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0-03-19 18:00:40

相关推荐

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以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1.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衔接互动、相互连通机制。整合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实现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

2.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重点提高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补贴,适当提高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和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巩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加快提高保障统筹层次,提高保障水平,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间的差距。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逐步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3.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小儿苯丙酮尿症等重大疾病保障水平,适当扩展大病救助保障病种范围。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出院时同步即时结报,充分发挥大病保险的功能和作用。认真实施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困难群众因重大疾病无力救治等责任事件发生。

4.深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付费方式,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将日间手术费用、特殊病种门诊费用和中医优势专科专病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快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健全医保经办机制,创新经办服务模式,鼓励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提高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效率和质量。发挥基本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

5.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完善商业健康保险产业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大力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机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加快发展医疗执业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加强监管,规范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秩序,确保有序竞争。

(四)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行政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我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遴选调整机制。积极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强化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加大对医务人员临床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事服务能力。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监测评价信息系统。

2.完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省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落实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全程监控等措施,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综合监管,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办法,实行网上阳光采购,强化对高值耗材准入的全过程监管。

3.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管理。加强药品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和披露。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完善执业药师制度,加大执业药师配备使用力度。全面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加快建立药品追溯体系,强化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加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评价和预警。完善药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五)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为重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倡导婚育新风,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全面做好政策调整前后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衔接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依规维护良好生育秩序。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测,开展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

2.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形成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与新时期形势任务相适应、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一票否决”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3.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营造关注女性、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加强出生实名登记工作。坚持治标固本、源头治理,严厉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4.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适应生育政策的调整,做好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衔接和调整工作。探索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实施城乡统一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救助、社会关怀等工作,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关怀服务,支持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新家庭计划项目试点工作和生育关怀行动。

5.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区域协作和部门配合,统筹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力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0%。提升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加大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工作力度。

6.巩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整合卫生计生资源,完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管理,夯实社区和村级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加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推动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

(六)以传承与创新为重点,推动中医药事业跨越式发展

1.加强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建设省、市、县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从根本上解决公立中医院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到,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力争使80%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甲水平,80%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甲水平。推进非中医类医院中医科室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医机构康复科室建设。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完善中医诊疗模式。积极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特色中医专科和县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优势病种诊疗能力、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防控机构建立分工合作机制,形成符合中医特点的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

2.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做好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等工作。建立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支持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名中医等知名专家带徒授业,培养学术梯队。支持中医高等院校探索中医药传承人才培育模式创新,扩大中医药传承班招生规模。加强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支持建成一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和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培养一批中医学术传承团队。

3.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统筹中医药传承保护与创新,传承发展,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研究和中医经典著作整理与研究,系统开展古籍文献整理挖掘与数字化工作。挖掘整理传统中药炮制、制剂技术工艺,形成统一规范,进行传承推广。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完善以国家和省两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主体的临床研究平台和以重点研究室、科研实验室为重点的开放性科研服务平台。围绕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研究等,明确科研重点领域,依托现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名老中医工作室,培育优秀科研团队。扶持中医临床科研的青苗项目。

4.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培育形成新时期中原中医药文化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加强中医药科学传播,发展和繁荣中原中医药文化,着力形成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浓厚氛围。深入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媒介,使广大公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编辑出版中医药文化系列丛书,建设省级中医药科普宣传基地。深入研究河南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思想,挖掘、整理、研究现存的中医药文献资料。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活动,大力挖掘和凝练具有中原地域文化精髓的洛阳正骨文化、南阳仲景文化、大宋中医文化,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原中医药文化精神。

(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卫生教育与科技发展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医教协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建立完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供需机制,推动院校医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加大本科层次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并扩大规模。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到,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要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与毕业后教育相适应的培训基地体系。巩固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到,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2.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积极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引进、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显著提升,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大力培养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护理、急救、康复等急需紧缺人才,加强生殖健康咨询师、护理员等技能型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并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一批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国内领先的创新团队。

3.完善人才使用、管理和评价机制。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事薪酬制度,稳步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实现同岗同酬同待遇。健全基层及紧缺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分配要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鼓励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特岗津贴,缩小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完善职称晋升体系和职称晋升办法,落实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工作实际的人才评价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落实、完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政策,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和养老保障水平,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