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牛津剑桥预录取名单公布!学霸的这些小秘密 一般人不知道

牛津剑桥预录取名单公布!学霸的这些小秘密 一般人不知道

时间:2022-03-09 02:31:49

相关推荐

牛津剑桥预录取名单公布!学霸的这些小秘密 一般人不知道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姜赟 通讯员 杨希林

最近,留学生的朋友圈又迎来新一波疯狂刷屏:不是要放冬假了,而是1月10号,牛津剑桥预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

有媒体粗略统计,在这批被录取的学子中,中国学霸已有百余名。

不过,看看-学年,两所学校录取人数中中国学子的所占比例(剑桥约为2.3%,牛津录约为3.1%)就知道,能在ED(提前录取)中脱颖而出的,绝对不是一般人。

不过,除了成绩好、口语溜、专业基础扎实外,这些学霸还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抓住了那些千奇百怪的牛校面试题中,隐含的“套路”;二是兴趣广泛,且还都挺“专业”。

牛校面试关怎么过?

“思维才是考察的重点”

拿到了剑桥大学工程专业的预录取通知,现就读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的叶孙乐既激动又兴奋。不过,回忆起自己参加剑桥大学工程专业面试时,被问及的两个问题,他还是庆幸,自己没被“套路”住:

“苹果汁喝一口兑一次水,几次之后才能将浓度降为原来一半?”

“怎样才能用硬币把桌子填满?”

剑桥工程专业预录取生叶孙乐

这两个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却敲好被叶孙乐GET了它们的考点:“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以‘苹果汁’的问题为例,盛装苹果汁的容器、喝一口的方式等具体细节都存在模糊性,根本无法得出定量且绝对正确的‘标答’。”

“思维才是考察的重点。提问的本质不是让你直面回答,而是对自己的答案产生反省。”他说。

那么,叶孙乐到底是如何作答的呢?

“我把喝苹果汁再兑水的过程看作是一次实验,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容器有多大、一口喝多少,而要点在于我可以用实验的评价标准去检验自己的思路是否合理。”

面对剑桥大学的教授,孙叶乐把自己的思路说了出来,尽管他觉得当时设计的方案绝不是最好的方案,回答还是得到了面试官的一致认可。

无独有偶,在牛津历史专业面试时,同校学生翁雨晴,被面试官“抓”这自己的一篇有关(二战时期)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表现的论文连续提问,让她一时间都有点懵:

“我们课上只针对这一个国家进行了学习,教授给我提了很多有关其他国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我都不知道,后来我觉得他们当时是要考察我在接受新信息之后是怎么思考的。”

牛津历史和经济专业预录取生翁雨晴

不可否认,牛校的面试题虽然千奇百怪,但自有其道理。

此次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取的刘依麟就谈到:

“牛津、剑桥更看重学生可教与否,而不是已经懂得多少。思维活跃的学生即使专业能力有所欠缺,有了教授的引导,依然是可造之材,而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得宽泛却不得要领与思路的学生很可能不会被选中。”

牛津数学专业预录取生刘依麟

“重要的是临危不乱,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着面试官的节奏来。”刘依麟说。

然而,刘依麟话中所提到的、牛剑所希望的”可教之才”的品质,却恰恰是应试体制里的中国学生所欠缺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总囿于追求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中,一遇到闻所未闻的题目便慌了神,又怎么能通过牛剑的“坑爹面试”呢?

“无论是‘超纲题’还是全新的知识,如果能诚恳地跟着面试官的思路,多交流,就有机会顺利完成,甚至答出附加题。”被剑桥数学专业录取的傅忆雯就特别喜欢面试官的引导环节,“有一种被师父带着往前跑的感觉”。

剑桥数学专业预录取生傅忆雯

敢于直面这些万难题,且愿意与主考官主动分享他们的思路……这些学霸的“通关经验”,或许也值得你一试。

跳舞,研究石头,练习书法……

学霸们的“癖好”你永远想不到

在日常生活上,这些学霸又一次“共通”了:她们都有让人想不到的兴趣,而且还都挺“专业”。

被牛津化学专业预录取的姚敏仪,就是一枚喜爱街舞的”00后“。“到现在基本每天都要练,不练就浑身不舒服。”

而旅游也是她的一大爱好,“曾经一年出游了11个国家”。为了方便与不同地区的人交朋友,姚敏仪还学过7门外语,包括英语、日语、法语、拉丁语等。

牛津化学专业预录取生姚敏仪

牛津地球科学专业的刘畅,也是个女孩儿。不过,她却“剑走偏锋”,爱上了矿石:

“一次偶然,妈妈买了一些矿石回家,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古希腊神话中那些有‘超能力’的石头奇美异常,让我爱上了研究石头,于是才有了学习地球科学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牛津地球科学专业预录取生刘畅

而前文提到的叶孙乐,则擅长书法,初中还考到了浙江省A级(当时最好的一级)。无独有偶,今年中国大陆地区首个获得哈佛大学本科录取的学生许景怡,也擅长国画、书法,还是北京人大附中的书画社社长。

许景怡

有小伙伴可能疑惑了:“难道想考牛校,还得点亮一门艺术技能吗?”

非也。有老师提出,一个真正的“学霸”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玩。“如果能为一门兴趣付出好几年的精力,在留学这条道路上,又怎么不会全力以赴呢?”

好吧,相信不少人都无法反驳……

学霸父母的培养之路:

不低估、不打击、不否定

相信不少人都好奇,这些学霸们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然而,当被媒体问到如何培养孩子时,几位爸妈的答案都是: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耐心“撒种子”。

刘依麟的父亲坦言,对儿子在学业上的选择和决定,家里都给予了支持与尊重。

在他看来,孩子的成长是一次次碰壁中形成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要求和孩子的完成力。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意义,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并塑造好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长其实是和孩子一块儿成长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拥有各种可能性,做家长的要静下心去倾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保持耐心,不断地去撒一些种子,才有可能收获一些惊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翁雨晴的家庭也有着“撒种子”的教育理念:“不学奥数,不上与课业相关的辅导班。”回顾翁雨晴的成长,她的父母总结道。

而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夫妻索性按照孩子自身的特点,制定了几条原则——

不低估孩子的潜力,不打击“年少轻狂”,哪怕心里对她的口出狂言并不相信;永不因孩子的一点儿不良表现而对她从根本上否定,就事论事;随时帮孩子留意好书和良师;引导孩子接触自己的专业领域;与孩子发生意见分歧尽量说服,如不能便搜寻身边更有专业知识更有阅历的人做救兵;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尽量做到,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孩子做到了,一定不吝赞美。

这些“培养学霸”的套路,你学会了吗?如果你有更多关于学霸的故事,欢迎和“知留学”分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