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武汉市最著名景点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武汉市最著名景点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时间:2019-06-27 17:14:41

相关推荐

武汉市最著名景点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

作者: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历史照片-只有三层的黄鹤楼

现代黄鹤楼-五层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黄鹤楼是是武汉市的城市名片 ,最著名的武汉景点。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现代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武汉长江大桥上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上。

明朝时期黄鹤楼画作

可是从近2000年前就存在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呢,它在这千年里又变化如何呢,它的原址原名又是什么?现在存在于世的黄鹤楼影像最早的为晚明时期的一幅画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史上屡毁屡建,各时代所见黄鹤楼造型大小也是各不相同。而唯一留下照片的,是晚清同治年间重修的一座木结构黄鹤楼。遗憾的是,这座黄鹤楼最终毁于火灾,此后直到1983年,武汉再无真正意义上的黄鹤楼。而留在近代影像中的黄鹤楼及其故址一带的变化,也折射出武汉近代以来的城市演变。

黄鹄矶上黄鹤楼-1871年

最早拍下武汉城市影像的摄影师,是法国化学工程学家保罗·尚皮翁,他于1865年来到武汉。他在汉口长江边所拍的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对岸武昌城的远景,却看不到黄鹤楼的身影——黄鹄矶上,空空荡荡,没有任何高大建筑。原来在1858年,黄鹤楼已毁于太平天国战乱,而尚皮翁造访武汉时尚未重建。今天武汉的著名景点黄鹤楼,并不是历史上的黄鹤楼。从三国时期直到清代,黄鹤楼的位置,都位于武昌蛇山西段临近长江边的黄鹄矶上。体量高大,又筑于高台之上的黄鹤楼,毫无疑问是古代武昌城十分醒目的地标性景观。

更能体现出同治时期黄鹤楼在武昌城天际线中突出地位的,是三年后造访武汉的“俄罗斯科学贸易考察团”所拍下的照片。同治回乱后,沙俄派来这个考察团到中国搜集情报,并考察俄国在华开设通商口岸的选址。考察团一行在1874年到达武汉,随团摄影师鲍耶尔斯基在行于长江的船上,拍下了一张黄鹤楼的远景照片。照片中的黄鹤楼异常醒目,不仅体量巨大,而且建筑在远高于江边民房的蛇山黄鹄矶上,仿佛长江边一座巨大的灯塔,成为来往船只辨识武昌城的地标。

1884年黄鹤楼大火

不过,这座于1868年落成的黄鹤楼,仅仅存在了,复于1884年秋天毁于火灾。作为天下名楼,黄鹤楼被毁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申报》对此次火灾进行了详细报道,《点石斋画报》也配上了栩栩如生的《古迹云亡》图,描述这次火灾的景象。其实,黄鹤楼这次被烧毁,完全是被牵连而致:原本是黄鹤楼下汉阳门外“张姓骨货作坊失火”,当天北风强劲,火星被吹到了黄鹤楼上,不到半小时,熊熊大火中的黄鹤楼便向南倾倒,化为灰烬。

黄鹤楼焚毁原址盖起了

黄鹤楼屡毁屡建,在顺治、康熙、雍正年间多次重修或扩建。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在武昌游览黄鹤楼,还御笔题写了“江汉仙踪”匾。在嘉庆、道光年间,黄鹤楼也多次得到了修缮和加固黄鹤楼的存在,俨然已成为国运昌隆的象征。因此,黄鹤楼被毁,对全国而言,自然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失落。

纪念张之洞功绩的奥略楼

黄鹤楼原址警钟楼后方不远处又建起了一座中式传统风格的三层楼阁。这栋楼是张之洞的门生于1907年修建的,最初取名“风度楼”,本意是为了纪念张之洞在湖北的政绩。张之洞对修楼一事并不反对,但又觉得楼名太过高调。为了体现“低调奢华有内涵”,他便借“恢弘奥略,震绥南海”之古语,改名“奥略楼”并亲自题匾。

黄色框为历朝历代黄鹤楼原址

形似黄鹤楼的桥头堡便是黄鹤楼原址

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曾有重建黄鹤楼的计划,但最终没有实现。不过,长江大桥桥头堡的设计,似乎可以看到一点黄鹤楼的影子。这一设计方案最初并不显眼,却被周恩来总理选中确定为最终方案。设计人唐寰澄在设计手记中提到:“桥头堡建筑的设计借鉴了清代黄鹤楼‘攒尖顶亭式’的建筑风格,张扬了中国民族传统建筑的朴素之美。”在当时尚不具备复建黄鹤楼的条件下,这座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成了对黄鹤楼的另一种补充诠释,更是用现代的建筑语言保留了对黄鹤楼历史位置的标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