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为什么会有“路怒症” 女司机是罪魁祸首吗?真相你想不到

为什么会有“路怒症” 女司机是罪魁祸首吗?真相你想不到

时间:2023-03-17 00:03:53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会有“路怒症” 女司机是罪魁祸首吗?真相你想不到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是高档奢侈品,而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代步工具。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人:平时步行的时候彬彬有礼,礼让他人,然而一旦手握方向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抢红灯,随意调头停车,任性超车按喇叭,似乎马路就是他家的,稍有不如意就暴跳如雷,如吃了枪药一样。

对此,心理学家起了一个非常准确的名称,路怒症。

“路怒症”不仅常见于那些性格暴躁的年轻人,很多具有多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也有这种症状。驾车时像个疯子,为了一时之气,争强好争,开起车来无所顾忌,恶意别车,追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通常情况下,这种“不可理喻”的野蛮驾驶被认为是性格的扭曲以及粗野,焦躁的情绪无法控制,导致言行举动暴走,一开车就变身为疯子。

为什么有人会犯“路怒症”呢?

开车时,驾驶员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沉默的,甚至连面部表情也极为固定。

而高速运动过程中,我们很难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向其他车辆传递信息,所以驾驶员常常用车辆动作传递非正式的信号。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信号常常被误解,尤其是新手司机。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前方某辆汽车后行李箱打开,里面的物品有掉出来的危险。处于好意,后面的车辆往往以鸣笛以示提醒,但很多时候,前方车辆往往误判为请求让道,误会从此发生。

有时候,即便正式车灯信号,也会令人迷惑。例如前方车辆一直开着右转向灯,司机究竟是准备右转,还是忘记了将转向灯关掉?一样无法准确判断。

这时候,有些人就会从疑惑变成愤怒,脱口而出脏话,“XX,你到底转不转弯?”

在驾驶过程中的,驾驶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充满了各种“不对称”。

你能看见对方的行为,但别人却听不到你说话。同样你大喊大叫,也没有人听得见。而这种“不对称”也造成一种个人认知的偏差。

你总能看见别的司机犯错,却看不到自己犯错。

超车在交通活动中,是最为常见的危险行为,甚至有时还怀有敌意,回应超车的方式至少有两种。

你可以加速超过对方,“教训他一下”,但被教训的人不一定会意识到自己之前超车了,于是你的这一行为在他看来是挑衅。

他们一定不会接受你的“教诲”,轻者对你竖中指,破口大骂,重者“以牙还牙”,再超过你,上演一场“生死时速”。

这样的“路怒症”司机让人抓狂,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将自己同样的危险驾驶视为“复仇”,双眼被怒火所蒙蔽,最后招致更惨烈的交通事故。

人们倾向于将自己行为归因于他人诱因,把自己的“路怒症”解释为无奈之举。

有趣的是,似乎全世界的司机都喜欢嘲笑“女司机”。一旦发现有车辆驾驶异常,往往首先认定对方是女司机。

然而根据交通事故统计,大多数的交通事故都是男司机造成,女司机完全属于被歧视,躺着中枪。

由于驾驶环境密闭,司机将自己的身份意识转移到了车上,开车时,自我意识被无限放大。

前方一百米的地方有一辆车变更了车道,没有碰到你,也没有碰到你的车,但你本能认为“被加塞了”,恨恨地说,“别挡我的路”。

有趣的是,只有司机会犯“路怒症”,即便坐在副驾上的乘客也很少被这些事情激怒,一旦发生纠纷,甚至会说同车司机不对。

他们没有将自己的意识和车绑在一起。研究结果显示,在没有乘客的情况下,司机在驾驶速度和保持车距方面更加随意。仿佛如果没有旁人,就没有任何羞耻感,他们便会委身于汽车。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蒙面者更容易表现出残暴的一面,而交通活动中,汽车代替了面罩,驾驶员处于相对隐匿的状态,心理学家将之称为“心理松绑效应”。

在路权平等的前提下, 个体的自负心理极大地膨胀。只要不犯法,往往随心所欲。

这也意味着驾驶员不再愿意遵守日常礼仪,语言行为变得尖刻、粗鲁。在毫无道理违反交通规则之后,爆发“路怒症”,然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

原创不容易,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反正不要钱,多少学一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