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精彩】遇见临夏 震憾甘肃精彩~

【精彩】遇见临夏 震憾甘肃精彩~

时间:2020-06-29 03:37:17

相关推荐

【精彩】遇见临夏 震憾甘肃精彩~

6月22日至25日,“交响新丝路 大美古河州”国内媒体临夏行活动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举行。来自新华网、中新社、河南日报、呼和浩特日报、宜宾日报、甘肃经济日报、中国甘肃网等30多家国内媒体的采编人员参与了本次采访活动。大家用多彩的镜头聚焦临夏发展,活动采用云直播、H5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外界展示临夏的新形象,讲述临夏发展的好故事。

遇见临夏震憾甘肃精彩

------来自“交响新丝路大美古河州”国内媒体临夏行特别报道

临夏很美!

竹子沟景观区

虽非江南,美景却从不逊色:国家4A级景区“黃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地,既能让你在蓝蓝的黃河水中近观两岸奇特倒影,感悟那黄河水之水天上来之独特美景,又能尽享避暑胜地等雄奇秀美之自然风光;炳灵寺石窟、齐家文化、青砖黛瓦古乡古色的八坊十三巷,漫步其中,一个个悠远绵长的故事仿佛在远去的马蹄声中徐徐扣开人们的心门……

刘家峡大桥

这里还有和政古动物化石,从数量、品种到规模和完整度,有六项占据世界之最,具有极高的珍藏、展览、科研和科普价值;

这里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的发源地;

这里的“临夏砖雕”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里,经济社会等全面发展的势头强劲。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合力攻坚格局形成,全州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发展全速推进,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态势。一个发展的临夏、活力的临夏正在崛起!

临夏处处显活力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辖1市7县,总人口220万,有回、汉、东乡等31个民族。自古以来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的发源地,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

在6月22日举行的“交响新丝路大美古河州”国内媒体临夏行活动启动仪式上,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杨元忠向媒体采访团介绍了临夏自治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各项基本州情,并从地域优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杨元忠表示,打造“三个百亿”产业是临夏州提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目标,到,临夏州计划达到旅游产业创收100亿元、食品生产和民族用品制造产业收入100亿元、劳务产业收入100亿元的目标,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近年来,临夏州旅游工作在州委的坚强领导和甘肃省旅发委的有力指导下,围绕州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百亿元产业”目标,进一步完善旅游开发规划,高标准推进旅游开发建设,积极延长旅游业发展链条,大力发展符合自然环境条件和民族特色的马术表演、农家乐、地毯加工等产业,全力塑造“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的旅游发展新形象。

去看鲁冰花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泪光鲁冰花……”6月23日,当“交响新丝路大美古河州”国内媒体临夏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和政县富农花海鲁冰花公园时,大家被一眼望不到边的缤纷的鲁冰花海震憾了。漫山遍野的鲁冰花竞相绽放,悠悠的《鲁冰花》歌萦绕耳边,让人仿佛置身童话王国……

鲁冰花

公园负责人介绍,占地280亩的花海公园,按颜色不同搭配种植的鲁冰花、蓝香芥、大花葱、香水百合等十余种花卉竞相绽放,吸引了兰州、临夏及周边县市的大批游客来和政赏花。该园的建成不仅扩大了和政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提升了和政旅游品位,而且也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成为构建全季全城旅游新格局、助推旅游强县建设步伐的又一靓丽名片。

据悉,,和政县富农种苗专业合作社引进培育试种成功的6亩鲁冰花引来30多万的观光游客,引起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和争先报道,使鲁冰花成为甘肃省关注度最高的花。去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强化旅游扶贫示范作用,也为和政旅游增加新的亮点,和政县旅游、农业部门将鲁冰花等花卉种植列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从花的繁育、种植、推广进行统一规划,点线面相结合,在不同的旅游景点景区打造鲁冰花、马鞭草,薰衣草等花卉基地,在格鸣镇、城关等乡镇均有种植。

探访砖雕千载精髓

临夏砖雕,是临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是临夏建筑艺术的瑰宝。6月24日,“交响新丝路大美古河州”国内媒体临夏行采访团来到临夏经济开发区――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探访临夏砖雕精湛工艺。

砖雕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始于宋金,成熟于明清,完善于当代,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河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凝结着临夏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悠久的灿烂文化。,被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主要用于影壁、墙面、门楣、棰头等处的建筑装饰。

走进厂房,砖雕技师正在有序进行着雕砖的各环节磨砖、绘画、雕刻、安装,工匠们巧妙地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栩栩如生,雅俗共赏,博得了参观者的喜爱和赞美。

为了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开发,着力打造经营性文化拳头产品,使传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临夏砖雕产业,把临夏县砖雕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临夏县因势利导,按照“小产品、大产业、大市场”的产业开发思路,从砖雕艺人技艺的传承保护、提升传统工艺水平、解决“小而散”问题、走好深度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路子入手,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培育力度,成功兴办神韵砖雕公司和能成砖雕公司,砖雕产品供不应求,业务覆盖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北京等省区市。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感悟八坊十三巷

这里不仅有传统古建筑群、手工艺馆,还有各种民俗表演,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触摸传统文化脉络。

据悉,这里原本是一片古老的瓦房区,在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中,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八坊十三巷,当地积极遵循“景观进巷、商业进院”的原则,融入巷道博物馆、植物博览巷、文化场馆、公共场所等各种要素,从 起,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同时,临夏本着“一巷一特色,一步一景观”的方针进行保护性开发。开发按照"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利民、近民、亲民”的开发思路和“商业进院,景观进巷”的原则,从风貌、文化和商业三个层面逐一对十三条巷道进行定位。确保“八坊十三巷,巷巷不一样”。同时,项目的保护和改造,按照“统一规划、整体设计、逐年实施”的原则,以“复古复原、修旧如旧”的方式,采用民俗馆、博物馆、文化街巷等保护建设和参与体验式文化旅游等保护开发模式,重点突出八坊回族文化的实质性、自然性、特色性、历史性和差异性,重视原生态传统文化的永续价值,意在留住城市记忆。

如今,这片融入现代元素的居民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焕发了活力,已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旅游新名片。

走进八坊十三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砖雕艺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古典建筑,一件件记录历史的古玩藏品,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特产,勾画了一处民族风情、民族建筑艺术的“大观园”。

同时,八坊十三巷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风雨沧桑。

奇观古动物伊甸园

走进气势恢宏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你会被陈列馆里的现实场景深深震憾,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为这颗星球增添了无限生机,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被称为马中的“高富帅”、象中的“割草机”霸气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这是哪种古动物?随着陈列馆的一一展开,一个个辉煌而又悲壮的生命故事震憾着我们的灵魂。

动物化石

见证沧海桑田,几千万年前繁盛一时的古生物穿越时空,讲述着生命的奥秘。

跨越时间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与西北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远古和政是这个样子,气候温暖湿润,在平缓的山上,长满了参天大树,林间的缝隙中茂草足有一人多高。天蓝水碧云淡下,悠闲的铲齿象正在河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水草;大唇犀、长颈鹿、羚羊,有的在树阴下歇凉,有的追逐嬉戏……

后来,地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神气十足的铲齿象、凶猛残暴的巨鬣狗、矫健彪悍的剑齿虎、风驰电掣的三趾马,以及繁衍了几千万年的数不清的古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了、灭绝了,化成了泥土,部分变成化石。

我们只有从这些化石中,去感受生命演化的奥秘,去领略奇妙的大自然的风韵,去体味宇宙造化的玄机,去探寻远古和政的神秘面纱……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各类古动物化石3万多件,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层中,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和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该馆开放以来,相继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绿色单位建设环境教育示范基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5月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和政四大古动物群化石展”荣获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奖,实现了甘肃省县级博物馆荣获全国精品奖零的突破。

惊叹小布鞋纳出致富大“钱景”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的稳哪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在临夏县精准扶贫布鞋加工培训基地,规模化生产、流水线作业布鞋的场景让人惊叹。

布鞋加工

据临夏县精准扶贫布鞋加工培训基地负责人介绍临夏县布鞋加工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项目,而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产业,并且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走向致富路。

近年来,临夏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的总体安排部署,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典型培育、注册商标、宣传营销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以布鞋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布鞋加工基地

据资料显示临夏县截止底,全县布鞋加工企业和加工户已遍及20个乡镇、98个村、173个社,加工企业28家,加工户764户,从业人员18000人,销售网点300个,遍布9省60个县市,年生产各类布鞋350万双,销售300万双,实现产值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布鞋产业已成全县重要的富民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发挥布鞋产业在助力精准扶贫、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的作用,实现布鞋产业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到从事布鞋加工中来,今年来,临夏县委、县政府抓住厦门与临夏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利契机,采取“政府+公司(协会)+贫困户合作社”的形式,通过政府财政补助、东西部帮扶资金支持、企业投入等三方面力量,着力推进布鞋产业扶贫车间建设和运作。

培训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扶贫车间的建设,同时解决空巢老人的赡养、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农村妇女劳动力闲置等问题,“实现布鞋产业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昔日的小布鞋也成为该县群众实现创业、务农、持家三不误的致富新途径。

同时,该县还通过资金扶持、典型培育、注册商标、宣传营销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促进以布鞋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感受劳务输出给农民带来幸福感

走进临夏县尹集镇涧上村,漂亮的二楼小楼错落有致,小轿车在村道上来来往往。“全村有460多户、1500多人在福建、江苏、上海、北京等地从事餐饮行业,开拉面馆的就有400多家,劳务收入占到全村经济收入的80%以上。这个村是靠发展劳务经济走上小康之路的。”尹集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涧上村的发展变化,是临夏州壮大劳务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

人多地少是临夏州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短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临夏州的优势。为了补齐“短板”,发挥优势,临夏州近年来高度重视劳务工作,紧紧围绕“到劳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目标,抓培训、拓基地、创品牌、促增收,全方位推进劳务产业发展。全州劳务产业呈现出稳中有进、增收向好、健康有序的良好态势,劳务助推富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凸显。,共输转城乡劳动力50.9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2.44亿元,同比增长9.3%,人均劳务收入达1.62万元,同比增长6.86%。今年前4个月,全州共输转劳动力34.8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7亿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助力临夏州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在康乐县胭脂梦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的陈列架上,仿古保健枕头、掐丝珐琅画、真丝刺绣围巾、羊绒披肩、真丝刺绣抱枕……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一旁,公司负责人郭静一边做着示范,一边讲解刺绣需要注意的细节。如今,康乐县胭脂梦家纺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企业+合作社+学校”的经营模式,不但实现企业自身创收,还在刺绣方面,培训了大批当地贫困妇女,实现100多名贫困妇女稳定就业。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临夏劳务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临夏州务工人员500人以上的企业达60多家,有的企业甚至达到1000人以上。以品牌占市场、促进就业,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和水平。目前,临夏州在全国18个城市建立了45个劳务基地,劳务基地带动就业人数在8万人以上。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审核:刘军

编审:阿拉腾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日报官方微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