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城市套路深 我要回农村”:年轻人回老家真的值得鼓励吗?

“城市套路深 我要回农村”:年轻人回老家真的值得鼓励吗?

时间:2022-09-09 08:23:27

相关推荐

“城市套路深 我要回农村”:年轻人回老家真的值得鼓励吗?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1

疫情基本结束,已经过三分之二。

无论是应届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在摩拳擦掌,等待着秋招的来临。

可是,当所有人都在往大城市里涌,却发觉并不是涌进去了就能夺得一席之地,加着最晚的班,熬着最惨的夜,最要命熬完夜还要回到那不足十几平米,房租还死贵的出租屋内。

再加上最近的一系列职场怪现象频频出现,什么团建蒙眼爬山测试团队信任感啊、应聘需要抵押房产并终身服务啊、KPI不够罚吃辣条啊、未完成工作目标罚员工吃蚯蚓啊....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千年口号又被打响。

据中国青年报调研报告:超四成毕业生希望能返乡就业。

#年轻人回老家就业值得鼓励吗#的话题也随之而来,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论。

有些网友认为:回老家好啊,双亲在侧,不用担心吃喝住,简简单单生活也挺好。

另一些网友认为:老家虽好,但是论发展机遇还是大城市要好,而且很多行业岗位在老家完全没有。

对于这个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无论回去与否,其实都是取决于个人选择和现实考量,生活很复杂,每个人做选择的考虑不一样。

但是,对于老家并不是一线、准一线城市的应届毕业生而言,一毕业就选择返乡就业,其实我觉得是不值得鼓励的。

2

作为新鲜出炉(刚从象牙塔尖进入社会)的应届生,总是带着一腔激情热血走入职场。

他们有着独有的优势——年轻、好学易懂。最重要的是,相比于职场老油条,他们敢闯敢尝试,无论是90还是00,时刻走在潮流前沿的他们,创意和想法都是新鲜的、源源不断的。

所以为什么把毕业后的三到四年,说成是最重要的职场黄金年龄,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你所遇到的经历、所接触到的人脉资源、所吸收的知识,都将是为往后的职场生涯作基石。

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生中最拼劲十足的年龄了。

过了这段年龄,不得不发现,无论是身体机能还是大脑思维,都不允许(自身也不想)再这么拼了。

所以如果这段时间,尤其是毕业就选择返乡就业,做着父母帮你托关系找的,亦或是随便找份工作,安安稳稳又一天,慢慢悠悠又一年。

等过了那几年,你会突然发现,呆在舒适圈里做一只温水青蛙,似乎也不错。

可也会发觉,似乎,人生也就这样了。

人生最为宝贵最拼的几年,也在这磋磨中逝去了。

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做着千篇一律的事情。

而这样的死循环,不是因为自身灵魂不够独特,只是长时间的生活环境固化了思维,而固化的思维将自己陷入了千篇一律。

而往往千篇一律的人,更融不进追求个性化的大都市。

不过,本来到了那个时候,连跳出舒适圈的勇气都难以寻回,更别说重返大城市。

一个人要成功,努力占七成,机遇占三成。

而机遇,往往都藏在大城市中。

大城市,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独有的政策优势以及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吸附能力。

不管是人才、物资、信息、技术、文化等等都会朝大城市里汇聚,而这趋势也无疑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机遇和新发展。

也许大城市终归不是余生要呆的城市,但作为刚入职场的新人们,它们的确能给我们提供肥沃的资源,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

处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处在大城市,无疑获取行业前沿信息最快,接受最新潮流最快,而当获取一个信息变得容易时,就会省去很多时间成本,从而有更多的选择,也降低了机会成本。

大城市不相信眼泪,但是它相信能力,不拘一格用人才,在写字楼里逛一圈,总能发现那些不是985、211的总经理、总监带领着一群名牌大学出来的大学生赶方案、见客户。

更别谈大城市纷纷推出的“留人才”政策,为了抢争人才高地,各政府也是想方设法。

而这些,对于小城镇而言,都是难以企及的。

大城市,之所以说它大,不是因为地大,财大,而是因为它给了每一个人巨大的可能性、包容性和生命力。

记得《社会心态蓝皮书》中:“逃离一线,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干事要拼爹,身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故乡仍为异客。”

去哪都是异客,何不在异乡做异客,说不定某一日还能荣归故里。

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应届生而言,回老家并不一定是错路,但不应该作为首选的第一条路。

3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她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北漂。

在北京某设计公司工作,本以为未来一条大路通罗马,抱着憧憬展开了她的职场生活,可没想到,迎头来的却不是领导的赞赏,工资卡上的薪资增幅,而是频繁的加班,甲方爸爸的一千种要求....

压力山大的她怎能受得了,于是没熬过半年,就匆匆收拾行李,返回了老家,本意打算在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就这样过算了。

可没想到,在老家,七大姑八大姨的每日唠叨、不托关系找不到好工作、即便找到了,也就雷打不动3000、欠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这让她不禁怀疑起了自己的选择。

目前,她又有了重回(逃)北京的打算。

大城市的压力,让很多年轻人都喘不过气,无论是物价、房租、职场矛盾,于是年轻人纷纷掉头返乡,把老家当成梦中的那乌托邦。

想着回到老家,能寻得一翻慰藉,得到一丝喘息。但很快,他们却发现,哪里是乌托邦,明明是鸟笼,还是mini版的。

总以为小城市竞争压力小,竞争弱,生存容易,但其实恰恰相反。

正因为是小城市,企业数量有限,工作机会得到限制,生存空间被压榨,薪资待遇差,人情世故的影响,更是远超专业技能本身。

于是乎,很多人又纷纷逃回了大城市,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往来如此。

《自卑与超越》中说,人类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归为三类:职业、社会和两性。

作为人类,无论是身居大城市还是返乡就业,我们永远都逃脱不了职场。

如果仅仅因为工作压力大选择逃离。

那么就如蔡康永所说:“逃离的不是大城市,是你自己。”

而这种“逃”,其实是后退型思维在作怪。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后退型思维的人第一反应,总会为自己的“逃避”想出一万种理由。

就如我的那位同学,当她觉得工作繁琐、压力山大的时候,她最先想到的是弃甲走人,这就是无意识的后退。

一旦习惯了这种逃避型思维,每当遇到阻碍或者问题,就总会下意识找到无数个支持逃离的理由。

出事就逃,可是逃不会让你“豁然开朗”,反而只会领你进入死胡同。

人有选择,但不应该为躲避、逃避而作选择,因为无论你选择逃回老家,还是逃到别处,都要明白,逃,逃不出社会,逃不出职场。

当然,除非你家里有矿。

4

其实这个命题,没有选择的对错,只有选择的合适与否。

回老家不是绝对错误,也不是说在大城市长留就一定准确。

你认为小地方是适合你发展生活的,或者家里关系比较硬,那就回到家乡;你认为大城市更有发展潜力,那就留着。

无论去哪,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想要什么,取决于自身需求。

没有谁规定,只能在大城市努力,只要足够优秀,到哪都是光。

但无论在哪,都应该要有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

而不是遇到压力就想逃,如果遇到压力就想逃,这样的逃,只会越逃越迷茫,越逃越“一眼望不到边。”

而且,无论身居大小城市,如果遇事只会逃避,那也终将只能抱着“苟且”态度,过着憋屈的生活。

然后每天在深夜躲在被窝,臆想不存在的桃花源记。

文 | 毒哥&吴晓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