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历史从不接受假如——评美剧《切尔诺贝利》

历史从不接受假如——评美剧《切尔诺贝利》

时间:2022-05-17 14:40:07

相关推荐

历史从不接受假如——评美剧《切尔诺贝利》

有这样一部美剧,当刷完整季区区五集后,会有胸口闷闷的感觉,你很想表达些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这便是高评剧《切尔诺贝利》。当然,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或许更有体会。

该剧再现了人类史上的一场惊天大灾难,最大的核反应堆爆炸。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或许由此而被开启,但更希望看到的是良知的唤醒。用难以想象的厚重材料所制成的石棺,那里面封存的,不仅是这些造成巨大灾难、影响人类进程几百上千年的核废料,更有那些淹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无法被了解到的真相。

事件发生在80年代,记得当时我还在上高中,听到电视里报导事件时,由于对“核”方面的知识储备仅限于二战时期美国投放到日本本土的两颗原子弹,炸死日本几十万平民,以及对于当时热播的日本电视剧《血疑》中女主由于患因核爆炸辐射所致白血病,死在男主怀里的剧情印象较为深刻 。核,在我而言仅一个相当恐怖的字眼,而并没有非常震憾的感受,也就不难想象,当时在听到一个前苏联核电站爆炸时的反应,最多一句“哇,太可怕了!”

一个人的认知便是他眼中世界的全部。作为高中生的我在当时是完全无法理解事故所产生的可怕后果超出自己想象的极限。当我时隔这么多年再度看到片中再现的那段惨痛画面时,虽然并没有美剧惯用的火爆场面,但其用几乎写实的手法极致还原事故现场的场景时,令我极度不寒而栗 。我的认知不断地被颠覆。

如此恶性事故到底如何会发生?

到底是操作失当还是指挥有误?

经过千锤百炼的科学家们为何会出现如此低级失误?

现场控制室的总指挥当时为何会作出失常的决定?他的内心那个瞬间在想些什么?

核电站的科学家都是国家千挑万选出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为何都会表现得如此慌张?

事故发生后,脸色铁青的领导人,气急败坏地安排政府高官开会商讨事故处理事宜,为何却迟迟无法作出决策?

一个当时世界最大国家首脑,其优柔寡断的形象竟然会如此不堪?

为何不能对外发布真实消息?是担心百姓慌张继后引发骚乱?还是有更深的用意?

当地百姓看到那爆炸后骇人的红色光芒,为何只是象看到奇幻景象般欣赏着,追逐嬉戏着,却丝毫没有任何一丝警觉?

那些勇敢的消防员,被派到事故现场执行反应堆堆芯灭火任务,明明看到辐射量已几乎爆表,为何仍会勇敢阔步向前?他们当时内心在想些什么?国家?家人?……

被指派到现场负责此项事故调查研究的科学家,只为追求真理的他在讲出看到的事实及摘录的数据时,被要求闭嘴。当看到更多生命因其有心无力而无谓消亡,他选择了一个可悲的结局,令人唏嘘,死之前,他觉得他的灵魂得到救赎了吗?

奉命执行现场调查及扑救行动的政府高官,当发现其在工作时还受到有关部门的暗中监督,却能保持冷静不予理会;不愿相信发生的事实, 却为何仍能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和那位科学家一起探究事故发生的真相?

有谁能够了解,当一个国家遭此恶运时,那些躲在阴暗角落及窃听室里监控现场指挥官和科学家们的人,他们的内心又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些问题,在观看此剧的过程中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有些可能责问的是编剧,是否带着西方的偏见?有些则是在拷问自己内心,当置身其中,会如何应对?有些或是在询问历史,是否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有些则是在诘问人性,底线还可以有多低?有些则是抱着疑问,人有了信仰,是否具有更强的力量?……

在一场灾难面前,人性的善与恶让人一览无余。除此之外,人类还总是如此的健忘。

没有这部片子,又有几人还记得30多年前那场罕见的核反应堆爆炸事故 ?而发生在福岛核电站的爆炸,在有人赞赏日本人如何牺牲小我挽回巨大损失之余,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来消除辐射?这些方法对后世的人类将造成多大的危害?而理由,就是甚至仅是为了减少经济损失。

近几年国内接连发生诸如化工厂恶性爆炸事件,其体量及危害度虽远不能与切尔诺贝利、福岛事故相提并论,但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疏于职守、推诿卸责、掩盖真相之众生相,则几乎如出一辙。

地方政府或者事发企业 ,当事故发生时,会尽量想要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为第一出发点,在他们眼里,经济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名声,地方政府也会抱侥幸心理将消息尽量封锁,以为这样便可以瞒天过海。

当下科技的发展令事件的曝光率已远远能够高于切尔诺贝利事故所处的那个年代,同时,人们对于探究事情真相的渴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假如,我们穿越回1986年,来到那个使人类在未来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光中仍都无法再复耕的土地上,能否阻止悲剧的发生?

假如可以有人告诉那个观察到数据出现异样的年轻科学家,不用听其长官的喝斥,坚持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淡定地操作,由此造成的反应堆由于过热起火会否避免?

假如那个去现场调研的科学家,在最高领导人在场的会议上,其所作的现场调研报告能够得到重视,是否可以挽回更多鲜活的生命?

假如事故现场的第一指挥官,不用防止同僚的严密监视,能全身心投入指挥,是否可以更顺利地扑灭堆芯大火,从而将核辐射的影响范围减少到最小?

假如那位时任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能站在人类命运这样更高的高度,力排众议,当即立断作出决策,能否让世界也同样感受到红色国家也可以有人性的温度?又或甚至能延缓这累卵大厦将倾的速度?

假如,假如 ……

历史不是穿越剧,让人随意游走;历史也从来不接受假如,因为发生的已经发生。历史在陈述那些事实,我们看到听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相,但这已并不重要,因为结果我们已然在真实面对。

《切尔诺贝利》由美国人所拍,其中不乏有抹黑之嫌,但其阐述的一个观点本人比较接受,即它再次印证了人类是自大与渺小的完美统一体。人类制造了足以无数次毁灭自已的东西,却不愿意接受恶运会有一天碰巧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使发生了,也不愿意选择相信。

然而总有那样一群人,在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究真相,他们相信光明终究会战胜黑暗,坚信人性的光辉永远存在。

他们是人类命运的希望所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