一半。湖泊环境的恶化,导致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城市内涝时有发生,这种情形不能不使我们警醒深思。恢复自然在防 洪、绿化、净化的系统化功能,需要科学规划城市水系,避免围湖造田、过度开垦。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