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安昌古镇:绍兴师爷的故乡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

安昌古镇:绍兴师爷的故乡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

时间:2020-11-24 03:18:50

相关推荐

安昌古镇:绍兴师爷的故乡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

文/摄影 九一

江南的古镇是印象中的白墙黛瓦,撑着油纸伞的女孩走在石板路上,悠悠的足音回荡在深巷长弄中。安昌古镇,载着乌篷船而来,一碟毛豆,二两黄酒,三俩知己,坐在沿河的屋檐下,细细品味着人生,正是鲁迅著作所描绘的乡土模样,只是长衫与乌毡帽不再。

位于绍兴柯桥的安昌古镇,原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所谓古镇,也就是沿河2公里不到的两条街,从右手边入口沿河边走到尽头处的师爷博物馆,再过桥到河的另一边往回走到起点处,快的话一个多小时一个来回。

所以安昌古镇不像西塘、乌镇等有曲折的巷弄、繁华的商铺、拥挤的游客,安昌更多的是原住民的生活气息,一种亲切日常的烟火味。也正因为她的朴实原始,未经浓妆艳抹,让人更想去走近她。

安昌古镇,古朴典雅,未经雕琢,是最原汁原味的古镇。

早几年安昌古镇还是籍籍无名的,后来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拍摄了安昌的美食,把腊肠与仁昌酱油搬上荧幕,火了一把,逐渐为人所知,从而这个已日趋破败的小镇才慢慢的活络起来,三三两两的游客也日渐增多。

安昌当地人还是悠哉的过着自己往常的日子,只是各种手工制作的特产变得畅销起来。每当一天的清晨来临,沿街的店铺早起后把一扇扇排门拆下靠在岸边,把酱鸭、腊肠、腊鸽子等各种风干肉货趁着好天气拿出来晒晒,这已成为了当地一景,是赤裸裸的晒肉啊。

仁昌酱园,创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0余只酱缸露天排列,传统的手工技艺代代相传,形成独特的酿造法。

扯白糖同样是安昌的一大特产,“扯白糖”是一个有历史传承的绝活,有时会有“扯白糖”师傅现场表演来吸引游客的眼球,扯出古镇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城隍阁前的古戏台,两边的对联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透着古人的哲理智慧。每到节日,戏台上便有越剧表演,吴侬软语咿咿呀呀,演绎起人生大舞台。

根据宣卷馆中的资料记载,宣卷始于宋元时期的讲经文,是源于唐代的一种说唱形式。艺人在演唱时,置宣唱卷本于桌上,照本宣唱,故称宣卷,宣卷称得上是“江南戏曲之母”了。

福安居茶室,一副古代小说中的茶室该有的样子,坐在旧条凳上,黝黑的方木桌上一大搪瓷缸的茶,扯着绍兴方言打牌消遣,是一种老派绍兴人的生活了吧。

安昌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桥多,枕河而居,典型的水乡特色,河中舟楫不绝,艄公用脚摇浆,乌篷船像鸟一般轻灵的穿越水面,留下船夫得意的笑容。

看到绍兴师爷博物馆,就想起小时候看古代故事时总感觉师爷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但又不明白是什么身份,县令断案糊涂时往往是师爷给出关键意见。有话说“无绍不成衙”,绍兴师爷遍天下,而安昌就是师爷的发祥地。古代走科举之路能成功的毕竟是少数,绍兴之地出文人,对于仕途无望者,成为幕府之士也算是一大出路。绍兴人处事精明、治事审缜,懂得人情世故,很适于做师爷,这或许跟水乡人的近水生智有关。中国的幕府文化,是值得好好探究的。绍兴师爷以“仁厚忠恕”为箴言,以“尽心尽言”、“勤事慎事”为准则,活跃于明清政治舞台四百年,多有名噪于世者,他们算是古代的职业经理人了,走在时髦的前列。

镇上重建的安康寺,始建于北宋。想说这个寺庙实在是太大了,走一圈脚会累的,据说是浙江省平地寺庙中面积最大的,占地面积有2.4万平方米,不过进去请几本佛教普法书籍回去研读,也还是不错的。

小镇的居民就这样坐在沿街的廊下,摆卖自己的干货特产,两位老人互相对望着,脸有笑意,在古镇携手老去,也是一种幸福。

穿长衫的老人在给煤炉起火,妇人在埠头洗刷,木工师傅在专心的手作。在那满城尽是腊肠之外,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风情,已积淀成为小镇的民俗文化。

酒缸、酱缸、染缸,安昌的“三缸”,除了调料的原汁原味,千年历史的传承才是安昌最醇厚香甜、令人难忘的味道了吧。

随着时代的快速更迭,古镇这种历史成为了一种遗世的存在。或许在钢筋丛林之外,还庆幸能留有一湾灵魂的栖息地。

浆声轻去,酱香随风,安昌古镇,且慢且留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