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江宁着力将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

江宁着力将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

时间:2019-02-13 18:51:06

相关推荐

江宁着力将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

江宁托乐嘉小区前段时间好消息不断:街道社区在此成立了党群服务站,2名社工、14名万科物业管家共同为居民开展服务;南门一段150米长的无名路终于拥有了路名,长期违停现象彻底消失;小区出台了第一个艺术团体管理规约,固定活动场地正在落实……

经过14次三方联席会议持续磋商,这个拥有7000多名居民的“巨无霸”小区,正在逐步理顺矛盾,并向有序、和谐迈进。而托乐嘉小区从矛盾重重走向善治和谐,得益于江宁区委持续强化基层党建,着力将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

“党建+”,为江宁城乡统筹“+”出了发展新动能。

“红色物业”来了

去年12月14日下午,江宁秣陵街道秦淮社区托乐嘉小区党群服务站召集了第十四次三方联席会议,与会各方包括万科物业、托乐嘉小区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秦淮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非开门见山:今天讨论文艺团体活动规范、场地保障问题。

联席会议按罗伯特议事规则讨论,即每次只设置一个议题,充分考虑“平衡”“辩论”“多数原则”等。不一会,联席会议即通过友好讨论形成会议纪要:通过《托乐嘉艺术团(筹建)管理规约》,小区将新增活动室,物业中心负一楼初出新,用作跳舞、唱歌的活动阵地。

托乐嘉小区是江宁党建+物业的首个受益者。为了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江宁区委创新出台《党建引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陆续组建由国资主导的“红色物业”,并牵头成立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党委,推动党支部进小区、党小组进楼栋,将党的影响力不断向居民小区延伸,着力解决物业行业存在的“市场失灵、自治失效、群众失望”问题。

“红色物业”自此走入江宁市民视野:江宁交建集团成立和惠物业公司、江宁城建集团成立乐恒物业、秣陵街道成立睦邻物业;同时,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进入商品房小区,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重点小区单独成立党组织。

托乐嘉小区成立党群服务站收效明显,让王非颇为感慨。在他看来,党支部向小区延伸,实现了阵地前移、服务前移,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有效协调了物业、业委会和居民各方力量,有力推动了小区走向共建、共治、共享。

“红色阵地”多了

近日,汤山街道古泉社区老党员马孝信主动腾出了两间房屋,建设“红色微阵地”——“党群微家”。两间房屋约60平方米,其中一间建设成为微乡愁馆,展出了马孝信从小到大的69张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照片,通过其个人发展折射60多年来社会变迁、祖国强盛的过程;另一间房屋则摆放了桌椅、书架及各种党建书籍,为附近党员提供集中学习的“微课堂”。

在70岁的马孝信看来,“利用家里闲置房屋,办起‘党群微家’,既方便乡村党员就近、集中学习,又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向村民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定不能忘记党的教育和培养!”

除了“党群微家”外,江宁区委还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党建红色阵地,成为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禄口上穆社区设立党员乡贤“聚贤堂”,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手等乡贤优势,每月议一议社区大小事,逐渐成为社区发展的“智囊团”、沟通村民的“连心桥”、推动工作的“助推器”、化解矛盾的“减压阀”;淳化街道积极建好“家邻里”党群微工作站、“红色乡贤里”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淳为民”组团会办活动,推动基层党建为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微课堂”“微心愿”“微平台”,使党的组织生活和为民服务无微不至。

乡村振兴的“强基工程”

8月26日,江宁区第二期村书记先锋学堂火热开讲,8名村支部书记相继亮相,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主题谈社区变化、说创新经验。

东山街道骆村社区党委书记刘宁带领社区干部全力推进“党建+社建”融合,建立“居民—党员楼栋长—党小组—网格党支部—社区党委”的信息反馈系统,妥善有效地化解了大批矛盾;

秣陵街道胜太社区积极做强股份合作社,股金分红逐年递增,村民分红215万元,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254万元、困难群众生活补贴50万元,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感到真满意……

区委以党建引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五双行动”为抓手,带领各级基层党组织,组建了党支部+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旅游服务组织“1+3”党建组织体系,在特色田园乡村示范村成立党支部、党小组,通过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村“第一书记”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江宁区目前有201个村(社区),其中194个涉农,市级经济欠发达村和经济薄弱村26个,富民强村、脱贫攻坚任务不轻。调动村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实干为民,是推动“两聚一高”实践和“两高两强”目标落地生根的关键。

为了激发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激情,江宁区委创新实施村书记“321”工程,培养富民强村“领头雁”——

定期举办村书记先锋学堂、乡村振兴学习堂,搭建政治学习讲台、互动交流平台、比学赶超擂台;定期举办村书记轮训班,培训内容“配菜”“点菜”结合,实现培训精准到位。

此外,江宁还出台“村书记8条”指导意见,打破村书记晋升和待遇“天花板”:,17名村书记成为区管干部、公务员、选调生,有效打破了村书记成长壁垒;建立离任补助定期增长机制,对累计担任村书记满的不在编人员,离任后且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起,在正常享受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础上,每人每月再补助2000元。村书记政治上有前途、工作上有动力、生活上有保障。

“党建+”持续发力,推动江宁城乡统筹发展呈现新局面:农业现代化水平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三;连续5年包揽全市镇街分类考核3个类型第一名;农民人均纯收入21669元。

本报记者 周爱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