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宝宝起名典故书籍 宝宝起名书籍阅读

宝宝起名典故书籍 宝宝起名书籍阅读

时间:2023-02-24 18:29:37

相关推荐

宝宝起名典故书籍 宝宝起名书籍阅读

【每日荐书】《京范儿》

这本书相当于追忆老北京风物的散文集,包含衣食住行老规矩老行当老街巷的内容,文笔生动,读起来挺有趣味。这次跟着书来一次老北京穿越之旅。

1.北京城门用途。朝阳门走大运河运来的漕粮,西直门走的是玉泉山拉来的清水,而位于西边的阜成门,自古就是专门拉骆驼走煤用的。

2.瑞蚨祥的创立者孟洛川是亚圣孟子的第69代传人。光绪即1893年,40多岁的孟洛川,把山东老家的绸布店开进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并且根据《淮南子》里边的典故起名为瑞蚨祥,希望神虫青蚨能给自己的买卖带来滚滚财源。

3.同仁堂的老祖宗乐粮才是永乐年间,随着明朝迁都从江南来到京城落户的。他当时只是走街串巷的铃医,手摇串铃走在街巷之间看病。几代人下来,乐家变成了享誉49城的名医之家。

4.王府井的故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成了京城最奢华的酒店和娱乐中心,接待过众多社会名流。矗立在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东楼,也成了王府井大街南口的标志。

5.门墩。文官的门墩儿是箱子型,武将的门墩儿是抱鼓形,门墩儿上端坐着一只大狮子是王侯府邸。

6.胡同。诞生于元代的胡同一词,来源于蒙古语“井”的译音。在使用自来水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北京几乎每条胡同里必有一口井,因为胡同和景有着这么深的渊源,所以胡同名字里带景字的就特别多,比如东小井胡同,三眼井胡同,苦水井胡同等等。著名的王府井大街的名字也是来源于当初边上大甜水井胡同西口的一口水井。

7.宅院。标准的宅院坐北朝南,门要开在东南角,坐南朝北的院落要把门开在西北角,这么开门符合古老的五行学说和风水上的讲究。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冬天的寒风也多,是卷着黄沙的西北风,下雨时水流的方向,刮风时风吹的方向自然就成了院子开门的位置。

8.小胡同的老祖宗。西4南大街的砖塔胡同的名字历经元明清民国,直到现在没有改变过,而元代保留至今的胡同也就剩下这么一条了,所以是小胡同的老祖宗。

9.普渡寺。南池子北口的普渡寺,康熙时期摄政王府改建成建庙。乾隆年间扩建成了皇帝祈福的寺庙,赐名普渡寺,乾隆亲自为大殿题额慈济殿。

10.明代的承天门,几经损毁修建,清朝入关在废墟上重建为天安门。每当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的时候,天安门前举行隆重的“金凤颁诏”仪式。

11.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是由文天祥在北京发明的,当年文天祥被俘后押解到元大都囚禁在现在府学胡同位置的一座监狱里,恰逢冬至,他在牢房的墙上画了个棋盘一样的方格图,九横九纵,每天早起用笔涂上一个数着日子消磨时光。

12.鼻烟壶。鼻炎而是用上等烟草混合了麝香冰片等名贵药材研磨成的细粉。用手指尖抹一点,在鼻孔边上深深一吸,可以开鼻通窍,祛寒冷,治头晕。

薄薄一本书,内容挺有意思。

家乡有一尊蓝胡须的大佛,[祈祷]甘谷县大像山大佛。

“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

大象山正看如旗,横看似龙,旧名文旗。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一洞窟,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大佛身高二十三米三,腰宽十米四,和颜善目,仪容庄重,脸型丰颐,双耳垂肩,螺发肉髻,体魄雄伟,斜披袈裟,唇旁短须呈蝌蚪状,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安详而宁静迎接来往游客。大佛石窟开凿确切年代无从稽孝。据有关资料和出土文物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甘肃省博物馆石窟艺术专家曾对大佛详细观测认定,系盛唐文物。由此可风,甘谷大象山石窟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更趋完美,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每年四月八日是当地游大像山供佛的日子,随然我出生在甘谷县但小时候有幸只去过一次。当时被大佛高大深深的震撼。满山紫色的丁香花花香四溢。千佛洞佛象全是人生百态。

长大后看了很多佛像唯有家乡的大佛印象深刻,总觉的家乡大佛与众不同,很长一段时间才发现,原来家乡的大佛有蓝色胡须,这是很多佛像没有的,传说早年大佛头顶还有几个飞天在飞,由于年代久远而掉落,后来没有能人修复,成了一大憾事。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家乡大佛会有蓝色胡须呢?

吉利为啥把自己得网约车起名为曹操专车,一般人还真是摸不到头绪,不明白逻辑!

虽然有心在凑用“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个典故,但是更为凑巧的是: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曹操跟吉利,就这么紧密联系起来了!

看《满江红》想起一个典故,关于油条的。

油条以前叫啥,有人知道么?和秦桧有关。

揭晓答案:油炸桧。

据说是古代人怨恨秦桧,把面做成两个小人形状抱在一起,放入油锅沸油中烹炸。两个人就是秦桧夫妇。起名油炸桧。

顾客一看,纷纷购买,越来越火。面的形状也就慢慢简化,成为了今天这个形状。

有些地方叫它油炸果,也是慢慢谐音转变。

既然评论了,就要开放讨论事实嘛,为嘛这样?讨论事件本身嘛!老婆饼里没老婆,那是起名有典故的,是老婆做的饼,叫老婆饼,夫妻肺片是一对夫妻售卖的夫妻肺片,这是人间故事流传下来的佳话,而火鸡面没火鸡不是被告上法庭了吗?火鸡面没有火鸡就是夸大宣传,您还有什么疑问?

那一年他鲜衣怒马正值18少年,母亲给他寻了门亲事,坐在张恨水眼前的是一个和他一样,清纯秀丽的女子,他怦然心动点头应允。但当他洞房夜揭开新娘的红盖头时,张恨水傻了眼,这是上错花轿还是娶错新娘?他悲愤交加,被人耍了却还无处说去,他不知道是当时的那个女儿没相中他,还是另有缘由,他只得仓皇逃婚,离开这个伤心的洞房。

原来新娘的确不是那天来相亲的姑娘,母亲给他寻的徐家,为了把嫁不出去的大姑娘徐文淑给赶快打发出门,想出了这么一出卑劣的伎俩,让妹妹代替姐姐去相亲,待到男方点头,便调包把姐姐嫁过去。

张恨水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婚姻初始就像一部小说,充满了荒诞离奇和悲剧命运。那个年代,夫妻行了对拜礼,还在众人眼皮底下入了洞房,便代表既成事实。他不可能退亲,女方徐大姐儿又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姑,但本性善良,张恨水也不忍让她回去没有活路,便只得暂时这样。

但张恨水的爱情是不允许将就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和膜拜,那本应是一段郎才女貌的美好啊,怎么如此不堪?张恨水这样想着,便只得在苦闷中找了个理由离开家。徐文淑虽然知道张恨水并不爱自己,但裹脚的女人对婚姻持有从一而终的愚念,她在婆家维持着有名无实的婚姻,为他孝敬父母,掌管家事。倒也活的清心寡欲,为此张恨水便以一种感恩的方式供养着她。

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张恨水正是在这种绝境下,萌生出写作的念头。他开始把情感寄托在字里行间,这就是他写小说的初因,也是他成名的一个契机。有人说不在绝望中死亡,就在绝望中重生。

19张恨水曾经出版过自己的处女座《紫玉成烟》,19在婚姻的刺痛下他又写成了《南国相思谱》。

正是这两部青涩的鸳鸯蝴蝶派的小说给他成名奠定了基础。爱情依然是他心中不可触碰的缺憾,但其实这期间张恨水身边又有了一个为他温粥填衣的胡秋霞。这是他第二任妻子风雨飘摇中的暖床人。进入社会的他于1924年,通过自己的视角,看到了人生百态,长篇小说《春明外史》一鸣惊人,该小说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的奇闻怪事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嘲讽和谴责。

小说连载了五年之久,张恨水也由此一举成名。我不由得想到曹雪芹的那句: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也许正是这种又爱又恨的情愫,让人们对张恨水的小说引起了共鸣。因此当他担任《世界日报》副刊主笔时,他的又一篇力作横空出炉,那就是我们至今很多人都念念不忘的那部《金粉世家》。

其实《金粉世家》也是揭露当时上层社会和官场生活的。但里面的爱情也太唯美,纨绔子弟金燕西和清贫女子冷清秋的爱情,让人们唏嘘不已。1931年,张恨水完成了他最著名的《啼笑因缘》,这部经久不衰,被徐志摩膜拜的小说,奠定了他鸳鸯蝴蝶派鼻祖的地位。

好事终于成双,他收获名誉地位的同时,也在这一年收获了爱情,如果说以前那都不算爱的话。北京的游园会上,一个高中女生出现在他的面前,她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周淑云。周淑云亭亭玉立,略带羞涩。但热爱京剧、文学、且能歌善舞。呈现在张恨水面前的,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冷清秋。

这样的一个女子,怎能不让他动心?但与金燕西和冷清秋不同的是,他们之间却有着十几岁的年龄跨度,有人说爱是跨越时空、跨越年龄、跨越山海来相聚的。他们的爱情就是如此,他爱了,她也爱了,爱了便不再有界限,不再有阻隔。

张恨水终于完成了他今生执着之爱,他们完美的结合让他觉得很宽慰,岁月终不曾辜负一个相信爱情的人。周淑云对张恨水是忠于才华的爱,婚后恨水为妻子起名周南,典故出自诗经《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这是多么刻骨铭心的爱啊。

张恨水婚后和周南很是相爱,他也开始更为专心地投入到生活和写作中。他有个爱好,那就是打麻将。他常常会一边打麻将一边写小说,足见张恨水有一颗左右同时开工的大脑,他以此来应付等在牌馆外面的各大报馆催稿人。

人怕出名,张恨水也不例外。他的风格一度被批成“风花雪月”,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过。其实1931年东三省沦陷时,他就转变过风格,他的内心对侵略者有着无比的愤怒,因此他的长篇小说《太平花》增写了抗战内容。这是张恨水的第一部宣传抗战的作品。此后,他又连续发表了《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潜山血》等一系列抗战作品,并于1932年出版宣传抗战的短篇小说集《弯弓集》。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张恨水一度患上了中风,丧失写作能力,生活上失去经济来源。但组织对此很关心,特意聘请他来做文化部顾问,还好在妻子和国家的关怀照顾下,张恨水的病渐渐好起来了,却不成想,就在他们的生活渐渐好转起来后,妻子周南患了癌症,先他而去了。

张恨水成为了没有周南的“恨水”。他选择了孤灯下一个人书写往事:怎么从前用尽所有力气喜欢一个人,现在的我却又选择关上了门喜欢一个人........

1367年深夜,朱元璋称帝前夕,与长子喝酒谈心。朱元璋突然问道:你的父亲到底是谁啊?长子立即答道:我的父亲就是您啊!朱元璋闻言,哈哈大笑,意味深长地说:还是给你改个姓吧!

朱元璋的长子朱英,原本是个孤儿,被朱元璋收为养子。

父母死后,他沿街讨饭,在濠州城里遇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见小男孩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就走上前与他闲聊。朱元璋得知他和自己的年少经历十分相似,便心生同情,将他留在身边,免得他挨饿受冻。

这一年,小男孩才8岁。

朱元璋经常打仗,就把小男孩托付给自己的妻子马氏,给他起名为朱英。

由于当时朱元璋和妻子没有孩子,养母马氏把他视如己出,教他读书认字。

实际上,别看小朱英年纪小,但是他很有想法。

他担心朱元璋帮他找到亲戚,就会把他扔给亲戚家,所以他对自己的情况含糊不清,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闭口不谈。

朱元璋认为,是孩子独自在外的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也是正常的,就没把这些放在心上。

2年后,马氏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朱标,10岁的朱英非常懂事,学着照顾小弟弟。

朱英12岁时,就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他在朱元璋的栽培下,武艺超群、谋略过人。

攻打集庆时,朱英能上战场的杀敌了,他十分兴奋。之前都是纸上谈兵,可这一次,却是真正的披甲上阵。

正是因为看到朱英的勇猛表现,朱元璋又收了几位养子,让他们都随自己的姓氏。

这些养子们出于感恩,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不仅成为朱元璋的亲信,也成为朱元璋在军营中的耳目。

(根据《明史》记载:“太祖初取天下,有养子十余人,或为其至亲,或见其年稚,或因其勇。” )

18岁的朱英,为养父朱元璋打了很多次的胜仗,被提拔为指挥使,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了,令朱元璋很是欣慰。

平定天下后,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在称帝前夕,他与朱英喝酒谈心。

酒兴正酣时,朱元璋突然问道:“你的父亲到底是谁啊?你当真不记得了吗?”

朱英闻言,立即答道:“我的父亲就是您啊!”

朱元璋听闻后,爽朗地大笑,意味深长地说:“还是给你改个姓吧!”

这时,朱英才向养父坦白,说自己原本姓“沐”。当年,他留了一个心眼儿,刻意隐瞒了姓氏。

这次酒席是朱元璋特意安排的,想劝他改姓,好能让出长子的位置,以便能够立自己的亲儿子为皇太子。

此后,朱英改回原姓,称为沐英。

沐英以为年少的谎言,会让他和养父之间心生嫌隙的。

不料,朱元璋并没有冷落他,反而更加重用他,封他为镇国将军。

朱元璋称帝后,其他义子也都改回原姓了。

1381年,36岁的沐英,率兵征讨云南。

当时,云南土著首领为了阻挡沐英的攻打,召集上百头的大象,作为前锋。

这一仗,沐英率领的明军伤亡惨重。

痛定思痛,沐英连夜更改了攻击的方案,将火器军和弓箭军混编成先锋队伍。

火器引线时,弓箭手射击,两股力量相互配合,提高前锋的战斗力。

在火器的威慑下,大象慌乱而逃。

击溃大象后,明军乘胜追击。最终,赢得了胜利。

此后,朱元璋让沐英留在云南,镇守一方。

在云南,沐英不仅平定叛乱,还兴修水利、开垦良田。沐英的治理下,让蛮荒之地变得欣欣向荣,百姓得以安定。

可镇守云南时,养母马氏病逝了。

沐英听闻死讯后,因悲伤过度,而当场咳血。他早把马氏当成自己的母亲,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成为他人生的一大遗憾。

然而,祸不单行。

十年后,皇太子朱标也因病离世了。从出生就经常抱在怀里的弟弟,突然传出噩耗,让他万分悲痛,一病不起。

2个月后,他也告别人世了,享年47岁。

听闻沐英病逝的消息,朱元璋倍感痛惜,赐谥“昭靖”,亲自迎接沐英的灵柩,让他归葬于京师、荣享太庙。

不仅如此,还追封沐英为黔宁王。为了彰显恩宠,朱元璋让沐英的子孙世代都镇守云南。

【观心铭史】

如果沐英没有遇到朱元璋,或许他会饿死街头,这份收养之恩,让沐英成为重情重义之人。

正是因为朱元璋在沐英身上,看见了收养子的好处。

他相继收了近20名的养子,沐英作为第一个养子,朱元璋对他总是不同,赐给他丹书铁券。

沐英的出众表现,使得他的子孙后代,都是云南的行政长官,在百姓心中,沐府是名副其实的云南王。

纵观历史,义子反养父的典故举不胜举。

而沐英为朱元璋的养子们作出表率,使得他们各个骁勇善战、誓死相随。

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几乎把开国功臣都陆续除之,连自己的亲侄子都没放过。

可是,沐英却成为朱元璋时期,唯一一个异姓王。而这个例外,是沐英的为人所决定的。

若不是养母马氏和义弟朱标的离世,沐英就不会咳血生病,这种超越了血缘的亲情,浓烈而深厚。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感谢点赞和关注@观心铭史

参考资料:《明史》《廿二史札记》《皇明世说新语》

#每日论史##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新中国确定国名时,张治中突然提出删掉2个字的建议,本来以为会遭到反对,然而毛主席却说:完全同意!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的城楼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成了新中国的国号。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在确定这个国号之前,是有一段很长时间的争议的,尤其是在简称上争议非常大。

在建国的前夕,在新中国的命名上,毛主席和领导班子进行了一番协商以后,将名字初步定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就在这个时候,张治中却突然站了出来,说这个名字不妥。并且还引用了各种典故说明“民主”这两个字的不妥,没想到毛主席等人听了以后一致认为张治中说得很有道理。

那么,张治中是谁呢?他到底有什么成就竟然能够参加这种会议并且还能说服毛主席的呢?新中国在起名、选国旗等环节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曲折的经历呢?

1890年,张治中在安徽巢县(现在的安徽巢湖)出生,他家里世代都是农民,所以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到别人铺子里去当学徒,等稍微长大一些就在外面混江湖,靠打写零工为生。

本来他这一生就这样平淡而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但是在他当警察的时候,偶然得到了进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的机会,使他发生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他去了预备学校以后,由于认真学习,拼命地汲取学校传授的知识,所以很快他就升到了保定陆军学校。

毕业以后,张治中就投奔了孙中山先生,没过多久他又到了黄埔军校当了一名教官。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周恩来相识了,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讨论进步思想,但是后来两个人还是因为三观不合,逐渐分开了。周恩来来到了我党,而张治中则去了国民党。

在抗日战争这段时间里,张治中的能力突出,加上不要命式的打仗战术,获得了蒋介石的青睐,但是蒋介石逐渐因为他明目张胆的亲近共产党表示非常不高兴。

1938年,张治中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在任职的这段时间里,他积极和我党合作,与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湖南省能成为我党革命摇篮的重要原因。

抗战胜利之后,张治中还多次代表国民党到延安推动两党和平建国的谈判。

张治中除了在这种国家大事上非常拎得清以外,他的个人问题也非常清白,他一生中只有一位原配妻子,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有什么不好的花边新闻。

无论公私,他的这种行为作风和国民党的一些高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恰好就是这种行为作风,才让毛主席对他另眼相看,直言张治中是他在国民党中“唯一的老朋友”。

1948年8月1日,毛主席给各党派致电称“要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也一直在沿用这个名称。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开始了,由于国家的名字兹事体大,所以筹备会将国家的名称也放在了讨论列表里,而筹备会的代表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有的人觉得应该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有的人认为应该叫“中华民主共和国”,也有的人认为叫简单点,就叫“中华民主国”也很不错。

这些人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但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想出来的名字才是最好的,谁都说服不了谁。

在经过了多方面的激烈讨论之后,毛主席决定还是用第一个名字。就在大家都觉得名字已经被敲定了的时候,张治中却突然说话了,他觉得民主和共和两个词其实代表的含义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去掉,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名字,用共和肯定比用民主要好一些。

张治中的这个说法让大家陷入了沉默,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毛主席也在思考,他也觉得张治中的这个想法很好,于是新中国的名字就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名字被敲定了,那接下来就该讨论简称的问题了。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之后,大家觉得“中华民国”这个称呼是最合适的。

而这时,张治中又说话了,他觉得这个简称和民国时期的称呼重复了,容易混淆,不利于区分,所以大家最后决定新中国的简称就叫“中国”。

后来在选国旗、国歌这些地方,张治中也同样地给出了自己独特的意见,都受到了毛主席的采纳。

1949年9月7日,周恩来总理正式作报告,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代表着中国成功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中国一百多年的侵略和奴役历史终于走到了尽头,成为了一个不再受外国大国欺压的真正独立国家,中国人民终于挺起了脊梁。

而新中国的建立,让同样被大国欺压的世界上其他人民看到了争取自由民主的希望。

随着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声的最终敲定,7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这个民族,伴随着这个民族的人民,我们也相信,中国必将长期屹立不倒。未来的辉煌,也在我们的笔下继续挥洒。

编辑:邓佳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