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原南京大学副教授任职街道办!经历从中科大到哈佛博士后的求学路

原南京大学副教授任职街道办!经历从中科大到哈佛博士后的求学路

时间:2019-07-20 00:45:58

相关推荐

原南京大学副教授任职街道办!经历从中科大到哈佛博士后的求学路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研乎

近日,有网友爆料,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办副主任罗林姣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此事引发热议。

8月26日,南山区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罗林姣确为哈佛大学博士后,她选择当街道办副主任属个人行为。

哈佛博士后任职街道办真的“屈才”了吗?据北京日报,罗林姣的履历与其现职位颇有契合之处。

曾就读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她,成为该系脑科学中心博士后,同年回国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任副教授;出任桃源街道办副主任。

该街道辖区内有著名的深圳大学城,而罗林姣恰恰兼任街道办建设部部长、挂点大学城社区,可以说“才尽其用”。

虽然罗林姣的学术生涯令人惋惜,但是凭借强大的名校背景,她也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成功人士。

中科大本科阶段:0.1%乘以1%

罗林姣本科就读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那个年代科大录取分数线比今天高一些,不过方便计算,就算全省前千分之一吧。她在毕业的时候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也就是说她的本科GPA应该是全系第一名。考虑到科大读物理的人比较多,就算1%的水平。(这一步足以说明其过人的智商和学习能力。)

哈佛博士阶段:至少平均水平

-读哈佛博士期间,她发表了两篇一作,分别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和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上,虽然两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高,但期刊口碑还是可以的(截至目前两篇文章的引用数都超过了50),而且显然她的学术水平得到了老板的认可,让她继续留在组里做博士后。

哈佛博士后阶段:国内一流高校AP水平

在-做博士后期间,她又发表了两篇一作,分别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PNAS上,文章档次比之前两篇提高不少。注意在PNAS文章是投稿,接收的,所以她的作者单位不仅有哈佛,也有南京大学物理系。这篇PNAS文章,也是她学术生涯的高光时刻,凭借这篇文章,她的学术水平也得到了国内顶尖物理系的认可。

南大独立科研阶段:黯然失色

在-在南京大学期间,她也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神经学方面的文章,但是注意这些文章里都有哈佛老板的挂名(直到),而且作者也没有其他南京大学的成员,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在南京大学期间的独立科研成果。她参与的完整的属于南京大学的科研成果,有迹可循的只有两个,是分别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和sensors的两篇文章, 但是她的作者排名比较靠后并且不是通讯作者,所以贡献相当有限。

客观来说,在南大的这段时间,罗林姣并没有展示出成为独立科研工作者的潜质,也就是说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黯然没落了。具体原因未知~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这么高的学历不当科学家属实有点儿可惜。

很多人认为科研就该一股脑走到底,但是,科研并非适合所有人。在我们的现存科研体制里,缺乏一种合适的退出机制,我们只有半个“淘汰”机制。

从攻读博士学位的那一天开始,你要是打退堂鼓——不,哪怕不是“退”堂鼓,只是换个职业,都要被千夫所指。从来没听说过还有哪个领域这么干的。

副教授有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去处,有更好待遇的下家,跳槽了,人们第一反应:这人是没有学术潜质?是追名逐利?是堕落?

人家什么都不是。只是 转 行 而 已。

讲师、特聘副研非升即走,有些大家都知道的学校淘汰率高达90%以上,同样在读博士读半截发现不适合学术,或者和导师起了矛盾,再或者极端一些,遇到了无良导师,被骚扰、被侮辱……还得读完这个能要人命的学位,还得想办法继续在这个给自己带来无尽痛苦的领域求生存,这更是匪夷所思。

我们整个社会可能要接受一个基本事实:一共就那么多教授名额,待遇又未必多高,很大一部分博士、博后、讲师、特聘副研、副教授没有必要非得等到最后一刻被淘汰被扫地出门。尽快建立平稳合理的退出机制才是更合适的办法。

95后海归硕士做汽修工

同样在近日“95后海归硕士做汽修工”上了热搜。主角孙同学毕业于同济大学,读的是工业工程专业,后去美国进修工程硕士。简历过硬,却选择“屈就”一家汽修店,舆论迅速炸锅,甚至有人直呼“书白读了”。但根据这位同学自述,自己从小就喜欢汽车,这份工作干好了年薪能达30万,并且符合他个人的事业长远规划。

类似的年轻人职业选择被送上热搜,主要还是因为超越了传统认知。在很多人头脑中,“重学历轻技能、重学术轻操作”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总认为产业技工既没有知识含量,也没有事业前途。

但事实远非如此,这些年中国是“设备易得,技工难求”,仅从供需比看,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每到用工季,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沿海到内地,企业高薪争技工、互相“挖墙脚”的新闻屡见不鲜。“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只要技艺精湛,根本不愁没有发展。比如技工张志坤、张志斌兄弟,先后斩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20岁出头便获得了相当于“副教授”的待遇职称。

劳动无贵贱,从如今的社会现实看,传统的“职业鄙视链”也已经过时。而修正落后的就业观,主要还是要让大家看到“行行皆能出状元”,以更多保障,涵养尊重技能人才、推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现在大量硕博学子学成后,更加勇敢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这才应该是未来高学历人才应有的勇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