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部崛起势正劲·江西篇」景德镇吸引人才着力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中部崛起势正劲·江西篇」景德镇吸引人才着力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时间:2019-12-13 14:50:43

相关推荐

「中部崛起势正劲·江西篇」景德镇吸引人才着力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景德镇国家试验区建设,对景德镇来说,是“金字招牌”,更是国家使命;是重大机遇,更是历史责任。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文化是灵魂,人才是根本。9月24日至9月25日,记者随“中部崛起势正劲”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瓷都景德镇,走进陶瓷博物馆、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陶瓷创意园区和企业。据了解,景德镇一方面坚持对内激活,发挥景德镇作为藏龙卧虎之地、人才辈出之城,以及聚集三万多“景漂”、五千多“境外景漂”的特殊优势,充分激发他们的发展动力,让人才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另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积极策应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充分运用外部资源、外部支持、外部力量,做到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贤才,构筑多元、立体、高层次的人才高地,为国家试验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注入强劲动力。

在青山绿水间的三宝村,沿街的陶瓷店铺和陶瓷工坊让人应接不暇,记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创业氛围。三宝村凭借自身的生态、陶瓷、历史资源,聚集大量艺术家、设计师、国际创客等“景漂”“景归”和本土匠人、企业,如今已成为陶瓷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以来,三宝发展多头并进,项目建设、品牌打造、人才引进、产业聚集齐发力,引入洛可可设计公司,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陶瓷创业者前来投资创业,三宝蓬、真如堂、国际陶艺村等知名陶瓷企业和一批陶艺家纷纷落户三宝,现已初具规模。

“景德镇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要做好传承和创新两篇文章。”闲云居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建平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按照这个路径,其公司整合了艺术家、设计师和工匠团队,整合了上下游资源,把艺术家的灵感,设计师的创意通过工匠呈现出来,实现“传千年艺、创当代美。”

9月25日,记者来到到瓷都景德镇,走进陶瓷博物馆、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陶瓷创意园区和企业,近距离感受这座千年瓷都焕发的新光彩。

景德镇充分发挥陶瓷文化的独特优势,以御窑厂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全面实施老街区、老厂区、老里弄、老窑址等元明清瓷业遗存保护和修复,再现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陶瓷工业遗存,把陶阳里历史街区打造成为国际文化地标和人才交流平台。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是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结束于清宣统三年(19),历经明清两朝27位皇帝,为皇帝烧造御瓷长达542年。御窑厂地位特殊,价值唯一,与长城、故宫一样,不仅是江西,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走进御窑厂遗址,从御窑厂大门通往龙珠阁的主干道两旁,记者看到,这里的景观早已焕然一新,不仅山体山形作了修复,周边高台摆上了一批匣钵,路边的灯光亮化工程也已基本完工,而原本的水泥路面更是替换成了老青石板进行铺装,青石板两边采用了景德镇的特有元素——高岭土瓷沙、渣饼作为装饰。

悠久的制瓷历史和丰富的陶瓷遗存,是景德镇的最大优势、最大资源、最大财富,也为景德镇集聚人才提供了最大平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景德镇市全力以赴推进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御窑厂遗址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完善,多方力量同时发力,修缮资金迅速到位,建设团队火速奔赴现场。规划、征迁、修缮,经过精心设计、修旧如旧的复原,御窑厂周边重现光彩,新的希望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记者还了解到,御窑厂遗址作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核心区的“一轴”,是开展保护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的核心。《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已经正式施行,对御窑厂遗址保护范围、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原则和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这标志着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工作走上法治管理轨道。

高标准建设以陶溪川为主体的国家级文创街区,以陶瓷智造工坊和手工制瓷名坊园为代表的陶瓷产业园,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为国内外陶瓷从业人员和“景漂”“景归”创新创业、展示才华、圆梦出彩提供广阔平台和发展空间。(王健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