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孔子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 教育家

孔子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 教育家

时间:2021-11-17 01:51:14

相关推荐

孔子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 教育家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没落后迁移到了鲁国。宋是商朝的后代,鲁国是周公的封地,这两国保存商周的文化最为完备。春秋时期,各国大夫观礼、观乐,都要到鲁国。孔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到很多有关礼乐的知识。据说他幼年时做游戏,就常爱做各种礼仪的演习。

孔于曾整理过古代的文献书籍,相传《诗经》等书都经孔子整理过。孔子对于总结我国古代文文化遗产,《尚书》《易》《春秋》有着巨大贡献。孔子主张做学问的态度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不应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做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对学生,他主张的是因材施教。他教过三千学生,据说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他的学生有七十一二人。他贵族也有平民,各国人都有。在哲学思想上,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曾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损害别人的利益,就是不仁。他希望志士仁人要不惜牺牲性命来达到仁,不要苟且偷生来损害仁。在政治上,孔子对于当时社会的痛苦表示不安,要求通过制礼作乐的手段做到君惠、臣忠、父慈、子孝,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内部团结。这种主张,为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提倡利用,影响中国的社会极为深远。

历史上称孔子为“至圣”,由来甚久。自从汉武帝压抑百家,尊崇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便一天一天抬高。唐朝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唐政府下令道尊孔子为“文宣王”。宋朝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改称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朝成宗大德一年,给孔子加号为“大成至圣文宜王。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朝最初定称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到了顺治十四年改称为“至圣先师孔子”。总之,历朝统治者对孔子都是倍极尊崇的。这是因为,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正是维护他们统治秩序的工具。当然,今天我们也很尊敬孔子,不过今天的尊敬和过去的“圣化”,本质上是不相同的。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我们需要整理总结,吸取其精华,去除其槽粕。把他神化、圣化是不对的。当然,完全否定他在先秦文化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对的。

孟子,鲁国邹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05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没落为“士°,是孔子的第三传学生。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曾游说齐、鲁、宋、滕、梁等国诸侯。他在齐国曾做了几年的卿,在梁国也很受优待。不过齐宣王、梁惠王都认为他的学说不合时宜,并未加以采纳。后来他见自己的主张行不通,于是退而授徒讲学。孟子不仅是儒家曾子、子思学派的继承人,而且还发展了这一学派,故后世待他当做儒家的嫡传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合称孔孟。

孟子的哲学思想是“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仁、义、礼、智等品质都是自然地先天具备的。至于人为什么会有不善的行动,他认为那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引诱。根据这种认识,他承认教育的作用,他主张通过教育的手段,教人去其不善以存其善。可是他又过分强调了个人的主观精神作用,提倡存心养性,培养其所谓“浩然之气”,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思想,形成了儒家哲学中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于后来宋代儒家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

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最突出的主张,是行“仁政”。这种主张是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的兼并战争而发的。他从稳定君主的统治地位出发,强调君主应当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应当让人民过安定的生活。要使老年人能衣帛、食肉,鳏、寡、孤、独的人生活能有所依靠。他反对那种强欺弱、众暴寡的兼并战争和对人民的无辜屠杀。他主张讲公义,反对讲私利。他憎恨暴君,承认国人有权杀暴君,杀暴君是诛独夫,不是弑君。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并且加以发挥,成为封建时代带有民主思想色彩的宝贵的政治理论。他同时还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看法。历史上称孟子为“亚圣”,由来也是很久的。宋、明的道学家们都极力推崇他,认为他是独承儒家正统的传人。元朝文宗时曾封孟子为“亚圣邹国公”,明朝世宗嘉靖年间免去孟子的封爵,只称“亚圣”。

【图片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