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宝宝起名弟子规 弟子规姓氏

宝宝起名弟子规 弟子规姓氏

时间:2021-02-24 08:52:18

相关推荐

宝宝起名弟子规 弟子规姓氏

.01.17

朗读:《菜根谭·评议》6-13三遍、《唐诗三百首》60-61、《弟子规·谨》《地藏经》1-4品、《滕王阁序》

背诵: 《道德经》一遍、乾坤屯蒙需讼+师(部分)两遍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活动 | 今日读书打卡#

《弟子规》中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不是大家理解的早早起床、晚上加班上网刷抖音玩麻将,是劝大家早上记性多学习、晚上也要学习!

浅学《弟子规》(四十)(7)

原创作者:悟灵

原文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学文不力行其文 ,就会产生“好为人师”之弊,就是常常指责别人,而不观照自己,与圣贤之道背向而驰。为圣为贤惟在己,学圣学贤须奋力,特别是学习圣贤典籍,惟有力行其文,方可契入。

当下,物欲的力量太大了,争抢的习气太严重了。如果一个人能在修学之路上不为物欲所动,坚守住自己的本心;在争斗的氛围中能甘于忍让,守住自己的良知,已是少之又少;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修身正心,勇于改正错误的身口意,勇猛精进的去消磨自己无量劫来的习气,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故尔,我们不敢用圣贤的经典去衡量每一个人,应该学会宽容、宽恕;更应该学会赞叹,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行,他却能行,这就值得赞叹;这一点我没做到,他却做到了,这更值得我赞叹;假如我能够看到一个人,像上面所讲的那样,忠恳而老实,外物有千变,而他无一变,是不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亲近呢?假使他有诸多毛病,只有这一点“以不变应万变”的心志,是不是就够我们学习一生呢?所以说,只有力行了,才能体会那个力行有多难!才知道改一个习气有多难!知道了其中的艰辛,自己的那颗谦卑心才能生出来,恭敬之心才能够现前。

宋·程颐,程夫子曾经说:“今人不会读书。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读书重在变化自己的气质,不是在语言文字上打转转,钻牛角尖;更不是用那个条框去框人,去专挑别人的错,看别人的不如法,这就大错特错了,你还不如不学文,学文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烦恼习气,何苦要这样!所以说,学文读书关键是我们读了之后,能够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朱熹朱夫子讲“虚心涵泳”,“虚心”是什么意思?“除却自家私意”,把自己的妄想放下。“涵泳”是细细体悟感知,把那个理能够内化为自己的人格,从而“切己体察”。人格有了,言行必然符合道德;有了真实道德,慈悲仁爱之心,怎么会去看别人的错呢?所以说,只有力行了学文,才能真正契入谦恭诚敬之境,“好为人师”之气就没了,那么学文力行就有了真实的受用。

真实的受用表现在哪里?从长远来讲,生生世世来讲,利益无量!怎么个利益无量?到时候就都知道了。从近处讲,在学文中可以得到“法喜”,法喜充满;在力行当中可以得到“轻安”,身心轻安。故尔,如何检查自己的修学程度?修学得是不是如法?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深入?有没有提升?用什么看?就看每一天笑的次数有没有增加,怒目横视的次数有没有减少,心境是不是开朗了?不再钻牛角尖了?如果有,恭喜你,你得到受用了!为什么?“烦恼轻,智慧长”,烦恼轻得轻安,智慧长得法喜,身心愉悦。这是真实受用!

有了这种境界,你再用眼去看这个世界,用心去体察这个世界,会怎样?没有一样不是各得其所、各得其安,该上山的自然上山,该下海的自然下海,全部都是自然之道。天下本来是平的,由于我们的心不平,所以看哪里都不平,古大德讲“心平则天下安”一点也不假。

人心有了智慧,处处是智慧。他看任何东西都有体悟,都有启发,哪怕是一只小鸟站在河边,轻轻的啄了一下河水,他都能从中得有所获,吸取营养。所以说,解行并进,力行学文,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快乐的。因为他能做到“解行相应”,“理事圆融”,故法喜充满、身心轻安,这是当下真实的受用。我们看颜回颜夫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那个“乐”就是“法喜充满,身心轻安。”

《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就是法喜。日日研读圣贤的经典,体悟圣贤的境界,突然有一句,自己的心跟经典相应了,感应道交了,心绪顿开,清净而明澈,无为之喜油然而生。所以说,学习应该是非常喜悦的事情,特别是学习圣贤经典。假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的很累,很枯燥,这是什么?解行不相应,修学不如法。

为何不如法?首先是自己没有力行道德,其次是学文没学懂,为什么没学懂?学文中夹杂了名闻利养,心就不专一。心不专,怎么能与圣贤感应道交?那个理当然不懂。不懂就感觉不到喜悦,你当然会累了。所谓“理得心安”,真明白了圣贤的意思,知道这样做有意义,就努力去这样做,愈做愈欢喜,愈做愈心安,身心泰然。

所以说,“解行相应”很重要,能够不断的突破自我。何为突破自我?不随顺烦恼了,能依教奉行了,并且能够在力行学文之中,生起观照,新的境界出现了。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解读】

本段讲述了两层意思:一是读书的环境一定要洁净;二是写字时内心必须端正,不能有杂念。

环境对人的心态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个杂乱无章的环境,会使人心浮气躁;相反,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会使人心平气和。读书需要人们安定心神,全神贯注于所读的文字中,所以环境一定要整洁。根据《弟子规》,环境整洁包括书房清洁、墙壁干净、桌子洁净、笔砚摆正等方面。这里的笔砚,指毛笔和砚台,因为古人没有现代人用的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他们都是用毛笔蘸(zhàn)砚台里磨好的墨水写字,所以写字时离不开毛笔和砚台。

目前在有些学校中也会要求学生学写毛笔字,而且,学生们在写毛笔字时用的都是墨汁。古人则通常不用墨汁,他们是在砚台里放入水后,再用墨去研磨,把水磨成墨水。在磨墨时,要求平心静气,有节奏地在砚台里研磨。这其实也可视作写字前的心理准备过程,因为这时候如果你心浮气躁,便很容易把墨条磨偏,出现斜面,所以《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即墨磨偏说明你心中不端正。

到了正式写字的环节,则更要求内心端肃、恭敬,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横平竖直,笔锋到位,字形美观。否则,若写字时心中有杂念,笔画便会写不到位,写出来的字也会歪歪扭扭,缺乏精神。所以《弟子规》一语中的:“字不敬,心先病”,写的字不工整,便说明你内心有杂念。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代社会直接用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更不要说用毛笔去写字了。对于这种现象,首先当然必须肯定是一种进步,因为它确实大大提高了写字的效率。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是一种带有遗憾的进步。因为用笔写字,尤其是用毛笔写字虽然麻烦,但它确实有利于让人沉下心来,端正态度,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训练。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尽可能让孩子多练习写毛笔字。

#浓情中国年#

#抄书打卡#

#新春庙会#

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