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五月初一的孩子怎么起名 五月初一出生的男孩小名

五月初一的孩子怎么起名 五月初一出生的男孩小名

时间:2024-01-20 12:30:39

相关推荐

五月初一的孩子怎么起名 五月初一出生的男孩小名

初一财神就到了[红包][中国赞]

#青岛头条#大年初一,天气不错,市民涌动。吹吹海风。

四五月不能下雪,下了。三九天不能下雨,下了。一人年初一能不能洗头,洗了。

远方过年,云南保山腾冲国殇墓园祭拜、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看火山口,时间:鸡年大年初一(1月28日)

腾冲的静谧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打破。因为毗邻滇缅公路,这个边陲小县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经历了三年的血与火洗礼。然而,惨烈的滇西抗战不仅使腾冲举世瞩目,也为这里打上了雄浑悲壮的印记。那是一种无处不在,又无从摆脱的沉重感。午饭后去的国殇墓园是腾冲最肃穆之地。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对滇西地区的日军发动反攻,第二十集团军主攻腾冲,焦土战役一直持续到9月14日,牺牲了9168名战士后,腾冲方光复成功。当时腾冲县城尚未重建,时任云贵监察史的腾冲人李根源就倡议兴建墓园以慰英灵。举全城之力的墓园在1945年7月7日落成,李根源选取了《楚辞》中的《国殇》一篇,为之命名为“国殇墓园”。国殇墓园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陵园。墓园的大门是腾冲典型民居门楼式样。我们在门口各卖了一朵菊花,大年初一来参拜抗战英烈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中轴的顶点是忠烈祠,忠烈祠后是一座31米高的小团坡,被辐射状地分为六等分,各自代表一个师。从坡底到坡顶,一层层遍布着3346块墓碑,每块矮矮的墓碑下都埋着阵亡将士的骨灰。墓园里不只有中国远征军的墓碑,还有纪念阵亡援华美军的石碑。在墓园门口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埋了日军尸骸的土坟。跟其他碑文一样,上面黑色“倭塚”二字,同样是李根源手书。墓园各处,斑驳的石碑下,新鲜的菊花始终不断。来此凭吊的人们一直用这种自发的方式,日复一日延续着祭奠。在国殇墓园一侧,新立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全长133米。墙上镌刻着103141个名字,包括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据说这面墙建成后,每年从全国各地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仍源源不断有当年远征军的后人联系腾冲官方,把失散的名字继续补充进来。墓园的隔壁,是建成不久的滇西抗战博物馆。一进门的大厅,三面墙上挂满了当年的钢盔,仿佛每个下面都有一双注视的眼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收集抗战文物,在腾冲也是一种普遍而自发的行为。在腾冲,很多战场遗迹仍保留了下来。高黎贡山、守卫腾冲的来凤山上还能看到战壕、散兵坑、地堡,文庙的廊柱墙壁上留有弹片擦过的伤痕,未倒塌的老房子布满弹洞。战争的血与火,给腾冲带来了特殊的气场。在它的每个村庄、每条河流、每一寸土地上都游荡着英勇的气概。那些悲壮的故事口耳相传,如同一个无法忘却的寓言回旋在高黎贡山的云天之上,成为一个背景,感染着外来者。

走出滇西抗战博物馆天气变得格外地好,层叠的高原云在蔚蓝的天际铺展开来,去往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一路都是这样的壮观的白云。白云下面不断地闪过油菜花和村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地赏心悦目。腾冲火山是我国四大火山群之一,共有97座新生代火山堆。整个火山群面积达221.36平方公里。特殊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十山九无头”的奇异火山地貌,火山锥、火山熔洞、熔岩石地、火山湖、堰塞瀑布、柱状节理规模宏大,分布集中,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其规模和完整性均居全国之首,有较高的科考和观赏价值,被誉为“火山地质博物馆”。 腾冲火山锥中,最负盛名的是地处县城23公里马站乡的大,小空山,是腾冲火山地质公园的主景区。大,小空山相距不过数百米,形同一对孪生姐妹,相伴而生,均属截顶园锥状火山,喷发后山顶留下宽落的火山口,呈锅状。其中大空山以兀挺,直刺苍穹而得名,海拔2072米,火山锥高100米,火山口直径为140米,深40米。看大空山,满山郁郁葱葱,中间是黑色火山岩铺就的两条石阶路,略向两侧弯曲,组合成一个“A”字形。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个“A”字。在山顶东侧是景致最好的观景点,可以环视远近不同大小近20座火山,气势壮观迷人。也可以登上观看全景的热气球,俯拍大空山和周围的火山群。可惜我们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登大空山,而直接去了小空山,小空山以低矮俊秀,郁郁葱葱而得名,海拔1937米,相对高度40米,火山口直径为150米,深47米。小空山海拔1937米,相对高差40米。火山口顶部直径约200米,底部直径约60米。小空山不高但火山口却大得出奇,广度深度都超过大空山。小空山为截顶圆锥状火山,锥体由火山碎屑岩,火山灰,火山弹等组成。为中更新式火山,喷发时间距今约20万年。围绕小空山一圈的栈道,中间是火山口,浑圆的锥体空空洞洞,看似无物,却盛满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山下道旁的山杏花已经开得如火如荼了,在蓝天白云地映衬下显得格外地清纯。走在这里的山道是心情无疑是轻松又愉快的。在腾冲你很容易地感受到天气的怡人,心清气爽。相比较芒市和瑞丽还是显得有点热了。

年初一的•宝林寺[祈祷]

#书林折枝# 关于《章太炎全集》

太炎先生名炳麟,字枚叔,太炎为其号。先生为民国时期国学大师,许多著名学者出其门下,如黄侃、钱玄同、朱希祖、周氏兄弟等。太炎先生不仅学问好,还是一位革命家,在清末的反清运动中身手矫健,著名于世。鲁迅先生虽然问学于太炎的时日甚短,但终其一生执弟子礼,晚年还写下了情文并茂、恳挚动人的回忆其师的名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说起家藏的这套《章太炎全集》(八卷本),颇有些感触。因为这套书的出版,时间跨度竟有十七年之大,即从1982年2月出版第一册起,到1999年5月出齐,中间整整隔了十七年零三个月。多卷本全集或文集分时分册出版并不鲜见(如契诃夫文集也是如此),但间隔时间如此之长,也实为少见(排除战争、运动等特殊原因)。我最初买的第一册是在八十年代的某一年吧,还是在特价书市。该册纸張不太好,黄纸,买时已泛黄。第二册也是82年版,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册则分别是84、85、86年出版。这几册,相隔时间还不算长。令人不解的是,最后两册竟分别在八年、十三年之后;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第八册的出版竟然早于第七册(前者为1994年,后者为1999年)。虽然最后两册我是同时购得,但看了版权页后还是让我疑惑不解。

太炎先生师从朴学大师俞樾,以经学、小学名世,也以行文艰深、文字古奥闻名,其书读起来并不轻松,因而买回来也不曾细读。记得有一回在文庙书市(约二十多年前吧),一位外地访书者在向人打听《章太炎全集》,谓愿出高价,我听了颇为心动。其时一位资深书友告诫我,还是放着吧,卖了以后就不容易买回了。闻言当即作罢。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二十多年,日前查资料,据说《章太炎全集》于至间,又出了扩充版,竟多达二十卷(扩充了一倍多)。当然,对此我也毫不心动——典籍浩瀚而吾生有涯,天下书岂能尽购之?又焉能尽读之?尝鼎一脔可也!

(于农历癸卯年正月初一,雨窗之下)

今天聊下甘南的饺子,昨天有两家关系近的,给我送来了过年水饺,倍感温暖,在此表示感谢。

我住的这个小山村,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概有二三十户人家和有三几个姓氏,都是汉族人。我此前的文字风格,可能都会让人感到犀利硬朗(如让吐槽装逼的灰溜溜夹着尾巴跑了,还有干翻了什么专家、博士的),故今此借着这大年初一吉头,也聊点家常“软语”,即说下这个地区的饺子,包得像元宝的样子,其实就是北方几省市的大个馄饨状。

如其形状,四周有翘延的飞边,如:①一种是:一侧(后)呈圆形,一侧(前)下边是两个角捏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褶,面皮(基本)形成一条直线和延伸出0.5-2厘米的长边。②另一种包法是:饺子后部上边两个角捏在一起,这样大褶在上边,饺子的前边与上同,基本形成簸箕的形状,箕前边缘切痕整齐。这样看此地饺子的包法有两三种,即使一家人、男女老少包的这种饺子也不一样。[微笑][呲牙]

馄饨起源于中国北方,馄饨的来历有汉朝匈奴之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匈奴部落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便想到,难道是馄饨起源于西北边塞?

此前,在甘肃的临洮吃的饺子是擀的面皮和用手挤的,形状也像个元宝的样子,当时我还帮忙包了几个,女大师傅一直看着、一脸特欣赏的表情,可是去年5月份在甘南吃的饺子(如上)便是这样子的,当时心里还在想,这可能是个特例,然而到了今年的大年三十见到的饺子才知道,原来这个地区或极有可能甘肃省多地都是这样包饺子,和都是这样形状的饺子。

俗话说“软面饺子,硬面条”,可这里的饺子皮都很硬(甚至昨晚都煮得露馅了,有的饺子皮吃着还感硬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