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妈妈 谢谢你接受我的不同” 因癔症辍学的女孩 如今怎么样了

“妈妈 谢谢你接受我的不同” 因癔症辍学的女孩 如今怎么样了

时间:2024-03-12 19:50:51

相关推荐

“妈妈 谢谢你接受我的不同” 因癔症辍学的女孩 如今怎么样了

“姐,今年以来,爸妈更加频繁地催生二胎了,我真是压力山大……”

坐在我对面的弟媳深深地叹了口气,眼里闪过一丝湿润,“你能不能帮我劝劝爸妈……”

我点了点头,我很明白她的压力来源,也理解她的苦恼。

首先是经济因素,小夫妻二人东拼西凑,前两年才在近郊买了一套房子,算是落了户,让宝宝顺利进入幼儿园,目前他们的家庭收入扣除房贷、装修贷和车贷、生活开销林林总总,已是捉襟见肘。

其次是精力,小夫妻事业上刚刚稍见起色,正踌躇满志,打算趁势而上,此时若生二胎势必让他们陷入一个两难之境。

最后一点,也是他们心中的痛,他们的儿子3岁半才会说简单的词语,如今5岁了仍无法与人对视正常沟通,答非所问,体力却很好,破坏力超强,是个停不下来的“捣蛋鬼”……为了缩小他和普通同龄孩子之前的差距,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训导,同时也需要更多的金钱来“康复”。

我也明白,父母着急催生二胎的主要原因,其实也正是宝宝的“与众不同”。

他们也曾私下对我倒苦水:

“这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呀?”“你看他,我们对他说话,从来都不理人,也带去医院看了,每天去做‘辅导矫正’,这也好几个月了,也不见好转啊!”“要我说,他们就应该趁年轻赶紧再生一个,将来老了也好有个保障啊!这孩子要是好不了,以后还要靠兄弟姐妹照顾呀!”“我们的身体可一年不如一年,不趁着我们还硬朗时生,日后又该抱怨没人帮忙了!”

当初,我与父母开诚布公,因势利导讲明小夫妻的不易。他们虽深感苦闷,但也勉强接受了暂缓催生。最近怎么又突然急迫起来呢?

“因为疫情,我们春节滞留在老家二十几天,激化了矛盾,期间,爸爸还和我吵了一架。那天到了饭点,爸爸叫了几次,宝宝还蹲在门口玩泥巴,不肯进屋。爸爸便拿了藤条去吓唬他,当时好多邻居都在,我觉得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便阻止爸爸,可能这让他觉得在邻居面前没面子吧,便跟我起了冲突。后来他跟XX(我弟)说:‘邻居看我们家孩子,都好像看笑话一样!这么大了还不正常,你们还是抓紧再生一个吧!’近来他们脸色越来越难看,家里气氛也变得很压抑,我们压力特别大……”

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老一辈无论是从“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出发,还是希望大宝在父母都年老后能有个依靠,催生二胎的初衷也是对子女的关爱。

但是,如果二宝是带着这样的“使命”而来,那对他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如果大宝知道了父母生二胎的初衷,内心又该受到多大的伤害?

“与众不同”的孩子,本就需要更多的呵护、关爱和引导,如果高需求的二胎到来,“夺”走更多长辈的关爱,那大宝的生活境况将会如何?

我的文章《“生二胎前立誓一碗水端平,有了二宝后,我是真的嫌弃大宝”》评论区里,有一段留言,令人心疼!

“我会找机会跟爸妈谈谈,即使未来有条件生二胎,生或不生都是你们的权利而非义务。毕竟生孩子不是‘7天包退换的购物行为’,真的需要三思而行,确保你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平等的爱他们,不仅是经济、精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公平的爱。”我说。

真的,无论生几个孩子,无论孩子健康与否,但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正如下面这位被“神仙妈妈”爱着的宝贝——

“妈妈,谢谢你接受我的不同”

《少年说》来了一位高二女生——惠子,她站在勇气台上,笔直、僵硬、拘谨,她坦言自己从小就很不适应学校生活,“在人群中,我像个异类”。

进入初中后,惠子曾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在家两年,医生说她患有癔症,这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建议加强锻炼。

于是,惠子沉迷于跑步,每天六点起床,狂奔几公里。妈妈看穿女儿的颓废,知道她不过是想找个理由逃避学校,而频繁请假。

看到这里时,我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位妈妈,我该如何处理?孩子天生“与众不同”,肯定不能放弃她,但要如何面对周遭的质疑?又该如何帮助孩子重建内在的自信和平静?

惠子妈妈给了女儿最坚实的依靠:“无论你愿和韩寒一样退学,或者像郑渊洁的儿子一般在家念私塾,我都尊重你的选择,绝不强求。”

这是多么伟大的妈妈呀!为了女儿,她对抗着世俗的非议,并不在乎自己是否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坏”妈妈,只是不求结果的守候着女儿成长。

“你从未要求我做得多好,只希望我开心就好!”

“妈妈,谢谢你愿意理解我!谢谢你接受我的不同。”

对于“与众不同”的孩子,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

我想,首要的是不抛弃!不放弃!接纳孩子的不同。

对于惠子的不同,妈妈从不埋怨,反而认同和赞美孩子:“我觉得你很大胆,敢于在人群中做不一样的人,这是很需要勇气的。”

“青春本来就有很多样子,有拼搏的样子,有奋进的样子,但是也可以有不羁,也可以有叛逆,也可以有与众不同,为什么非要千篇一律呢?”

对于青春期孩子可能遇到的成长烦恼,妈妈也做到了很好的疏导。惠子说其他孩子的家长,都给孩子报一堆的辅导班,可妈妈却从不在意自己的成绩,甚至问女儿要不要交男朋友。

“妈妈不是对你没有要求,也并非鼓励你去早恋,而是希望你别太把这些事情当成一个心结压着自己,希望你能特别从容,做一个能够真正自省的人,自己去感受生命成长过程的人。”

惠子生而不同,或许给她带来很多的困惑和痛苦,但拥有这样一位睿智通透的妈妈,却是她莫大的幸运!妈妈在意的不是眼下孩子的成绩,上什么高中,上什么大学,而是思考如何让孩子获得灵魂自由,开心地享受人生。

正因为妈妈在惠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分给予她“无条件积极关注”,如今她方能如普通人一般融入集体,坚持学业,并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成为曹雪芹那样深度关注现实,有高度有温度的作家。

不管将来她是否能成为“曹雪芹”,她要攀登的“山峰”就在那里,纵使将来她只能站到半山腰,也比很多人的视野更辽阔,这就是惠子妈妈教育成功的最好证明。

从“窗边族”到知名作家、主持人的逆袭

日本知名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童年时期也曾饱受众人异样的目光,因为太“淘气”、太古怪,彻子曾被学校退学。

幸运的是,她有一位“无条件积极关注”她的母亲,给了她最大的耐心和包容,保护了她幼儿天真的心灵免受伤害。

更幸运的是,她后来进入小林宗作先生的巴学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善良有爱、谦逊知礼、能被大家所接受的孩子。

长大后的黑柳彻子将童年的故事书写出来——《窗边的小豆豆》于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甚至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而任命黑柳彻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成为继奥黛丽·赫本之后第7位,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接下来,我想谈谈《窗边的小豆豆》故事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但愿对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有所启发。

什么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也称为正向关注或者积极关怀。

“无条件积极关注”原是心理学界的专业名词——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来访者发生积极变化。它意味着乐于接受对方可能会有的混乱、恐惧、愤怒、蔑视、痛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情感。这种关注是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而且不管病人的情感正确与否或合适与否。传达出信息:我乐于接受你此时此刻真实的自我。

而身为父母,我们难道不应该给予孩子这样的“抱持性环境”吗?

如何在家庭亲子关系中创造及应用“抱持性环境”?《窗边的小豆豆》给了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之门——

如果把《窗前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成人自身的问题。——徐国静(教育专家)

关键词:理解、接纳、包容、鼓励

小豆豆因为在课堂上太过“活泼”,常常被第一所学校的老师和家长投诉,妈妈都巧妙地将负面批评引导为正向引导。

老师说:“不仅我一个人感到麻烦,隔壁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也觉得很受干扰……”

学校责令小豆豆退学时,母亲善意地保守了这个秘密,她觉得:“即便和小豆豆说了,她恐怕也不会理解自己哪里做错了吧。而且,如果小豆豆因为退学这件事,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那就不好了。”

这样便保护了小豆豆幼儿的心灵免受伤害,避免了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的产生。同时妈妈理解并接纳了小豆豆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没有强求她改变,而是努力寻找能接纳小豆豆这样性格的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巴学园。

小林校长与小豆豆第一次见面,便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请她坐到椅子上,告诉小豆豆“你说什么都行”。

小豆豆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毫无逻辑地絮叨了四个小时,小林校长全程耐心地倾听,并抱以微笑的认同,让小豆豆如沐春风,感受到被倾听的莫大鼓舞和喜悦。

小林校长每次看见豆豆,都会对她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小豆豆的那些“恶习”,在巴学园通通得到了包容。甚至当她为了找出掉到粪池里的钱包,而挖出一堆粪的时候,小林校长也只是温和地说:“记得把它放回原位”。

有了这样的包容和鼓励,豆豆成为了最有活力最热情最善良的孩子。

关键词:尊重与信任

小豆豆为了显得成熟些想留长辫子,妈妈尊重她的决定并信任她,不因为担心她洗不干净头发而阻止,还帮她编辫子;

小豆豆因为喜欢钻篱笆,常常将身上的衣服弄得破破烂烂。

妈妈虽然很不解这样做有什么乐趣,但仍然尊重小豆豆,她说:“对大人来说,这么做根本没什么趣儿,只会让人很累。但小孩子就可以玩得这么高兴,真令人羡慕啊……”

我不禁反思: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要做到充分尊重与信任却不容易。

曾有多少次,我自以为是(怕弄脏、怕麻烦、怕……)地阻止了孩子的游戏,其实阻挡了他从游戏中探索世界、获取快乐?

大人眼中无趣的事,孩子却觉得其乐无穷啊!

育儿界有一句话:“娃儿静悄悄,反常必有妖”。我们总是怀疑孩子,担心他是不是又偷偷憋大招干坏事了?

殊不知,担心必然控制,于是便局限了孩子的行为,小到生活自理,大到人生抉择,久而久之,孩子的天性被剥夺,不能活成真实的自己,渐渐变得不自信……

嗯,下次只要不危及自己和他人,我一定忍住,不阻止!

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作品 爱心树童书¥29.6京东月销841购买

写在最后

愿每个孩子,无论健康与否,都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希望每个二胎的到来,都是因为父母纯粹的爱,而不是被绑上某种“使命”。

愿每一个二胎家庭,都能同等关注两个孩子的成长,不要委屈了任何一方,让他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需要修复曾被父母忽视的伤痛。

长大后的小豆豆——黑柳彻子在书中后记写道:“能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我实在很幸运。”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长大后,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

——感谢阅读——

欢迎关注@愫说育儿,育儿路上一同前行。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