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汤飞凡 汤飞凡诺贝尔奖

汤飞凡 汤飞凡诺贝尔奖

时间:2020-12-11 15:07:17

相关推荐

汤飞凡 汤飞凡诺贝尔奖

1941年,由于西方国家把青霉素列为军事机密,许多老百姓和军人伤口发炎红肿后,因为没有青霉素治疗而死去。汤飞凡看到后,十分难受,对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说:“我有办法。”

汤飞凡的前半段人生经历和鲁迅很像,他们都生活在一个没落的士绅家庭,从小读书,天资聪慧。

更巧合的是,汤飞凡也是为了治好中国人,改变中国现状而开始学医。

不过,他没有像鲁迅一样惊觉“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而弃医从文。

汤飞凡一路勤学苦练,他有湘雅医院的医学博士学位,更是曾去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过研究,履历十分精彩。

他在美国发展得很好,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毅然回国。

1937年,汤飞凡担任了中央防疫实验处生物制品处长。

那时,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开始向内陆转移。

汤飞凡所任职的防疫处也跟着搬去了昆明,昆明有着春城之称,但在那里的科研生活无比艰苦,缺少设备,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但是,汤飞凡生性倔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他四处奔走,招募了一批年轻的专家,撑起了防疫处。

这时全国上下都乱套了,防疫处成了全国唯一一个医疗研究中心。

在那个简陋的防疫所里,汤飞凡和同事们研制了一批又一批的疫苗:伤寒疫苗、天花疫苗、白喉疫苗等。

这些疫苗在前线和后方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上还能做到这种程度,汤飞凡足可以满足了。

但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永不满足。

他们防疫所能制出多种疫苗,但有一样最关键、需求量最大的东西,他们无能为力——青霉素。

青霉素是效力极强的抗生素,能杀灭细菌,避免人体受到细菌感染。

这样救命的东西却被西方国家管控着,制作工艺也被视为机密,禁止流传。

那时的中国没有独立制造青霉素的能力。

而时值1941年,一寸山河一寸血,无数士兵负伤,因为没有青霉素这样的特效药,很多负伤的士兵都因为伤口感染而牺牲。

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流逝,汤飞凡无比痛心,因此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主研发青霉素的制取。

而在当时看来,他这个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毕竟防疫所的条件和资源都不过关,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

除此之外,要找到青霉素的菌种也极其困难,不亚于大海捞针。

然而,汤飞凡并不畏惧这些困难。

他刻苦钻研,同时号召防疫所的全体职工和家属一看到带有“绿毛”的东西,就带到实验室里来。

毕竟人多力量大,争取找到青霉素的菌种。

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的让他找到了。

那天,汤飞凡意外看到同事的鞋子上有一团绿毛。

他习惯性地采取之后进行试验,而事实证明这就是能分离出青霉素的菌种!

汤飞凡狂喜,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不过,解决了菌种问题,有一个问题摆到了他的面前。

要批量制作青霉素,就不得不考虑一下经费问题了。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汤飞凡就找到了他的朋友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帮忙。

在汤飞凡的邀请下,李约瑟去看了他的实验室。

李约瑟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这也太简陋了!”

很难想象汤飞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完成了青霉素的分离。

汤飞凡带他参观了一圈,然后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唉,我们太难了,中国太难了。我恳请你回到英国后,能发动英国红十字会为我们筹集一点钱,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李约瑟答应了好友的请求,他帮助汤飞凡筹集到了188万元。

这钱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汤飞凡和同事们加紧研究,最后在1944年9月正式制出了中国独立研制的青霉素。

而鉴定证明,这批青霉素合格,可以投入使用。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青霉素。

这些青霉素被运往全国,拯救了无数在生死边缘徘徊者的生命,是一笔极大的助力。

青霉素投入生产后,产量提高了,但毕竟各地都需要,所以还是紧俏的东西。

很多有钱有权者想要从汤飞凡这里大量购入青霉素,囤积居奇,随后以高价出售。

不管对方提出多高的价钱,汤飞凡都坚决不同意,他坚持:“不是价钱的问题,我的这些青霉素只能给需要帮助的人。”

1949年,年过花甲的何健,因担心自己所犯的罪行,选择随蒋介石逃至台湾。然而他的两位女婿却选择了留下来,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

何健有两个女婿,大女婿是我国眼科医学泰斗,国之魂宝,汤飞凡教授; 二女婿是李觉将军。这里我重点介绍下他的大女婿。

汤飞凡教授于 1887年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与何家有通家之好,何健很喜欢这个有才学有抱负的后生,亲许汤飞凡选娶何家千金中的一位。

汤飞凡原在家乡攻读于工业学校,后因目睹父老乡亲贫病交迫,许多人病痛得不到医治,便立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志向,于19考入湖南长沙的湘雅医学院,成为该院的首届学生。

湘雅医学院是一所由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组织的雅礼协会最早在华创办的医科学府。17岁的汤飞凡在这里经过七年的刻苦学习,于19以特优成绩毕业。

湘雅医学院毕业后的汤飞凡,随后进入了协和医学院攻修细菌学,又经学校推荐,获得美国哈弗大学医学院的奖学金,于1925年赴美国深造。

1929年,汤飞凡应湘雅医学院老院长颜福庆先生的召唤,回国任上海中央大学医院院细菌学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汤飞凡领命到昆明重建中央防疫处。1945年抗战胜利后,汤飞凡主持了新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是中国最早开始使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病毒性状,也是最早研究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支原体的微生物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教授于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生物学会理事长等等,也就是在这一年汤教授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1982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眼科科学大会上,国际沙眼防治组织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追授给他金质沙眼奖章。学术界认为,汤飞凡教授是我国最有可能获得医学诺贝尔奖资格的学者。

二女婿 李觉将军毕业于保定军校,先后历任过国民党团长,师长、军长、大兵团司令。

1949,李觉看透了国民党腐败没落、无药可救,他没有选择随岳父逃跑台湾,而是为了祖国的和平解放,光荣地选择了起义,积极地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合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1958年, 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成功分离出全世界第一株沙眼病原体,距离诺贝尔医学奖仅一步之遥。然而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后,他却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一声惋惜。

如果您也好奇唐飞凡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跟我走进今天的故事。

1897年,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不富裕的乡绅家庭。

12 岁进入长沙城南小学堂,三年后毕业考入甲种工业学校,学习金工科。

但他对工科不是太感兴趣,反而是从小目睹父老乡亲贫病交迫,让他有志于学医救人,悬壶济世。

17岁那年暑假,汤飞凡遇到从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归来的博士颜福庆,第一次见到显微镜,并看到镜片下面神奇的微观世界,让他兴奋不已。

当颜福庆告诉他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招生时,汤飞凡很快说服了家里人,中止工科的学习,去报考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可是,参加入学考试时,汤飞凡才发现这所和美国雅礼协会合办的学校,入学考试必考英语,然而,汤飞凡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认得。

眼看要错失学医的机会,不甘心的汤飞凡找到主考官提了一个请求:

“是否可以让我暂免英语考试,如果我能考取,届时让我补考?”

主考官答应了他的要求。汤飞凡也兑现承诺,经过7年的学习,他成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第一批10位毕业生之一,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1925年,汤飞凡赴美留学,师从微生物学秦瑟教授,主攻细菌学和病毒研究。

三年后,他在美国进修期满,教授留他在哈佛任教,他没有接受,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他说:“中国的科学事业很落后,我希望能尽绵薄之力。”

这一尽力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间,他主持建立了中央防疫处,牵头开始了中国细菌学的搭建工作,在有限的条件里,不仅生产了中国自己的青霉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以及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汤飞凡也因为被称为“中国疫苗之父”。

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目睹同胞家破人亡,无心研究,便带上妻子一起参加了前线医疗救护队。

在这里,他发现诸多战士因伤口发炎去世,而能救命的青霉素在我国却是一剂难求。

他提出要自主研发,遭到众多非议,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动摇: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尽全力而为之!”

历时三年,他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批青霉素疫苗并实现量产,不仅有力支援了抗战,甚至还有部分供应给盟军。

但他还有更值得一提的成就。

20世纪早期,沙眼在全球流行极广,在我国沙眼发病率55%,致盲率5%,边远农村患病率高达80~90%,有十眼九沙的说法。

1928年,日本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声称分离出“颗粒杆菌”,从而证明“沙眼的病原是细菌”,但一直对沙眼有研究的汤飞凡对此表示质疑。

他们把野口英世分离出的所谓“颗粒杆菌”滴到了自己眼睛里,发现这并不会导致沙眼,从而否定了野口英世的结论。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沙眼呢?他重拾被战火中断了的研究,终于成功分离出了沙眼病原体——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株沙眼病原体。

但是他心里清楚,如果无法用实验证明,那么自己的成果也是错误的。

1958年,汤飞凡命令助手,将沙眼病原体滴入自己的眼睛里,很快他的眼睛就红肿起来。

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汤飞凡明知有失明的风险也坚持不治疗,而是带着这只红肿发炎的眼睛坚持工作了40天,完整记录了沙眼的病程。

他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也彻底地解决了七十余年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

而后,根据他的研发成果对沙眼病人对症用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沙眼发病率下降到了不到6%,至今已几乎绝迹。

只可惜,在发现沙眼病原体的同年,60岁的汤飞凡在历史的旋涡中未能幸免,他选择了却此生自证清白,只留下声声叹息。

@汀风语

年少时,他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可以使亿万人不得病!”他做到了,而且发明了不止一种,功德无量。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她说道:“如果汤飞凡还在,肯定也能获诺贝尔奖!”无疑是对汤飞凡最高的褒奖。

汤飞凡,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名字。今天,我们正在经历没有硝烟的长期抗疫,时常想起他,如果先生还在,世界会变成怎样呢?

1958年,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自杀离世,他曾为救治亿万国人,不惜把病毒滴入自己眼睛,他原本可能是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的微生物学著作至今还是国际教学的教材。

汤飞凡1897年生于湖南醴陵,19求学湖南湘雅医学院,是首届学生,学医7年,仅有10毕业,汤飞凡便是其中之一,并获得医学博士。

就在他同学拉着他一起行医时,汤飞凡却果断拒绝了。他说:“当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于是,汤飞凡去到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进修,开启了一生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学的征程。

1925 年,汤飞凡因表现突出,被推荐公费到美国深造,进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重点研究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

1929年春,汤飞凡在其恩师颜福庆(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先驱、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创办者)召唤下回到祖国,共图祖国的医学事业。担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细菌学系主任。

抗战爆发后,因为连年的战争和天灾,瘟疫流行猖獗,急需大量的疫苗和血清,国府希望汤飞凡到后方重建防疫处,汤飞凡没有犹豫,放弃了租界优越的生活,携夫人奔往长沙,不久担任了中央防疫处处长。

当时防疫处因为没有资金已濒临解体,是汤飞凡四处奔走求援,最终从云南惠滇银行借到一笔信用贷款,汤飞凡用这笔钱买到一片荒滩,建造房屋,还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简单的生物制品。

尽管条件简陋,但汤飞凡研制出的疫苗和血清却不简陋,不但供应大后方的防疫需要,并支援了陕甘宁边区。这些制品因为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还被在太平洋战区作战的英、美盟军所采用。

1943年,汤飞凡带领研究所人员研发出我国第一批临床级青霉素。正因为青霉素的产生,多少抗日将士因为它起死回生,多少中国人因为它度过难关!

此外,还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研究机构和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汤飞凡的研制疫苗的速度如同开挂一般,从青霉素、到牛痘苗、狂犬疫苗、白喉疫苗、黄热病疫苗,在发明乙醚杀菌法大幅提升牛痘产量后,使中国消灭天花早于全球。

1949年国民党败退大陆时,美、蒋都曾邀请他去工作,但是汤飞凡都拒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我要留在这所生养的土地,为这份土地上的人们做一些事情。

1950年,汤飞凡出任新中国的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主持制订了中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规范—《生物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同时还著作了今天国际上最权威的微生物学教科书。

同年,华北爆发鼠疫,汤飞凡带领研究所只用了两个多月便赶制出了鼠疫减毒活疫苗900余万毫升。一举打破需要靠从苏联进口的疫苗防疫局面。

1954年,烈性传染病已被控制,防疫的重点转向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汤飞凡开始重点研究沙眼病,当时沙眼在世界上流行甚广,中国人口中有50%患有沙眼,边远农村有“十眼九沙”之说,危害极大。

为了确认沙眼病原体,汤飞凡不惜冒着被瞎的风险,将分离出的沙眼病原体滴入自己眼中,随后放弃治疗,而是亲身观察相应的症状,找出沙眼病因所在,成功研制出对抗沙眼的疫苗。

古有神农氏尝尽百草拯救天下黎民,今有汤飞凡以身试毒救治亿万国人,这是何其的伟大,就在他向麻诊病和脊髓灰质炎发起挑战时,却突降厄运,结束了生命。

1958年,中国爆发了“拔白旗、插红旗”运动。汤飞凡从疫苗之父,瞬间变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从民族精英秒变民族败类。

汤飞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批,被斗,被折磨,不甘受辱的汤飞凡目睹了自己学生的惨SI后,选择了庄严的死,以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也不愿在众人鄙视和批判的目光下苟活

1958年9月30清晨,不堪其辱的汤飞凡,最终心灰意冷的上吊自杀离世,当时“诺贝尔奖”已经找上了他,这个有着中国“疫苗之父”的人却已经si了,

1978年,汤飞凡得到平反,恢复荣誉,为了纪念他对中国疫苗的贡献,国家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中便有汤飞凡。

当非典爆发,所有中国人都陷入恐慌的时候,一位在卫生部门工作的老干部却感叹到:“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一句话奠定了汤飞凡在中国微生物界的地位。

1949年3月5日夜晚,上海汤宅,汤飞凡坐立不安。夫人何琏让他帮忙抬一下桌子,他却把桌子撂在地上,愤愤地说:“离开自己的国家去寄人篱下,我的精神不愉快!”没想到何琏竟回答说:“那我们不走好啦!”

汤飞凡是世界上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的第一人,他攻克了多项困扰世界数千年的传染病,成功为我国避免了多场瘟疫。

他还研发了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抗战期间,他以一己之力抵抗日本的细菌战,挽救了千万国人的性命。但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知道他?

汤非凡1897年生于湖南,小时候,他看到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小小年纪的他就感觉到了屈辱,从此他便立志学医,希望将来能振兴祖国的医学,改善国人的体质。

19,他被破格录取为长沙湘雅医学院的首批学生,7年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进入北京协和医院。

1925年,汤飞凡因为表现优秀被推荐到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从事细菌学研究,从此,他成了投身病毒学研究的第一位华人。

到美国后,汤飞凡师从著名的细菌学家秦瑟教授,他是美国免疫学家协会主席,他的多项发明闻名世界。能成为他的学生,汤飞凡感到很荣幸,于是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通过接触,秦瑟教授也发现汤飞凡是个可造之才,非常看重他,还邀请他参与进自己的研究课题中。

这对汤飞凡来说,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学习机会,他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实验中,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得秦瑟教授赞赏。

汤飞凡很快便成为了有名的微生物学家,正当汤飞凡在美国的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封来自祖国的邀请函打乱了他的步骤。

这封信是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院长颜福庆写来的,他邀请汤飞凡回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尽力。

信中,颜福庆不仅没有许诺他优厚的待遇,而且还很诚实地跟他说明了回国发展的各种困难。

一边是如火如荼的事业蓝图,一边是从零开始困难重重,汤飞凡有过犹豫。但他想到了自己学医的初衷,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义务振兴自己祖国的医学事业,让国人扬眉吐气。

1929年春,汤飞凡回到了上海,就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的副教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细菌系,开始了中国人自己的细菌学研究。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汤非凡暂停了学术研究,报名参加前线医疗救护队。战时后方瘟疫猖獗,汤非凡筹集两千银元组建了中央防疫处。

防疫处只有一个锅炉,然而就是这台劫后余生的破旧的锅炉,日后却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3年,汤非凡利用自己分离出的菌种,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青霉素,挽救了无数抗日将士的生命。他还利用一套小型的青霉素制造设备,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青霉素生产厂。

解放战争时期,汤非凡带领团队改进牛痘苗,加班加点赶制了10万份牛痘疫苗,支援解放区。

后来他又不断改进生产方法,制造出了大量优质的牛痘疫苗,在全国推动了普种牛痘的运动。

1949年,汤非凡接受了哈佛大学的聘请,准备回哈佛任教。然而,临走前的那天晚上,他却坐卧不安,夫人何琏看出了他的心事,就提出到各个房间转一圈。

两人转到小书房时,何琏请他帮忙抬一下被挪动了的一张桌子,心不在焉的他抬了两步,就发泄般地放开了手中的桌子,说出了那番不愿意寄人篱下的话。

知夫莫若妻,何琏可能早就想到他会来这一出,她不紧不慢地回答说:“那我们就不走好啦!”

就这样,在登机前的几个小时里,他做出了留在大陆的决定,从此,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

次年,察哈尔北部鼠疫流行,汤飞凡领头成立了一个突击小组,经过数夜奋战,赶制出了我们自己的鼠疫减毒活疫苗。

那个年代,天花病是世界难题,汤飞凡通过无数次探索,制成了黄热病减毒活疫苗,让我国得以在60年消灭了天花病,比其他国家提前了十几年。

1955年,汤非凡和助手黄元酮一起,经过了数百次的实验,终于分离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沙眼病毒。

为了这支病毒,他瞒着家人冒着失明的危险,让助手将沙眼病毒接种到自己的眼睛里,造成沙眼。

四十多天内,他坚持不治疗红肿的眼睛,终于分离出了沙眼病毒,得到了全世界医学界的肯定,这株病毒也被誉为“汤式病毒”。

汤飞凡也因此成功找到了治疗沙眼的药物,把沙眼发病率从百分之九十五降到了百分之十。

在沙眼衣原体被成功分离之后,汤飞凡又把眼光放到了麻疹和脊髓灰质炎上,在汤飞凡的指导下,吴绍元分离出了我国第一株麻疹病毒。

1957年,汤飞凡当选科学院院士。次年,61岁的他离开了人世。好多人都说诺贝尔奖应该有他的名字,无奈他没有等到那一天,但所有人都清楚,他绝对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一个人能不能被世人铭记,不是看他获得了什么奖项,而是看他做出了多大贡献。汤飞凡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扑灭多场瘟疫,他的发明拯救了数万国人的性命,他才是应该被永远铭记的英雄。

关注我,@纵穿历史长河,记录人生百态,感悟人间真情

#人物#

1957,60岁的汤飞凡把沙眼病原滴入自己的眼睛里,40天不做任何治疗,一直坚持到典型症状出来,终于逮到沙眼的“元凶”,可很少有人知道他头一次这么干时才30多岁,是为一个日本人。

1897年,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坪,父亲汤麓泉和“湖南王”何键是世交,何键见汤飞凡读书勤奋,学习刻苦,认为是个可造之才,把女儿何琏嫁给了他。

何键,这个“剿共”先锋,下令杀害杨开慧的大军阀,却培养出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儿。

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汤飞凡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人们解除痛苦。

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成立后,他毅然从甲种工业学校退学,进入湘雅医学院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对微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24岁获得湘雅医学院博士学位,28岁被推荐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

在哈佛医学院,他如鱼得水,完全沉浸在微生物的世界里,直到1928年,老师颜福庆寄来了一封信,改变了他的命运。

颜福庆是获得耶鲁大学医学博士的首个中国人,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开拓者。

颜福庆的来信写了中国医学艰难的现状,邀请他来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

汤飞凡二话没说,听从祖国的召唤,放弃了前程似锦的事业,于1929年春回到上海,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对沙眼的研究。

沙眼是一个古老的病,肆虐全球,当时中国有一半人口患沙眼,偏远农村高达百分之九十,有“十眼九沙”之说,致死率、致盲率都很高。

西方国家都竞争似的纷纷投入研究,比较受吹捧的是日本的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他从一个患沙眼的印第安人小孩眼中分离出颗粒杆菌,便宣称找到了沙眼的根源。

野口英世何许人也?他可是日本国宝级的人物,享誉世界的微生物学家,他的头像被印在1000日元纸币上,因为知名,他对沙眼的研究似乎成了定论。

可年轻博学的汤飞凡并未轻信,他需要科学证实。从1929年-1935年,汤飞凡和他的助手先后从200例沙眼患者眼中分离细菌,并没有找到野口的颗粒杆菌。

难道大名鼎鼎的野口也会马失前蹄?汤飞凡心中暗喜,差点笑出声来。

接下来,汤飞凡通过国际组织要来了三株颗粒杆菌,其中一株是野口分离出来的,冒着中招的风险,他把颗粒杆菌种到自己的眼中。结果没有中招,又反复进行别的试验,结果还是一样,哈哈,汤飞凡彻底否定了野口的结论。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沙眼的研究不得不停止。

在汤飞凡茫然之际,颜福庆又寄来一封信,信中力邀他主持中央防疫处的工作,语气好似非他莫属。

因为炮火轰炸,防疫处从北京搬到长沙,又从长沙搬到昆明,要啥没啥,在没人、没钱、没设备的情况下他走马上任了。

他常说:老百姓需要啥,我们就做啥。

抗战时期急需一种“神药”盘尼西林,当时,全靠进口,一锭黄金买不了一盒盘尼西林,看着受伤的将士们无药可用而致死致残,他心如刀割。

心一横,干!没条件也要自己干!

在废墟上建厂,到研发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青霉素、破伤风、血清、牛痘等急需产品,这些热血卫士像变魔术一样,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1949年,时局大变,面对多方对人才的争夺,又加上有何键这个岳父,是走?是留?汤飞凡和妻子陷入了苦思。

面对北京的盛邀,他打消了顾虑,

并于1954年又重拾对沙眼的研究。

这次研究他总结了野口失败的教训,从采集病理材料开始亲力亲为,一年时间采集了201例样本,结果试验失败了。

又花费一年时间用了2500多只白鼠做试验,还是失败了,一年又白费。

经过认真查询资料,他决定拼弃老方法,另辟蹊径。

于是又开始一次全新的试验,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卵黄囊来培育沙眼病毒。奇迹果然出现了,传代8次后终于发现了沙眼病毒,他起名叫TE8。

所有人都兴奋的让赶快发表论文,汤飞凡却摇了摇头,万一是偶然呢?对科学他一向是认真的。

果然,以后几个月的试验都不太顺利。

终于到了最后一步,该上人了,60岁的汤飞凡不顾劝阻,悄悄地把沙眼病原滴入自己的眼睛,并且还不让治疗。

痛苦地坚持了40天,一直到典型症状出来后才治,同时从他眼睛里也分离出来TE8,确确实实证实了TE8就是沙眼的“元凶”。

汤飞凡用自己的眼睛做完试验后,于1957年发表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一锤定音,结束了60多年世界上关于沙眼的争论。

元凶找到了,沙眼慢慢的得到了控制。1973年世卫组织正式把TE8命名为“汤衣原体”。

谁也想不到,一年后,令人遗憾的事发生了。

1958年9月30日,汤飞凡在一场大运动中不堪受辱,自缢身亡!这一年,他才61岁。

汤飞凡把一生都献给了医学事业,为中国人筑起了一道免疫长城,挽救了无数中国人的生命。

生无媚骨,死留芳名。

他的名字应该被写在中国医学史上,汤飞凡,中国第一代病毒学家。可悲的是,在中国,没什么人知道他的名字。

汤飞凡是湘雅医学院的首批学生,因为太优秀,刚毕业就拿到了哈佛医学院的奖学金,去了美国深造。但,这个医学高材生却拒绝做一名医生。他说,做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要是可以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就可以使亿万人不得病。

19世纪,日本人野口英世宣称自己发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杆菌。一时间,他成了人人敬佩的大人物,甚至, 他还成了教科书上人物。汤飞凡的一些列操作,却让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愤怒不已。

汤飞凡从美国拿到了野口英世分离出来的“颗粒杆菌”,种进了包括自己在内的12名志愿者的眼睛里。实验结果证明,颗粒杆菌没有治疗作用。这直接推翻了野口英世的理论。汤飞凡也因此成为日本人难以启齿却又不得不感叹的中国人。

1935年,日本人来到中国,想与这个厉害的中国人握手,不料,汤飞凡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你们日本人正在侵略中国,我不能和你们握手,还是转告你们的国家,停止侵略我的祖国”。“七七事变”爆发后,八年的战乱,让这个手无缚鸡之力,一直潜心研究的知识分子,跑到了离战火一步之遥的救护站,建立了防疫处,研制出了国产青霉素。他的冒险,也成功挽救了无数前线战士的生命。再到牛痘苗扑灭流行天花,狂犬疫苗,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还有他对沙眼病原体的多年研究,让中国的沙眼发病率从95%,降到不足10%。

汤飞凡凭一己之力,把中国的疫苗带到了世界水平,挽救了亿万国人的性命。

,非典肆虐,人民似乎又想起了那个英雄,但是,英雄早已经不在了。

1958年,一位61岁的老头冒着双目失明的风险,瞒着家人让助手将沙眼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他双眼红肿40天却坚持不治疗,最后从自己的眼里分离出沙眼病毒,成功研制出沙眼疫苗。

他就是汤飞凡,这是一个如今提起可能没有太多人熟知的名字,但是,他却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国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汤飞凡是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他研发了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等等,被称为“中国疫苗之父”。

1897年,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中落的望族家庭,他从小学习极为刻苦。因为见惯了穷苦农民贫病交加的悲惨,又加上当时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于是他便弃笔从医,立志振兴中国的医学。

19,汤飞凡被破格录取为湘雅医学院的首届学生。1925年,28岁的汤飞凡获得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深造的机会,那时是病毒学正处于拓荒的时期,汤非凡也加入了其中成为拓荒者,成为投身病毒学研究的第一位中国人。

1928年秋,汤飞凡受邀回国,他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待遇,回国步履艰难,在环境极其简陋,资金设备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创立了第一个细菌学系,开始了中国人自己的细菌学研究。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汤飞凡暂停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毅然报名参加前线医疗救护队,辗转于一线参战。

因为战时瘟疫横行,1938年,汤飞凡筹集了2000银元组建中央防疫处,他带领着团队秘密承担着对付日寇细菌战的工作,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防疫处也培育了很多后来在微生物学、免疫学领域的骨干。

即使日军的炮火把防疫处的所有仪器炸得只剩下一个破旧的锅炉,汤飞凡和他的团队始终没有放弃。汤飞凡在一位战士皮鞋上的一团绿毛里分离出了高产量的青霉素菌种,进而生产出符合国籍标准的青霉素,以此挽救了无数抗日将士的生命。

在解放战争时期,汤飞凡还曾带领同事们制造了10万份牛痘疫苗,秘密支援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汤飞凡改进生产方法,快速研制出大量优质的牛痘疫苗,并推动全国普种牛痘,1961年,我国成功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消灭天花提前了。

1950年,察哈尔北部鼠疫流行,需大规模接种鼠疫减毒活菌苗来控制疫情,苏联进口的活菌苗并不够用,之后,汤飞凡领导一个组突击用了两个多月就赶制出我们自己的鼠疫减毒活疫苗,使疫情得到了控制。

1954年,汤飞凡开始从事分离培养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工作,这个工作是之前因为抗战而中断的研究。

1929年春,沙眼病大流行,当时全世界有1/6的人饱受这种疾病的折磨,在中国就有超过50%的人发病,严重的地区发病率甚至高达80%。当时留学回国不久的汤飞凡,便把沙眼病原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研究课题,他说:“一个科学家的勇气和责任,就是应该知难而进,为人类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沙眼在如今人们看来是很普通的小病,然而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条件下,汤飞凡付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

1958年元旦,汤飞凡不忍让自己实验室的成员承担风险,为了得到一手的资料,汤飞凡让助手将一滴沙眼病毒接种在自己的眼里,然后坚持40天不治疗,一双眼睛红肿得让人心疼,结果引起典型的沙眼症状与病变,随后他又从自己眼里分离出这株病毒,终于,他破获了沙眼病毒的秘密,成功研制出了疫苗,彻底解决了70余年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

沙眼病毒分离获得成功,让人们精准找到了沙眼治疗的药物,使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因此,汤飞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位中国人。

由于汤飞凡在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1980年6月,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决定授予他沙眼金质奖章,可是,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并不知道的是,此时,汤飞凡先生早已过世20多年。

原来,让谁也没想到的是,这荣耀的1958年也成为汤飞凡生命的最后一年。

1958年大跃进,进行了所谓的“拔白旗”活动,就是把那些坚持实事求是,具有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人拉来进行批斗。汤飞凡是一个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的人,他不幸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天天被进行狂风暴雨般的批斗,1958年9月30日,汤飞凡不堪屈辱,在悲愤中结束了生命。

在汤飞凡的遗体火化之后,他的夫人何琏默默把骨灰捧回家,没有葬礼,也不敢有任何纪念,就这样,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医学研究者。

为众人抱薪者死于风雪,为众人开路者死于荆棘。如此一代忠士,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1941年,由于西方国家把青霉素列为军事机密,许多老百姓和军人伤口发炎红肿后,因为没有青霉素治疗而死去。汤飞凡看到后,十分难受,对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说:“我有办法。”

汤飞凡是湘雅医学院的首批学生,毕业那年就拿到了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奖学金。

学成后,他毅然回到当时战乱的中国,成功扑灭多场瘟疫,救活了无数国人。他是咱中国第一代病毒学专家,中国疫苗之父。

1941年,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军人受伤后伤口发炎,因为没有特效药可使用而牺牲;一些老百姓得病后也因为无药救治而死去。

这些状况汤飞凡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恨不得立马找到特效药。

他了解到国外都在用青霉素来处理伤口发炎和杀菌。

可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把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封锁,还把青霉素列为了军事机密,而他所在的防疫处各方面的条件都很简陋。所以,当汤飞凡决定自己研制青霉素时,大家都认为他是在痴人说梦。

在没有任何资源,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的情况下,汤飞凡不惧困难,建起了研制青霉素的实验室。他日夜奋战,只希望尽快找到生产青霉素的毒株。

有一天,汤飞凡无意中发现同事的鞋子上有一团绿色的东西,一阵狂喜,就是它了!他从这团绿毛中成功地分离出能产生青霉素的菌种。

在解决了菌种问题之后,经费的问题摆在了汤飞凡的面前。汤飞凡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李约瑟,邀请他来参观自己的青霉素实验室。

当李约瑟看到汤飞凡就靠一台又旧又漏的锅炉给实验器皿消毒和制造蒸馏水时,惊掉了下巴,忍不住嘟囔:“这条件也太简陋了吧?”。

李约瑟回国之际,汤飞凡恳请他找英国红十字会,帮忙筹集资金,中国实在是太难了。最终李约瑟筹到了188万元。

有了这些资金,汤飞凡团队如虎添翼,于1944年9月,独立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批青霉素。经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鉴定,全部合格。汤飞凡团队打破了国际垄断,从此,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青霉素。

此后,中国研制的青霉素开始大批量生产,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挽救了无数遭受病毒感染的战士和人民!

尽管可以批量生产,青霉素还是一支难求。于是,很多有钱人富人通过各种门路,找到汤飞凡,想花重金购买囤货后,再谋取高额利润,但都被汤飞凡拒绝了。他义正辞严地对他们说:“这些青霉素只提供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你们给再多钱,我也不卖。”

不仅仅是青霉素,在汤飞凡的带领下,中央防疫处成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免疫学研究基地,成批的狂犬疫苗、斑疹伤害疫苗、牛痘疫苗被制造出来,送往全国各地,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还有他对沙眼病原体的研究,让中国的沙眼发病率从95%降到10%以下。

汤飞凡用自己一生的才华和学识,把中国的疫苗带到了世界水平,他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为成千上万的病人解除了痛苦。

汤飞凡,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名字。

[XY]

作者:南青

审稿:欢妹子

编辑:欢妹子

汤飞凡是民族脊梁,华人楷模[赞][赞][赞]

【网页分享】

中国一位生物科学家曾扬言道:“我为什么不能当东方的巴斯德?”,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却选择自缢离世,无葬礼也无亲友。

他的一生有许多头衔,有中国疫苗之父、中国病原体之父、中国医学界的顶梁柱等等。他在医学领域的地位就如同鲁迅之于文学,钱学森之于科学一样。

这位传奇人物名叫汤飞凡,也许名字就注定他一生并不平凡。而在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选择自缢离世,让世人渐渐遗忘呢?

他的一生圆梦医学,却曲折坎坷。

汤飞凡从小目睹人们受苦受难,少年时就萌生了学医的梦想。是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志之人。

19,汤飞凡远赴湘雅医学院攻读医学,走上了一条医学之路。七年多艰苦卓绝地学习和努力,让他拥有了过硬的医学素养。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环境的破坏导致瘟疫横行。

在此病毒学拓荒的大发展时期,他也立志成为中国"巴斯德"(法国微生物界泰斗),着手研究疫苗,救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于是在1925年,汤飞凡到哈佛医学院的细菌系再次进行深造。几年之后,他收到了恩师的来信,请求他回国任教。

没有丝毫犹豫,他拒绝了哈佛的高薪请求,毅然返回了祖国。

当时中国没有任何关于病毒学研究的相关医疗设施,汤飞凡把自己所有的医学器材全部捐给了实验室。

在汤飞凡的努力下,中国病毒学研究突飞猛进。

1942年开始,天花疫苗、牛痘疫苗、青霉素等相继问世。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不但稳固了后防的医疗保障,也鼓舞了前线军人的士气。

最艰难的是1954年,全国肆虐的沙眼,沙眼当时在中国发病率高,致盲率高。成为了当时中国医学界的头等难题。

而当时,一位在日本钞票亮相的日本科学家野口英世,声称自己找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杆菌。

汤飞凡经过数次实验,只有一次发现了野口英世所说的颗粒杆菌,而把颗粒杆菌接种家免,却没有出现沙眼症状。

而后经过了三年的实验研究,并不惜以身试毒,找到了真正的沙眼病原体,给出了可靠的治疗方案。

仅上海一地,沙眼发病率就从84%降到5.4%。

他终于成为了他立志要成为的人:东方的巴斯德。

医学界的人才,却无法亲自领诺贝尔奖,因为他没有等到。

1961年,因他的岳父曾是国民政府陆军上将一事,汤飞凡被陷害入狱。

因不堪受辱,他自缢身亡。在他死后,没有葬礼,也没有亲友前来送行,只有妻子默默地埋葬了他的骨灰。

身为中华子女,在国危难的时候,他坚决发出“不做亡国奴”的声音,决然投身抗战一线。

身为科学家,他造福了世界,造福了人类,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他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今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又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无双国士,钟南山、陈薇等。

他们是汤飞凡精神的弘扬者,是这个岁月静好时代的负重前行者。

作者:猪包

编辑:青草

#头条中国史##历史#

这才是我们必须要追的星!他叫汤飞凡!中国第一代病毒学家。国之栋梁,举世无双!致敬汤飞凡院士,正是这样伟大的人,才撑起了中国的蓝天!感谢您的无私奉献![玫瑰][玫瑰][玫瑰]

1949年,微生物学家汤飞凡面临两个选择,去台湾还是留在大陆?汤飞凡的岳父,是国民党陆军上将何键。

汤飞凡在一番思考后仍然坚持留在大陆, 这里是他的故土,当初学医也是为了能够保护这里的人民,汤飞凡不愿远走他乡。

1897年,汤飞凡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书香世家。 以前的医疗条件很差,又生逢乱世,很多人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汤飞凡从小就有一个理想:学医救国

天资聪慧的汤飞凡成绩一直很优异,19,汤飞凡从湘雅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1925年,汤飞凡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 毕业之际,汤飞凡的导师十分欣赏这个优秀的学生,希望他留在美国工作。

汤飞凡在中国的老师颜福庆也写信给汤飞凡希望他回国:“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需要你,这里不能给你荣华富贵,但可以提供一个为你的同胞服务的机会。

颜福庆坦诚地告诉了汤飞凡国内医学界的种种艰难之处,希望他的学生可以回来为祖国出一份力。

汤飞凡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中国。回国几年时间,汤飞凡一直在做研究,发表了2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七七事变爆发后,眼看着无数军人为了国家牺牲了生命。汤飞凡不愿再继续搞研究,他加入了医疗队,整日救死扶伤。

战争期间,死亡人数急剧增多,很多地方发生了瘟疫,汤飞凡被任命为防疫处处长,组织防疫工作。

1943年9月5日,中央防疫处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批临床级青霉素在昆明高峣村诞生。

因为青霉素的诞生,很多人度过了死亡的考验,获得了重生。汤飞凡的名字震惊了国际。

许多国人通过注射他研发的疫苗而免于疾病 。

1955年,汤飞凡和他的助手一起分离出了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沙眼病发病率不到6%。

1958年初,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体,汤飞凡让助手把分离出来的沙眼病毒滴入自己的一只眼睛。他在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他的这只眼睛后期受损十分严重,几乎看不见东西。

根据汤飞凡的研究成果,1961年,中国彻底消灭了天花

比世界上其它国家整整早了。

1958年9月30日,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汤飞凡选择了自尽身亡。

汤飞凡曾经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却最终与之擦肩而过,诺贝尔奖不能颁给去世的人。

有些人虽然死了,他的精神还活着。

国人不会忘记他。

#历史回眸#

上世纪30年代,沙眼肆虐中国,他痛心不已,不顾阻挠用自己的眼睛做实验,然而直到后,才分离出病原体,这是为何?

19,汤飞凡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到北京的协和医院做细菌学的相关工作,那时候的中国,沙眼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处处民不聊生。

汤飞凡想着自己学习的知识一定得有用武之地,为了全中国的百姓,他积极地展开对沙眼防治的研究。

为了证明沙眼是由病毒引起的,他把外国人所谓的“沙眼杆菌”注射到自己眼睛里进行实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然而就在汤飞凡欣喜若狂,打算进一步展开研究时,抗日战争爆发了。

他认为此时最重要的是保卫国家,国家才是我们的一切!不能上战场,那自己就在后方支援中国军队。

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建立了一个“中央防疫处”,一个人制作各种防疫物品,支援大西南,为我们的抗战筑起了坚强的后盾。

1936年,汤飞凡到英国皇家学院访问,一位日本科学家想同他握手,汤飞凡一脸严肃地说:“你们日本正在侵略我们中国,我不会与你握手的!”

因为汤飞凡在国内有较高的威望,美国曾邀请他去美国工作,并承诺给予优厚的报酬和待遇,一家老小也会进行安排。

但汤飞凡一口拒绝了,他要留在中国,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抗战结束后,汤飞凡马上展开了关于沙眼治疗的工作,1955年,他分离出了沙眼衣原体,却迟迟不肯发表,抢占先机。

他说科学必须要严谨,得经过反复论证才行,他进行最终论证时,把沙眼衣原体接种到自己的眼睛里实验,肿着双眼硬是熬了四十多天,才从自己的眼睛里分离出衣原体。

这种孤注一掷的决心令人敬佩,最后的结果证明了衣原体的毒害,汤飞凡成功了。

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沙眼疾病终于找到了原因,汤飞凡功不可没!

1958年,汤飞凡去世了,属于他的时代也终于落幕,但是属于汤飞凡的科学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不会忘记他所做的贡献,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参考资料《纵横》)

“汤教授,把病毒滴入我们的眼睛里吧!我们都愿意做这个人体实验”几个青年急切的说到,“就滴到我的眼中”汤飞凡斩钉截铁的回答。

原来是汤飞凡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要从人眼中分离沙眼病毒,他要圆了这个存在他心中27年的梦。

故事得从1926年说起,1926年汤飞凡在美国籍田伯鲁教授的推荐下,前往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细菌学研究,师从细菌大师秦瑟。经过3年昼夜苦读,学得一身本领,他的细菌学知识在学友中属于佼佼者。

当他快要结束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工作时,教授找到他,想说服他留在美国。汤飞凡婉拒了教授,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要回到我的祖国,我的祖国需要我!”

1929年的中国,科学技术都很落后,微生物学犹如一片荒野,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他要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呢?

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研究沙眼病原。当时沙眼病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广泛流行,全世界都束手无策,中国尤为严重。

全国就有50%的人口患有沙眼病,而在偏远的农村,10个人中就有9个人患有沙眼病。20个沙眼病人有一个就会失明,因此,沙眼病成了中国的一大问题。

有次和同事再谈论沙眼病毒的时候突然想到:沙眼病毒已提出有几十年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分离出一株沙眼病毒呢?会不会是实验的时候用了青霉素和链霉素的原因呢!

原来在当时,根据临床经验,青霉素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链霉素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生长。

因此那时国内外分离病毒有个常规,都要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以减少细菌感染。

在分离沙眼病毒也一样,为了防止眼结膜细菌感染,把眼结膜材料接种到鸡胚上是也要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

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个常规,汤飞凡深知要打破常规必须要有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他走访了多家医院,了解到链霉素对治疗沙眼没有效果,青霉素对于治疗沙眼的效果不一。

为了更深入、更周密的调查研究,他又来到图书馆埋头查起了资料。翻阅了大量书籍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一本英文医学著作 《人的病毒病》中,查到青霉素对治疗沙眼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汤飞凡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他要用实验印证自己的想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和助手到了实验室。

1956年6月12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实验开始,他熟练地操作起来,注入原用量五分之一的青霉素,结果,第一株沙眼病毒分离出来了!

在场的人都兴奋地鼓起掌来,大家都恭喜汤教授成功了。汤飞凡高兴了一会儿,又有了新的心事。心里说:只有一次成功,还不能排除其他偶然因素,而偶然性是不能成为科学的依据的。

又一轮新的实验开始了,完全不用青霉素,而把链霉素的用量增加一倍,实验又成功了。不久,他们又做了第三次、第四次实验,沙眼病毒也都分离出来了。

可是按照国际卫生组织规定,只有从人眼里分离出的病毒,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沙眼病毒。

汤飞凡决定“以身试毒”,把分离出来的病毒滴入到了自己眼中,很快他的眼睛就又红又肿,他坚持不做治疗。

经过40天的观察,直至病毒发生病变,并成功分离出他才接受治疗。这株病毒得到了全世界医学界的肯定,也被誉为“汤式病毒”。

汤飞凡还建立起了中国第一支防疫队伍,他组织生产了中国人自己的青霉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等救人无数。

如今新冠肺炎已经成了全球问题的今天,中国无论是从救治、防疫还是疫苗都让国外民众羡慕不已。

在此感谢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以及研发疫苗的科学家们!向你们致敬!向每一位医学先辈致敬!

#来源:360百科

建国初的全国顶级人才来源--江浙沪第一,华北第二

1955年全国第一届中国科学院的172名科学技术类别的院士和1957年增选的18名院士的名单,总共190名,当时还不叫院士,叫学部委员。

这是当时中国最为顶级的大脑,这190人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马大猷,叶企孙,王淦昌,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钱三强,钱伟长,彭桓武,卢嘉锡,吴学周,林巧稚,童第周,李四光,竺可桢,赵九章,靳树梁,邵象华,侯德榜,梁思成,茅以升,王大衍,郭永怀,钱学森,汤飞凡等一流人才。

我按照科学家们的所属省份进行了统计,我按照省份做了个统计。

这个工作量不小,查询费了很多的时间,毕竟有多达190人,但是这对研究建国初的全国顶尖人才分布是很有价值的,也可以反应建国前全国各地的教育水平发达程度。

当然,这里说一下,大部分科学家籍贯,出生地和成长地还是一致的,但有的时候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那他算哪里人呢?

我用的是“成长地”优先的综合考虑籍贯和出生地原则,

比如科学家孙德和,他出生是在北京,但是籍贯是安徽桐城的,也是在桐城读的书,那当然就是安徽人。

再比如梁思成,他籍贯是广东,出生在日本,但是在北京长大读的中小学,那我就算成是北京人。

再比如严恺,他出生在天津,在天津读的小学,只是中学在浙江读,这种就是天津人。

总的来说,190名科学家中,小时候就全国到处跑,有多地生活经验的科学家并不太多,大约就十个左右的样子,大部分人还是出生地,成长地一致的,因此即使在认为这个科学家是哪里人有不同意见,但总体不会影响太大。

最终统计结果如下图,可以看出五十年代190名全国顶尖科学家中来自江浙两省的是最多的,江苏有40人,浙江有34人,合计占全国38.95%,如果把上海也算上则总共有87人,占比45.79%,江浙沪基本是全国的半壁江山。

华北地区是全国第二大出院士的区域,有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出了院士(山西和内蒙无),总共32人,占比达到16.8%。

而在学校方面,毕业自清华和北大是最多的,190名院士中预科(当时上本科之前还有个预科,有的留学美国之前也读预科)和本科曾在这两所高校就读的院士竟然高达六十多人,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其实这两所高校TOP 2地位的奠定,就是因为民国年间就已经培养出最多的顶尖人才。

1958年汤飞凡如果不死,中国第一诺贝尔获得者就是他,为什么没被写入教科书,………如果还在世屠呦呦也都在其下!

沙眼-衣原体发现者之一!

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曾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汤飞凡从湘雅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被推荐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1929年回国,先后担作上海中央大学副教授、上海医学院教;1935年赴英国国立医学院研究所进修;1937年回国,被任命为中央防疫处处长;1950年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195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伟大的汤飞凡教授,以身试毒。

中国疫苗之父

世纪50年代中期,在汤飞凡教授指导下与眼科专家张晓楼教授协作,选出病例,收取标本进行培养。汤飞凡教授经过长期仔细观察,发现沙眼病毒适宜于在35℃环境中生长,而且它不怕链霉素,以往许多科学家分离沙眼病毒失败就是不能杀死与沙眼病毒伴生的许多细菌。汤飞凡教授在35℃环境中对沙眼病毒进行培养,并用链霉素杀死其它细菌,用立克次体技术,沙眼病毒在鸡胚中经过三代培养,终于成为沙眼病毒的“纯品”。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培养出了沙眼病毒,得出了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的规律。按照国际卫生组织规定,只有能在人眼里引起沙眼的病毒,才能被认为是沙眼病毒。这一痛苦的实验究竟在谁的身上来做呢?尽管当时有不少青年科研人员报名申请愿做实验,但这毕竟是一次冒风险的实验,于是汤飞凡毅然决定自己“以身试毒”。 他与张晓楼教授把自己培养出来的沙眼病毒滴在自己的眼睛里,很快,他俩的眼睛红肿得像核桃那样大。此后经过40多天的观察检验,确认他俩患上了典型的沙眼病。

医学需要质疑,需要实验,伟大的医学先驱用自己的身体实验,这都是伟大的医学精神。

不要忘记他,中国疫苗之父一汤飞凡。1958年元旦,汤飞凡瞒着家人,不顾危险,把沙眼病毒滴入自己左眼。在之后的40多天里,他顶着红通通,冒着血丝的眼睛,坚持不治疗,观察自己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直到从左眼中提取出了原体,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

汤飞凡小时候耳濡目染看到家乡的穷苦农民看不起病,被人称为"东亚病夫",他就立志长大后学医,振兴祖国的医学。长大后,努力学医并出国深造,回国后一直从事医学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中国沙眼患病率高达55%。一些落后地区,甚至出现了“十眼九沙”的现象,成为致盲率最高的眼病。

为了找到沙眼病毒,汤飞凡在北京同仁医院收集了两百例典型案例,分离病毒工作异常艰难,后来他相继成功提取出第一株沙眼病毒TE8,第二、第三、第四株沙眼病毒。再后来,他又分离出沙眼病毒8株,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汤式病毒。

得益于他的研究,沙眼在我国几乎绝迹。不仅如此,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

解放后,为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他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后来,中国采用他研究的方法,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

他死后,曾有人窃取他的学术成果。他的夫人为了维护他的名誉和保卫他的学术成果,四处奔走,终于恢复了他的名誉。为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我国邮电部于1992年11月22日发行了汤飞凡纪念邮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