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黑衣宰相 朱棣的大谋士——姚广孝 结局如何?

黑衣宰相 朱棣的大谋士——姚广孝 结局如何?

时间:2019-09-21 15:33:17

相关推荐

黑衣宰相 朱棣的大谋士——姚广孝 结局如何?

永乐大帝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成为了明成祖,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朱棣的军师,有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

是他,煽动朱棣造的反;是他为朱棣打造兵器,壮大燕王军事实力;是他在靖难战役里,一次次出谋划策,帮助朱棣度过危机。

如果说朱棣是野心家,那姚广孝就是阴谋家,他们是良师益友,倘若没有姚广孝在旁煽风点火,添油加醋,朱棣就不可能造反。可以说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永乐大帝,也没有永乐盛世。

可是,生活在永乐年间的人,尤其是遭遇或者亲眼见到朱棣的暴政的人,都很恨朱棣,尤其恨煽动朱棣造反的姚广孝。

一个僧人怎么会认识王爷呢?

洪武十八年(1385年),马皇后去世已经三年,但朱元璋依旧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他从民间选拔出了十名僧人,让他们随各个藩王到驻地去讲经说法,祷念祈福。姚广孝就是其中之一。

姚广孝,法名道衍,出身医门,十四岁时出家为僧。但姚广孝似乎做不到六根清净,不甘心佛门清修,作为佛家中人,他居然拜了个道士为师。学的还是阴阳术。那可是糅合各种学问的派别,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占卜,几乎无所不包。所以姚广孝也算是个奇才了。

《明史》有两方面对他的记载,可以知道这个和尚绝非常人。

说是姚广孝在嵩山时,一个名叫袁珙的相者拦住了他,给他算了一卦。上来就惊叹:

“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啥意思呢?说姚广孝长了一双三角眼,好像生病的老虎,一定爱好杀戮,是个像刘秉忠那样的人。

刘秉忠是什么人?也是个不寻常的和尚,当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就是这个刘秉忠在身旁出谋划策,才能建立不朽的功勋。而这个刘秉忠,同样精通天文地理,易经历律,也是个混合型人才。

姚广孝听到他的评价,和常人表现不同,“道衍大喜”。反应很耐人寻味,平常人被人说成喜欢杀人,早就和你拼命了。他却“大喜”,看来,他把刘秉忠视为学习的榜样。

还有一件事,也证明了姚广孝不是什么清心寡欲的出家人。朱元璋曾经举行过一次考试,命令天下学有所成的僧人都来参加,姚广孝也去了。可是结果却令姚广孝不满意,他考的很好并没有授官,而是赏了件衣服就打发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姚广孝经过北固山,有感而发,写下了怀古的诗篇。同行人听到了姚广孝的吟唱,惊讶地说:“此岂释子语耶?”(《明史》)这哪是你一个参佛的人应该说的话?

当姚广孝被选为十位僧人要陪伴王爷时,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机。

他用一句话成功引起朱棣的休息,《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他冲着朱棣小声说:“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

朱棣为燕王,这王字上面加个白,不就是皇上的皇么?朱棣当然有征服天下的雄心,可当时太子朱标还健在,只能说姚广孝很会赌博,看人眼光很毒。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因病而逝。朱元璋爱屋及乌,把皇位给了孙子,这让胸怀大志的朱棣大失所望。

朱允炆登基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削藩行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允炆将周王朱橚贬为庶人,流放云南。而后,朱允炆又雷厉风行地削去了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的爵位,将这些叔叔统统贬为平民,再无半点权力可言。

这时候姚广孝发挥作用了,他不断鼓动朱棣造反,朱棣很犹豫,说:“民心向彼,奈何?”姚广孝笑了笑,说道:“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意思就是说,王爷您不用担心这个,您若是起兵,是符合天意的,不用担心民心所向的问题。

朱棣同意了,姚广孝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

(一)召集人马,扩充军队

为了扩充军队,提高武装,姚广孝给朱棣出了不少主意,他要求朱棣马上召集人马,充实力量。什么流民、散兵游勇之类的,管他出身如何,先找过来再说。这样一来,朱棣的军队,很快就人数充盈起来。

(二)掩人耳目,锻造兵器

光有人不行,还得要有兵器。锻造兵器会发出响声,为了掩人耳目,姚广孝这个时候又发挥了他绝佳的聪明才智。

朱棣住的府邸是元宫旧址,非常深邃,姚广孝把练兵的地点安排在后苑,距离正门有相当的距离,这样就不会让练兵的声音传出去。然后,又挖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室。墙壁很厚,屋子四周还排列上很多的大缸,这似乎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不过,再隔音,敲打金属的声音也不会完全被过滤掉,姚广孝想了一个绝招,他在地下室的地面部分办起了副业,养了很多的鹅和鸭,每天鸭鹅乱叫掩盖了金属声。

(三)四年叔侄较量,这个军师立功很大

仅举几例来说明。

(1)在朱棣攻打济南城时,因为有铁铉和盛庸的配合默契,小小的一座济南城,花了几个月都没攻陷。军师姚广孝审时度势,认为军队已经疲惫了,气势已经不在了,朱棣应该班师回北平,另做打算。朱棣采纳了。

(2)建文二年(1400年)十一月,朱棣第二次南下攻城,开始时势如破竹,可是在东昌一战,朱棣军队伤亡几万人。还损失一员大将张玉。没办法只有逃回北平,士气低落。

为了挽回士气,姚广孝建议朱棣应该为第一忠勇大将张玉,举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

朱棣照做了,而且哭戏很感人,在葬礼上,哭得最哀恸的不是张玉的家人,而是朱棣。

叛军见了朱棣的那几滴眼泪后,人人义愤填膺,发誓要为张玉报仇。

(3)建文三年(1401年),朱棣第三次率军南下。

这次经姚广孝点化,朱棣不再执拗了,既然条条大路通帝都,何必在济南浪费时间,攻不下,掉过马头,径直挺向兵力薄弱的徐州。这个转变太大了,铁铉和盛庸等人想都没有想到,还在死死守卫济南。

也就是说在整个战争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姚广孝的几句调拨,让朱棣几次转危为安。

朱棣攻下南京后,很多老臣骂他是乱臣贼子。朱棣大开杀戒。凡是反对朱棣登基的人,没有一个幸免于难。

齐泰、黄子澄和练子宁以死殉主。这时候,姚广孝告诉朱棣,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一定要招降方孝孺。

可是方孝孺拒绝了朱棣的任何要求,朱棣一怒之下灭了方孝孺十族。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唯一一次规模涉及十族的灭族惨案。杀了几个月,前朝的忠臣义士差不多都给杀光了。

当然朱棣也是奖罚分明,为了表示对军师的回馈,朱棣封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兼任太子少师。姚广孝的官职,属于正二品,可见朱棣非常感激他。

永乐二年(1404年),太子少师姚广孝衣着光鲜地回乡省亲。他是朝廷重臣,一路上都受到地方官的热烈欢迎和奉承拍马。回到家乡,却大受打击。

唯一的姐姐拒绝见他,原因很简单,姚广孝是个助纣为虐的人。

而且,他年轻时的好朋友王宾也关着门不愿相见,因为姚广孝的富和贵来得都不正。

故乡的拒绝给姚广孝很大的打击,自此以后,他白天穿官服,照样上朝,晚上就换上僧服,吃斋念佛。这些年来,姚广孝拒绝了朱棣无数次的封赏,一个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朱棣还时不时去探望他,与他谈国家大事。向他咨询意见。

永乐十六年(14),姚广孝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临终前,请求朱棣放过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因为朱棣那么多年,一直不相信朱允炆死了,谣言说主录僧溥洽将朱允炆送到某个安全的地方,藏身之地有很大的可能是在寺庙里,因此溥洽倍受折磨。

为了查到朱允炆的下落,朱棣花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心力。在这整个过程中,有无数人被冤屈致死,有无数人被秘密杀害,无数的人被秘密终身监禁,溥洽就属于被秘密终身监禁的一员。

凡是涉及明朝这一段历史的相关文献都没有记载朱棣是怎么审问溥洽的,也没有记载溥洽遭到了怎样的刑法,因为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

而姚广孝临终却告诉朱棣放了溥洽,而朱棣选择信任了姚广孝,姚广孝之所以敢提这一要求,就是告诉朱棣,溥洽出去后,不会为朱棣的统治带来麻烦,否则姚广孝就不会劝朱棣放了溥洽。

永乐十六年(14),姚广孝安然死去,因为朱棣答应放了溥洽。死后,朱棣追赠姚广孝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

姚广孝的一生,有过追求,也有过梦想。可是,天意弄人,梦想成功后,他就开始背负起悔恨活着。也许,直到死了,他仍然有着很多恨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