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海外维和30载:走近中国蓝盔官兵

海外维和30载:走近中国蓝盔官兵

时间:2018-12-28 11:26:01

相关推荐

海外维和30载:走近中国蓝盔官兵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履行大国担当、维护世界和平、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初心和使命。维和任务区往往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中国维和部队如何应对危险挑战,在硝烟和战火中坚守和平正义?近日,执行过维和任务的多位官兵代表向中国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维和故事。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排除未爆弹。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爆发武装冲突,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冒着战火执行任务,排除未爆炸弹3500余枚,成为交战期间黎巴嫩当地媒体和世界各大媒体报道最多的联黎部队。

一次次直面生死

近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环境和任务更加复杂,一些维和任务区武装冲突持续,维和人员经常遭波及,恐怖组织和犯罪团伙公然袭击维和部队营地和车队的事件屡见不鲜。可以说,参与维和行动的官兵,几乎每一次执行任务都会直面生死考验。

刘勇,曾赴苏丹达尔富尔、南苏丹和马里执行过三次维和任务,每一次都受到武装冲突威胁。

他回忆说:“我在南苏丹步兵营执行任务时,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之间爆发了武装冲突,最近的交火距离距我们营地不足百米,双方的枪击声就在耳边,甚至能闻到武器发射后的硝烟味。但是因为我们处置得当,不但没被卷入武装冲突,还保护了当地躲避战争的居民。”

米秀刚,曾参加中国第一批、第三批、第五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7月10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在保卫联合国营区安全时遇袭,炮弹击中步战车并在内部爆炸,他的战友李磊和杨树朋牺牲。

米秀刚说:“直到现在,两名战友乘坐的步战车依然静静地停放在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营地的一个角落里,经常会有战士拿着鲜花去祭奠。在我们面对困难和威胁的时候,这两名战友就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撑和榜样。”

喜获丰收。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官兵为当地民众传授农业种植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

双手创造“中国奇迹”

维和地区往往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维和官兵的生活面临各种挑战。

“我第一次执行维和任务是在1月,那时的主要任务是搭建新营区。我们面对的是一片荒地,在搭建营地的过程中,每名官兵都是用手去挖地或者抬石头。”米秀刚回忆道。

“当时由于条件简陋,大家睡觉的凉席在中午时分温度高达五十多度。为了赶在雨季之前把新营区建好,所有人日夜奋战,用约一个月的时间搭建了666间板房,被联合国驻地官员称为‘中国奇迹’。”

非洲维和任务区多处沙漠地带,水资源紧缺也成为维和官兵面临的一大难题。

“沙漠地区水土流失非常快,为了节约水资源,同时也为了缓解沙漠地区的‘蔬菜危机’,我们会把洗澡水留下来浇菜。”谈到自己在沙漠中亲手打造的“菜园”,曾任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法语翻译的管竹淼颇为自豪。“我们还特意去大街小巷寻访养羊的人家,专门买了他们的羊粪回来施肥沃土,后来菜都长得非常喜人。”

中国赴马里维和士兵抵达任务地域。12月,中国向联合国马里稳定特派团派出155人的工兵分队、170人的警卫分队和70人的医疗分队,在异常艰苦危险地域守卫和平。

亲情不曾缺席

由于当地通讯条件差,维和官兵与家人之间的联系相当困难。

“马里当地网络条件比较差,在沙尘天气的时候甚至根本没有信号,所以我一般都要跑到地势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用手高高举着手机,才能收到信号,和家里人通个电话或者微信视频。”管竹淼说。

曾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米秀刚也同样为和家人联系煞费苦心。“当地网络信号比较好的时候通常是在夜里,所以我一般都会定凌晨两点左右的闹钟,半夜爬起来和家人聊聊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没有告诉他们自己参加维和任务,视频通话时谎称是在内蒙古进行集训,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裹着厚厚的大衣搞“战术伪装”。“回来的时候,我才跟爸妈解释了实际情况,我妈抱着我大哭了一场。”

米秀刚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他的女儿出生了。每当想念孩子时,他就掏出手机,一遍一遍看女儿的照片。“我回国的时候,女儿已经11个月了,我当时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抱抱她,我多想听她喊一声爸爸。”说到这里,这位在与荷枪实弹的武装分子正面遭遇时也未曾退缩一步的中国军人红了眼眶。“我见到女儿时,由于处于隔离状态,我们之间隔了一道栏杆。可能因为天生的血缘关系,她竟直直地看着我,那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米秀刚哽咽道。

“如果有一天,女儿问我,自己出生的时候爸爸在哪里?为什么没有陪在妈妈身边?我想对她说,当初那一刻爸爸在一个很远的国家执行维和任务,那里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可爱,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衣服很破旧,连饭也吃不饱,还面临生命危险。爸爸当时没有在你身边,是因为去保护那些小朋友了。”

中国你好。3月,中国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奉命为联马团排爆小组清理加奥市区残留弹药提供外围防御,路过的孩子纷纷向我维和官兵打招呼。

保一方平安 推动和平与发展的中国力量

谈到维和任务区当地的发展变化时,米秀刚感触颇深。他说:“我们刚开始执行任务的时候,在营地附近有两个村庄。由于安全形势不好,村民们种的粮食和养的牲畜都会被抢走,所以他们宁可不种地,甚至出去偷盗。在中国维和部队执行24小时巡逻之后,当地安全形势变好了很多,村民们渐渐开始种庄稼。现在我们营地周边都是成片的庄稼地。当地村民说,中国军队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不再害怕有人来偷盗或抢劫。”

“村民对我们的态度也变得非常好。我们每次出去巡逻经过这些村庄时,很多人会迅速跑到路边,竖起大拇指,跟我们打招呼,有的人还会用中文说‘中国你好’。”据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高级教官陆建新介绍,30年来,中国维和官兵除了完成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外,还为当地老百姓修建道路、机场、桥梁等,为这些国家冲突后的恢复与重建发挥了长远作用。医疗分队在保障维和人员健康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在埃博拉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向当地百姓宣讲和普及医疗防病知识;工兵分队经常在任务区为当地学校平整操场,提供文体用品;打井分队为当地老百姓寻找水源,解决他们的饮水困难……这些都给当地人民带去了希望和信心。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高级教官,曾三次参加刚果(金)、达尔富尔、南苏丹维和行动的何星介绍:“中国维和官兵为和平争取机会,为生命赢得时间;在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和协助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随着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力度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维和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影响力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新时代的中国军队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高级教官周辉在采访中说,近年来,除了在战略沟通、专家交流以及培训领域的交流合作之外,我国还同时参与了联合国维和政策法规的制定,这意味着中国军队不仅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人力、装备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开始提供智力支持,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积极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展示的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以及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到任何国家,不会威胁到任何人。中国军力的上升,是世界和平力量的上升。”曾赴刚果(金)、马里维和并参与此次白皮书编纂工作的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蔡辉说,“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要打破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积极力量。”

中国维和官兵在原始丛林泥泞道路上齐心协力推动车辆。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需要向联利团各维和部队运输物资给养,时常需要通过恶劣道路。中国军队向利比里亚派出19批维和运输分队,运输物资80余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多万公里。

紧急手术。12月24日,一名突发肠梗阻的联合国维和士兵,被送到联合国苏丹特派团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在医生周密及时的手术治疗下,转危为安。该医院曾于成功抢救心脏骤停20分钟的肯尼亚维和士兵,受到嘉奖。

苦练精兵。中国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顶烈日、战酷暑,依托马里政府军绿洲靶场苦练战斗技能,确保能够随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情况。

喜迎甘泉。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官兵为有效缓解当地民众用水困难,先后为当地打出14口深水井,受到当地民众欢迎。

联合行动。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警卫人员与塞拉利昂维和士兵共同执行警卫任务,两军维和部队针对驻地安全形势,组织联合训练,防范恐怖袭击。

(记者 郑婷云)

(来源:中国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