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疗法

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疗法

时间:2020-12-29 15:15:40

相关推荐

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疗法

轮状病毒性肠炎怎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疗法,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怎么办让很多朋友都苦恼不已,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给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和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治疗。今天sqt199498就带大家了解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疗法吧。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及腹泻。病程大多较短,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1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疗法,轮状病毒性肠炎如何治疗呢?通过饮食疗法能够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我们一起来看看饮食疗法的详细介绍: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多发生于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冬季节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本病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大于4岁者少见,潜伏期为24-72小时。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多数患儿在病初即发生呕吐,常先于腹泻,每日大便多超十次或数十次,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黄色或黄绿色,无腥臭味。常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症状,轻重不一,大多为等渗性脱水。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

饮食疗法:轻型腹泻停止喂哺不易消化的食物和脂肪类食物即可。吐泻严重者应暂时禁食,除严重呕吐外,一般不必禁水。禁食可使肠道溶质负荷降低,大便排泄量减少。但禁食时间不宜过久,尤其是婴幼儿和营养不良的患儿,一般不超过6-8小时。母乳喂养者可适当限制哺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吐泻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稀牛奶或脱脂奶等。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对此病例应暂停乳类喂养,改喂豆制代乳品,可使大便减少,病程缩短。对一般肠炎可加蔗糖或葡萄糖,但轮状病毒肠炎,双糖酶显著缺乏,葡萄糖与钠的偶联转运功能障碍,糖类食物应慎用。凡腹泻患儿(尤其是婴幼儿)经过数日治疗后仍不能耐受饮食,热量明显不足者,必要时应用静滴氨基酸制剂。

护理:应注意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冲洗臀部,以预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和臀红。勤翻身,预防继发肺炎。注意呕吐、排便和排尿情况。按时喂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掌握静脉补液的速度。

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疗法:通过上述内容了解了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疗法,当出现轮状病毒肠炎时应该按照上述方法护理,但愿上述内容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早期症状有哪些?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临床表现

1.婴幼儿患者潜伏期为24~72h,起病多急,呕吐常为首发症状,伴有腹泻1天数次不等,多为大量水样便,黄绿色,有恶臭,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可呈假性霍乱腹泻。患者有低热,很少超过38℃。发病初期多数伴有流涕,喷嚏与轻咳。半数以上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酸中毒,可因严重脱水,病情在数小时内恶化而死亡。一般发热、呕吐多在48h内消退,而腹泻可持续1周以上。病情重者,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常需数周至半年方能恢复。

新生儿也可发病,腹泻较轻,可有腹胀及排血便,x线检查可见异常肠型,甚至可发生肠穿孔。

2.成年患者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可达1周,平均2~3天。本病多起病急,以腹痛腹泻为主,乏力,伴恶心呕吐等。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腹泻一般每天5~9次或10余次不等。严重者每天可达20次以上,肠鸣音增强,腹部压痛以脐周明显,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脱水。多数患者体温正常,少数患者有低热。病程短,一般3~5天,多呈自限性,少数可达9天以上。

诊断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出现相似肠道症状患者,应注意本病。

2.临床表现 潜伏期较短,起病较急,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部分患儿可伴呼吸道症状。

轮状病毒性肠炎早期症状有哪些: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早期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千万不要耽搁。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3轮状病毒性肠炎

因腹泻到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患儿持续增多,其中大多数为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腹泻多在每年的秋冬季流行,为什么春季患儿也会增多呢?赵昕介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在春季出现高发,主要是因为北方春季的天气变化大,早晚温差悬殊。因此家长要格外留心,不要将孩子的轮状病毒肠炎误当成普通腹泻。

2岁内婴幼儿为“高危人群”

赵昕介绍,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潜伏期1—3天,多发生于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2岁内幼儿,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自身消化、免疫系统发育不是很完善,肠胃功能较弱,一旦天气变化明显,冷热交替,轮状病毒滋生,就容易感染。”

轮状病毒肠炎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小儿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病初常发生发热、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发热可达39—40℃。病初1—2天呕吐,可先于腹泻出现。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每天约3—10次。常因吐泻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治疗重点需放在防脱水

“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病毒引起腹泻的鉴别主要靠病原学检查。”赵昕介绍,对于轮状病毒肠炎,目前主要采用防治脱水,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及止泻、止呕等对症治疗。轻者可口服补液盐,重者则需要住院通过静脉补液来改善症状,若并有心脏、中枢神经等多系统损害并发症,也需住院观察治疗。目前对于轮状病毒肠炎尚无有效的特异治疗,多数情况下治疗后良好。因该病多数为急性失水,故多引起等渗或等渗偏高脱水。疾病的严重性主要与吐、泻引起的脱水程度有关。及时补液约1周左右大部分病人可自然痊愈。

“治疗轮状病毒肠炎重点是防脱水,”赵昕建议,液体补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脱水或者吐泻严重者要采用静脉补液。孩子腹泻期间饮食宜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也就是母乳、米汤、稀粥等,避免可能导致过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家长需要注意,不要乱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赵昕表示,“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有腹泻现象,就立即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性腹泻,不仅不能给孩子治病,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胃肠道黏膜。因此,孩子腹泻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判断病情再用药。

预防病从口入是关键

轮状病毒主要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幼儿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和玩具等物品而感染。赵昕介绍,轮状病毒疫苗已研制成功,为口服糖丸制剂,但尚未达普遍推广,因此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维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在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须洗手。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手套,并须再彻底洗净双手。其次,婴儿所有奶瓶、奶嘴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对小孩子的手和玩具也应经常清洗;对小孩的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小孩能够触摸到的家具,也要勤用清水冲洗;再次,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带孩子到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学童如出现呕吐或腹泻现象,应尽早求诊,休息和勿上学,以免传播扩散。

4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患者多在秋季发病,是患儿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及腹泻。病程通常较短,潜伏期2-3天,多可引起流行或大流行。治疗秋季腹泻要针对患儿不同的症状用药,以下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正确的用药方法。

目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使用常规的抗病毒药物效果不佳,同时由于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也无效,只有在大便常规检查中证实有合并细菌混合感染时,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因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多主张应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疗程3~6天。蒙脱石散不进入血液循环、服用安全,服用几个小时后随大肠蠕动排出体外,它的主要成分天然蒙脱石微粒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且对胃肠黏膜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能力。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而且蒙脱石散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无毒副作用,非常安全。对于合并有菌群失调者,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体。

如果合并有其他脏器损害,需同时做对症治疗。另外,对儿童不主张用止泻剂,因为止泻剂可影响毒素排出、促进毒素吸收。预防、纠正脱水由于吐泻使液体丢失量增加;食物和液体入量减少;因吐泻丢失电解质,使身体保留水分的能力减低;多数伴有发热、呼吸加快,从皮肤和呼吸中排出的水分增加,因而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脱水可 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甚至低血容量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脱水及纠正脱水极其重要。若有脱水出现,需到医院就诊,轻度和中度脱水,首选用口服补液盐进行口服补液。补液量一般是丢多少补多少。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补液治疗。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轮状病毒性肠炎如何合理用药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点击查看全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