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勤俭节约的故事 勤俭节约的故事名字

勤俭节约的故事 勤俭节约的故事名字

时间:2022-04-30 04:23:42

相关推荐

勤俭节约的故事 勤俭节约的故事名字

#父母辈能有多节俭# 节俭,是因为没有。

这是一个亵渎父母的伪命题!

1958年,周恩来去食堂吃完饭,转了一圈下来,却只买了7分钱的饭菜,然后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吃完,网友:太泪目!

我们都知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像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都非常节俭,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周总理节俭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建国不足十年,条件艰苦,有段时间,周总理听同志们抱怨食堂的饭没有以前好吃了,他就一个人去了食堂。

来到食堂后,他点了7分钱的饭和菜,分别是3分钱的窝窝头和4分钱的菜,周总理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他为何要专点窝窝头呢?

原来是因为他听说窝窝头比以前难吃,所以他亲自来尝一尝,等尝过之后,他发现这窝窝头确实不如以前好吃,有嚼劲,这是怎么回事呢?

他叫来了工作人员,才知道,以前用的是面粉做的,而当时条件不好,厨师就把面粉和红薯粉混在一起,所以没有以前口感那么好了。

周总理觉得应该是面粉和红薯粉调配的比例不行,他让厨师们一次次地调试,几次之后,终于调试成功,这下大家又能吃上口感好的窝窝头了。

周总理那时候经常跟同志们一起去食堂,点的也是最低标准的7分钱的饭菜,不管什么饭菜,都会光盘。

上世纪50年代,中南海经常召开国务员会议,会议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中间就会安排干部们吃工作餐。

这工作餐也很简单,周总理也是跟大家一样,一起吃,每当吃完饭,他会习惯性地夹起白菜叶子朝碗里一刮,把饭汤全都吃干净,再把菜叶吃掉。

总理还规定,每顿工作餐结束后,大家都要自觉付钱和交粮票,他这样要求别人,自己也这样做。

平时去理发、去医院看病,总理总是让工作人员记下来,这些费用都在他的工资里扣。

一次,周总理的老部下寄来一箱家乡的苹果,他收下苹果,以市场价格两倍的钱寄给老部下,让老部下哭笑不得。

外出视察的时候,他跟工作人员交代,按标准吃,按标准交钱,不准吃山珍海味,不准摆糖果和水果,不能有任何的铺张浪费。

1964年,周总理出国访问回来后到了四川,当地安排的第一顿饭是四菜一汤,周总理见了有些不满,觉得才上多了,吃不了浪费,让端下去一个,下顿热热再吃。

晚上,工作人员见总理房间一直亮着灯,做了一小碗银耳羹送过去,总理先表示了感谢,但是他说这个价格太高,他不吃,以后也不要再做。

工作人员让他这碗先吃了,以后不会做了,但是最后总理还是没有吃。

1943年,在重庆工作时,这一天,工作人员给他多准备了几样菜,周恩来便问:“今天怎么这么奢侈?”

工作人员说当天是他的生日,他这才恍然大悟,但是立马让人把丰盛的晚餐端走分给大家了。

之后周恩来自己只让厨房给下了一碗面条,简单地吃完,又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带头不吃肉和鸡蛋,不吃米饭,和全国人民同甘苦。

炊事员对他说:“总理,您这么大年纪,工作起来没黑没夜的,吃得也不多,能不能不要光吃粗粮,营养跟不上不行。”

周总理却说:“不,这样就很好,能够填饱肚子就行!不能忘了过去!”

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多年,经常出访国外,每次出去带的卫士不多,住的地方多为外国的皇宫或者总统府,工作紧张,衣服没法洗。

工作人员就把衣服放到箱子里送到大使馆,请大使馆的夫人们帮着洗,在洗他的衬衣的时候,夫人们是哭着洗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的衣服都穿了好多年了,布料很脆弱,很薄,不能搓,不能揉,只能用手抓一抓,她们流着泪洗出衣服来。

看到衣服很破旧了,她们就买了三件衬衣,拿到周总理住的地方给他,周总理却不要。

大使的夫人说,我们知道总理不肯用公家的钱买新衣服,我们都是用的自己的津贴,可是总理却说,你们自己的钱不也是外汇吗?外汇就要支援国家建设。最后说什么也没有收下衣服。

一块上海的老手表,周总理一带就是,后来手表荧光部位已经不能发光,让习惯夜间工作的周总理感觉很不方便,但是他仍然没舍得换掉,后来去上海出差让工作人员送到表厂修理了一下,继续使用。

周总理一辈子为了国家和人民,工作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管什么时候,生活都十分节俭,是当之无愧的伟人,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物# #洛子说#

作者:陌上花

编辑:薄荷

勤俭节约的江泽民同志去逝了,人民用不同的方式追忆他的过往,怀念他的付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慧炯教授说过一个故事,他和江泽民一起吃晚饭。他回忆说,有时,一粒米饭掉在饭桌上,江主席就会用他的筷子把饭粒夹起来,重新放回碗里。他老人家说:我们必须尊重农民的辛苦劳动。这样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勤俭节约怎不令人动容?

人民决不会忘记九八年亲临一线抗洪救灾的江老,不会忘记亲临长江荆江大堤、洪湖大堤、武汉龙王庙、月亮湾等抗洪抢险第一线的江老,不会忘记他从容指挥抢险,亲切慰问军民,并在武汉就长江抗洪抢险做出总动员,给抗洪军民以极大鼓舞的人民贴心人。

#情感故事# #头条创作挑战赛# 自右向左,这四样东西(葱、钱、蒜、蛋,请点击放大看图)依序表达了以下这四句话的意思:人生葱葱几十年,忙忙碌碌为了钱;勤俭节约要细蒜,失去健康就完蛋!#重新开始吧#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经济困难时期,他还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地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如此强烈,不禁令人赞叹。

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

点赞有鸿儒,关注无白丁!

陈炳德的罐头瓶子茶杯

陈炳德是一个极其节俭之人,家人吃完罐头的瓶子他不舍得扔,拿来当茶杯使用。

在原60军曾流传这样一段故事,80年代的部队伙食逐渐得到改善,但浪费现象特别的严重,食堂的垃圾桶里,经常堆满了吃剩下的包子,馒头,有的还是完好无损的。

陈炳德为了教育官兵、杜绝浪费,他当着团长,连长的面,将泡浓了的肉馅包子从垃圾桶里捡起,吃的一口不剩。

从“吃”看毛泽东的优良作风:冬天不买黄瓜、爱吃粗粮、吃饭没人陪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爱吃红烧肉。

只有在打了胜仗之后,他才会请厨师做一碗解解馋,补补油水。

即使在新中国,毛泽东也有一段时间因为缺乏营养,和群众一样得了浮肿病。

其实,在吃这一方面,毛泽东有很多“戒”不掉的习惯。

【吃得简单】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里,毛泽东带头吃苦。

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的规矩,就是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过定量。

当时,毛泽东对饭菜的要求是干净就行,不需要特别贵重的食材。

他甚至举例,冬天就不要买贵的黄瓜、西红柿之类的蔬菜,这些在夏季卖得可便宜了。

即使后来粮食充足,毛泽东的吃食依旧很俭朴。

厨师长程汝明回忆,在毛泽东的年夜饭桌上,能让他记住的好菜就只有一道罗汉大虾,中午的剩菜也会留着晚上一起吃。

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曾说,毛泽东不具备当美食家的潜质,也没有成为美食家的打算。

谁能想到,几盘辣椒霉豆腐都能够被这位主席吃得津津有味呢?

【好吃粗粮】

毛泽东是喜欢吃粗粮的。

井冈山时期,他就养成了吃粗粮的习惯,那个时候他主要吃的是红米饭。

长征后,没得吃,只有一些干粮和野菜充饥。

到了陕北,毛泽东主要吃的是钱钱饭或者二米饭。

钱钱饭就是将小米与黑豆掺在一起煮成的饭,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最常吃的主食。

二米饭则是用大米和小米混合制成的,解放后毛泽东吃得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要求他的生活管理员不要只做精米饭,要多给些粗粮。

【吃饭速度快】

代,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时,包括王任重在内的一些人都不愿意陪他吃饭。

可别想多了,这仅仅是因为毛泽东吃饭有一个特点——快,大家跟着他吃饭根本吃不饱。

毛泽东吃饭快,和长期的战争生活有关。

在战争年代,常常因为打仗顾不上吃饭,饮食没有规律。

毛泽东吃饭和战士们一样,是狼吞虎咽式的吃法。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吃饭时仍然保持着战争时期的习惯。

随行的人和他一起吃饭,别人只吃了一点,他就已经吃完了。

看看一旁的主席都放下碗筷了,这个时候你再继续吃,多多少少就有点不礼貌了。

所以经常会有这样一幕,有客人时,毛泽东就会劝人慢点吃,自己边抽烟边等客人吃好,最后一起离开。

估计毛泽东也知道自个儿吃饭快,但是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

【结语】

每一种对吃的“讲究”,都体现了毛泽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透过这些,我们隐约可以瞧见,毛泽东革命作战时期的艰苦以及发展新中国的不易。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毛泽东的故事,可以看看链接中的这本书。

它总结了毛泽东在战斗、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上百个故事,带你了解毛泽东鲜为人知的一面。

#伟人故事##名人#

共和国风云纪实:一代伟人系列书籍6册【转角图书】

1951年,刘青山和张子善两人一年内疯狂敛财高达170多万元。两人自恃功高,享受理所当然,不料毛主席铁腕反腐,割了他们的脑袋。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增产节约之风盛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生活十分节俭,时时处处做党和人民的表率。可刘青山、张子善等人却已迷失了自己,充当起了国家的蛀虫。

刘青山和张子善出身农家子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也算得上是人民英雄。

可是度过了艰难革命岁月的刘青山、张子善,渐渐地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开始贪图享乐,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

建国后,刘青山担任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担任天津地委副书记和专署专员。两人一年多时间内居然贪污公款170多亿元(旧币,1万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70多万元。

刘青山当着父母官,常常抱病不上班不说,衣食住行还十分奢华。他穿衣讲究得很,头戴皮帽,身披毛呢大衣,手带瑞士手表,出行坐专车。他嫌单位车辆不气派,花费3亿元从香港买来两辆美国轿车。

刘青山住的房子是十分考究的两层小洋楼,请了厨师、保姆伺候他饮食起居,俨然一个“土皇帝”。

“天下都是老子打来的,享受一点何错之有?”刘青山吩咐手下敛财振振有词,狂妄到了极致。

比起刘青山的张扬,张子善则低调多了,他表面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但是挥霍起来决不亚于刘青山。

张子善吃饭必细粮、无肉不欢、无酒不成餐;衣服从粗布到细布到皮毛,每种必备十来套,上班装穷穿粗布,在家穿细布,晚上出入“夜市”则是皮毛加身。

他一个月抽八、九条高档香烟。他洗澡、搓背、看戏、吃大餐,花钱如流水。他出行则一定要坐好车,两年换过五辆新车。

对于奢靡的生活,两个人从来都认为这是他们理所当然的待遇。那么刘青山、张子善的金钱从何而来呢?

新中国建立之初,祖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财政吃紧。党和国家组织地方进行生产运动,刘青山、张子善却把生产运动当成他们个人的生财之道。

1950年夏,洪灾肆虐,老百姓家园被毁,缺衣少食,中央政府采取以工代赈的赈灾方案,让群众出工治河,按工分发放粮款补贴。

当初,供销社余下了220万斤粮食,本打算上报,刘青山、张子善却把粮食交给新建的河工供应站,然后中饱私囊,把6亿元(旧币)的款项装进了他们两人的口袋。

之后,他俩胆子越来越大,已是贪婪成性。当国家下发1800万斤粮食用于赈灾时,他们俩又故伎重演,恶挣30亿元(旧币)。

而天津当地老百姓则衣不蔽体,吃的是糠壳和发了霉的粮食。

刘青山、张子善不仅把赈灾粮食变成了金钱,而且还与奸商张文仪勾结,牟取暴利。

张文仪负责出力跑腿,刘青山、张子善则利用权利为她开绿灯,有时候一纸批复,就能让张文仪牟取近亿元(旧币)的利润。

有一次,张文仪想做马口铁生意,资金不够,刘青山、张子善竟无视党纪国法,挪用49亿公款给张文仪做流动资金。

张文仪倒卖马口铁,挣得盆满钵满,自然少不了刘青山、张子善的好处。

刘青山、张子善看到什么好挣钱,就去做什么买卖。

1951年4月,天津木材短缺,价格不断攀升,刘青山、张子善见挣钱机会又来了。当时木材管理比较严苛,两个人就派人乔装军人跑去东北,以“灾民造船”为幌子,骗购木材4000立方米。

72万元/立方米的木材,运到天津,卖到了200多万元/立方米,这样,两人又赚到50多亿元(旧币)。

这暴利,一项一项堆积,两个人一年多时间里居然贪污了170多万元,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巨贪。

要知道当年他们这一级别工资每月不过500元,而刘青山、张子善贪污的钱,哪怕他们不吃不喝,也要攒285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贪婪的下场就是毁灭。

1951年,“三反”运动如火如荼。两人的恶行被天津行署副专员李克才揭发,接下来上级部门进行调查核实。毛泽东主席批示:死刑,立即执行!

1952年2月,刘青山、张子善在接受公审后,然后游行被枪决。

新中囯第一起贪污反腐案,以两名主犯刘青山、张子善枪决告终。

为维护法律的尊严,为表示中央反腐的决心,为警示所有的干部,为避免出现更多的刘青山、张子善,毛泽东主席铁腕反腐,终于迎来气正风清的新中国。#历史故事#

文/宁静致远

编辑/呆呆 幽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生活光靠节俭是不行的。

洛子帅读史

一天,道光皇帝见一大臣裤子有补丁,高兴地问道:“你这补丁打得不错,多少钱?”大臣的回答让道光气得直跳脚,这是为何?要说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清朝的道光皇帝绝对是能数得上的,这是一位出了名的节俭到了极致的皇帝,到底有多节俭呢?说几个例子让您见识一下。道光继承皇位的时候,大清朝已经走向了衰败。道光心想:从自身倡导节俭,来个上行下效,搞个节俭之风,岂不美哉!于是他便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吃的方面,他每次都只吃四个菜,还都是素菜。他很少吃肉,鸡蛋也舍不得吃,连皇后过生日宴请,也只是特批御膳房杀了两头猪而已。所以他一直很清瘦,瘦得几乎有些营养不良了,这一点,从他的画像上就可以看出来。不仅如此,他还常常语重心长地跟身边大臣说,凡事要节俭,千万不要铺张浪费。估计他这么做,一来是真的想当一个好皇帝,二来是因为当时清朝确实大不如以前了。在穿的方面,道光皇帝更为过分,作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他竟然经常穿带补丁的衣服。大臣们一看,皇帝都这样穿,便开始纷纷效仿。当然大臣们也就是做做样子而已。有些大臣家里根本没有旧衣服,就故意弄破,缝上补丁,以至于当时就有许多商家还专门卖起了带补丁的旧衣服。有一次,道光皇帝见到一个大臣穿带补丁衣服,心里暗自得意,觉得自己这波节俭风带得不错,就特意问他:“你这补丁打得不错,花了多少钱?”大臣回道:“三两银子!”道光一听,气得直跳脚,自己打个补丁要五两银子呢!于是,他决定以后把自己的破衣服拿给嫔妃们补,反正她们闲着也是闲着,这样还可以节约一笔钱。其实内务府是故意把打补丁的价格抬高的,要不怎么从中牟利呢?另外,大臣们的旧衣服很多都是花高价买来的,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做旧”,故意把新衣服打上补丁,看上去像是旧的一样。大臣们私下还会攀比,谁的衣服贵,谁的衣服补丁打得好。这无形之中更增长了奢靡之风。所以,道光看似节俭,可他这节俭,根本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只是形式上的节俭罢了。他只知道在吃穿上考虑节省成本,却不体察民情,不了解实情,经常被手下的大小官员蒙蔽。他身居宫中,不为国家大政考虑,只天天盯着一斤肉多少钱,一件衣服多少钱,加上内务府欺上瞒下,其实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多少益处。而且,说他节俭,也就是对自己的吃穿用度抠门了些,其他地方花钱简直如流水。从他登基开始,就大修陵墓,一直修了7年的时间,可是修好之后,发现地宫渗水,第二年又给拆了,搬到了另一个地方。他在位期间,清王朝可谓是在衰退的道路上一蹶不振了,1840年(道光)鸦片战争爆发,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这场战争的失败很多原因,当时清朝在武器上的落后和短板是不容置疑的。可是道光却不以为然地说:英国人的船太快了,我们是怎么也跟不上的,打赢了又能怎么样呢,不如给他们点钱,开放几个港口算了,不然又要耗费银两去防御他们。后来,一批有见识的大臣提出来引进新式人才,仿照洋人制造武器、制造轮船等新式装备,但是道光却不同意,原因是花钱太多,需要节俭一些。诚然,当时的清王朝已经走向末路,再也没有康乾盛世的辉煌了,但是道光的迂腐也是无人能及了,一味守着自己的老本,以为“节俭”就可以了。实际上,当时的情形就是再节俭也没用了。只有思考清王朝衰败的深层次原因,才有机会挽回败局。但是,道光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另外,道光看人的眼光还不行,他去世之前选了下一任皇帝——咸丰帝,而没有选最有能力的皇子奕䜣。其实咸丰的资质在皇子们中间是中等,身体也弱,喜欢听戏,碌碌无为,实在不是下一任皇帝的最佳人选。据说,道光会选咸丰,是因为觉得他比较善良。可是,当时清王朝都要走向末路了,选一个善良的人当皇帝有什么用,只有选一个手段强硬些、果断的领导者,才有机会挽救局面。这不禁让人想象:当时道光如果选了能力稍强一些的皇子奕䜣,清王朝的历史是不是就会被改写了呢?对此,你怎么看?#人物##历史##头条历史#作者:陌上花编辑:梦晴空微蓝

1963年,周总理设宴款待客人,可是饭吃到一半,邓颖超却突然道歉:“我们工资用完了,没钱买太多菜。”周总理为何那么穷?

故事还要从周总理开始讲起。

周总理生于1898年3月5日,于1976年1月8日病逝,享年78岁。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社会,他一生公私分明,生活简朴。

周总理和邓颖超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是对待任何人都和蔼可亲。

1963年,周总理邀请严凤英来家中做客,在吃饭的时候,邓颖超突然对她说:“这次对不起,菜做得不够多”。

对于严凤英来说,领导能够亲自给自己做饭已经很不好意思,怎么能嫌少呢?

从聊天的话语中才知道,周总理的工资已经用完了,邓颖超嘱咐她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

其实大家都知道,周总理和邓颖超两个人都十分节俭,绝对不会胡乱花钱的。

他们一定又是把自己的工资补贴给了更需要的人。周总理就是这样, 宁可自己受委屈,也要帮助别人。

周总理逝世后,他和邓颖超在银行里的存款只有5709元。

从1958年到1976年,两人工资161442.0元,其中补助亲属36645.51,补助工作人员和友人是10218.67元

周总理和邓颖超还约定,手里的存款超过5000,没有别的支出就交党费。所以,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还交了3000元的党费。

周总理的家庭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家族,他一生无儿无女,对待晚辈却十分大方,侄女的学费大多是他出的。

同时,周总理对晚辈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家中有十条家规,其中一条就是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周总理的关系,不能炫耀自己。

他的侄女在纺织厂工作,一直到退休,大家都不知道她和周总理的关系,直到周总理去世,第二天在报纸上看照片才知道。

由此可见,周总理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身边人,他的品行也印烙在后辈们的心中。

周总理不光公私分明,生活上也十分节俭,在他的衣食住行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他有一条裤子穿了很多年,磨得光光的,还舍不得换新的,都劝他换一条,他却说还没有补丁,还能穿一段时间。

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补丁反正面14块。

一顶帽子都不能戴了还是不舍得丢弃。

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三年,又三年。

不光如此,周总理的饭菜也很简单,一直都是最普通的两菜一汤,不能吃鱼,肉,鸡蛋,每周吃粗粮!

周总理一直坐红旗牌的车,新中国成立后,工作人员想给换辆车都被他拒绝了。办公室更是简陋,只有两张桌子,一把椅子。

周总理一生艰苦朴素,为了人民省吃俭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

宋庆龄说:“人民将永远怀念周总理,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政治家,也因为他的为人,充满了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人物#

作者:渐渐单单

编辑:小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