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泸西县:“红色引擎”劲吹高原特色农业“绿旋风”

泸西县:“红色引擎”劲吹高原特色农业“绿旋风”

时间:2020-08-07 03:06:25

相关推荐

泸西县:“红色引擎”劲吹高原特色农业“绿旋风”

红河州泸西县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党组织“红色引擎”,推动泸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劲吹高原特色农业“绿旋风”。

创新机制载体保障运转有序

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依托,在全县推广“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村社合一、社企共融”全覆盖模式,以党组织为核心、服务社为纽带、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农户为主体,全县81个村(社区)全覆盖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服务社理事长,统筹抓好群众发动、要素整合、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健全完善县级联席会议、项目评审、资金投入、资金监管、激励奖励、人才培养、风险防控、典型培树八项机制,创新开展“土地经营权+风险补偿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贷试点等工作,协调解决融资难、资金管理不规范、人才引进难、入股投资风险高等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办法和村集体经济管理使用等制度。

强化组织服务打造绿色品牌

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产业园区建设,因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服务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强化党组织在服务社和龙头企业中的引领和核心作用。依托各类经济组织,在产业链上培养造就一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通过引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投身市场经济,提高服务社自我发展能力和带富能力。目前,建成水果基地27.87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17.2万亩、花卉产业园区4500亩、生物产业基地8.1万亩,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60万亩,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农产品65个,注册涉农商标62个,实现了“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项目有党员联系”。

提升组织化水平巩固脱贫成果

充分融合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五大生产要素,立足村党总支产业规划、支农整合、项目实施、模式推广的核心引领作用,发挥服务社土地流转、劳务组织、技能培训、股权管理的主体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土地入股、带资入社、产业劳动的内生动力。通过服务社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贫困群众通过现金、土地等入股服务社,服务社组织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技能培训、订单生产等模式,参与龙头企业发展。实现把分散的土地等资源以组织化的方式集中起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以服务社的方式联合起来,无序的生产经营以市场化的方式连接起来。目前,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40家、家庭农场54个,创建绿精灵苹果庄园、牛牛牧业、阿朝雪莲果基地等全覆盖样板。大力推广“党建+”金马通智慧用工平台,有效破解招工难和找工难问题;建成扶贫车间95个,转移贫困群众就近就业17351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搬迁后的“定盘星”作用,服务带动异地扶贫搬迁点1044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共赢发展

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新型经营主体的龙头带动作用、综合服务社的生产组织作用、项目资金的导向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五个作用”,通过组织服务社与村集体、服务社与新型经营主体、服务社与社员分别签订“三个协议”,建立村集体、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社员四方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取租金收入、订单生产获取生产性收入、到企业务工获取劳务收入、入股服务社获取分红收入,村集体通过集体资产入股获得集体收益,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一批批群众成为了“双薪农民”。目前,该县农户每年获得土地流转收入2.25亿元、就近就地务工收入7.22亿元、保底收购农产品7.2亿元、股金分红收入300余万元,户均实现增收6000余元,全县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万元以上。

云南网通讯员 陈永江 摄影报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