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留洋的晚清读书人 为何都爱夸伦敦与巴黎的街道?

留洋的晚清读书人 为何都爱夸伦敦与巴黎的街道?

时间:2023-08-26 20:21:16

相关推荐

留洋的晚清读书人 为何都爱夸伦敦与巴黎的街道?

文/狟先森

1906年,康有为第三次跑到欧洲散心,经过匈牙利、瑞典这些国家,看到她们的街道“整洁、光滑”不由得联系时局,心生感慨“今在于列国比较中,我道路最为不修,而为渐汗。”喜欢国外街道的可不止康有为一个人,晚清很多出去欧洲转一圈的读书人对别人的街道都是赞誉有加,羡慕之情跃然纸上。

图:在欧洲的康有为(中间)

01 伦敦街道宽且大

1866年,清政府派斌椿带着同文馆的学生游历欧洲时,途径伦敦,在逛完城市后,专门在日记里记下伦敦城的“街道洁净,车毂击,人肩摩,为泰西极大都会”;1867年,王韬第一次到伦敦,直赞别人的街道“宽广有至六七丈者,街中或铺木柱,每日清晨有水车洒扫沙尘,纤垢不留”。

图:19世纪伦敦街道

刘锡鸿,那个向清政府打郭嵩焘小报告的老头,1876年被清政府派伦敦当驻英副使,即使思想相当保守,可在自己的《英轺日记》里专门记下伦敦街道“白石平垫,可七、八车并驰,皆洁净无稍垢秽。”面对伦敦宽洁、繁华的街道,刘锡鸿不由得感慨“真觉生平得未曾见也”,可见伦敦街给刘老头留下了多么美好的身心体验。

02 巴黎街道美且净

除了伦敦,巴黎往往也是读书人必去的城市之一。在这些人笔下,对巴黎街道也是赞不绝口。1866年,跟斌椿同行的张德彝在《航海述奇》一书中不厌其烦地介绍巴黎街道“两边石砌高起半尺,宽约丈五,皆煤油与白沙抹平……街市有湿地水车,车行则细水喷出,遍地皆湿,道不扬尘,如细雨之初过者。”在这里,老张不仅记述街有多宽,而且还记下维持街道为生的下水道、洒水车,要是不喜爱,哪能记这么详细。

图:19世纪巴黎大街

两年后,1868年,老张第二次经过巴黎时,称赞巴黎大街“整齐洁净,在泰西诸国排名第一”爱巴黎大街的不止张德彝一人,同行的黎庶昌在《西洋杂志》称赞“西洋街道之洁净,首推巴黎”。

光绪初年出使欧洲的李圭在经过巴黎时,专门记载“街衢阔大洁净;列肆若蜂房,整齐华丽,无不羡之”特别艳羡巴黎整洁的大街。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后跑到欧洲,在那本《欧洲十一国游记二种》里,专门写道巴黎街道“洁净光滑、广洁妙丽,诚足夸炫诸国矣。”老康更是把街道是否政体拔高到“国体”的高度,他写道“道路之政,既壮国体,且关卫生。吾国路政不修,久为人轻笑。”可见巴黎大街给老康的震撼力之大。

图:现代巴黎大街上的“香车宝马”

张祖翼的那句“纷纷宝马香车里,绿树明灯夹道遮”算是把这些读书人对巴黎的称赞之情都给囊括了。

03 街道背后是世界

写下这些赞美文字的人,身份各不相同。斌椿是官派考察人员;郭嵩焘、刘锡鸿是驻外大使;王韬、康有为是旅行家和流亡人士,可他们一走出国门,都对映入眼帘的街道赞叹不已。这种感情的背后是亲眼看见中西差距后产生的危机感。康有为三次到欧洲,每次都要联系“国体”对着伦敦、巴黎等城市的街道感慨“路政不修,久为人轻笑。”表示街道卫生是关乎国体民格的国家大事,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表现。

这些身份各异的读书人,真实地从别人家街道感受到到了西方国力之强盛、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这些街道冷不丁地戳破了这些读书人“天朝上国”的迷梦。

参考资料:

1、 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二种》,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

2、 张祖翼:《伦敦竹枝词》,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

3、 张晓艳:《从域外游记看晚清士人的卫生观念》,河南大学博士论文,。

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