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智库专家为青海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智库专家为青海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2022-08-24 22:22:16

相关推荐

智库专家为青海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未来如何发展?如何把生态资源价值转换成经济价值?青海有哪些发展优势?9月18日,青海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咨询会召开。10位智库专家头脑风暴、观点碰撞,为青海把脉问诊,为未来发展描绘蓝图。

向青海提出十条建议

黄奇帆 中国国经中心副理事长、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

如何让18万亿生态资源溢出生态价值?怎样把7300亿元的生态服务转化为看得见的财力?如何把生态资源转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黄奇帆表示,关键是要将青海的空气、阳光、美丽的自然风光、多民族宗教、亚洲水塔、三江源头等特色形成循环。他代表智库专家,向青海提出十条建议。

建议国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基础上启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和昆仑山国家公园;西宁曹家堡机场继续扩建,建设成吞吐量为5000万人的大机场;建设国家战略型数据备份中心的大型数据中心;加快建设高铁大通道,形成三横四纵的高铁路网布局;大力发展滴灌农业,因地制宜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在海南、海西州等地建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兰西城市群,通过辐射和集聚作用,加快两省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开工建设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征收水资源费;将曹家堡机场和高铁站建设成内陆一类口岸。

青海怎样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张大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大卫认为,怎样走好绿色之路是今后青海发展的最大课题,怎样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青海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不断推行绿色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追求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推动转变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通过不断创新来构建低碳能源的体系,培养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另外,扩大绿色产品供应链,要想到目前青海有什么?缺什么?需要补什么?供什么?卖什么?把这些问题考虑好了,让经济模式从大循环转变到内循环,形成一种新格局,在新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青海未来发展,一定要坚持中央对青海的各项扶持政策不动摇,对口帮扶机制要继续、生态补偿机制不能变、在这些机制和政策的引领下,保证青海稳定发展。将青海产业发展壮大就要进行产业升级,尤其在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等领域要不断作出新的文章。

不要过快过早去工业化

黄群慧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目前,青海出现了过早去工业化的倾向,我们制定“十四五”规划,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正确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稳中求进保证产业持续成长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化;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不断提高产业效率和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正确处理市场化与工业化关系,培育全面持续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效率提升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高质量的工业化。如何界定高质量发展或者高质量工业化?它要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吻合,进一步深化工业化进程,要迈向高质量工业化路。

推动青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乔标 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近几年,青海省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实现了青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乔标表示,构建支撑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要从优势产业体系、转型发展模式、塑造产业生态三个层面发力。他指出,青海要向“原字号”产业要效益,向“新字号”产业要增量,向“老字号”产业要名声,要用更低成本换来更高效益,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为青海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让数字经济为青海发展添动力

朱嘉明 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

青海这颗棋子怎么落?怎样才能与全国形成一盘棋?在“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数字经济转型是最关键的一环。

在全国一盘棋中,青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优势,利用青海地域辽阔、电力充足、气候冷凉、区位特殊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布局建设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助力青海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青海打造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将青海打造成未来数字经济储备站,实现国家与青海最大利益的重合。

围绕“把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青海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打通“铁公机”畅通“十四五”发展路

周泓洋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青海未来的发展,首先要打通交通要道,必须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设施建设力度,缩短与沿海城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文化旅游发展方面,要扬长避短,加快与周边甘肃、新疆、陕西、西藏等省市区的文化旅游及商贸往来。目前,已试点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的生态价值日益显现,今后,我们还要因地制宜,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到未来规划中,不断加快文化品牌的建设力度。

另外,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这个世界,未来发展,更应该发挥青藏高原生物医药优势,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研发出生物医药领域中的新产品,以青海自身的优势特色,打出特色品牌。

扛生态旗,走创新路,迈人才坎,打特色牌

王宏广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原主任、清华大学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青海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发展定位,高度凝练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政治要求和实现路径。

王宏广指出,青海今后发展一定要顺应习总书记对青海的定位,要理顺城市化和三产之间的关系,在医疗服务、生物医药方面下功夫。“扛生态旗、走创新路、迈人才坎、打特色牌,这是今后青海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让旅游成为提升幸福指数的关键词

唐晓云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发展旅游经济是青海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路径。当前青海要努力实现“旅游+”的模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旅游真正成为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应该从生活质量、生活幸福角度来提升旅游地位,提升旅游话语权,推动从国家层面、政策层面明确提出要求,把旅游作为重要的一项国家福利,作为惠及全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旅游业成为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的支柱产业。青海应发挥生态优势,做大全域旅游大文章,加大房车、自驾游、自驾游营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如向数字经济等多领域延伸。突破数字信息共享瓶颈,依托全球化的共享理念,实现旅游人才体系、旅游大数据、旅游景区等的共享。后疫情时代,旅游是一个满足短时期内就业最好的产业,要做大做强旅游带动就业。要加大周边游、乡村游、民俗游,让更多人参与到旅游产业中,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以美好生活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马克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城市文化委员会会长、华谊启明东方战略委员会主席

以美好生活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青海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旅游文旅融合不深入,季节性太短,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青海要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发挥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将旅游产业当做重要抓手来抓,不断升级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消费。

未来,青海的文旅产业模式将有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旅游形式改变,从过境游转到过夜游、从组团游转到目的地游、从观光游转到休闲度假游;第二,旅游需求改变,从最初的吃喝玩乐变成各种体验游、主题游、个性游;第三,旅游产业转变:从景区观光旅游到游客购买文创产品、品尝美食、体验自驾乐趣,一条旅游线路就能串联起一个旅游产业,最大限度实现人们的旅游乐趣。今后青海旅游还将要突出特色,深挖世界之最、全国之最,不断完善链条,提质增效,加大供给侧改革,全面打造青海独有的美好生活。

打造交通枢纽实现广阔前景

赵佃龙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青海如何做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是今后长时间要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青海要走出去,要打出自己的企业品牌,人才是最主要的因素。企业要发展,一定要加快本地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本省骨干企业开拓海外新兴市场,支持重点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

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鼓励青海骨干企业、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在海外建厂建园,不断加强与央企的合作交流与对接,创造出企业搭台上市的发展路径。通过这样的模式为青海企业带来可观的发展前景。

另外,青海也要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将打造便利快捷的交通枢纽提上日程,为今后实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奠定交通基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