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最新小说《烟火》讲述天津百年平民史诗 作家王松接受记者专访聊天津人的烟火气

最新小说《烟火》讲述天津百年平民史诗 作家王松接受记者专访聊天津人的烟火气

时间:2021-07-02 03:27:21

相关推荐

最新小说《烟火》讲述天津百年平民史诗 作家王松接受记者专访聊天津人的烟火气

01:22

近日,作家王松最新长篇小说《烟火》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王松在书中写道:天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它的文化就摆在明面儿,你看得见,也摸得着,但就是无法用一两句话把它概括地说明白,就算本事再大的人,也很难一言以蔽之。在王松看来,天津不是一本书。它更像地下岩层,只有钻探到不同的深度,才会发现不同的地质构造。没钻探到的地方,是无法臆想出来的。当然,这也恰恰是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日前,记者专访了王松,请他聊一聊天津的民俗 、市井文化,还有天津人那浓郁的烟火气。

小说背后的故事:

契机就像钥匙,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锁”

王松之前创作的津味小说并不算多,说起这次《烟火》的创作契机,王松觉得每个作家写一部小说,都是他的宿命,什么时候写什么题材,这也是宿命。“大概是冥冥之中,或潜意识中的事,觉得该为这个城市写点什么了。”王松回忆就和当年突然写出一批知青题材的小说一样,“当时我没意识到,很多人也觉得很突然,我怎么一下就转到这个题材上来?我的那批知青题材的小说,后来被评论家说成是‘后知青文学’。”所以,王松认为一个作家突然想起写什么作品,或写什么题材的作品,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往往很难说清楚。至于创作《烟火》的契机,当然有。“契机就像钥匙,钥匙不是可以开所有的锁的。用天津话说,得‘投了簧’。所以真正有决定意义的不是契机,而是这个‘锁’。”

在创作过程中,王松天天背着水和面包,跑遍了天津的大小博物馆和天津当年的老城北门外的地方。在王松看来,作家是必须深入生活的,所以他跑博物馆,是想看一看实物,“比如天津当年的鞋帽店,门口挂的招幌儿是用一块木板做成皂靴的形状,非常形象,再比如当年柜台上用的算盘,足有两米多长,能几个人同时用。这些东西在资料上有记载,照片上也有,但我想看看实物。看实物你会发现,这些东西至今还带着当年的烟火气。又比如天津当年的老城墙在八国联军攻入天津城之后,全被拆毁了,这墙砖到底什么样,有多大,我也想想。看文字资料和照片,和看实物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的。”

王松告诉记者,天津这座城市当年从开埠以后,就分成两部分了,一部分是外国人的租界,另一块是自己原来的老城区,当然,这中间还有过渡的结合部地区。北门外离南运河很近,往东就是著名的“三岔河口”。这部小说《烟火》,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所以,王松就想到实地再仔细看看。这中间,也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有一次,一个当年住在老城里的朋友,陪我在锅店街一带转。这个锅店街,在我这部《烟火》的小说中,不只一次提到过。当时路边有个摆小摊的老人,我跟他闲聊了一会儿。这老人对当年这一带的每条胡同和各种事都如数家珍。当然,他说,很多事也是听老辈人说的。但他用天津话讲出来,非常深动。这老人的小摊儿当时就摆在锅店街老牌坊的底下。这牌坊,他,连他的小摊儿,这三样儿看上去,都像文物。”

小说里的烟火气:

故事发生在“侯家后”,这里最能代表天津

《烟火》从1840年的天津写起,到新中国成立,时间的跨度是一百余年。故事是从天津老城的北门外一个叫“侯家后”的胡同开始的。天津的民俗,风俗,市井文化,各色小人物,在历史风云翻卷的背景下,如一幅长长的图卷徐徐展开。说起这个“侯家后”,王松告诉记者,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就叫“侯家后”,也确实就在天津老城的北门外。“先有侯家后,后有天津卫”,说的就是这个地方,不过,王松说严格来说,侯家后还不是一条胡同,而是一个不大的区域,书中“蜡头儿胡同”也是在这个区域里。至于说为什么把故事发生的地方选在这里,王松认为这个地方在当年确实发生过很多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我觉得选这里,最能代表天津”。

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说,《烟火》是典型的当代津门市井小说,它烟火气的内容是过去的,而表达内容的方式和观念是现代的。通过《烟火》,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和当代生活不一样的活色生香的天津。

王松很喜欢天津,尤其是弥漫在城市街巷里那种特有的烟火气,不过他也直言,要写天津并不容易,因为天津文化有意思就有意思在很难一言以蔽之,就像一个五颜六色的拼图。很多人都会说天津是码头文化、殖民文化、漕运文化、商业文化乃至工业文化,“这些似乎都有道理,而且每种说法也都能举出证据。可再细想,又好像都不完全对,其实这就对了。天津就是这样一个‘矫情’的地方。一百个人看天津,会有一百种看法儿,也有一百种说法儿,还都有自己的道理。这就是天津真正的特质所在。”

这部具有相声质地的小说自发表以来就备受好评,书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写了做拔火罐儿的老瘪、刨鸡毛掸子的王麻秆儿、狗不理包子铺的高掌柜、绱鞋的老朱、打帘子的马六儿、拉胶皮的保三儿、玩石锁的刘大头……他们散发着浓郁的天津特色,尤其不乏天津曲艺文化。王松透露,这是因为他曾写过许多相声小品,马三立及其弟子都用过他的本子,因此《烟火》也被评论家认为如同一部长篇相声,甚至很多读者都在好奇,作者王松是不是也爱说相声呢,不过,王松却说自己只是喜欢相声,但并不是说相声的,说话也就不可能像说相声。“我说话就是‘字正腔圆’,标准的普通话。”在王松看来,一个人幽默不幽默,自己不会觉出来,如果能觉出自己幽默,或感觉自己在玩儿幽默,那就不是幽默了,是搞笑,或者说,是耍贫嘴。当然,这里所说的搞笑和耍贫嘴并没有贬义,王松告诉记者,相声作为一种表演的形式,有的时候还真得搞笑和耍贫嘴,这是表演技巧的需要,但骨头里,必须有真正的幽默,否则就浅了,用行话说,都在“皮儿”上了。“我觉得幽默是人的一种性格,就生活态度而言,也是一种境界。真正能达到这个境界得经过修炼,不是容易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来源:扬子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