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儿童健康管理】关注儿童成长的三大健康问题

【儿童健康管理】关注儿童成长的三大健康问题

时间:2023-01-20 07:14:21

相关推荐

【儿童健康管理】关注儿童成长的三大健康问题

2.清洁的自然环境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儿童正处于发育阶段,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更高。污染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大约有3%的个体在出生时就存在各种缺陷,其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污染是重要因素。近年来儿童铅中毒引起广泛的关注,我国铅防专家根据全国28个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推算出我国城市儿童的铅中毒率高达半数以上。生活环境受到铅污染后,儿童血铅每升高100ug/L,智商便平均下降1~3分。急性铅中毒者可出现急性脑病综合征,患儿精神迟钝、情感淡漠、智力下降,并出现人格改变。可见,儿童的心理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状态的影响,又受环境条件的制约。

3.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也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主要有:大气污染严重,城市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由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也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水质污染严重,有工业废水污染、城市污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其他污染。土壤状况不断恶化,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农村卫生设施落后、污水灌溉以及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加剧农村环境污染。这些给政府、企业、全民都提出了艰巨的任务:我们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干出断子绝孙的事情。否则,将愧对祖先,愧对子孙。

(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的重要性。社会环境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和文化因素,是儿童个体身心发展必须依赖的外部条件,如社会秩序、经济状况、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社会信息等。它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速率,是儿童个性差异产生的重要条件。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儿童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如战争、动乱、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革等,都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产生影响;学校各种教育,都在向孩子们进行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在媒体与网络上的展现,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因此,我们应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仰缺失和道德滑坡。许多人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没了信仰,少了诚信,缺了道德。一些官员甚至党的干部“不问苍生问鬼神”,人生观、权力观严重错位。社会上一些思潮泛滥,价值观沦丧,到处流行着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超自由主义、虚无主义、官本位主义、腐败合理主义,等等。假冒伪劣充斥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大规模的制假售劣的欺诈行为不断互联网,假货、假钱、假唱、假论文、假成果等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伤天害理、见利忘义的事件屡见不鲜。

二是贫富悬殊和人口老龄化。当今中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很严重,少数人口掌握着大部分财富,一个高管的收入为基层职工的十来倍甚至上百倍,让普通百姓产生了很大的不满和心理不平衡,由此产生了种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尽管中央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可是效果还不明显。中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弊端开始出现,赡养老人,成为今后的主要家庭矛盾。一对夫妻至少要供养一个孩子、四位老人的模式开始大批出现。男女失衡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三是腐败变种、党与政府威信不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反腐措施很见成效。但是,多少年来根深蒂固的顽疾还难以真正消除,一些人正在搞变相腐败。官场腐败、教育腐败、学术腐败等等虽然得到了一定遏制,但目前只是不敢腐,距离不想腐、不能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干群对立、仇视官员、社会不公、强暴施政、政府威信下降、行政干涉司法公正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四犯罪率高、治安形势严峻。犯罪率居高不下,黑恶势力膨胀。目前我国黑恶势力大致上可以分为劫匪型、打手型、地霸型、欺行霸市型、走私贩毒型、高利放债型等类型。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犯罪次数增多,犯罪年龄提前,蔓延广泛、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在我国公安机关破获的各类刑事案件和依法逮捕的犯罪分子中,青少年占80%以上。强取豪夺、金融诈骗、食品掺假、黄赌毒横行等社会问题仍然突出。封建迷信活动猖獗,建庙塑神、修饰坟墓现象泛滥,神汉巫婆通过迷信活动诈骗钱财、骗奸妇女、蛊惑人心,扰乱社会治安。

这些社会环境问题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严重的污染和干扰。

(三)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杂乱无章、无计划、无目的的,而学校环境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物质环境。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指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等。它的作用是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因此,学校物质环境应强化环境育人意识,使校园环境充满着文化色彩,努力构建草木有情、砖瓦有声的效果。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如果能使用学校各种物质的东西都能体现一种学

2.精神环境。校园精神是学校环境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师生精神面貌、学校形象等方面,是一种潜在的很强的教育力,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科学态度、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和高尚品格,形成团结、和谐、融洽、民主、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抑恶扬善、爱岗敬业、崇法尚德的舆论氛围。

3.体制环境。体制环境在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而功利为先的导向、分数第一的原则、升学为本的体制、五花八门的选秀、剑拔弩张的比赛、紧张无情的淘汰、漫无边际的补课、超越底线的压力、门第关系的影响,等等,都无情地严重地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四)家庭环境

儿童从小就生活成长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的生活方式、物质条件、文化素养以及家庭气氛,父母的价值观念和处事方式等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1.安全无害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中,除了吃饱穿暖之外主要的需求就是安全。家庭装修、家具、用品、装饰品、玩具,等等,既不可使孩子在自由的穿梭跳跃、摸爬滚打中受到损伤,更不可使生活环境受到污染。从居室四周、屋顶地面、装饰材料到电源、火源、药品、洗涤剂,都要考虑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事故隐患和潜在的侵害。

2.静谧舒适的学习环境。孩子读书、做功课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防止出现严重的电视声、麻将声、争吵声等噪音污染,以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情绪的稳定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轻松舒畅的就餐环境。就餐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膳食质量,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饮食习惯。进餐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饭菜质量三方面。健康的物理环境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餐具清洁卫生。健康的心理环境要求膳食气氛和谐、心情舒畅,家长不强迫、不责难,切忌不厌其烦地提醒、嘱咐、帮助、要求,使孩子进餐紧张、反感、恐惧,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甚至厌食、畏食等。饭菜的花色品种、外观感受、滋味品质也都严重影响儿童的饮食,根据儿童的进餐心理特点搞好食物调配与烹饪,也是创设健康进餐环境的重要内容。此外,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膳食平衡、预防疾病,也有利于其良好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很多,如偏食、挑食、占食、快食、蹲食、好吃零食、咸食、烫食、暴饮暴食、撒食、浪费食物等。要注意必要的纠正。

4.宽严相济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离不了表扬和批评,应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多用表扬和鼓励,在儿童故意犯错误或肆意耍赖甚至造成破坏时,要及时进行批评。每个人生来就有平等、独立的人格,都需要尊重和呵护,儿童亦然。家长式的作风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所以,平等交流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像对待朋友一样友好。说话平等,相互尊重,民主交流,尽量避免强迫和压制。

5.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性格的形成以及智力的发展,家庭影响是关键因素。在恶劣的成长环境里,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自然会有所歪曲。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良好的意识,也就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例如,部分独生子女任性、胆小、独立生活能力差等,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特殊、父母溺爱、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营造文明健康的家庭环境,如关心时事、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爱好文体活动、注重文化修养、注重语言文明等,使孩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荣辱感、善恶感、责任感。另外,还要注重关爱和教育的方式方法。家长应该经常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自己是否拥有爱的能力?二是究竟才算是对孩子的爱?三是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心中的爱?不理解、不宽容、不接纳儿童的人带不出好的孩子;过分宠爱、溺爱、将孩子捧上天,不是真正的爱;严厉苛刻、按成人要求孩子,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强制儿童学习,使其对美好快乐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恐惧、厌倦,会适得其反。

网上有一段话深刻揭示了不同的环境对孩子影响: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涩;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关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

二、健康膳食问题

饮食不仅决定着孩子的营养和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还关系着其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有专家认为,孩子在学校里出现需要纠正的不当行为,除了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原因则来自孩子生理上的问题。一个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的孩子,不见得就一定是因为头天晚上没有睡好觉。他有可能是因为对饮食中的某种东西过敏,或者是对学校里使用的清洁剂过敏。我们所看到的孩子身上所出现的许多粗野行为,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可能是饮食不当的结果。不恰当的饮食,尤其是孩子摄取太多的精白面粉以及白糖的食物之后,有可能导致身体运作出现问题。一个前一刻十分可爱而后一刻十分可憎的“双重人格”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因为孩子的脑前叶营养不良所致。

孩子在学校或者社会上的不良行为,除了“家庭压力”和“社会环境”因素外,生理状况以及物质环境(孩子吃的、喝的、嗅入的物质)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所以,提供给儿童什么样的饮食结构、膳食方式,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儿童膳食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儿童体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营养不良和肥胖。营养不良原因有两个,一是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二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过度节食等等。肥胖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遗传因素;三是营养失衡或过度营养;三是缺乏运动。

我国儿童少年膳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膳食结构不合理,早餐质量下降,在外就餐、饮酒、吸烟等。

1.吃不好早餐。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早餐营养质量不足的比例为78%。营养质量差的早餐不仅影响儿童营养摄入和健康,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和体能。

2.喜吃零食和快餐。我国城市儿童的零食以冷饮、油炸、膨化食品为主。儿童少年快餐的消费频率不断上升,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达20%左右,这就快餐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摄入高,可引起肥胖,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3.喝含糖饮料多。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饮用饮料量不低于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含糖饮料中的“糖”暗藏着健康危机,过量饮用,就会增加能量的摄入,引起肥胖、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营养不良和龋齿等疾病。

日常的膳食是由多种多样食物组成的混合膳食,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蛋、奶、鱼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D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二)儿童膳食的五大原则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谷类食物分为全谷物和精致谷物。全谷类如荞麦、燕麦、玉米、全麦面包、小米等,含有丰富的营养,包括淀粉、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及纤维素;精致谷物如玉米面包、白面包、面条、米饭、饼干等。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应该鼓励儿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在制备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意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以引起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

蔬菜水果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它们虽然具有相似的营养成分和健康效应,但是它们的营养价值各有特点,因此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家长在安排儿童膳食时应做到每餐有蔬菜,每日吃水果。

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2、叶酸等。鱼、禽、兔肉等含蛋白质较高,饱和脂肪较低,建议儿童可经常食用。

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制品。

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食品。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好,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摄入充足的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从而延缓儿童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家长应安排儿童每日饮奶。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B2、烟酸等。为避免由于吃过多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

家长在为儿童烹制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为了保护儿童较敏感的消化系统,避免干扰或影响儿童对食物本身的感知和喜好、食物的正确选择和膳食多样的实现、预防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儿童的膳食应清淡、少盐、少油脂,并避免添加辛辣等刺激性物质和调味品。

儿童的胃容量小,肝脏中糖原储存量少,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应通过适当增加餐次来适应儿童的消化功能特点,以一日“三餐两点”制为宜,既保证营养需要,又不增加胃肠道负担。

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所以营养素需要量相对成人多,水分需要量也大,建议儿童每日饮水量为1000~1200毫升。其饮料应以白开水为主。过多的饮用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不仅会影响儿童的食欲,使儿童容易发生龋齿,而且还会造成能量摄入过多引发肥胖,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儿童饮食“6多6不宜”

1.多正餐,不宜过多吃添加剂食品。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不论身体生长还是大脑发育均需大量的营养物质加以补充。一日三餐甚至多餐必须保证充足的营养,不可忽视。“晚餐要吃少”的说法,是对成人尤其是指老年人而言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不适应。晚餐不仅不能吃得少,而且不能吃得差。否则,无法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有的孩子希望通过零食满足营养,这是不对的。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糖精、香精、食用色素等多种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儿童食品中,还深受儿童喜爱。虽然有着严格的国家标准,但食之过量,危害不小。一项调查显示,1/10的儿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剂零食3次以上,6%的儿童每天饮用饮料3瓶以上,6%的儿童每天食用方便面,9%的儿童每天食用薯片,10%的儿童每天食用蜜饯和奶茶,11%的儿童每天食用火腿肠和果冻,15%的儿童每天食用口香糖和饼干,26%的儿童在夏天每天食用冰淇淋。一包薯片中含有大量的油份,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薯片中添加的膨松剂、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大大地掩盖了油和盐的味道,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冠心病、肥胖症、高血压等疾病。

为此,呼吁儿童远离添加剂食品,倡导无添加生活。

2.多奶类,不宜用乳饮料代替牛奶。

儿童应多吃奶制品,这是国内外营养食品专家的一致共识。一般来讲,儿童每天平均饮用144毫升含钙或含钙245毫克并含维生素D3.3微克的牛奶,能明显提高儿童的全身骨量密度。成年人45%的骨量是在青春期形成的。钙或维生素摄入不足将严重影响骨骼的健康发育。有些家长喜欢用“钙奶、果奶”之类的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给孩子增加营养。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奶”,包括流体奶(如鲜牛奶、纯奶和各种花色奶)、发酵奶(如酸奶)和固体奶(如各种奶粉)。这些奶,营养成分相近,例如,每100毫升乳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5克。而含乳饮料中虽然含有必备的牛奶成分,但其中更多的是水,它们不是“奶”。比如,蛋白质的含量,乳饮料不低于1克/100毫升,乳酸饮料不低于0.7克/100毫升,只相当于鲜牛奶的1/3左右。含乳饮料归根结底是一种饮料,购买时,不能只看到名称中的“奶”字,而忽略了最具名称意义的“饮料”两个字。当然,我们说不宜以含乳饮料代替牛奶食用,并不是反对喝含乳饮料。在各种饮料中,含乳饮料毕竟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较之其它饮料还是有益的。但是,当前含乳饮料也鱼龙混杂,质量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假冒伪劣产品掺杂其中,一不留神便会吃亏上当。

3.多品种,不宜用营养滋补品代替膳食营养。

现在一些家长既关心孩子的营养,又不得法,往往试图通过营养滋补品来补充孩子的营养。其实,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规律饮食、正常吃饭,不仅是生理的需要,还是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有些孩子不喜欢吃饭,如果排除生理的病症,一般都是因为家里人太宠,怕孩子营养不良每次吃饭要连哄带骗,而孩子却以此情来“要挟”家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难以纠正的不良习惯。目前,市场上的营养品良莠不齐,无病乱补或补不对路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补品成分复杂,部分补品中含有性激素类物质,儿童服用有引起性早熟的危险;在儿童营养和热量已经充足时额外增加补品,可能干扰孩子的胃肠功能,降低食欲,其结果还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过量补品还会引发疾病或对孩子健康带来危害,如维生素A过量会引起急性脑积水等。因此,不要给孩子盲目地添加补品,如果孩子的身体不佳,要请医生检查。

4.多果蔬,不宜长期食用“精食”。

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摄入,而忽视了维生素对儿童大脑的发育及与智力的影响。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蔬菜的营养与儿童智力密切相关。在新鲜蔬菜中,存在着大脑正常发育所需要的大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它们不但质量高,而且容易被吸收和利用。因此,家长们应尽量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

长期食用过于精细的食物,会丢失很多食物中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植物纤维。人体缺少这些必需的物质,会带来很多疾病,比如很常见的便秘,很多情况是摄入的植物纤维太少引起的,这样毒素和病菌就容易大量在肠道中滋生,被人体吸收,是人体内毒素增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久而久之,肝肾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长期进食精细食物,不仅会因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有可能因为铬元素缺乏“株连”视力。铬含量不足会使胰岛素的活性减退,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谢而滞留于血液中,导致眼睛屈光度改变,最终造成近视。因此,儿童饮食不能过于精细。

5.多杂食,不宜让孩子偏食挑食。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成分有许多,如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等,而这些物质在一种或几种食物中是不可能全部含有的。偏食挑食不能满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导致营养失衡,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研究表明,营养不良、进食较少或排除量较多,挑食最容易导致钾缺乏症。偏食挑食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孩子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挑食孩子高14分,挑食孩子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儿童过分偏食挑食是造成贫血、软骨症、坏血病、免疫力低下、口角炎、多动症、手足抽搐、脾气暴躁、爱哭闹的原因之一,挑食高热量食物的儿童容易肥胖,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儿童容易便秘。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不科学的饮食作为一个致病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并不比细胞、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小。

6.多喝水,不宜食用大量甜点和饮料。

人体的细胞大部分都是由水构成的,小孩的体内水分占80%。水分喝进人体可以由肠胃黏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经由渗透进入各个组织细胞中,可以迅速的在体内流动,就好比流动的河川一样,可以将体内的老化废物与毒素一块儿带走,若是水分不足,血液就会变得浓稠,流动的速率就会变得缓,许多肠道中因为食物消化代谢后的毒素无法迅速排出,泌尿系统中的也会因为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减少水分的排出,而呈现少尿,甚至引发泌尿系统的感染与结石。所以,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适度多喝些水。

甜饮料中含糖达10%以上,饮后具有饱腹感,妨碍儿童正餐时的食欲,同时还易患龋齿;汽水型饮料中含有碳酸氢钠,它可以中和胃酸,会影响胃酸帮助消化和杀菌的作用;有些质量低劣的饮料,还会引起孩子消化系统的疾病。因此,若要解渴,最好饮用白开水。儿童也不宜喝咖啡。美国科学家发现,饮咖啡者尿钙增加一倍(即钙的排泄量增加)。因此,久饮咖啡可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还可引起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失眠、记忆力降低以及不能专心学习。有人认为常饮咖啡的儿童易发生多动症,咖啡还会破坏儿童体内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还可能引起肠痉挛。常饮咖啡的儿童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腹痛,同时影响食量,造成身材矮小。

巧克力等甜食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糖,热量很高,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与儿童的正常需要量相差很大。多吃巧克力等易造成儿童消化不良、大便秘结、食欲减退。同时巧克力含有咖啡因等成分,食用过多不仅会使儿童过度兴奋、影响休息,而且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一味沉溺于甜味之中,儿童的味觉将发育不良,无法感受天然食物的清淡滋味。同时甜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出众的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而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

三、健康心理问题

(一)儿童健康心理的标志

1.富有同情心。待人热情不冷漠,乐于帮助和关心别人。

2.人际关系良好。不自私,不任性,与人友好相处,坦诚、直接,乐于倾听不同意见,适应环境,在一定约束和规矩下行动,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3.心态平和,性格活泼。积极乐观,遇事冷静,不忧郁,不急躁。

4.求知欲强。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兴趣,积极寻求答案,对于新事物敢于尝试,爱动脑筋。

5.意志力强。不怕挫折,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集中注意力着手于做某事,不会经常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二)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儿童青少年独生子女众多、单亲家庭递增、养育方式错误、社会竞争激烈等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患有精神、行为、发育障碍的儿童患者逐年上升。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多动。多动就是孩子喜欢跑动、爬上爬下、小动作频繁、很少安静、且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难集中。这些行为对孩子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工作影响很大。

2.焦虑和恐惧。是指没有任何身体原因却突然心情烦躁,有时候对于一些没有危险的东西产生恐惧的情绪,感到不安全,试图退缩和躲藏。这多是缺乏自信心所致。

3.具有攻击性。对别人充满敌意,挖苦甚至殴打别人。

4.人际关系差。不喜欢与人合作,对别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或者是不希望进行交流沟通,与身边的环境格格不入。

(三)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养。一是父母太严厉,常打骂管教孩子,致使其性格倔强、冷酷。二是父母太溺爱保护孩子,致其缺乏独立性,习惯依赖旁人,变得任性、自私、处事被动,不善于社交。三是家庭成员教育孩子不一致,一人一个说法,一人一做法,以致其两面讨好,学会说谎、投机取巧。

2.家庭气氛。家庭和睦利于孩子积极性格养成。相反,若父母二人常常争吵、猜忌,甚至关系破裂,这种情况使孩子性格扭曲变形。

3.家庭结构。调查发现,孩子适合生活在两代人的家庭结构中,即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在这种家庭结构下成长的孩子,更有好奇心,更爱劳动,心态也会更好。因为,如果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期生活在一起,很容易被溺爱。

4.家庭地位。受中国现实国情影响,独生子女占比较大。独生子女容易自私、任性,所以家长要从小在这方面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孩子。

(四)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方法

1.不要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对孩子关心要适度,过分关心会让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变得骄傲自大。相反,也不可恨铁不成钢,动辄打骂斥责,否则会使孩子变得自卑、胆怯,甚至激烈反抗、斗争、残暴、离家出走等。

2.不要贿赂和欺骗恐吓孩子。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明白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拿到想要的东西,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父母切勿欺骗甚至恐吓孩子,这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3.不要当众批评和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同样有自尊心,不要当众批评,否则会对其心理造成伤害。父母对待孩子要赏罚有度、褒贬适当,切忌大肆夸奖或过重惩罚,防止其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4.不要太过亲近和代劳代做。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不能因为过于亲近而剥夺了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与同龄人多相处,能够锻炼其社交能力。要让孩子学会自食其力,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可处处事事都代劳

5.不要喜怒无常和勉强孩子。家长的喜怒无常会使孩子不知所措,胆小、多疑,甚至自闭。孩子通过日常小事情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十分重要,家长应该给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注意不要交付给孩子一些难以胜任的事情,容易打击其自信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