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第二届“我爱家乡”汕尾市中学生作文比赛获奖作品(高中组一至三等奖)

第二届“我爱家乡”汕尾市中学生作文比赛获奖作品(高中组一至三等奖)

时间:2021-10-05 17:05:38

相关推荐

第二届“我爱家乡”汕尾市中学生作文比赛获奖作品(高中组一至三等奖)

薄雾一点点消散,透过密密匝匝的广告牌,依稀可辨那独具特色的骑楼建筑。随着店铺相继打开,地摊早市悄然消失,小城开始喧腾忙碌。奶茶店、蛋糕店、杂货店、钟表行、电器铺、药铺,衣服、化妆品、饰品……大街、马街、乌暗街、迎仙街,这里足以媲美任何一座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

美食是陆城永恒的主题。你瞧,“南堤小吃一条街”从早到晚,各类特色如咸茶、姜醋蛋等小吃,应有尽有。还有东海影院的炒卷粿、五果汤,河边的番薯粥、咸蟹、咸虾蛄,人民路的烧蚝、烤鸡、烧鹅、八宝鸭,水门仔的炒粿条、柠檬鸭,马街头的糯米兜、水龟,东风小学附近的碗仔粿、菜包粿、虾粿,贸易城的汤圆、甜面猴……加上各种传统节日特色食品:甜粿、龟仔粿、发粿、红印粿、薄饼、笋虫仔粿、糯米糍……日常餐桌上,海鲜、肉禽、菜蔬、水果的品种琳琅满目,单说名号就已诱得口水直流。但最暖的仍是家家户户清晨那一碗热腾腾的白粥配菜脯,人间滋味特别朴实与悠久。

美丽传说

摸着迎仙桥栏柱上精致的含苞莲瓣,“仙桥映月”永远美丽动人。古老的传说追逐着正字戏一起“咿嗳啊咿嗳——”

“远古以前,东海滘这个地方是没有河的,当然也没有桥。西北一带山高林茂,蛇虫虎狼甚多。其中有一条大金蛇,千年修炼,得道成龙,无奈天规难违,登不了仙界,忧郁度日,愤懑之下,时不时掀点风吐点云,搞得人间天昏地暗,大雨滂沱。有一年夏天,这孽龙玩过火了,一连数月大雨倾盆,导致山洪爆发,地泉突涌,洪水浸没田野村庄,洼地形成了一条大河,将原来连在一起的大地自东向西隔成南北两边,经此劫难,百姓苦不堪言,终年为水患所害。适逢八仙过海东渡,路过此地,见此情境,愤慨不已,吕洞宾一拐杖敲在孽龙头上,曹国舅一掌把它按在地上,韩仙子把它的龙须拴在树上,众仙乘势坐在龙身上。求饶的小孽龙决定将功补过,伸展龙身化成山脉,固这大河南侧的洼地,从此就龙模龙样地守卫着东海滘这块福祉,等候神仙再次经过。”

你看!龙山、大湖山、飞鹅山、福字山、白石门山、狮仔嶂,这些山连起来,不正是当年的龙身所化吗?你听!后壁洋、鲤鱼潭、月眉町、龙须井、金带巷、金龙巷、七星池、迎仙桥,这些美丽的名字不正印证着这动听的古老传说吗?

红色龙韵

抬头望向右前方的龙山,电视塔巍然矗立山尖。“龙山中学”自清朝乾隆七年建立至今,多少场风雨洗礼,她却安然如素,永远洋溢着只属于她的青春气息。诚如学校所藏文献《文昌阁碑记》所言“夫乃今知陆丰之山川鼎秀,士民恬熙日起,而大有功,且方兴而未艾矣。”一方沃土养育陆邑俊才,一代代青年踏着青石板一级级向上、向上——

这里,镌刻着张威烈士就义前的英姿;这里,留下多少地下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的足迹;这里,到处充溢着那黑暗时代志士勇将们不屈的呐喊……革命的龙山、英雄的龙山,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昌盛,烈士们不惜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一曲曲悲壮的乐章。他们浩气长存,永垂青史。“文章华国、科技兴邦”,今天,这一方热土,更是莘莘学子向梦想出发的集结地。英雄树高耸笔直,枝干亭亭耸碧霄,木棉花绿了又红,如实记载着每一道年轮的噼啪作响,硕大的花骨朵儿傲立枝头,就等着春雷一声令下,再次宣读时代新篇章。

文化新域

似乎在遥相呼应,陆城北堤河岸的木棉也毫不逊色。

新落成的“陆丰市文化中心” 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大部分组成。浅灰色的屋顶映着阳光闪闪烁烁,老榕树沙沙奏鸣,树叶拥抱着微风四处摇曳,落下一片片斑驳的倩影。回想起广场边的老图书馆,破旧的铁栏杆,积满灰尘的楼梯,几只蜘蛛在角落搭网。借阅室的书四处狼狈推挤,书页隐藏一股淡淡的霉味。而新图书馆,宽敞、明亮、洁净。一楼大厅矗立的海浪形雕塑作品《我们》,意在赞美陆丰人民伴海而生却不惧风浪的勇敢与毅力,“我们”启航出发,联结更多“我们”的美好心愿。大厅里的钢琴、抽象巨型背景墙、墙上挂的艺术画,这些设计让文化馆别具一格。正在大厅展览的“共筑中国梦·共创文明城”陆丰民间工艺精品巡回展更让人惊叹。麦秆画、贝雕、金属雕、木雕、根雕、竹雕、海柳工艺、风筝、剪纸、扇画、花灯……琳琅满目,不得不让人由衷赞叹这些能工巧匠和这耐人寻味的独特民间文化。

移步楼上,借阅室安谧恬静。浅灰的桌子,浅绿的凳子,学生、小孩、老人,每一个低头者都游曳在眼前书中的世界,一列列书柜前有各种姿态的翻阅者。用力深呼吸,一股书香自醉人。

文化中心的游乐场,传来阵阵欢呼,从早到晚,这里永远是孩童的乐园。当太阳在西边缓缓坠落,陆城笼罩在一片暖橙中,灯光开始亮起,文化中心在一片斑斓中奏鸣夜晚的篇章,黑夜总给人带来轻松。阿嬷们在文化广场聚集,音乐响起,鲜红的上衣在风中飞舞,迈着律动的舞步,在她们专属的舞台大放异彩;少年脚下的滑轮发出绚烂的五彩火光,在庄严矗立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四方大石墩前的阔埕追逐嬉闹;白天忙碌的人群三三两两悠闲踱步笑谈,阵阵桂花香陪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红色圈环语录牌,守候这一片幸福的港湾。

沧海桑田。东河水波光闪闪,缓缓向东,陆城故事娓娓道来。站在陆城中央迎仙桥上读你昨日今朝,我只想轻轻对你说一声:“我爱你——家乡!”

高中组二等奖

家乡有月亮 叔婆有油柑

陆河县河田中学高二(9)班 朱春晴 指导老师 罗方永

吱——,一声声蝉鸣,响彻村子的整个夜晚。

倒一杯番石榴叶茶,搬着小木竹椅,所有的小孩聚在月光下,听阿叔婆在那里讲:“月光光,照四方,拗牛眼,荔枝香……”

月光如水的夜被一群孩童打破。他们正缠着阿叔婆给他们唱刘三姐,有的人要听这个,有的人要听那个。为了安抚他们,阿叔婆就发明了一个方法。

“捱(我)现在就念,点到谁就先唱他想听的哈!”所有的人都很崇拜阿叔婆,便个个俯首而听,安静下来,澄澈的眼直直地看着阿叔婆的手。“点指囊尼,桃花荔枝,三角四棱,除开哪一枝!”阿叔婆的手停在了一个小女孩面前,便柔柔地拉她过来:“阿玉嘛,你个刘三姐想爱(要)听嘛该(什么)?”阿叔婆轻轻地刮刮叫阿玉的女孩的鼻子。阿玉在家族女孩里排行第三,所以大家都叫她刘三姐。

女孩不知道要怎么说:“听……听……那个读书老哥和刘三姐的那个!”

阿叔婆笑了笑,月光抚着她被岁月划伤的伤痕,她亮了亮嗓子,唱了起来。那歌声像是村子无边凉夜里的一朵花,带着沧桑,却没有哀伤。

阿叔婆是阿玉叔公的妻子,叔公命数不好,在一次外出打工时意外死亡。当时所有人都乱了套,叔公是家里的顶梁柱啊!可是阿叔婆却很镇定,很麻利地处理好叔公的丧事,一个人风风火火地撑起了生活,顶替好了叔公的位置。当时村子里的人合伙给她凑了一笔生活费,她一概拒收,并且一家家地去感谢。

有一次阿叔婆的娘家人来给她送吃的,并且要阿叔婆再嫁。阿叔婆吼着把娘家人赶了出去,坚决表示不再嫁。

夜里,阿玉便看到阿叔婆拿着叔公的遗像,又哭又笑地,总是含糊不清地说一些她听不懂的话。

但第二天阿叔婆又早早地起来给每一个孩子们做早餐。附近一片的青壮年父母亲都外出打工了,就像她的五个儿女一样,没有一个留在她们身边。所以她心疼这些孩子,经常照顾他们。那时候没有零食,她便经常到山上去摘一些果子。像是松子啊、青梅啊、油柑啊什么之类的,其中阿玉最喜欢的便是油柑了。油柑是家乡特有的,入口酸苦,回味无穷。就像是阿叔婆这个人一样,一身酸苦,却还是愿意把甜味留给每一个人。每次摘给孩子们油柑的时候,阿叔婆会拉过阿玉偷偷多塞给她几个说,“捱(我)偷偷给你,你就不好告诉别人喂嘿!”

每个孩子吃在口里甜在心头,其实想想也是很甜的一件事了,因为这样的戏码除了在这种地方,再也没有人能找到第二个地方去上演了。

每到中秋前,阿叔婆就给每个孩子做纸灯笼。她白天在门槛边坐着,眼睛看着那群孩子,布满皱纹的手却可以轻巧地拿着细竹篾绕来绕去,很快做好了支架,然后用浆糊把宣纸糊上,一切就等那个月圆之夜。

到了那天,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拿着自己心爱的灯笼,然后跟着阿叔婆去洋田里玩。一时间这个漆黑寂静的村子变得热闹灯明,到处都是移动的“星光”,在这样明亮的月光下,那些光就是游走在村子里的星星。那金色的洋田呀,月照摇金,月拢流银。

后来有一个中秋,阿玉的父亲告诉她,他们一家要去镇里住了,那天晚上阿玉挑着灯笼跟着阿叔婆。那金色的洋田啊,依旧是月照摇金,月拢流银。

很远的地方正放着烟花,那烟花美得把天装饰出一片五颜六色。阿玉稚气地问:“阿叔婆,妈妈说别人过中秋节都放烟花,为什么我们村没有啊?” 阿叔婆告诉她,去到了镇上就可以天天看到烟火了。

阿玉看着阿叔婆的脸,阿叔婆背后的月亮又圆又亮,但冰冷的月光照不到她的脸。阿玉说那烟火一下子就没了,阿玉想和阿叔婆一直在村子里看月亮,吃油柑!阿叔婆笑笑,拢过她的头发,温柔的目光就像那晚的月光。

知道阿玉要走,那天晚上阿叔婆一个人夜里上了山去摘油柑,半路下山时却把脚摔伤了。

但阿叔婆第二天依旧早早地起来给阿玉做早餐,并把一大包油柑全给了她,也不顾其他小孩哭闹。阿玉已经忘了要和阿叔婆看月亮的事,只是开心地拿着那些油柑向其他孩子炫耀,然后坐上了向烟火驶去的摩托车。

后来阿玉搬到县城了,每到月圆之夜,就想起和阿叔婆在一起的日子。她咬着酸酸的油柑,手在纸上轻轻写着:月光光,照四方……

我脑海里忽然闪着阿玉家乡的那个又大又清明的月亮,所有的竹木椅还在,茶已经凉了,那里一个人都没有,没有一个女孩和阿叔婆说想看月亮、想吃油柑。

正想着,一阵风吹凉我的思绪。恍然惊觉,阿玉竟是自己。

高中组二等奖

恋你,于朝夕于点滴

海丰县林伟华中学高三(12)班 许翠凤 指导老师 彭伊莎

我知道,你赛不过苏杭,争不过齐鲁,亦比不过天府;没有丰饶的物产,也没有为你吟诵的诗篇。你仅是一个小山村,你环抱着水,你是平东镇的新平村。你不喧嚣,故我爱你的安谧;你喜和谐,故我爱你的朴素。

闻·风中的秘密

铁犁破开土层的瞬间,土壤的香气混合着草香躲进你的吐息里,化作微风,与我的呼吸缠绕,那是你藏在风中的秘密:你到过邻家阿婆的矮墙,卷来毛桃根的药香。还窜过奶奶的灶房,哄来吹米糕的甜香和炒花生米的咸香,并且不忘带上一丝擂茶清香,勾得人馋虫四起。而同样被勾来的还有八哥和白鹭,落在农人身后新翻的土地。农人一个转身,惊得鸥鹭翻起阵阵白浪。

尝·味蕾的回忆

茶杵飞摇,茶香正浓,放牛的爷爷也该回家了。我尤爱站在檐下台阶盼着爷爷,盼着他归来时带着的一草帽兜菍子,因着贪恋它的甜而将牙齿和手指染得紫红;有时是一串酸藤子,或一把挂着盐霜的杨山白,它的酸让人双眼微眯,眼底发涩,却乐此不疲。大山庇护着村庄,又奉以山果满足孩童的贪嘴。时光静静发酵回忆,将这酸甜或酸涩酿成一代人味蕾的记忆,哪怕多年后提起家乡,舌尖好似有一种果香在萦绕。

听·绵长的声韵

我听过你的声音,柔婉却极富感染力,北方音调高亢的唢呐在这却能被吹出绵婉的曲调。白字戏特有的唱腔和着鼓点的节拍在夜空中弥散,演员身姿流转,三五步踏遍万里河山,顷刻间已筑千秋事业。华灯下,一出《康王登基》正在上演。曾经的我并不懂戏中所唱,却独爱听那婉转的曲调,铿锵有力的节拍,一柔一刚,唱出家乡人的温厚与正直。

触·掌间的讲述

花碎满地,不失其色。木芙蓉年年盛放,台湾相思簌簌落下,掌心柔柔的触感在讲述村庄的温柔;坑洼的井台、淡青的墙面、斑驳的老树在讲述村庄的沧桑。我指尖掠过清凉的溪水,触到细腻的沃土,那是村庄存在的根本。爷爷那半人高的麻竹烟杆,手掌的常年抚摸使它表面油亮光滑,调皮的我总爱偷偷学着爷爷的样子去吹,却总吹不出应有的“咕噜”声,爷爷这时会用他那粗糙的手掌抚过我的脸颊。我透过掌心,触到了一代人的辛劳。

看·岁月静好

我看过你的美,没有风华绝代,却也岁月静好。一如村口的老榕树,长藤落地扎根,任往事在苍老的藤蔓上打结。婶婶们飞针走线,缝补日出日落的心事。爷爷辈们躺在树荫里摇着蒲扇,泡上一杯酽酽的石榴叶茶,将日子染成红色。阳光像河水一样,缓缓从这里、从屋檐下流过,洗濯着生活和杵在门边的锃亮的锄头,将天空洗成暖色调,衬上越来越亮的村庄……

尾声

燕子飞罢万千山河,终会恋着檐下那个巢。哪怕现在搬出了山村,父辈仍留着那个村落,留着那片相思林,留着那座戏台,年节不忘请来戏班子,除夕那天不忘多买一副春联、一挂鞭炮。他们恋着,家乡那平淡的朝夕;我更恋着,家乡那朝夕的点滴!

高中组三等奖

柔情山水 红城韵味

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高二(4)班 陈润泽 指导老师 涂显亭

海丰是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鱼米之乡。彭湃、彭士禄、陈炯明、马思聪、钟敬文等都是出生在海丰的名人。此外,海丰的农民运动更是为海丰的历史增添了耀眼的光彩。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90周年,我想借此,歌乎“南海物丰”,咏乎柔情山水,以表悠悠乡情。

山间微风,撩动心弦

浅池生芳草,高树啭啼鹃。问君欲何往?千山我独行。

惊觉,春已来临。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阴。”微风轻拂幽林,枝叶因风而起,随风而舞。淡淡的芳香从山间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沿着石板路而上,阳光透过枝叶的罅隙,落满一地春天。鸟儿在参差错落的树木间扑翅、跳跃,清脆明快的啼叫声里,偶尔三两只鸟儿掠过,一两只彩蝶飞舞。山涧沿着布满鹅卵石的河床潺缓流淌、曲折而下,流向远处,隐入密林中。林之荫荫,水之悠悠。驻足于浮尘之上,穿行于清风之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以求一份宁静。身处如此清幽之境,是一种多么柔美的惬意。

登上山顶,四面八方吹来的风轻叩心门,撩动心弦。眺望着山脚下静谧的小城,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别样的清新恬适。城外是成片的农田,正值初春插秧时节,远远望去,一片青葱般的嫩绿,焕发着勃勃生机,向更远处蔓延,消失在朦胧之中。

静谧的小城中,海丰红色革命的标志——红宫红场,正低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公着厝食白米,田仔耕田耕到死。农民啊,醒来!”

1927年10月,海丰爆发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海陆丰农民军攻打地方反动武装,于11月15日占领海丰、陆丰县城,夺取政权。在“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领导下,发起农民运动,烧田契、分土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农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如今,海城,这座凝聚了1600多年来几十代人劳动结晶的小城,这座历经沧桑、用鲜血浇铸而成的红色之城,正依偎着莲花山脉,迎着春风,沐浴着阳光,散发着如老酒般浓郁而醇香的魅力。

且依河畔,浅听风吟

一桥 一河 一镇

行走在石拱桥上,眺望远方,大液河静静地流淌,一位妇人在河边洗衣,眼前的景象再次唤起了我对乡村生活的点滴回忆。时间轴缓缓展开,旧时的画面一一浮现在眼前:几个小孩子在榕树下来回跑动、嬉闹追逐,两个调皮的小男孩在池塘边打水漂,却又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爬上番石榴树,把手伸向青涩的果实;老人扇着竹扇坐在树下乘凉,偶尔撒一把谷子喂鸡;农民荷着锄头,顶着烈日在田里劳作;妇人抱着孩子坐在小卖部门口,看着马路上偶尔路过的行人和车辆……多年过去,似乎一切都未曾改变,似乎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模样。

晚霞绚烂,夕阳尽染江湖色。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宏伟气象,也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但在夕阳映射下的大液河,却有着“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宁静致远。漫步河岸,秋风徐来,河面倒映着落日晚霞的碎影。倚着栏杆,聆听风的气息。细柳随风飘絮,拖着长长的树影,树下的青草间洒落着些许斑驳光影。一只白鹭从远处飞来,扑腾着翅膀,近乎贴着河面迅速从眼前掠过——这倒应了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风景。

夕阳一点一点地沉下去了,天色也一点一点地转暗,小镇里亮起了零星灯光。

云破月来,皓月高挂在东方的夜空中,星光如洒落在乌黑绸缎上的珍珠,点缀夜空。月光澄莹皎洁,柔和的清辉轻轻洒落,流淌心间,一种多么柔情的美!伴着星光月色,迎着习习秋风,河水潺潺。一份柔情,一缕惬意,且依河畔,浅听风吟,心境何不舒坦?

山间微风,撩动心弦;且依河畔,浅听风吟。海城,这座历经沧桑、用鲜血浇铸而成的红色之城,在徐徐清风中,熠熠生辉。

柔情的山水,红城的韵味。何时,才能再次陶醉于此?

高中组三等奖

味之浓时似故乡

陆丰河图中学高三(4)班 沈辉诚

岁月打磨的不是梦想、不是信念,更不是心中的泪痕。打磨的是游子登高眺远,无法穿透千山万水眼睛。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朵朵云彩,传递的都是故乡清脆的乡音。

——题记

我的故乡,是陆丰市桥冲镇一个叫白沙村的地方,她是孕育了许多代人的母亲。她,高山环抱起威武的姿态,无数条小溪为她增添色彩。

我的母亲,她简简单单,却蕴藏着深远的文化;她平平凡凡,却在梦中萦绕了多少游子想回家。

故乡味正浓

南方沿海的小镇,冬季少雨而干燥,却偏偏夹杂着冷,风一吹,裏了几层厚衣的他,也总忍不住地发抖,提起手中的行李,这已然是一年中农历的最后一天——除夕。他正回家与家人团圆。

这时,有一幅画面在眼前映现:门内的母亲正弯着身子在厨房里准备着除夕夜的团圆饭,放眼望厨房的两口锅都齐齐煲着,时不时冒泡翻滚,溢出食材的香浓,平淡的食物经过母亲的烹煮熬出浓浓的游子思归故乡情。

走过门口,未变的还是那股故乡情,门口的路标屹立了几十年,一到过年的时候,小孩早早换上了新衣服。

我如愿地回到家了,似乎我看见得是那高铁站中人挤人的壮观,似乎踮起脚尖也望不到人海的尽头。指示灯与提示音交错着,向左向右,一路上与各种人交错。行李偶尔卡顿在人海中,行色匆匆的人们来自天南地北,平地高原,无论与世界上哪个经纬度交织的点,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回家。他们如愿挤上了火车,但可丝毫无力不得,躬着身子,看着地面怕踩到别人的脚。春运的火车票,纵使是几个月或十几天前买的票,也难跃过人群,到达座位,索性就靠着能放下行李与个人大小的位置蹲了下去,过了一站又一站,时不时换个姿势重新小范围活动一下。即使春运的过程很累,可是人心中都有一个盼念——回家。似乎我是幸运的那个,暗自开心的同时又想起:尼采说过一句话“只要知道为了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一种生活。”太抵,迢迢千里,辗转几折,颠簸崎岖,一心向往,那个就是梦中的方向。走进一个生活大半辈子的家。母亲已经盛上了一碗鸡汤,他像一阵临春破冰的溪泉,失去了独在异乡的孤寒。

归途是没有含义的,因为他是游子的期待,但是却承载了为人羁绊的血脉相连。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帧珍贵的水墨晴画,永远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走过山山水水,走过流年岁月,游子的跫音无论落在何处,那一缕心头萦绕的乡思从不曾有半分的消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他是诗人笔中寄托相思的文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在一代诗仙李白笔中的月又是一番不一样的风景。而我望着故乡的月,心中又是一种不一样的起伏。

故乡的月,永远牵动着一颗游子的心,白得让人心碎,明得让人心痛,但在这人情的风风雨雨中,这种痛却是我永远的慰藉!

忆起明月,那年7岁,我与长辈同坐于村头的榕树下乘凉,老榕树已然成为村中的一份子。长辈们手拿蒲扇,似乎天气不热,也总爱像个智者一样。他们分享着生活琐事,年轻激励的“鸡汤文”孩子们只有插插嘴的机会,长辈们当然见怪不怪了一边静谈琐中事,一边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语言,期待着月儿的升起。

月儿她总是如同一个娇羞羞的新娘子一样缓缓升起。不喜欢热闹的我,只喜欢一个人惘意地坐在边边等待,等待,她是值得被期待的。8时许,月华已将她的柔情洒落大地,我细猜,月华仙子与其他仙子出来“散步”。她们行走在房屋上、草地上,她们轻盈的步伐似乎在唱着动人的歌曲,这一幕我不忍心中沉醉,我沉醉于她的柔情中,到了似乎忘我的境界。乡间的人们辛苦劳作了一天,都是早早地散场,迎接着新一天到来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听见了小伙伴嬉戏的秀音,我听见了长辈们感叹的吁音,我看见了月华仙子对我的回眸。“一袭红裳如光,明了天下”。

不忘故乡景

故乡,故乡的景,无限欢乐。

忆起故乡的景,小时候的依靠。现在因为忆着生活,它于我而言似乎已经失去浓浓的牵挂。它早已被我遗失在繁忙的尘世。它愈来愈远,离开它怀抱已久矣,无再认得我,无再呼唤我——未许我再踏上这片土地,故乡的那和蔼的南山她呼唤着我,许愿池中的乌龟也抬起头迎接我,那株百年梧桐树在我心中扎了根,犹记得那年雨落桐花念念不忘,唯独对它刻骨铭心。

花开无语,花落无门。那年杏花微雨,我在此地长大,一直待到黄昏,让人不禁感慨:夕阳西下,又重复许年,下次相见又是何年?辞去南山的怀抱,我独自一人走回家中,偶遇小时候的玩伴,在巷口那间咖啡店,那间原本为以前逃课的“栖息地”。谈尽往事,可能环境渲染,让我不禁感伤。讲罢,各自回到家。

又忆起那片风景......模糊的眼里故乡风采已不再,来来去去也是萧瑟的身影在徘徊。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当缆绳轻解,荡舟离岸时”,游子又远离起故乡的景。眼泪泛起串串涟漪,留下的不止是感伤。当汽笛声长鸣,又何止一声呼喊,“待到光阴一载时,已然再是重逢日”。

高中组三等奖

锣鼓喧天 梨园春色

海丰县红城中学高三(7)班学生 余海荣 指导老师 谭翠华 梁毓翰

南粤之东,善美之城,这里孕育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 、“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这里莲峰叠翠天地宽,红海湾畔渔舟唱,鱼米之乡鱼讯催,勇立潮头闯天下。听,锣鼓声起,梨园清歌!

海陆丰的锣鼓,澎湃激昂,催人奋进。其原始而又奔放,气势恢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千锤百炼,别具一格,魅力无穷。它既是海陆丰人血脉相通的情感符号,又是汕尾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曲牌“大开门”的奋进、“下山虎”的喜悦、“万年欢”的追求……锣鼓艺术更是与戏曲艺术无缝对接、浑然一体,海陆丰三大稀有剧种,是绽放在中国梨园中的奇葩,使得海陆丰的文化韵味更加浓厚。

“纵使当初不离故土执教鞭,此时也是满园芬芳遍桃李”。晚饭之余,锣鼓声早在祠堂前的戏台响起,几声“三把联” 土炮声似乎在召唤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戏开演啦!无论大人小孩,都会扛着长凳矮椅,从各个方向不约而同簇拥在戏台下:前排的大爷们时而拍手称赞,时而潸然泪下,看戏之人仿佛已成戏中角色。小孩们一会儿跑前排,一会儿溜后台,更要紧的是父母能否给些零花钱,买根甘蔗或者是棉花糖。跑累了,便依偎母亲怀里,假装正经地看戏……

“十月山村人谢神,梨园最好唱西秦”。这对来自“民间军师”黄汉宗的楹联,很好地诠释了海陆丰民俗的盛况。西秦戏,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剧种,从黄土高原一路款款走来,在海陆丰这片红色土地上,安了家,落了户,唱了300多年。,一出讴歌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民族危难关头、毁家纾难,宁死不屈、气节忠贞的新编西秦历史剧目《留取丹心照汗青》斩获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七个奖项。而文天祥的浩然正气,赢得了世人的崇敬。海丰人在明代就专门修建了表忠祠、方饭亭。“一饭千秋”的石碑依旧在诉说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散发着那一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海陆丰人的五坡正气。“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受其影响,投身革命;大革命时期,五坡正气蔓延海陆大地,农民运动星火燎原,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今天,五坡正气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海陆丰人,彭仕禄、黄旭华等肩挑共和国国防建设重担,成为共和国的脊梁。

擂鼓响咚咚......看,乌脸、白脸、正生......抖靠旗、翎子、髯口、拨水发......古朴、苍劲、雄浑、逼真......这是活跃在海陆丰地区的另一个剧种正字戏的武戏。一曲《古城会》,重现古战场。正字戏的艺术风格,不正是像海陆丰人民的热情与奔放么? 那个锣鼓喧天的地方,便是海陆丰大地。海陆丰“如一声春雷,一响天下知”。

正月新春来,睇戏睇虎狮;村前人唱曲,锣鼓喧天闹。听,大街小巷响起了白字戏的声音。“折得月中丹桂枝,得中省亲归故里。”这是海陆丰人民美好的愿望,时至今日,乡村演戏依然有祭祀与民俗目的所在。把欣赏白字戏与风俗联系在一起,自然也就达到了“人人共乐”的境界。

听,“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马思聪先生,正在拉《思乡曲》。“啊咿嗳”是马思聪幼年接触最多的音乐,其明亮而婉转的风格,对马思聪先生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纪念马思聪诞辰100周年,海丰将马思聪晚年在海外精心创作的大型舞剧《晚霞》改编为白字戏剧目《龙宫奇缘》,注入海洋文明和海陆丰特色,更好表达马思聪原作的内在意蕴和艺术风格,着力展示了海陆丰的文艺风情。

再听,这是海陆丰人民在唱《田仔骂田公》的声音:“咚咚咚,田仔骂天公......团结起来干革命,革命起来分田地......”这是“农民大王”彭湃闹革命,用白字戏调创作的民谣。梨园工会在这个时候诞生,《彭素娥》为彭湃的革命打下农民基础。这位“农民运动大王”走在田间,拿着留声机,播放着一首又一首农民们耳熟能详的白字戏,他不是普通的白字戏,他是革命精神在农村传播的媒介。在这片流淌过血与火的红色土地上,白字戏跟随一位生死于理想的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一声声渔歌归帆晚,一对对麒麟迎朝阳。锣鼓激越塑造海陆丰风骨;梨园深情演绎汕尾人风情。海陆丰这方热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民俗民风,数百年来,海陆丰的锣鼓未曾停息,宛如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着海陆丰人不忘初心、“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努力开拓、奋勇向前。

总编审:余小文

编辑:陈剑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