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今年春节你打算怎么过?记那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春节习俗

今年春节你打算怎么过?记那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春节习俗

时间:2019-08-16 22:01:31

相关推荐

今年春节你打算怎么过?记那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近日,偶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春节的文章,根据与其他文章的对比,感觉大家对如何过春节都充满了期待。在此,特整理了一则春节习俗篇,以记录消逝的春节习俗,展望一下未来有哪些能够形成新的习俗,借以探讨春节习俗产生的内在原因和生命力。

有多少人见过这个年画

一、已经消逝或演变的习俗

春节兴起于4000多年前,当时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众祭拜天地,表示一年起始。后来,根据司马迁《太初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在民间,春节一般是从腊月的腊祭或祭灶就开始算了,直到正月十五,也有的把整个正月都算作过年。在4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习俗在春节中来了又去。到现在,已经有不少习俗已将不见或很少见了。

1.祭神。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快过年了,老人总是要到集市上购买神仙年画,贴在家里祭祀。这些神仙有很多种类,大致可分为:玉皇大帝、灶王爷、门神、代表先祖的年画等。我还记得玉皇大帝年画贴在正堂,上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上面画着玉皇大帝、西王母,还有各路神仙,玉皇大帝年画两侧,还要各贴上童男童女。灶王爷贴在灶台之上,记得灶王爷是最晚消逝的,因为它对老百姓的影响最大,是玉帝的人间使者,人们希望它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老人从来不让小孩子对着灶王爷瞎说八道。门神贴在大门上,左叔宝,右敬德,看门辟邪。先祖画一般贴于正堂和两侧套房之间的墙上,以供奉祖先。根据各地各家的愿望,有的还在厢房供奉观音菩萨、关老爷等。这些习俗目前只有在一些偏远农村还有见到,城镇早已不见了。

北方农村拜年磕头

2.拜年磕头。磕头是中国的老礼了。记10几20几岁出来上学了,回老家过年,最尴尬的一件事,就是拜年磕头。虽然是过去的旧礼节,但拜年时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出去,向各家各户的长辈拜年,大家都在院子里磕头,唯独你一个人直挺挺站着,总是不太合适。好在现在已经没有了。

桃符

3.挂桃符。以前春节,人们为了辟邪,在大门两侧挂上桃木板。后来又在上面写字,再后来演变成了用红字写春联。桃符本身已经不见了。如果现在有人做这个生意,我愿来买两块,不知哪里有卖的?

糖瓜

4.吃糖瓜。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小年,灶王爷要上天报账,为了让它多说甜言蜜语,民间就专门做糖瓜来祭祀。等祭祀完了,小孩们就可以吃糖瓜了。记得小时候过年没有太多甜的食物,糖瓜算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不过,现在人平时就高血糖,小孩子也不缺甜食,糖瓜作为传统春节甜食,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5. 送穷娘。古时,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会用纸扎一个女人,俗称“穷娘”。正月初五这天,将“穷娘”里面装上屋里的尘土,送到大门外,然后放鞭炮炸掉。寓意“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放鞭炮也能放出花来呀。唐代有诗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6.灯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灯会,敝人平生就赶上过一次。逛灯会,猜灯谜,吃小吃。虽然冷,但热情高。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各地很少见到了。

二、即将消逝的习俗

1. 放爆竹。放爆竹,原本为了赶走年兽。以前放爆竹有规矩。在守岁时,一到晚上12点,煮饺子,先敬神,然后放鞭炮,告知天上神仙来聚会。第二天早餐、午餐前再各放一次。后来变成了春节娱乐项目,特别是孩子,捻散一挂鞭,拿香放,见谁吓谁,有趣。12月1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四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五环路以内(含五环路)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限放到禁放,时间。估计全国各大城市将来都有可能限制或禁放。作为儿童最期待的项目,禁放对春节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说不定将来只能到专门的地方去欣赏烟花了。嗯,我准备租一片沙漠,举办中国首届春节烟花爆竹嘉年华,不知有赞助的没有?

2. 手机短信。手机刚刚兴起时,通过短信拜年很受欢迎。但后来却成了负担。原因是:打字慢,数量大。如果真心祝福,必须一个人一个人挨个回,内容尽量不要重复,体现对方的特点。后来变成了群发。以至于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一首歌曲《群发的短信我不回》,来影射手机短信拜年的无奈。

3.春晚。呐尼?没说错吧。春晚即将消逝?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83年正式开办,即将举办第35届,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见证了中国的沧海桑田。但不可否认,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节庆形式日益多样,网络异军突起,春晚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前能够从头看到尾,第二天看重播,现在有时就为了看看某某人,然后就没兴趣了。今年春晚,你准备看几段?

4.穿新衣。以前过年,最希望的事之一,就是脱下延续了几代的棉袄棉裤,换上新棉絮做的新衣服。现在生活好了,新衣服随时能换了。

5.舞龙狮。说实在的,长这么大,除了电视电影里,去过的庙会很少,舞龙舞狮子几乎没有见过真的。作为民间技艺,影响力下降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传承下去。

6.杀猪宰鸡发面蒸馒头。北方人过年,每天都要准备点儿东西。现在人们还习惯于吃团圆饭,但自己动手杀猪宰鸡的不多了,发面蒸馒头在农村还比较常见。更常见的是全家找个餐馆,吃上一顿,省时省力。再不然全家包个场,自编自演个小春晚,多有意思。

三、时下流行的习俗

1.纪念毛主席。没有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数亿人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发展到现在7亿多人脱贫,并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中国,各方面捷报频传,人们生活日新月异,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在新春佳节纪念毛主席,这也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心声。

2.网络直播。进入了融媒体时代,人们表达祝福的形式越来越多,微信拜年?out了,现在流行视频拜年,录制一段视频,或者干脆网络直播,让远在千里万里的亲人面对面相见,比以往的书信、短信等直观又方面,多么时尚。

3.红包拜年。新年抢红包,是时下流行的形式。红包不在大,礼轻情意重。这个,抢多少看手气啦。

4.旅游。不少人愿意利用新年难得的假期,缓解一下平时紧张的精神,带上家人,找一处风景优美之地度过新春。据说,为了避免被逼婚,今年将有650万人出境游。世界各国刚刚迎完中国国庆,又即将迎来新春佳节啦。

5.放生。在南方,很多人生活好了,想做善事,就想借着新年的喜气,买些乌龟、金鱼,到河边去放生。殊不知,好心办坏事,这边有人放生,那边有人捞上来打牙祭,弄不好很有可能造成生态灾害。

四、春节习俗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1.“喜新厌旧”的思想。新年新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习俗也一样,有了好的形式,旧的形式就会被逐渐代替。这就是与时俱进。

2. 改善生活的愿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习俗也会跟着改变。习俗本身也体现了人们经济实力的提高。

3.思想文化的进步。过去一些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消失,这无疑是个好现象,无需遗憾。糟粕的东西就让它糟了吧。

4.社会关系的纽带。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大家都住在一起,相互熟识。现在很多成为流动人口。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变淡,利益关系逐渐复杂。一些习俗有世俗化的倾向。

春节习俗的演变,归根结底是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结果。在一些传统习俗消逝的同时,也希望一些有魅力、能持久的习俗逐渐兴盛起来,使我们延续了4000多年的春节更有年味,更加绵长。

希望大家喜欢。如果有新的过春节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互相交流一下感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