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阅读专项训练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阅读专项训练

时间:2024-03-22 06:35:12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阅读专项训练

小升初阅读专练

第一部分 记叙、写景文章

一、记叙文阅读考点: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具体考查方式: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四)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五)此外记叙文中,记叙的线索、要素,记叙的详略,过渡、照应等也是考题中常常涉及到的。

二、写景文章阅读要点

1.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2.明确写景的写作顺序。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供儿子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

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A、“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

B、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噌噌:形容长得很快,用比喻修辞,写出“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3.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界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 。

4.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 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

5.“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要求感情真挚,不少于50字。

第二部分 哲理散文

一、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1.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3.品味语言

4.表达方式的作用

5.表现手法

6.发展性考题

溪 流

我常常觉得,我的生命,就是那山中的溪流。虽然在莽莽的山里,它只是那么柔细的一股儿水流。

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 在庄严的大山下,永远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它、黄风刮不跑它。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丛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

⒈试理出文中对于山溪描写的顺序。

以时间为序,从小溪的过去写起,写小溪的现在,再想象它的未来。

⒉谈一谈溪流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溪流最初是孱弱的、细柔的,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停地向前奔流着,在它艰辛的行进途中,有一中让人感受到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力量。后来,它慢慢地大起来了,收获了许多。最后又无私地奉献自己,但它仍不停地探索。概括起来就是,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

⒊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溪流?

作者如此详细地描写溪流,是给读者展示溪流的品质,展示溪流强大的生命力,借溪流来象征人生的意义,让人们感受溪流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⒋文章最显著的特色是什么?

物我两融,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联结在一起。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山溪与“我”以及我的写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4.“读了《溪流》一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领悟。(30字以内)

溪流的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始于卑微、渺小,继而生长、强健,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人生的历程始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进取、奋斗,就是拼搏,就是奉献!

第三部分 说明文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大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大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没,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 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哪?

容易训练(训练);吃苦耐劳(工作);准确性高(准确性)

2.加粗内容的关键词语是嗅觉和敏锐。

3.这篇短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 作比较

3.文中加粗句子中“大约”能删除吗?为什么?

不能,是一个大概数字并不知道具体数字所以用大约更加表现出科学说明文用词的严谨性

4.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回答:为什么蜜蜂能有排雷的本领?

因为蜜蜂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没,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

5.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运用蝙蝠超声波定位的原理,研制出雷达,应用于军事、气象等领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