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关于小学生作业需要家长签字你怎么看

关于小学生作业需要家长签字你怎么看

时间:2019-03-19 07:13:24

相关推荐

关于小学生作业需要家长签字你怎么看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

公约中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儿,不是妈妈的事儿。……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对于金华这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大多数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批改作业本身就是老师的事儿,但仍有少数家长认为硬性取消难免矫枉过正,辅导作业作为家庭教育的形式之一,不可或缺。

我自己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不仅要在作业本上签字,还要在家校互动本上,或者试卷上签字,每天好几个。而签字的内容,从确认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到检查对错等不一而足。

总体来讲,我还是一个非常配合老师签字要求的家长。因为,签字一开始真的是家长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权利呢。

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是绝对的权威,家长们也没有像现在那么关心孩子的学习,所以家长们一般很难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主要依靠孩子自己回来告诉家长,因此,很多家长不太清楚孩子的成绩等第。往往过来几年才猛然发现“孩子成绩怎么这么糟糕?!”“老师你怎么不告诉我?”而老师很难知道谁回家说了成绩,谁没说。

因此,为了让家长及时知道孩子的成绩情况,在试卷上签字这种形式就应运而生。我很清楚的记得那时候很多成绩不好的男孩拿着考试成绩回家让父母签字常常是胆战心惊的,当时模仿家长的签字还成了一门艺术。

后来,家长们又觉得,我不仅要知道孩子考试考得怎么样,我还要知道他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所以他们开始去了解孩子的作业,监督他到底有没有完成作业。

而另一方面,学校也觉得让家长一起参与到作业监督上来,对孩子的帮助很大,因此开始强调家校互动,加强学校跟家长的沟通,还设置一个家校互动的本子,来记录孩子的各种情况,也请家长签字确定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在各地推广实施的时候,有些父母做得更多,开始直接批改孩子的作业,而有些老师觉得既然有部分家长这么做了,让孩子作业完成度更高,那就请所有的爸爸妈妈一起用这种方法,监督孩子做的怎么样。

但其实是有很多父母不愿意做这个批改作业的工作的。因此,演变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如果孩子的作业都由家长来批改了,那还要老师干什么?而老师也觉得很冤枉,因为家长批完之后,老师在学校还要再批一次。情况就变成了家长做了些老师的工作,老师也做了点家长的工作,位置有点错乱,最终结果就是家长老师双方都不满意,怨声载道。

我自己这几年做家校互动的研究发现,“签字”这件小事不仅反映出家长老师的角色错乱,而且也折射出最近这些年来老师和家长在家校互动教育这件事上的主要矛盾点。

之前有本家庭教育方面的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非常不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因为老师和妈妈的角色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

老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第一,他是知识的传播者,教授知识是他的本职工作,所以他评判孩子的标准一定是和成绩,尤其是某一个阶段的成绩有关,因为成绩是检验知识传授效果的标准;第二,学校是孩子的社会化平台,所以老师一定要教孩子一些社会必须要遵守的规则,而不是完全考虑孩子的天性发展;第三,老师是孩子集体生活的管理者,所以他会教授孩子一定要遵守的集体规则和纪律。

而我们家长就很不一样。我们要给孩子创造自由发展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的各种需求,给孩子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希望孩子变得非常独特。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他的各方面情绪(相对的,学校里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考虑每个人的情绪的),对他进行性格培养。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个长远目标,是一场马拉松的胜利,和老师关注现阶段目标也应该不同。

但是,当家长学了很多类似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种育儿理论后,你会发现他们第一个变化就是希望老师像妈妈,老师要去关心、爱护孩子,一句重话都不能讲。

我们在与老师的接触中,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现在老师没有惩罚的权利了,一个孩子如果作业没完成,或者成绩不好,那老师既不能打,也不能骂,现在连罚站都不可以了。如果老师说某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来办公室把作业补完,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上下面的课,那家长马上就抗议了,你怎么能剥夺我孩子上课的权利!如果老师说了几句重话,比如你怎么这么懒惰啊,那等孩子回家一说,孩子家长肯定又要投诉,说你怎么能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呢!我们对成绩不在乎!

所以老师就觉得,惩罚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我没法管,那就只能你家长回去帮我管,我只负责课堂教学就好了。作业就让父母负责起来。

这个时候,表面上家长获得了话语权,但是当父母在家里扮演老师的角色时,他很快就能感受到孩子的反抗。比如,平时家里都是欢声笑语,一谈作业就鸡飞狗跳。而家长的角色被扭曲为老师后,大部分的关注点都在成绩上,甚至是一个阶段的成绩,这往往让家长变得更焦虑。最终家长们对这件事的负面情绪就越积越多。

于是,到最后是父母绑架了老师,尽管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这么做的,但只要有一小部分父母抗议,老师不能批评不能管教孩子的作业,老师就很受拘束。而同时,老师反过来也绑架了家长,既然你不让我批评那就你回去批评,这样子我也不伤害你家的孩子。

所以当我们真正深入研究“签字”这个事情的时候,会发现这既是我们家长自己犯的错,也是老师的错,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本来一件让家庭和学校更好互动的事情,大家都为了孩子好,互相更多理解的好事,就变成了互相埋怨的事情。而我们都忘了一开始是怎么发展的。

如果要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从理念上来说,我们应该肯定家校互动的优点

我一直认为签字是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反对签字不是说反对了解孩子成绩的权利,而是反对老师的工作父母来做,父母的工作老师来做。所以真正要做的事是,我们要给老师更多的自主权,包括一些批评的权利。我们要接受老师跟家长之间的角色差异,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我们的阶段性目标,以及一些方式手段是不同的。家长得接受这个差异,然后把各自的角色理清楚,最后才能明确说哪些是家长应该做的,哪些是老师的应该做的。只有把这个关系理顺了,那“签字”的矛盾才能真正解决。

在实践中,我们也应该更多的思考,怎么能把“签字”这样一个目前看来仍将存在的制度变成促进孩子成长的有效工具

我是孩子家长,同时也是老师,因为研究家校互动,所以,我知道老师让家长签字也是负责任,希望孩子好的一个方式,因此我是一个比较积极配合老师的家长,但是我在配合的过程中间,也一直谨记,我的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孩子的个体能力和性格发展,所以在我的家庭里面,我把签字这个事情变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

我们家孩子每一次做完功课,我都是要让他自己先打勾,确认是不是完成了,确认完之后,我再签字。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是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要让妈妈信任他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当这个能力越强,那我给他的权利也就越多。如果他没有很好地承担责任,那以后跟我提要求的时候,比如要玩什么游戏,要买个手机等,我也不会轻易答应。

所以我把签字这件事,逐步的变成了一个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区分“权责利”的有效方法。这样既信守了我家庭教育应该信守的底线,同时我也没有因为太多关注孩子阶段性的成绩而变得焦虑,而孩子也不会觉得作业,学习是妈妈的事,而是他向妈妈展示自己能否承担责任的一个途径。

此外,在具体的签字过程中,家长要和老师保持沟通,其实每个科任老师对于签字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以前我儿子做数学题,如果做错了我就给他指出来,儿子就跟我说:“妈,你现在给我订正了以后,我们老师就不知道我哪些错了,也不知道我掌握哪些内容”。我听了就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就跟他们数学老师沟通,确定我签字时是要看什么东西。那数学老师给了我很明确的答案:第一有没有全部做完,第二个字写的是不是能够认的清楚,(我们儿子字一直写得不好)。至于他做得对错,家长是不需要看的,所以在数学作业方面,我一直是监督他有没有完成作业,但从不批改。

而语文老师有的时候要求就高一点点,不仅希望看孩子有没有做完,还要把关一下完成的质量。那么这个时候呢我的签字就包括监督他字写的好不好,如果不好就得重新写。

总体来说,对于家长签字这件事儿,无论我内心是怎么想的,只要我有时间,那我都会积极配合老师,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因为我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得到老师认可,活得轻松一点。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从理念上呼吁大家更好的区分家长和老师的区别,否则,让老师做妈妈,实在太难,你什么时候看到过一个人隔几年生20、30个孩子的?而妈妈变成了老师,孩子回到家还是不能感受到爱,对他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所以,当你还觉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时候,就想想,如果好丈夫胜过好领导,你下班回家也是面对领导一样的丈夫,你真的会觉得幸福吗?你会觉得嫁了一个好丈夫吗?

文章作者:沈奕斐

复旦大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