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贵州唯一一位开国上将 红军第一任大管家 长征时过家门而不入

贵州唯一一位开国上将 红军第一任大管家 长征时过家门而不入

时间:2019-03-30 19:52:28

相关推荐

贵州唯一一位开国上将 红军第一任大管家 长征时过家门而不入

红军的后勤工作一直做的不错,从衣食住行到吃喝拉撒,后勤保卫处的干部们就像战士们的父母一般,给予大伙儿关心与疼爱。

前方有人冲锋陷阵,后方有人不离不弃,整支队伍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万事开头难,工农红军一开始也不过是一支简陋的部队,慢慢地才有了规模,部门也逐渐完备。

各个部门的奠基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而被朱德毛泽东同志称为第一任“红军大管家”的人,同样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就是杨至成。

这位将领20岁参军入伍,23岁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4岁成功转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万里长征、辽沈、平津战役中,他始终致力于伤病员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

1955年,他参加授衔仪式,成为了贵州省唯一一位开国上将。

1903年出生的杨至成,家住在贵州三穗八弓镇木界村,是侗族人。

贵州地区山多,穷苦人一抓一大把,杨至成的父母也是。

他上有兄长和姊妹,但从小没有体会过父爱,父亲在他还未出世时就遇害逝世,是母亲独自一人把他带大的。

不得不说,杨至成的母亲是一位坚强的女性,不仅要操持家业,还要抚养三个孩子,更要留下部分的钱,送杨至成接受教育,读私塾、小学和专业技术学校,有多么劳累可想而知。

不过杨至成很争气,学业一直很好。

从省甲科农业学校养蚕专业毕业后,他先后辗转云南、四川,最终于19落脚重庆,入川滇黔联军,任军需官。

这是杨至成入伍后第一个接触的职位,为他日后开创红军后勤工作埋下了伏笔。

任职两年后,北伐战争爆发,杨至成随该部队赴粤参与斗争。

在一次次的与恶势力对抗的活动中,有志青年的热血感染了杨至成,原本只求安定的他,萌生了全力以赴干革命的想法。

在半年后,黄埔军校第五期对外招收新学员,杨至成通过了考试,入校进行学习。

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未破裂,黄埔内部国民党和共产党云集,两党间的气氛有些微妙。

期间,结交了以周逸群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后,杨至成对新思想深表认同,遂经过介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次年转为正式党员。

“四一二”反革命武装政变发起后,共产党与国民党势同水火,蒋介石开始了在全国各地抓捕共党以及红军战士。

可以说,只要有红军的地方,蒋介石的部队下一秒也会跟着来。

成为红军一份子的杨至成,立即投入到了战斗中,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中,他依次任政治指导员和连长,还在战斗中受了伤。

后来红军登上了井冈山,国民党军队仍旧死咬住不放手,红军伤亡的战士越来越多,杨至成再一次受伤,这次伤到了腹部。

然而,作战经验愈加丰富的杨至成,想的不是自己的伤痛,而是如何保护战友。

他打算在逆境中建立起“诺亚方舟”,将伤病员管理问题、医治问题给解决好。

经过一年左右的筹备和实施,红军的后勤、供给、医疗抓起来了,各项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运转。

但是还不够,杨至成又有了新的想法。

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身着粗布麻衣,往那里一站,服装颜色花花绿绿,显得没有精气神。

为了让部队有部队的样子,杨至成筹款组建了一所临时被服厂。

女红军们入厂帮忙,再加上工人的力量,在短期内赶制了4000多套军服,发放到了红四军的战士们手上。

党中央入驻瑞金后,杨至成已经成为总兵站主任和总供给部的部长了。

他积极走访,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密切联系,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没有花费党内经费一分钱,就兴办了后勤工厂。

此外,他还建立了苏区的“赤色邮政”、有线电无线电联络方式,创办了一所后勤学校供新兵深入学习。

因为他的这些金点子,红军得以在制造枪械、弹药、被服、纺织、鞋袜、卫生材料等事务上,不完全依赖于被蒋介石控制的市场。

踏上长征路后,红军失去了根据地的依托,数万人等着张嘴吃饭,没有固定的给养来源的情况下,杨至成再次扛起了一路上筹备粮饷的重担,且出色的完成了。

万水千山,当时的他已经远离故土了,部队一开始也不知道往哪里走,都是边打边做决定的。

原本,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红一方面军准备去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是情报人员截取的情报表示,国民党军早就在沿途设置了埋伏,就等着红军往里钻。

为了粉碎敌军歼灭红军的计划,部队决定朝着贵州行进。

经历了一场血战,红军减员严重,从出发时的八万锐减至三万,不少年轻的生命战死在了湘江边,杨至成能够活着回到生育他的家乡,是极为不容易的。

但是,在抵达贵州黎平时,他却选择了放弃回家,过家门而不入,令人敬佩。

红军占领黎平县时,县城内的青壮年听信了国民党散播的谣言,都躲进了深山老林里,害怕出来。

剩下一些老弱妇孺呆在家中,粮食也不知被藏到哪里去了,红军得不到补给,饿的前胸贴后背。

为了消除误解,杨至成挑选了七八位能说会道的战士,组成了一个工作团,陪着他挨家挨户的慰问老乡。

因为是本地人的缘故,杨至成一口流利的土话,瞬间让老百姓们放下了戒心。

红军住下后,秋毫无犯的品性,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青壮年听到风声后不再躲避,回到了家庭中,有的甚至主动拿出自己栽种的农作物,生火做饭给红军吃。

玉米、荞麦、稻谷下肚,饱腹的战士们付了相应的银钱给农户们,大家其乐融融,尽显军民鱼水情。

就是因为忙于宣传红军的主张,杨至成不愿浪费时间回家看看,哪怕三穗县与黎平县之间相差的只有百里地。

期间,周恩来总理还提醒过杨至成,部队要在当地停留三天,足够他回趟家了。

但他还是坚定地回绝了,他说:“在目前情况下我不能这样做,部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爬雪山过草地时,杨至成采购了很多东西,其中包括了羊皮、羊毛、烧酒、生姜和辣椒,以及竹竿、木棍。

羊皮羊毛可以用来缝羊毛褂子,烧酒、生姜吃了可以让身体热乎乎的,而竹竿等物品能帮助战士们省一些力气。

每到一处,杨至成总是比别人想的多,他的细腻,与女兵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生奉献,一生清廉,他是贵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榜样,授衔为上将,是实至名归。

1967年2月3日,杨至成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