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担当实干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7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担当实干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7

时间:2023-09-30 18:49:08

相关推荐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担当实干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7

担当实干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7周年走笔①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安远县凤山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建设1000亩蔬菜基地,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图为记者近日航拍的该基地一角。郑敏 记者刘青 摄

赣州,是一片有着浴血荣光的红色土地。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是一代代赣南儿女的梦想。

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是《若干意见》赋予赣州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赣州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减贫进程不断加速。

放眼今日赣南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基础到精神风貌、从现实动力到长远后劲,都发生了破茧成蝶的巨变。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全市上下感恩奋进,担当实干,用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样板,将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立下愚公志 向区域性整体脱贫发起总攻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孙观发家最近门庭生辉、很是热闹,来来往往每天不断有人到他家做客。一进门,就能看见习近平总书记到访他家的照片和全家人的“光荣脱贫证”。

5月20日,亲临赣州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同孙观发等乡亲亲切话脱贫。“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总书记的话让孙观发终身难忘。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烈士后代深知,正是党的好政策让乡亲们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孙观发妻子患病去世后,家里欠下20多万元债务。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他与村里94户贫困户一起实现整体脱贫。土坯房变小洋楼,臭茅厕变卫生间,屋顶装上光伏发电板,还盖起6亩蔬菜大棚,去年全家收入逾7万元。

幸福的花朵开在孙观发家里,也开在无数赣南老区人民的心中。

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的赣州,由于战争创伤大、历史透支多、底子薄基础差等原因,一直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老区人民最大的期盼,莫过于同步全面小康的如期而至。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7年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围绕“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等五大战略定位,《若干意见》为赣州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为赣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江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赣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立下愚公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向区域性整体脱贫发起总攻。

这是一盘庞大的民生棋局。

赣州构建起四级书记一起抓、部门行业合力扶、扶贫单位倾心帮、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包的攻坚格局。全市932个贫困村每村安排1名县处级干部挂点帮扶,选派3519名市县乡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建3468支驻村工作队,选派驻村工作队员9500余名。层层联动的帮扶机制覆盖到最贫困的山村,确保人员到位、责任落地。

这是一份厚重的责任担当。

扶贫政策到不到位、工作落不落实、资金管理使用规范不规范,要看干部作风实不实。赣州科学制定脱贫攻坚职责清单106条,对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不力的地方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综合督导、巡察“回头看”等方式,让各级干部真正将扶贫脱贫的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行走赣南大地,民生之变可触可感。7年来,赣州累计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近300万农村人口实现安全饮水和稳定用电,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上水泥路,赣南苏区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

至底,赣州累计脱贫176.02人,贫困人口减至18.86万人,实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底的26.71%降至2.45%。继瑞金去年先行脱贫摘帽后,今年4月下旬,会昌县、寻乌县、安远县、上犹县、石城县、南康区等6县(区)正式脱贫摘帽。

下“绣花”功夫 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扶贫,赣州在体制机制、脱贫路径等方面积极探索,下足“绣花”功夫,一条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精准扶贫新路延展向前。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赣州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小组评议、村小组公示、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村委会公告的精准识别“七步工作法”,常态化开展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回头看”,在已脱贫户中找“错退”,在非贫困户中找“漏评”,对贫困人口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全南县大吉山镇贫困妇女谭义连身患重病,丈夫早逝,儿子残疾。因其女儿和儿子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镇里对其作脱贫处理。扶贫干部曾桥明发觉事有不周,对其情况重新进行核实,原来,房产证虽然落的是谭义连儿子的名字,实际上为其女儿所居住。最后,镇里认定谭义连家还符合贫困户的条件,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获得通过。

对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赣州实行靶向施策、对症下药,一张解民之难、治民之贫的民生关爱大网加速织就,让贫困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健康扶贫“除穷因”。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民政救助的基础上,为全市所有城乡贫困人口购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先行先试构筑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大幅下降,90.87万人次贫困群众因此受益。

“住院13次,治疗总费用4.38万元,最后我只需要付3550元。”石城县横江镇横江村贫困户刘继洪感怀道,是“四道医疗保障线”让农民告别因病致贫返贫。

——产业扶贫“换穷业”。全面推行“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的“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覆盖带动100.76万贫困人口发展脐橙、油茶、蔬菜、光伏、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通过“政府+金融+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

在赣县区南塘镇都口村,村民将自家林地入股油茶基地,前4年获得每亩15元保底分红,第5年油茶产果起按基地年收益的20%分红,加上在基地务工所得,平均每户年增收可达8000元以上。

——就业扶贫“断穷根”。紧扣“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搭建转移输出、扶贫车间、扶贫就业专岗、就业扶贫产业基地、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就业扶贫六大平台。全市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3156名,带动9950户贫困户就业;扶贫车间基本实现市内乡镇全覆盖,帮助贫困劳动力人均月增收1741元。

对孔、穿线、连接正负极……在信丰县安西镇朝阳聚声泰电子扶贫车间,贫困户罗学英不到30秒就完成一件电子零件组装。“每月近2000元稳定收入到手,在家门口工作还能兼顾家事和农活,真的很知足。”罗学英说。

——安居扶贫“挪穷窝”。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在全国率先建设“农村保障房”,兜底解决近1.74万户农村特困群体安全住房问题;创新推出整治“农村老人住危旧房”的措施办法,采取与子女合住、修缮加固、拆旧建新、入住养老机构等方式,实现农村老人住房安全。

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三观村七旬老人谢厚锦一直借住在亲戚的老房子里,今年春节他搬进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农村保障房。两室两厅的新房有50平方米,生活用品全部配齐,直接拎包入住。谢厚锦说,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中。

脱贫可持续 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贫困群众缘何贫困?除了多数是因为没有整体发展思路,缺少资金、技术和致富带头人外,也有一些是受困于“等靠要”等落后思想。针对于此,赣州把扶智、扶志、扶德、扶勤和感恩奋进教育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让贫困群众不仅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大余县浮江乡车里村村民李长生曾是全村出了名的“懒汉”,扶贫干部通过生活上关心关爱、思想上耐心引导,让他下定决心改头换面。在“产业扶贫信贷通”的资金扶持下,李长生将组集体荒废已久的鱼塘利用起来养鱼,又苦心钻研养鸡技术,在自家山上养土鸡。如今成功脱贫的他逢人便说:“是好政策、好干部让我家变了样,我要感恩奋斗,再接再厉。”

“驻村不取代、帮扶不包办”,带着这样的扶贫理念,赣州扶贫干部加强对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群众自力更生、求新求变;带领群众共同谋划脱贫思路、一起破解发展难题,帮助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过上更有质量、更有尊严的生活。贫困户相互“攀比”帮扶慰问品、争当低保户、等人送小康的现象少了,矢志自强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赣南老表唱响了自编的新山歌:“又见苏区好作风,结对帮带联群众;送宝送暖送新屋,粘心粘肉铭恩情。”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一系列“智志双扶”措施在赣州落地。“扶德扶志、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脱贫攻坚“乡村夜话”、“金融夜校”等活动,让群众学政策、兴产业、铭党恩。“增收激励法”、积分兑换“爱心超市”、贫困户“五星创评”、村民道德“红黑榜”等做法,让群众增自觉、鼓干劲。乡风文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赣南新妇女”运动,让好习惯、好风尚蔚为风气。贫困群众志气鼓起来了,自我发展能力强起来了,脱贫攻坚真正从“输血”走向“造血”,确保了脱贫成果的可持续。

要实现长远脱贫,必须把巩固壮大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和实效。

赣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致贫返贫预警机制,利用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对脱贫户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加强返贫问题研究,解决共性和倾向性问题。已脱贫摘帽的地方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

结合“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赣州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着力补齐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短板。各地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空心房”整治、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出一批特色小镇和示范乡村。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农村新画卷正在绘就,成为铺展在赣南大地的靓丽风景。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赣州聚焦140个深度贫困村,紧紧围绕突出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在新增资金、项目、政策、服务上予以倾斜,全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在底4个未脱贫的县(区)全部摘帽。同时,扎实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向着“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目标铿锵进发。

“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随着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力度不断加大,981万赣南儿女的美好未来呼之欲出。(张惠婷)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担当实干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7周年走笔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