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抗疫加速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健康周刊·中医)

抗疫加速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健康周刊·中医)

时间:2021-07-11 04:58:03

相关推荐

抗疫加速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健康周刊·中医)

编者按:

6月13日,由新华社指导,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经济参考报(新华健康)、中国财富网承办的“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梳理中医药抗疫成果与传承创新发展大计。为此,本刊六版七版专门摘编了此次研讨会精彩言论,以飨读者。

研讨会上,领导和专家启动“新华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新华社副社长刘正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经济参考报党委书记、总编辑张超文。

潘悦 摄

抗疫加速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记者 梁倩 李保金 北京报道

“要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述。

于文明指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问题,实施中医药重大专项,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坚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根本要求,突出质量优先,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这一研讨会由新华社指导,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经济参考报(新华健康)、中国财富网承办。在研讨会上,“新华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同时举行。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认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发挥了独特优势和价值,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中医药抗疫被认可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医药在疫病防治,特别是在防止部分轻症向重症转变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樊代明认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让此次抗疫取得了重大胜利,相关经验值得总结。

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表示,“武昌模式”使社区层面大量的隔离人群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奠定了基础,筑起了疫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刘保延介绍,“武昌模式”是以“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核心,以政府主导、社区运作、通方治疗、专家指导、志愿者辅助、信息支持为特征。疫情防控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

刘保延认为,“武昌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密接人员通过注册登记起来。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跟踪观察健康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快更好地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预防和救治的目的。

于文明表示,实践充分证明,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巩固和扩大这个显著优势,就必须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持续不懈努力,以提高中药质量安全和临床疗效为目标,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企业抗疫“不缺席”

此次抗疫离不开众多中医药企业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佛慈制药发挥国企担当,迅速投身抗疫,于大年初二就复工复产。全力组织生产安宫牛黄丸、防风通圣丸、银翘解毒丸、板蓝根颗粒等防疫药品,确保药品不断货不涨价。加大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资的生产,先后捐赠60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片仔癀成为全国紧急生产“清肺排毒汤”的医药企业之一。十几天时间,公司就生产出24000包清肺排毒汤(颗粒)送到湖北抗疫一线,还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遣武汉专家组捐赠了片仔癀、片仔癀胶囊、复方片仔癀含片等抗疫物资。

广药集团则早在大年初三便通过广东省红十字会向湖北、广东等省份捐赠价值1200万元的药品、防护物资,有80%为中成药产品。目前,广药集团向全国捐赠的药品物资价值已超过2000万元。

老牌中药企业广誉远此次也深度参与抗疫。据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誉远掌门人郭家学介绍,公司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湖北地区最先捐赠了价值300万元的安宫牛黄丸。疫情发生以来,已先后累计捐赠价值800余万元的医药物资、防护用品等。

在疫情防控期间,东阿阿胶先后向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多地医院捐赠了20余万支复方阿胶浆。同时,通过“复方阿胶浆免疫力关爱活动”,为湖北、广东等24个省区市约15万名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了77.2万余支复方阿胶浆。

寿仙谷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共捐赠了24批灵芝孢子粉、铁皮风斗颗粒等健康产品,总价值超过960万元。寿仙谷还发起了“助力企业复工”公益活动,为164家企业免费捐助了200万元无糖型铁皮枫斗颗粒,帮助一线复工人员提高抗病毒免疫力、缓解疲劳。

而在疫情过后,更多中医药企业开始思考未来中医药如何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针对本次新冠疫情,我们已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始了广药特色中药产品的临床研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开发工作。”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在会上表示。

“在抗疫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民众对于中医药的认可完全基于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我们要有效利用现代科技,解决中医药疗效机理如何‘说得清、道得明’的痛点。”片仔癀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顺说。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爱国表示,“药材好,药才好”,应对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育种等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加快中药材生态种植、仿野生种植,防止过度农业化种植影响药材品质。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应该把中医药振兴和发展上升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这对大幅度提高人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生命质量、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以及提高中医药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可以延长人的生命周期,在人整个生命周期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作用不可替代。”陈文玲表示,现在中国人的医疗费大多是后期维持生命的治疗。未来对医疗服务的消费需求应是端口前移,人们更加重视防治疾病,也就是中医“治未病”,应把构建国民健康体系和医疗预防体系放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首位,并成为医疗费支出的主体。

国务院医改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表示,从此次疫情防控救治的效果来看,中医药作用明显,一方面大幅减少轻症转重的比例,另一方面,治疗费用明显低于纯西医治疗。

“这些都说明,在未来深化医改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发展中医药,释放中医药能力,为中国人民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服务体系。”李玲说。

国医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孙光荣表示,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加速演变,无国界差别、无种族差别、无贫富差别、无等级差别的疫病明显增多。这也意味着,“未病先防”的防控思路需“常态化”。“而‘治未病’正是中医药的优势。”孙光荣说。

未来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于文明指出,我们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对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建议,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教育、临床、科研等多方面推进。他认为,根据中医药体系自身特点,应将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结合,才能真正形成高质量的一支队伍。“从院校教育来看,大学具备科技前端的科研平台和进行重大项目的条件,但师承教育则能更好地进行临床培养,两者相互补充将会明显提高人才队伍水平。”

孙光荣:中西医并重关键在于 “三平”

□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在由新华社指导,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经济参考报(新华健康)、中国财富网承办的“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国医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孙光荣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场人民战争中,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的中国方案,彰显了特色和优势,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获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他认为,中西医并重关键在于中医药和西医药达到“三平”——平级管理、平行运作、平等对待。

图为国医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孙光荣。资料照片

孙光荣认为,中医药学是立足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医药学。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加速演变,无国界差别、无种族差别、无贫富差别、无等级差别的疫病明显增多。这也意味着,“未病先防”的防控思路需“常态化”。

“而‘治未病’正是中医药的优势。”孙光荣说,“治未病”是中医药学传统的、先进的学术思想,只有加强疾控、预防为主,做到“四防”,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中防逆转,瘥后防复发”,才能确保人民健康。

因此,孙光荣认为,应更加重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而对于中西医并重,孙光荣认为,中西医并重关键在于中医药和西医药达到“三平”——平级管理、平行运作、平等对待。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分业管理,并按照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设置临床、教育、科研。

“中医药发展需做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孙光荣表示,中医药发展,不能唯古是从、故步自封,也不能以西律中、削足适履。应以中医理论为主导,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跨界融合为路径,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开展创新。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扶持强度,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

此外,孙光荣建议,还应加强中医药典籍研究利用,编撰中华医藏,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刘保延:“武昌模式”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记者 汪子旭 北京报道

6月13日,在由新华社指导,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经济参考报(新华健康)、中国财富网承办的“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表示,“武昌模式”是此次疫情防控当中的一种创举,这一模式使社区层面大量的隔离人群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奠定了基础,筑起了疫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图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在“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现场。潘悦 摄

据了解,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在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医疗资源严重匮乏、收治医院“一床难求”的危急时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前方工作组组织国家中医医疗救治组组长仝小林院士牵头,与武昌区政府及省、市卫生健康部门协商策略、制定措施,最后决定由国家、省、市中医专家在国家诊疗方案基础上拟定“中医通治方”,并组织中药企业快速生产、配送至各隔离区,通过二维码与APP、移动终端、互联网、云平台等架起隔离区患者、隔离区内外社区医护人员、专家组、志愿者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通道,使患者及时、准确得到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救治和有序管理。

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真实世界数据,又为新冠肺炎传变规律研究、诊疗效果分析评价、诊疗方案调整及政府部门决策等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参考支撑,也为患者愈后康复管理等奠定了基础。据了解,相关APP软件和信息搜集分析系统,即由刘保延组织技术团队在较短时间内开发成功。截至目前,共有680位志愿者医师参加了患者服务,湖北患者4743人通过3万多份日记卡反馈了服药后的反应,监测的发热、咳嗽、纳差、情绪紧张等症状80%以上都在服药3天后消失。而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到1%。600多位确诊病人没有一例转为重型。

刘保延说,“武昌模式”是一种“数字中医药”服务模式,为社区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构筑了第一道防线,是中医药早期介入、全面介入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的方式,是建立健全我国独具特色公共卫生重大事件防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此模式首先在武汉市武昌区开始实施并逐步推广,所以称为“武昌模式”。此后,“武昌模式”已推广至武汉其他城区及周边多个疫情严重地区(孝感、鄂州、黄冈等地)。目前,“武汉模式”又在吉林舒兰等地进一步推广运用,成效显著。

刘保延认为,“武昌模式”有几个关键点。首先,它是中医疫病理论传承创新的产物。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但在疫病情况下,患者大多病状相似,如何让中医快速发挥作用,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也让中医疫病理论得到了更好地升华。比如,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尽快抓住核心病机,用通治方大面积地在早期应用,对控制疾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提高了密接人员的抵抗力。

其次,“武昌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密接人员通过注册登记起来。“只有登记起来,才知道谁用了这个药,用了以后有什么反馈,怎么进一步地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我们看到治疗的效果,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最后,“武昌模式”另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情况下,怎么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对前线资源进行更好地分配和利用。刘保延指出,除了前线社区的组织、协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云平台等手段,为整个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作用。

刘保延表示,未来,“武昌模式”应该在以后的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让中西医有机结合,构筑好疫情防控中的第一道防线。

李玲: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记者 李保金 北京报道

国务院医改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玲日前在“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此次抗疫是反思现代医学、助力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机遇。她强调,中国未来深化医改,一定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图为国务院医改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资料照片

“这次中医药抗疫成功,背后是文化的力量。”李玲认为,中医药事业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中医因人施治、辨证施治,这才符合生命科学规律。

李玲表示,中医药讲究天人合一、平衡。不是要把病毒细菌灭掉,而是扶正祛邪,只要能保持人体平衡,邪不压正,就能保证健康。另外中医药源于自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成本低是其突出优势,在经济上是可持续的。

她表示,“从这次抗疫中,我们应该很好地提炼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要借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现代化之路。”

“中医药的现代化就是要把中医的‘道’,即我们中华文明的‘道’,和现代科学技术如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等结合起来,一定会帮助中医药实现更大突破。这不仅能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还能够解决人类现在面临的健康危机。”李玲进一步指出。

“这次抗疫中中医药发挥的独特作用与价值,提醒我们在未来深化医改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李玲指出,中医药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疾病治疗上,更重要的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体系,实际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中医理论的指导,衣食住行、饮食起居中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显著减少疾病的发生,就能少得病、少得大病甚至不生病,即使生病也能较快、以较低的成本恢复健康,省下来的钱就可以去做其他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这样社会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李玲说。

李玲认为,下一步,我们应该趁势而为,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要从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以进一步释放中医药的优势,为中国人民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服务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