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孩子患抑郁症 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应该找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

孩子患抑郁症 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应该找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

时间:2023-09-26 22:35:33

相关推荐

孩子患抑郁症 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应该找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内心火急火燎,查阅资料想弄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结果是:不查资料还好,一查资料,家长惊慌失措:孩子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于是乎家长乱了方寸,有病乱投医,多方打听哪里有高人能够治疗孩子的问题,是去医院还是去找心理咨询师,自己拿不定主意。该找什么样的咨询师呢?什么样的咨询师是适合你的或者孩子的呢?

云尔老师

这里我再次强调:如果孩子不是出现长时间情绪低落,这个时间可以以一个月为期限,自残、自杀、长时间饮食、睡眠混乱、与世隔绝等严重的问题,我不建议就医。为什么,我的观点是:对于相对轻度的心理问题,家长和患者宁愿相信这是人们成长过程的一个插曲,一点波折,而不要认为是大难来临。

宁愿相信孩子根本没有心理问题,而不要相信孩子真有心理疾病,就和现在对待罪犯一样:疑罪从无!这当然不是掩耳盗铃,也不是唯心主义,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泛化”,什么意思呢?举例子来说:有很多人怕蛇,可是,当他们见到一根彩色的绳子的时候,或者花纹类似蛇的图案或者衣服,他们都感到害怕,这就是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人因为将其他疾病误诊为癌症,导致担心受怕抑郁而死。心理疾病往往受到一些暗示性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字说明的深刻影响。

有一位家长这样说了他孩子的问题。孩子有同性恋倾向,于是他去找一位心理咨询师,而这位心理咨询师对孩子的同性恋倾向给予了支持、认可,认为同性恋没有什么丢人的,大胆承认就是了,现在有些国家法律对同性恋给予保护。这位孩子在咨询师那里出门就和家长干起来了,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家长对此非常绝望!

现在这个社会,心理咨询师鱼龙混杂,之前是什么人考个证就能当心理咨询师,就敢给人把脉,真是害人不浅啊!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到我们这里搞讲座,说:各位你知道心理学有多么神奇吗?回家你对着自己家的两盆同样的花,每天大骂一盆花,而表扬另一盆花,过几天,你看看被骂的一盆花是不是蔫儿了,而被表扬的一盆花是不是会长得更加旺盛了呢?这个我真的没验证过,不过,网上确实有这种言论在流行。而接下来她继续说:大家双手合十,闭眼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你不断地说:左手长右手短,然后睁开眼,大家看看是不是左手变长了,右手变短了?这简直就是XX,让这样的专家充斥学术界,简直就是一种耻辱!有些所谓大师把封建迷信带入心理学,甚至于把心理学等同于神学,这种大师真是害人啊!

在咨询我的家长和患者中,有很多人在北方某大学著名心理咨询中心进行长达两年的心理咨询没任何作用,还有西部一个著名医院,长达两年的心理咨询,孩子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对心理咨询非常抵触。为什么?孩子说,每次心理咨询,咨询师都是不断地去揭孩子的伤疤,让孩子痛苦不堪。更有一位南方咨询师对催眠术情有独钟,本来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通过催眠术,终于找到了问题根源,是因为小时候爸爸对自己的一次体罚造成的伤害,于是乎孩子从此对爸爸恨之入骨,导致父子关系更加紧张无法修复。更有甚者通过催眠术,不断重现女孩子被性侵的场景,让女孩身心备受摧残。

还有一些咨询师和心理学者把国外心理学者创造的“原生家庭”搬到中国,乐此不彼,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讲:你的这些问题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更加通俗的讲:就是你爸爸妈妈造成的!好嘛,这句话现在几乎充斥着国内的心理学界。问题来了,你把孩子的心理问题的根源追溯到家长那里,你是帮助这个家庭解决问题呢?还是让孩子更加痛恨家长,把这个家庭逼进水深火热之中?

很多孩子的问题不排除是家长的原因,但是,我们的应对方式和方法与国外绝对不同,因为我们的家庭传统和国外不同。就像在美国买的电器是110V电压,我们国内民用电电压是220V,美国的电器不能来中国直接用是一样的道理。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不管你是在何时何地,你都和你的父母密切相连。父母和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你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了,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和侍奉父母作为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西方人却不同。子女一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子女一旦独立了,对父母的事情也就不再理会,更别提赡养父母了。

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在购物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人如果是一大家子去购物,给小孩儿买东西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已经独立的孩子认为为父母付钱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形,已成年的子女抢着为年迈的父母付钱,双方抢来抢去争个半天。

但是,西方人却不同,父母和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甚至有些小孩儿买东西也得自掏腰包。用他们帮助父母做家务时挣的零用钱来支付。

曾经一位在国外的中国店主这样说过。每当我伸出手接过比柜台还矮的小孩儿从口袋的钱包里取出钱币时。心中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难过,真想责问站在一旁的家长为何不掏钱?

如此可见,西方人是如何培养子女的自立精神的。那些已成年的子女在金钱上和年迈的父母,同样经济分明,年迈的父母从干瘪的钱囊中抖抖嗦嗦地掏钱时,他们却心安理得,丝毫不为所动。

也许,有的人读到这里时,会感到非常惊讶。在西方国家,这是真实的。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 一人得道,全家升天”的中国传统有天差地别。

有一位在英国定居多年的女士这样说:外国父母没有像中国父母这么宠孩子的,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是全用分数来衡量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早日独立、哪怕是很小的孩子都要学会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在学校也是从玩中学知识,只要孩子有了进步,家长就表扬鼓励,这样孩子才会进步,也尊重家长。

中国家长的欲望和要求太高,有了一点点进步还不满足,总要同分数最高的孩子比较,这样反而会打击自己孩子的积极性。我是在英国读书、成家立业的,我的丈夫是英国人,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18岁离开父母了,我们夫妇都是英国学校的老师,我们对孩子也是基本上这样,如他有问题会同我们商量,我们可以给他点建议供他参考,孩子工作、结婚、买房子是不用父母操心的。很多英国人的家庭尽量每个星期天能够在一起午餐,如果孩子工作地方远就不必要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像是好朋友。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现代心理学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传统和家庭观念基础上的,这与中国文化传统和家庭观念大相径庭。他们的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流程和方法又怎么能适合中国的家庭呢?

我的观点是:中国人应该有适合我们中国文化传统和家庭传统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流程。孩子的问题确实是有家长的原因,当然也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我们没有必要对孩子的问题追根刨底的一次次去触动孩子的痛点,我们需要展望未来,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需要抚平伤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帮孩子、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关于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前面我讲了很多,大家可以去看我曾经讲过的内容或者文章。

今天我要说说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疏导的理念。几乎所有的咨询师都遵循这样一个流程,当然这也是咨询师资格考试要考的内容:就是咨询师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之外,不能与患者以及家属交流接触。就像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医院里看完病和患者不能再有联系。就如同我们原来一些商家那样,产品售出概不负责。

在日本,有一天一位留学生开着丰田车去超市购物,从超市出来发现一个老人在细心擦拭他的车,他想这老人可能是一位乞丐,但仔细一看,他衣冠楚楚、气质非凡。当他走近丰田车时,这位老人深鞠一躬说:“感谢您使用丰田车,作为丰田人我有义务为您擦车。”一个已退休老人,对自己公司的产品竟有如此浓厚的感情。这就是丰田文化,一种扎根于丰田人内心深处的精神信仰。

有些问题太复杂,任何一个心理问题都不能找到同样的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就有人深深陷入自己构想的幻觉中无法自拔。我认为挖掘问题根源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现在的问题我们要学会应对引导,让他摆脱困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非常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非常必要。

我女儿一直问我说,爸爸,你和患者家庭超过了咨询师和行业规则,是否错误?我觉得,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咨询应该是咨询师必须成为患者家庭的隐形家庭成员,才能帮助整个家庭摆脱困境,这是一个长期过程,甚至是终生的帮扶。只有理解了患者家庭,才能做到恰当的指导和帮扶,所有公开的案例,都是经过修改润色的文章,没有太多参考的价值。

我再次强调我的理念:心理咨询师要成为患者的家庭隐形成员,你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活力。你就是那颗定海神针,让这个处于慌乱的家庭稳定下来,带他们走向正常生活。不要把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当成医生和患者关系。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就请你再来和我交流,我告诉你应该怎样应对孩子的问题。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里。我是云尔,欢迎您继续收看《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感谢你对云尔老师的支持,别忘了点个赞哟!再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