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秋节由来的故事 跟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中秋节由来的故事 跟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时间:2022-07-28 20:33:12

相关推荐

中秋节由来的故事 跟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中秋传说知多少#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的传说有很多,我知道的有十个。

一、玄宗登月

说唐玄宗正在宫中与杨贵妃玩闹,空中突然出现一轮明月,伴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乐声,唐玄宗将节奏熟记心中,这就是著各的霓裳羽衣颂。

二、玉免捣药

相传月亮上有一只通体雪白的兔子,手执玉杵,跪着,将药捣成蟾丸,服用这些药丸可以成仙。

三、月下独饮

诗人李白月下喝酒,突发奇想将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加上自己,拉成三人一起喝酒,这就是“影三人”这句话的巧妙构思。

四,貂蝉拜月

貂蝉半夜拜月,貂蝉身姿优美,月中嫦娥羞愧,匆匆躲入云中。

五、月饼起义

元朝时,朱元璋准备起义,但是消息传不出去,刘博文将纸条藏在糕点里,然后发给各地起义部队,起义成功后,朱元璋让全国上下在中秋节欢庆,并用了传消息的糕点。由此便有了中秋吃月饼的的习俗。

六、秋夕月夕

一天夜晚,齐宣王在宫中游园,在月光下看到丑女乌颜,惊为天人,于是封她为后,中秋拜月便流传至今。

七、舞龙抗击疫情

相传香港铜锣湾,发生了瘟疫,村里人作梦菩萨告诉他,中秋节舞动火龙,便会赶走瘟疫,这便是中秋节舞龙的由来。

八、玉兔冶病

古时候,北京城出现了瘟疫,嫦娥使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治病。

九、吴刚切桂花

吴刚修仙中犯了错,炎帝便把他送到月亮上,命令他砍倒不死树一月桂树作为惩罚。

十、嫦娥奔月

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大多传说都跟月亮有关,所以中秋吃的糕点就叫月饼。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变成一种习俗传到民间。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可谓是多姿多彩,今天咱就来说说嫦娥奔月的传说以及月饼的由来传说之: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一下子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万物枯死,民不聊生,这时出现一个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力大无穷,他眼见十个太阳晒干了所有的树木粮食跟水源,不忍见到百姓们都快活不成的样子,于是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于是大地恢复了原本的模样,人们才开始安居乐业。由于后羿拯救了濒危的百姓,因此受到百姓的一致尊敬和爱戴。后来后羿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因为他的精湛射术与狩猎本领,引来了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而就在此时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次,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途中巧遇了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鉴于后羿拯救世间百姓有功在身,便赐予后羿一颗不死仙丹。如若服下此丹就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想了想觉得舍不得撇下妻子嫦娥,便把不死仙丹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恰巧看见了,蓬蒙看见嫦娥藏的仙丹便起了贼心,他想偷吃掉仙丹自己成仙。几天后到了八月十五,后羿带领着众徒弟外出狩猎,蓬蒙便假装生病,没有跟出去狩猎留而是留在家中。待后羿率众人走后,到了晚上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找到嫦娥,逼嫦娥交出不死仙丹。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下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仙丹一口吞了下去。谁知嫦娥刚吞下仙丹,身子便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并向天上的月亮上飞去。美丽的仙女插画,背景点缀着祥云和满月,蓝色卡通小清新古风少女插画,等到后羿回到家中,却没看见家中等他回来的嫦娥,这时侍女们跑过来哭诉了当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便去找蓬蒙,可是到了蓬蒙的房间发现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浑身打颤,悲痛欲绝,跑到院子里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月亮上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奈,但又十分想念嫦娥,便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传说之:朱元璋与月饼起义月饼的起源据说来自于元代,当时那个时候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从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将至,给您讲个兔儿爷的传说

后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老北京在中秋这一天有“拜月”的习俗,一家人的主食要吃“团圆饼”,月饼只是饭后的茶点。不过,“拜月”是女人、小孩儿的事,男人是不参加的。

中秋首先是个团圆的节日,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有拜“月神娘娘”、拜“太阴星君”、祭月、赏月、走月、挂彩灯、吃月饼、吃团圆饭、供兔儿爷、饮桂花酒等民俗,故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月饼节”,有时还戏称为“兔儿爷节”。由于拜月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又叫“女儿节”。名为“女儿节”还有一种说法,旧时八月十六这一天,女人要回娘家看看。而且老北京有句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为过去认为月亮属“阴”,所以拜月都是女人的事。

桂花美酒

“拜月”时要有月光码,就是非常大的一张草纸,印一些神符,上半截印太阴星君,下半截印月公、兔儿爷。然后糊在秫秸杆上,插在中间。过去有个儿歌,“月光码,供当中”。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祭兔儿爷的时候,边上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花瓶里插着鸡冠花,代表月亮里的婆娑树;还有一个供的是带枝的毛豆,因为兔子喜欢吃。在食品方面,要供“团圆饼”、月饼等。供奉时的水果什么都行,只是不能放梨。但必须放藕,代表给兔儿爷剔牙的意思,还有取游子和家人藕断丝连之意。月亮升起之后,在八、九点的时候,女人和小孩进行拜月。之后,众人分吃供品。饭后,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等地赏月。没条件的,就在院里摆上一口缸或者一盆水,观赏其中的月影。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时令的传统物件,也是唯一的一个能拿在手里玩儿的神仙。相传兔儿爷的“家”在花市外的灶君庙,这是北京本土的神仙。兔儿爷首先是兔,也是人(穿盔甲,拟人化),也是可供奉的神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兔儿爷还是玩意儿。上供过后,小孩子就可以拿在手里玩。这一点和别的其他神仙有明显的区别。

关于兔儿爷的来历在北京有这样一段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病。月里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

“又是一年月圆时,金满桂枝共婵娟。”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通过图片、视频、故事、儿歌等形式了解了中秋节的由来和故事,知道了中秋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有趣习俗。在老师们的提前动员下,小班的萌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装饰出漂亮的中秋全家福,中一班的小朋友们也变成大艺术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画画剪剪粘粘,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中秋全家福!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谚语道 :八月十五月儿圆 ,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吃月饼, 和端午节吃粽子 ,元宵节吃汤圆一样 ,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古往今来 ,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 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 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饼祝捷。唐高祖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 一起品尝 。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拜月神的祭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和品尝月饼作为与家人团圆的象征 ,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赏月时吃月饼的风俗唐代就有了 ,八月十五 祭月时 ,饼必须是圆月饼 ,所供瓜果必须切成莲花座状。市场上有卖月光纸的,上绘有坐在莲花上的月光普照菩萨。 下绘有月轮桂殿,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画面十分精致,金碧辉煌。每家都设有月光位,向月出方向供月 。拜祭完毕 ,焚烧掉月光纸,撤下供月食品,分给家中 每一个人 。

到了近代 ,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工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 馅料越来越考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外面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如嫦娥奔月 、三潭映月 、银河夜月等。

每逢中秋佳节, 皓月当空,全家人团聚, 吃饼 赏月, 谈天说地, 尽享天伦之乐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