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刘姓宝宝起名 刘姓宝宝名字大全

刘姓宝宝起名 刘姓宝宝名字大全

时间:2019-09-10 02:25:20

相关推荐

刘姓宝宝起名 刘姓宝宝名字大全

我的家乡刘小庄,坐落在山东省平阴县孔村镇东约六华里的地方,全村约1000人左右,据族谱记载,明嘉靖年间icon,始祖刘氏普恩公,因商由莱州府维邑白浪河朱官屯西迁至东平州司里村遂以为家,清初三世祖文聘公因析分田产北迁至紫盖山左西南建立新村取名刘家小庄。

说起家乡也没什么很特别的地方,一条小河由西向东流经整个村子,河的北岸叫后街,南岸叫前街,有河就有桥,不得不提到我们村的桥,从西向东六坐石桥一字排开,最后一座石桥是拱桥。听老人们说这就是条龙,龙头朝西,龙尾在东。还听老人说我们村是【小黑龙刘展雄】的姥姥家。1976年邻村陈屯发大水,淹没房屋无数,可是水涨到我们村时就逐渐消失了,也就到脚脖子那块。

六座石桥有三孔的也有两孔的,桥墩由几百斤巨石垒砌而成,逆流的方向呈三角形可以减小水的阻力,便于来水快速下流。桥面使用长条石头盖面,经过几百年来历史车轮的冲刷桥面十分光滑。其中几座桥的护栏石,用千斤长条巨石制成,上面刻有各种各样的棋盘,可见我的先人也是博弈高手,劳作之余下下棋也算是一种娱乐了。最西边的桥名曰【响石桥】是连接去济南府泰安府icon的官道,在桥的东北角位置有一块长近两米宽半米的长石,用石块轻轻一敲就会发出悦耳的响声,小时候在桥上玩就听这天籁之音,这块奇石曾险些被盗,都被村民发现保护下来,欢迎大家没事去看看听听会发声的奇石。在桥的西北侧还有一块大方石,上面有一个深深的脚印和屁股坐的腚窝,据说是住在泰山icon的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去东阿镇少岱山走亲访友途经此地,坐在桥上休息留下的仙迹,东面桥墩上还有被水冲的弯弯曲曲的痕迹是泰山老奶奶方便所为,神仙的力量就是大啊!

村里有2片老林地其实就是我的祖先的坟地,村南的叫南林,西边的叫西林,记得小时候林子里柏树郁郁葱葱白天进去都看不见天,里面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据说其中一种是药材叫【三角角】各种鸟儿在这里安家落户陪伴我的先人,西林现在已经没有柏树了,南林幸好被保护下来里面柏树也得几百年了一搂多粗,西林散落着很多清朝的先祖石刻墓碑,其中一块嘉庆十年八世祖淇汉公的石刻墓碑,后人都称之为交龙碑,雕刻很是精致,碑帽刻有双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祥云寿字图案甚是精美,在附近几百里地甚至东北三省都知道西林的交龙碑和响石桥。

如今在孔村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来在新上任刘涛书记的带领下,美丽乡村建设蒸蒸日上,古村旧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市精神文明村”“市生态文明村”省级“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等等多项荣誉。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贯穿所有街道,连接着每家每户,一座座农家小院在绿树花丛中若隐若现,户户通水泥路,家家通自来水,新安装路灯近百盏,路干净了,灯也亮了,健身广场文化长廊一应俱全,村民脸上流露着无言的喜悦和幸福。也期待我的家乡会建设的越来越美,村民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

晋北民间和内蒙呼市包头一带广为流传的“寇五子背鼓”的故事主人公,究竟是哪里的人氏?当地百姓对此颇有争议,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内蒙包头的,也有说是朔州的,还有说代县人氏,更有的说是忻州人。究竟是哪里人?今天给大家探一究竟,消除疑惑,用事实说话!

这的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

清光绪二年至五年(公元1876年至1879年),连续四年出现严重旱情,有些地方甚至寸雨不下,犹以山西北部为最。这就是后人尽知的“丁戊奇荒”。再加上当时该地区鸦片种植合法化,有过半土地种植罂粟,给本来粮食就不够吃的老百姓犹如雪上加霜。四年天灾加上瘟疫,致使晋北地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死人愈千万(参阅历史记载)。

清光绪时期,由于统治者执政能力脆弱且不重视农民生产生活,导致晋豫冀鲁直隶五省人地矛盾尖锐,民不聊生,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背井离乡,“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当时流传的民谣足以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地不养人”。

自然灾害引发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天灾瘟疫,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就是一部饱含辛酸血泪的移民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出“杀虎口”,流落到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

他们的迁徙,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较为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牧民的整个生活方式乃至于文化风貌带去了根本的改变。

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从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而呼市包头一带移民文化中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元素。

例如,“冦五子宋丑子”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移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广为流传的。这也就是大家心心念念的乡愁吧!

本家二爷爷,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出生,享年八十有六,祖籍系山西旧崞县原平镇半坡街村刘姓。老人生不逢时:十三岁跟师傅“走口外”,终生以换油谋生。二爷爷的一辈子可谓行万里路,尽阅天下无数。经风霜雨雪,品味人情冷暖,饱经蹉跎岁月洗礼。他老人家每走一趟生意,一对油篓两肩挑,走街串巷,常常住宿旅店。闲坐时侃大山、拉家常,听店老板给小伙计们讲评书说水浒、侃“三国”,聊“三侠五义”,侃“聊斋故事”。…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做人的教诲尽在故事之中。二爷爷深谙人情世故,对“口外”人情风貌很是通达。有人调侃他老人家,“摇了葫芦换了油,阎王见了也发愁”。

二爷爷虽天性聪慧,斗大的字不识一笸箩。凭着自己好记性,肚子里装满了各类奇闻异事、历史传说、神狐鬼怪、野史艳闻。

七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很是匮乏。二爷爷常与乡亲们“围炉夜话”。说评书讲典故口若悬河。比如“韩信葬母”、“秦琼卖马”、“孟德献刀”,还有“寇五子背鼓”、“宋丑子走口外”、“一双绣花鞋”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便是信手拈来,讲得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时至今日,俺二爷爷虽去逝多年,他老人家讲故事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今天就说说俺二爷爷与寇五子的故事。

他说,旧崞县有个姓寇的员外,家住原平镇太平庄寇家巷,是本地出名的土财主。这寇家有良田数百顷,房产十余处。去呼市沿途商铺也有好几十处。俺二爷爷说,当年原平农校旧址也是冦家的产业哩(待考证)。

俺二爷爷说,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走雁门关,路过原平镇住一宿,当时就下榻在冠老员外府上一一现在的原平农校院。

当时本地官员把原平最好的土特产一一金灿灿的黄米窝奉上,慈禧太后激动的热泪盈眶:“百姓吃啥我吃啥”,体现了一把与民同乐情节!这老妖婆子哪里知道,老百姓吃树皮,吃草根,甚至吃观音土,又哪能吃上这可口的黄米窝头呢!第二天慈禧太后一行离开原平逃亡太原。谁想到,庭院草丛里那个被扔掉的黄米窝头让小黑狗给叼了出来。

却说这寇员外工于心计,精于持家,可谓家大业大。放金账(高利贷)是他的长项。这寇员外虽娶妻三房仅有第二房生子取名冦五子,意为“五子登科”之意,本想多子多福,结果天不如愿。因为独根独苗,慌的个寇员外视冦五子如掌上明珠,万般宠爱。谁能想到这寇五子生的很不成器呢。

有道是:寇五生来怪癖多,员外命遇讨债郎。且看下篇。

1959年夏,空军司令回乡探亲,再次见到了守寡的姐姐。姐姐日子过得清苦,提出:“兴昌,我想跟你进京看看。”此时司令肩挑重担,还有公务需要操劳,只对姐姐讲:“姐,我明年来接你进京。”

194月,在福建武平县1户贫苦的刘姓农家,1个可爱的男娃娃呱呱坠地。父亲刘克芳、母亲曹秀孜给儿子取名为“刘兴昌”,希望儿子可以茁壮长大,带领家族走向兴旺昌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刘兴昌出生后不久,母亲曹秀孜就因病不幸离世了。

父亲刘克芳整日在田里忙碌,刘兴昌就由姐姐刘宝秀照料,大孩子照顾小孩子。“长姐为母”,刚刚懂事的刘宝秀,就替父亲分担起照顾弟弟的重任。在刘宝秀的照料下,刘兴昌慢慢长大,开始咿呀学语、蹒跚学步。

“绳子总挑细处断”,老天还是没有放过刘家人,很快武平县一带遭遇灾荒。为了让儿女们能活下去,不被饿死,父亲刘克芳做了1个艰难的决定。他含泪将女儿送给他人当童养媳,将儿子送给同村邻居刘德香当养子,自己却没有挺过后来的灾荒。

刘兴昌被养父刘德香收养后,改名为“刘振东”,受到养父的妥善照料。养父刘德香为了培养刘振东,甚至散尽家财,送刘振东读书求学,开阔了他的眼界。在读书求学的过程中,刘振东接触到革命的思想,投身学生运动中。

因为触动了军阀的利益,刘振东被学校开除,回到老家当起了老师。在老家教书期间,刘振东才知道:“自己还有1个姐姐,正在受苦受难。”刘振东收到第1份薪水后,就将薪水的一半接济给姐姐刘克芳,改善了姐姐一家的生活条件。

剩下的一半薪水,刘振东给了养父刘德香,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后来,每月发薪水都是如此,刘振东只留下吃饭钱。从这时开始,刘振东开始思考:“劳苦大众日夜劳动,为何吃不上一顿饱饭?恶霸劣绅从不劳动,为何各个大腹便便?”

他明白“只有革命到底”,才能砸碎禁锢劳苦大众的枷锁,才能让劳苦大众翻身当主人。不久后,刘振东报名参加红军,开始了征战的一生。此后,刘将军南征北战数十载,终成我军著名战将。

新中国建立后,刘将军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奉命创建新中国的空军部队。为了我国的空军事业,刘司令没日没夜地忙碌,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空军建设中。因为操劳成疾,刘司令身上的旧疾复发,依旧带病工作。

1953年,刘司令思念家乡,在百忙之中抽空回乡探亲。他乘坐吉普车返乡后,乡亲们已经在村口等待了,刘司令快步下车。在欢迎的人群中,刘司令见到了养父和姐姐,这位硬汉哭成了泪人,用眼泪宣泄心中几十年的思念之情。

这次返乡,刘司令只在老家待了几天时间,又返回部队去了。离开老家前,刘司令拿出身上全部工资,大部分留给村里,让村里改善贫苦群众的生活条件。刘司令将剩余的工资留给了养父和姐姐,希望养父和姐姐能够买些吃得穿得,不再受冻受饿。

到了1959年5月,刘司令再一次请了探亲假,返回老家探亲。这次见到姐姐,刘司令看到“姐姐还是面黄肌瘦”,心疼地落泪。姐姐也挂念弟弟,对弟弟说:“兴昌,你这次回来,能不能带我进京看看?”

此时,刘司令还有许多公务在身,没日没夜地忙碌,为空军事业操碎了心。面对姐姐的请求,刘司令含泪回答:“姐,我也想把您接到身边。只是我和云英2人工作都忙,没办法照顾您,我想1年后再接您进京,你看可不可以?”

刘宝秀明白弟弟的心思,弟弟大公无私,自己更不能拖弟弟的后腿。刘宝秀点了点头,同意了弟弟的想法,继续留在老家务农。1960年,刘司令再次回乡,将姐姐接进京去,他们夫妻2人悉心照料着姐姐。(刘司令想要把养父一起接进京,养父不愿意离开家乡,婉拒了刘司令的好意。后来,刘司令每月发工资,都会给养父寄去一部分,给养父尽孝。)

这就是万众敬仰的刘司令,始终不忘本心,用拳拳之心报答了养父、姐姐的养育之恩。

男子一心向善,两个儿子却相继暴病而死。男子不服,把阎王爷告了,妻子被押上来说:是我自作自受。

明朝年间,晋州有一人,名叫王善,平时吃斋念佛,是个好善的长者。妻子刘氏比较刻薄,平时爱贪小便宜,两人一直没有生育。

本县有个张三,家里贫穷,人很本分,但因为母亲去世,无钱下葬,便想去王家偷些银子。

谋划了几天,他在王善家的墙上凿了个洞,偷了50两银子,心想:我本不想做这种丑事,只奈没钱安葬母亲,今生是还不了他们了,待来世肯定报答他们。

第二天早上,王善见墙上有个洞,知道招了贼,发现少了50两银子,王善家里富裕,也没觉得什么,只道是命里该有此劫。

而刘氏却耿耿于怀,想道:50两银子,得做多少事,怎么能白白被偷呢?

正在两人郁闷的时候, 忽然外面来了一个和尚找王善。

和尚说道:老僧是五台山僧人,只因佛殿失修,特来山下化缘,已经凑了100两银子,但银子放在身上不方便,想先找个地方寄存一下,一路听说你为人最善,特意来找你帮忙。

王善说:这是好事!你只管放在这里,有时间来取便是。当下,便把银子点清数目,拿进去交给妻子,并留和尚在家里吃饭。

和尚说:饭就不吃了,我还要到别的地方。

王善说:师父的银子,我已经交给妻子保管,倘若你来取时我不在,只管向妻子要就行。

刘氏收了银子之后,非常高兴,心想:刚丢了50两,和尚便送来100两,补了我的缺还多呢。此时,刘氏便有了贪下银子之心。

过了几天,王善要到东岳庙里烧香求子,对妻子说道:如果五台山的僧人来取银子,不管我在不在,你给他便是,顺便请他吃些斋饭,也算你的功德。

妻子说:知道了。

王善走后,和尚便过来要银子,刘氏耍赖,说从来没收过他的银子。

和尚着急道:这么说,你是要赖我的银子了?

刘氏说道:我若是赖了你的银子,让我下十八层地狱。

和尚见他赌咒,明知她赖了银子,但因她是个女流,也不好与她争论。双手合十,说道:我这是修缮佛殿用的银子,你今生今世赖了我的,来生来世必须还我。说完,便愤恨的离开了。

等王善回来,妻子说已经把银子还给和尚了,王善也没再多问。

过了两年,刘氏生下一子,取名乞僧,自从生了这个儿子,家事越过越好。过了五年,又生了一个儿子,起名福僧。

且说这两个孩子慢慢长大,虽一母所生,但性格迥异。

乞僧听话懂事,勤劳节俭,帮着父亲把家业越做越大,而福僧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整个就是败家子。

王善心疼大儿子赚钱辛苦,痛恨小儿子挥霍败家,感觉这样下去不行,便将家产分作三份,两个儿子各一份,自己与老伴儿一份,各当各的家,各败各的钱。

福僧不省心,整天在外面吃喝玩乐,很快便把自己那份家产挥霍一空。没有办法,又来搅扰父母,把父母那份也败光了。

然后又去骚扰哥哥,乞僧善良,又不能不管,但他是个顾家的人,哪能受得了这气,一气之下便病倒了,久治无效,眼看活不长了。

王善说:顾家的倒要死,败家的却无事,这是什么世道!恨不得让小儿子替了哥哥。

后来乞僧死了,王善夫妻放声痛哭,而福僧丝毫不以为意,乐得所有财产都是他一人受用,整天流连于赌场妓院。

刘氏见家里这番光景,整天啼哭,最后哭得两眼出血而死。

家里发生这么大的变故,福僧却仍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后来被掏空了身子,也得病死了。

王善见妻儿皆死,只剩下孤身一人,心里悲切,想道:不知作了什么冤孽,让我今生得此报应。

一边愤恨,一边想道:这两个孩子,都是从东岳大帝那里求来的,现在被阎王爷抓走了,难道他不知道?如今我就去找东岳大帝告状,让他问问阎王爷,也许还我个把儿子也有可能。

随后,王善便到东岳庙哭诉,一边说,一边哭,由于伤心过度,便晕倒在地。

朦胧之中,见一个鬼使对他说:阎王爷来了。

阎王爷问道:你为何在东岳大帝面前告我的状?

王善说:我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不曾犯下什么罪过,都被你勾走了。心中苦痛,所以向大帝诉说。

阎王爷听后,便让鬼使把他两个儿子带来,王善高兴,想把他们带回去。

只见乞僧说道:我不是你儿子,我是张三,当初偷了你家五十两银子,如今已经加倍奉还你了。

福僧也接口说道:我也不是你儿子,我前身是五台山和尚,是你家赖了我一百两银子,已经让你加倍偿还。

王善一听,惊道:我妻子说当初已经还你了。

阎王爷对鬼使说:把刘氏带上来,问问便知。

只见鬼使押着刘氏,披枷带锁,走上殿来。王善问妻子:你为何受这样的罪?

刘氏哭道:只因为当初赖了五台山和尚的银子,死后让我历遍十八层地狱。

王善叹了口气道:我还以为你还了,这是自作自受啊。

刘氏说:你救救我!便上去扯着王善大哭。

阎王爷大怒,拍案而起,王善忽然被惊醒,才知道刚才做的是梦,也便不再悲伤,出家修行去了。

正所谓:

自古欠债要还钱,冥府于斯都了然。

若使得来非分内,终须有日复还原。

公元1654年,15岁的蒲松龄和刘氏女订婚。第二年,传言朝廷要选刘氏充宫,蒲家甚是着急。无奈之下,刘氏只得躲到蒲家,惶惶不可终日。

蒲松龄生逢乱世,家境一般。好在,他有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对4个儿子管教都很严,读书成绩都不错。

其中,蒲松龄最佳,全家人对他寄予厚望。但令蒲父比较头疼的是,蒲松龄不但只读科考必学书目,对神话故事等“杂书”也有很大兴趣。

好在,蒲松龄没让他失望。18岁时,蒲松龄就在县、府、院试中都拔得头筹。照这样子下去,真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谁也不曾想,这是蒲松龄科考之路的顶峰。在随后的几次乡试中,蒲松龄却是屡战屡败。

多次落榜后,蒲松龄异常郁闷,继续苦读的同时,他开始做一件自己感兴趣,但让人觉得很不务正业的事。

那就是写故事,而且多是鬼神狐仙的故事,蒲松龄取名为《聊斋志异》。

但是,蒲松龄所处的年代,不像现在,足不出户,可以写网络小说,赚取流量的同时,生活费不成问题。他整天“闭门造车”,兄嫂们对他就很有意见。

没办法,只得分家。就这样,他和媳妇刘氏分到了几间破房子,外加20余亩贫瘠的土地。

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落魄秀才,蒲松龄不善耕作,收入微薄。家中经常无米下锅,更别提吃条鱼改善一下生活了,他们最常吃的就是煎饼。

眼看妻儿跟着自己受苦,蒲松龄很难过。怎么办呢?只能给人教书,赚点外快。

但是他赚这点钱,根本不够养家糊口的。无奈之际,他就去县里给人做幕僚。可离家太远,思家心切,再加上不利于他的文学创作。很快,蒲松龄就辞职回乡了。

就这样,转眼间蒲松龄40多了,不过这时蒲松龄倒是稳定下来了。

他在离家不远的一户人家当私教,同时帮人家写写信件,有时接待一些宾客。待遇还行,足以养家。

这令蒲松龄感到高兴,不过最让他心动的是,这户人家有几万册的藏书可供他阅读。夜深人静时,蒲松龄抛开所有烦恼,坐在树丛中,铺开案纸,在自己的鬼神世界中徜徉。

期间,蒲松龄完成了40余万字的创作,写下了500多个故事。篇篇精华,章章感人。

由此,他的故事受到一直好评,但是蒲松龄心心念念的仍然是科考,而且机会很快就来了,也差点成就人生梦想。

在他47岁那年,蒲松龄再次参加乡试,据闻主考官早知蒲松龄大名,有意给头名。

但是,不知道蒲松龄是因为太激动,还是写作灵感上来刹不住车,他在答题时,居然“越幅”了。

所谓的“越幅”,就是没在指定位置答题,这是违规的。非但没有中举,还被取消了科考资格。

终其一生,蒲松龄都没能实现心中理想。不过,在他71岁时,他被授予“贡生”。这样,他就有了去国子监读书的机会了。

可是,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而言,这份迟到的褒奖,已经没有意义了。

从此,蒲松龄告老还乡。此时的他,已到了从心所欲的年纪,看淡了一切名利。他自己感叹:“世事年来方阅尽,眼中总觉海天宽。”

不过,有件事情,他至死都没能放下。

那就是妻子刘氏的离世。对此,蒲松龄悲伤不已,他不由回忆起过去56年间,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他和妻子,很早就定下了婚约。期间,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他们订婚的第二年,就传言说朝廷要选刘氏充宫。蒲家甚是着急,无奈之下,刘氏只得躲到蒲家,惶惶不可终日,怕离开家人,入得深宫。

好在传言不实,没多久刘氏就回家了。不过因为这个小插曲,蒲松龄对刘氏有所了解,甚是喜爱。

这不,没过2年,就迫不及待地把她娶回了家。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可是,对此,刘氏从不抱怨。

可以说,《聊斋志异》的诞生,刘氏功不可没。所以,妻子的离世,让蒲松龄觉得生活倍感无趣。

又过了2年,蒲松龄也随妻子而去了。

【评文论史阁】

蒲松龄的一生,因为科考的失败,是郁郁不得志的。可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

他把自己的不得志,写进了故事里,借以抒发情怀。通过各种人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在蒲松龄的书房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船,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就是因为有了蒲松龄的坚持不懈,在他去世半个世纪后,《聊斋志异》轰动全国。甚至,在当今,轰动全世界。

坚持就是胜利!在自媒体兴起的时代,有好多人,尤其是喜欢文字的人,就想发挥所长,写点东西。

可是,99%的人,很快就会放弃。因为现实生存压力太大,如果短期内,得不到理想的回报,他们就感到无望了。

而且,环境所致,整个社会比较浮躁。别说写作了,又有几人能真正拿起书来,沉下心去,安静地阅读呢?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请沉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思路。不管结果如何,写出心中所想,也许你就不会那么迷茫了。

让我们用文字,记录人生。多年后,证明这个世界,我们来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