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为了胜利 向我开炮!这不是台词 这是华夏英烈真实的呐喊

为了胜利 向我开炮!这不是台词 这是华夏英烈真实的呐喊

时间:2022-07-31 02:10:22

相关推荐

为了胜利 向我开炮!这不是台词 这是华夏英烈真实的呐喊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在面对美军进攻时,弹尽粮绝、整个连队打到只剩下他自己的时候,看到周围数不清的敌人向他靠近,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步话机喊出的最后一句话,最终英雄壮烈牺牲。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文艺创作,其实“王成”是电影人物,但事是真事,而且在当年的战场上还不止出现过一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始了。

1952年,在保卫开城战斗中,志愿军19兵团65军194师攻打敌人占领的西场里北山和67高地,194师将此任务交给了582团。582团决定在9月6日和9月19日两次由一营攻打“红山包”。为迷惑敌人,582团占领阵地将敌歼灭后,又分别都主动撤了下来。

1952年10月2日黄昏,582团决定由3营7连第三次攻打“红山包”,2营5连同时攻打敌人占领的67高地。5连在我军炮火掩护下,经过勇猛顽强的战斗,全歼守敌,一举夺取了敌人占领的67高地这一战略要地。

67高地并不高,海拔67米,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但它在敌开城前线的右翼前沿,是美军在沙川河东岸的支撑点。我军占领67高地后,像颗钉子一样钉在了敌人的“肉里”。这是美军不能容忍的,因为如果美军想要夺取开城,必须保证67高地在自己手里,不然侧翼没有保证。为了拔除这颗钉子,美军陆战1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5连攻占67高地后,阵地交给了2营6连坚守。

10月3日,敌人向67高地发起了攻击。攻击前,敌人动用了坦克、飞机、大炮对该高地实施轰炸。敌人的炮火将67高地的简易工事轰平,紧接着敌人以两个排的兵力,向6连阵地冲击。

6连指战员利用敌未炸坏的战壕及弹坑与敌顽强拼搏,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鉴于敌人火力太猛,副指导员赵先有建议:阵地上少放兵力,采取逐步增援的办法,以减少敌人炮火杀伤,并要求自己负责坚守阵地的组织指挥。营团首长采纳了赵先有的建议和请战要求。

当日,重新调整部署后的6连击退了敌人七次猛烈攻击,歼敌一百余名,阵地一直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但我军也出现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3日晚上,赵先有对坚守在阵地上的兵力重新进行了部署:他把仅剩的二十多人划分成了三个战斗小组,自己率领通讯员刘顺武和一个战斗小组坚守正面阵地,其余两个战斗小组坚守左右侧阵地。

10月4日凌晨,人们还在熟睡中,敌人又开始了冲锋。战士们沉着应对,很快就将敌人打了回去。赵先有估计敌人还会进攻,于是战士趁天黑把爆破筒埋在阵地前沿,用电话线做成爆破引信,为敌人摆下了地雷阵。

经过一天激战,6连又打退敌人七次进攻,歼敌二百余名。

连续两天受挫,敌人疯狂了。除了不断增兵外,敌人又调来了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分五路以集团冲锋的队形向67高地冲击。

战斗到最后,阵地上仅剩下五处负伤、双目失明的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通讯员刘顺武,刘顺武搀扶着赵先有与敌人拼杀,即当他的腿,又当他的眼,报告着对面敌人的情况。两人用冲锋枪、手榴弹和蜂拥而上的敌人拼命,但是敌人太多了。

危机时刻,赵先有接过步话机,用嘶哑的声音呼叫团指挥部:“团长,敌人上来了,开炮打吧。”

团长张振川听了极其难受,战友还在阵地上,怎么能自己炸自己人?这时赵先有和刘顺武在步话机里喊道:“为了胜利,向我们开炮啊。”

深受震撼的张振川还在犹豫,步话机里突然传来了手榴弹的爆炸声,然后就沉寂了。张团长明白阵地上发生了什么,他红着眼咆哮着对炮兵喊道:“给我狠狠的打!”

阵地仍在。

据幸存者、6连5班战士关景春回忆,他们在收复阵地时看到山上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山上的石头都被炸成了石头末子。他们在防空洞里找到了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通信员刘顺武。赵先有仅仅24岁,刘顺武牺牲的时候身子仍靠在墙壁上,手中紧紧握着冲锋枪,眼睛还没闭上。他们身前则是20多具敌人的尸体。

山上被炸的石头末子很深,有很多地方被炸翻和烧焦了。在隐蔽部处找到了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通信员刘顺武。副指导员赵先有静静地躺着已经牺牲了,他年仅24岁。通讯员刘顺武虽已经牺牲,在隐蔽部口他的身子仍靠在墙壁上,手中紧紧握着冲锋枪,眼睛还没闭上,仿佛在守卫着副指导员赵先有。在他们前面躺着有20多具敌人的尸体。

此战,6连坚守阵地57个小时,打退敌人17次进攻,主动反击两次,歼灭敌官兵562名。

战后,赵先有被志愿军总部批准追记为特等功臣,为6连荣记特等功,并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志愿军19兵团为6连的战士关景春、刘殿良荣记一等功;追记通信员刘顺武为一等功臣。部队还将副指导员赵先有烈士的遗体运送回国与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丘少云等烈士一起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

战后侦知,敌陆战一团团长因战败而被撤职,一营长自杀。

正在与美军谈判的我方代表团得知消息后,立即让65军前去汇报。军首长责成张振川团长前去汇报。负责人李克农听完汇报曾与张振川团长这样说:“你们卓越的指挥,英勇战斗取得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我们谈判,打击了美军谈判代表哈里逊的嚣张气焰。我代表谈判代表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感谢,你们不愧是光荣的开城保卫者。”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军战争经验总结委员会将三克红山包、攻防67高地战斗,编入战例选集。65军回国后,将67高地防御战斗作为经典战例,供全军连排干部研究学习。

战争结束后,巴金到582团采访,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有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创作一篇反映我志愿军英勇无敌的小说的设想逐渐在心中形成。1961年,经过七八年的沉淀,巴金终于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在这部小说中,巴金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故事主人公的原型之一就是烈士赵先有。

作家巴金为赵先有烈士题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巴金,一九九一年八月廿日”。

但是王成的原型不只有赵先有。

蒋庆泉,辽宁锦州人,1949年入伍,为23军67师201团5连步话机员。

现在的蒋庆泉

1953年4月18日,蒋庆泉所在部队接到命令:“攻占石岘洞北山,扼守阵地,组织炮火大量杀伤反击之敌。”战斗打响前,连长指定了若他牺牲后指挥的人选,一直从排长指定到了班长。

经过几轮激烈的争夺,山头终于被我军成功占领。但是,165人组成的加强连,只剩下十几名战士,连长、排长、班长全部阵亡。

因为步话机员属于技术兵种,同时担任着向我炮兵指挥部通报敌人位置的任务,在阵地的暗堡中,幸存的战士围在了蒋庆泉周围。

这时候,敌人越来越近了。

蒋庆泉向指挥部的两名话务战士谷德泰和陆洪坤报告了这一情况,他们都很着急。蒋庆泉看着如潮水般逼近的敌人,拼尽全力,冲着步话机嘶吼:“别废话!向我的碉堡顶开炮!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然而蒋庆泉没能等到我军的炮火,他被敌人的炮弹炸晕了过去。后来他得知,我方炮兵在那个时刻弹药供给出现了问题。

现在的蒋庆泉

石岘洞北山战斗结束后,23军《战地报》战地记者洪炉在实地采访时,听说了蒋庆泉“向我开炮”的事迹,没有找到蒋庆泉的他,第一时间采访了当时与蒋庆泉直接通话的两个战士谷德泰和陆洪坤,很快写成了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但因为种种原因,这篇通讯没有发表。

三个月后,志愿军又出现了一位“王成式”的英雄人物。

于树昌,原名于书常(因为最初报道的口误,写成了于树昌),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通信连的步话机员。

1953年6月29日晚,于树昌随团一营一连突击分队对南朝鲜李承晚伪二师守备的核心阵地8251高地和无名高地进行了反击。当突击分队占领无名高地后,前进受阻,这时候天又亮了,分队暴露在了敌人火力之下。

敌人进行了疯狂反扑。

中午时分,后方指挥部接到报告,突击分队的处境相当危险,战士伤亡很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增援或者反击,都得等到天黑以后。

指挥部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组织全师主要炮火,依靠于树昌的报告,掩护战士们坚持到黄昏,等待大部队的进攻。

通过步话机,于树昌不断地和指挥部联系,报告高地上的敌情,指挥炮火进行准确打击,压制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据负责和于树昌联系的买荣彦回忆,当时团长就坐在报话机旁,一根接一根地吸烟,静静地听着于树昌的报告。整个指挥所里,除了报话机的应答和呼叫声,没有其他声音。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的反攻一拨接一拨。8251高地上,于树昌几乎是用步话机在直播一场惨烈的坚守战。

突然,步话机里安静了,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团长和话务员接连呼叫于树昌,直到五分钟后,步话机里才传来于树昌的声音。原来有敌人从后面摸上了我军阵地,于树昌打退敌人进攻,没顾得上回话。

团长问:“你还有多少弹药?”

于树昌回答:“我这里只剩下一个重伤员,两箱手榴弹,两个爆破筒。”

忽然,于树昌又提高声音,开始呼喊:“天津二号!天津二号!敌人又上来一个连,目标0号,快开炮!”

团长心疼地说:“8251(于树昌代号),你要保持体力!”

于树昌回答:“不要管我,快打击0号目标!敌人又从洼地上来了,快打!快打!”

团长又问:“8251,你的地堡墙土有多厚?”

于树昌着急地说:“天津二号(指挥部代号)不要问,快打!”

团长焦急地继续问:“8251,敌人距离你有多远?”

于树昌回答说:“70米,50米,30米……再近些!”

整个指挥部里,回响着报话机里传出的声音,所有的人都在担心阵地上的于树昌。

突然,于树昌连代号也不用了,直接呼叫:“团长,我的地堡被包围了!快打我的地堡!”

团长急忙问:“于树昌你说什么?”

于树昌高声呼叫:“团长!团长!敌人把我包围了,对着地堡打,向我开炮!”

紧接着,报话机中留下一阵高呼:“敌人把我包围了,祖国万岁!向我开炮!

耳机里传来一阵爆炸声,随后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战后得知,于树昌最后时刻砸碎了步话机,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仍然是战地记者洪炉,他们将蒋庆泉和于树昌的事迹结合,发表了《向我开炮》一文。

后此篇报道被电影《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看到,同时结合巴金小说《团圆》,创作了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影片公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至今仍经久不衰。

正如《英雄赞歌》中所唱:“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今天恰好是第七个国家烈士纪念日,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个先烈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为我们无私的付出。中华民族每一次都能从水深火热中站起来,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千千万万的英烈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一百多年来,华夏大地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