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它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之一 外地游客一般不知道

它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之一 外地游客一般不知道

时间:2022-12-03 07:55:40

相关推荐

它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之一 外地游客一般不知道

武汉之旅,黄鹤楼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它作为武汉著名的城市地标建筑之一,自建以来,已有1800余年历史,是武汉三大名胜之一。

但今天要分享的却不是黄鹤楼,而是另一个与黄鹤楼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之一的晴川阁。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与“天下第一名楼”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它地处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增建,因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得名“晴川阁”。

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名气虽不及黄鹤楼,但与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蔚为壮观,在万里长江之上唯此一处,有“三楚胜镜”之称。

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晴川阁,却藏有一个南宋年间的禹稷行宫。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晴川阁之前,龟山东麓已是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建南宋时期的“禹王庙”,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仍保留完整。

“禹王庙”,即是纪念大禹的祠宇。大禹治水,家喻户晓,他是历代公认的水利事业鼻祖,为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明天启年间,后人改禹王庙为“禹稷行宫”,湖广布政使右参议张元芳为禹稷行宫写了碑记,禹稷行宫之名自此沿袭至今。

今天的禹稷行宫,于蓝天白云之下,于古木参天之间,可谓是朱漆彩绘、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置身院落之中,天井之下,只见眼前置一铁鼎,大殿轩廊两侧分别置镇水铁牛和祭祀铁钟。大殿中央立有玻璃钢材质的大禹塑像,背衬《禹迹图》,上悬“德配天地”巨匾,还陈列着纪念大禹治水的各种资料。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于此。《尚书·禹贡》中有大禹治水“江汉朝宗于海”的说法,因此沿江还建有一座朝宗亭、禹碑亭 。

如今的禹稷行宫为清代木构建筑,它在清同治三年,再次重修,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

明代嘉靖年间,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的同时,又兴建了一座晴川阁,有"楚四名楼"之誉。它面朝长江,与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十分有趣。

但晴川阁自建以来,与禹稷行宫几经兴废,400多年里时间里,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维修增建,两次重建。

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通高17.5米,以麻石为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无愧于“楚国晴川第一楼”的冠誉。

在其边上还有一个“园中园”,园中有古亭、有竹木,有瘦石,环境幽静雅致,颇有南方园林之景观,吸引不少新人来此旅拍。

但在晴川阁景区内,历史最悠久还并非是南宋时期的“禹王庙”,而是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铁门关。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意外,又十分激动的发现。曾数次驱车来往于铁门关下,却不知它竟有这般悠久历史。

唐武德四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就跟当初的黄鹤楼一样,三国时代为军事楼,后逐渐演变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人们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关帝庙一起成为废墟。

如今所见的铁门关为1990年复建,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关下城门车水马龙,展现城市之活力。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三大名胜之一。

尽管晴川阁景区的名气不如对岸的黄鹤楼景区,但漫步在这里,犹如时空穿越,每走一步都是不同的朝代。三国、南宋、明朝,在历史的长河里,在滚滚的长江之畔,今人所见所闻,可谓是一本厚重的华夏史书。

这个武汉市区的小众景点,值得一探,强烈推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