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18-09-17 13:33:24

相关推荐

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2. 推动养老服务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逐步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型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型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只是简单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而现在老年人口对生活服务、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则有更高更强烈的需求。老龄阶段是身体逐渐衰弱的阶段,随着身体功能的下降及一些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口需要更多的照料及专业护理服务。这都对养老产业产生了巨大需求。

3. 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750万人,其中老年人口超过35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将更加突出。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和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一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力不从心,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养老产业来缓解社会压力。

4. 扩大社会消费、促进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

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是供给侧改革政策重点;期间,还特别提到养老等六大产业,并出台了相关措施。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护理等的需求,为养老产业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推算,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

(二)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取得的进展

1. 养老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养老政策更加完善。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随后出台了涵盖了养老设施建设、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等50多项政策文件。在地方层面,各地共出台养老服务政策300多项,涉及养老设施建设、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20个省份建立了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津贴,23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还有5个省份建立了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补贴。

二是制度保障更加权威。6月,为了规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民政部出台《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随后,上海市和海南省制定了养老机构管理条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本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北京、天津、浙江、江苏、青岛、苏州等地出台了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三是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信贷、财政等方面给予养老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探索养老产业发展路径。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加快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2. 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一是房企系积极进军养老产业。以来,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宏观调控,国内的房地产企业更加注重紧随行业调整节奏,潜力巨大的中国老年地产市场吸引了地产开发商的极大关注,保利地产、远洋地产、万科、华润置地、首创置业等地产开发商纷纷涉足老年地产市场。

二是央企系积极开拓养老产业。另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是“中字头”企业。4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斥资80亿元在四川布局养老项目——“天府惠泽桃源颐养中心项目”,总投资80亿元,总体规划占地2000亩,规划养老床位1万张以上。进军养老地产,也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既定决策。2月,作为积极贯彻落实进入养老地产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中铁华侨城·和园项目举行启幕仪式,正式起售,养老用地规模25066.95平方米。

三是保险系是养老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自9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后,保险资金投资政策不断松动,投资不动产的额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从拍地规划到适老性地产建设,再到开发相应保险产品锁定客户,保险系积极规划布局,在全国掀起了养老社区开发建设的热潮。

四是外资逐步涉足中国养老市场。6月,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第一次明确许可外国组织可以独资或者合资设立养老机构。广东省专门出台了鼓励港澳老龄服务机构的政策。此后,许多国外的老龄服务机构开始涉足中国老龄市场。此外,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老龄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3. 大型和小型、专业、连锁养老项目并行发展

一方面,大型养老服务项目是投资热点。从目前市场投资的热点来看,大型、高端、综合性且兼具持续照顾性的老龄服务项目依然是市场投资的热点。

另一方面,小型、专业、连锁养老项目是重要力量。为顺应市场需求,一些小型专业、连锁化的老龄服务机构也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另外,一些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的专业化、连锁化医疗护理机构,也是目前市场上需求较大、发展较好的行业代表。

4. 养老项目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智能化、科技化养老服务项目成为新的发展热点。远程医疗、电子健康等都是目前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另外,基于智能化的网络服务平台或者通过直接建立“智慧社区”“智能化养老基地”等实现科技化的养老服务,也是目前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 产业扶持政策落实尚不到位

为了促进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和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但许多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究其原因,一是有些优惠政策本身缺乏可操作性。二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属于不同的部门。制定政策的部门不负责落实,而落实的部门往往因为部门利益或认为概念难以界定而不愿执行。

2. 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有较大差距

养老产业涵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健身娱乐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社会对养老产业的需求日渐旺盛。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与社会对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公寓、日间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各类服务机构和设施的需求相比,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

3. 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的力度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医疗等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由公办养老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养老产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虽然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鼓励政策,但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还没有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

一方面,社会力量在服务供给中的比例不足。目前我国的养老市场还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公办养老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地位,不仅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也导致社会力量在服务供给中的比例不足。

另一方面,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合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这一“指挥棒”来实现的,但目前我国老年服务的市场价格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公办养老机构的价格并不是由市场形成的,不是其所提供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

4. 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专业护理人才短缺。由于护理人员薪资待遇较低,而工作强度却较大,特别是老年护理员的工作难度更大,以致养老机构中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二是护理人员数量少、流动性大。据调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来自外地。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省市,外地护工人员与本地护工人员之比更是达到了1∶1,甚至3∶1。

三是管理人员短缺且管理理念陈旧,影响服务质量的提升。调查显示,全国民办养老机构中近六成的管理人员为中专或者中学学历,一成左右是小学学历,有管理专业证书的仅占约1%。

二、我国保险业在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意义

1. 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收益

有利于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减轻政府养老负担;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拓宽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促进保险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

2. 有利于保险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1)有利于改善保险资产与负债匹配

保险资金投资于养老产业,既可以为其资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规避经济周期性风险,弱化因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又可以满足养老产业对长期稳定资金的需求,使资产负债匹配趋于合理,从而提升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有利于延伸保险产业链

通过建设自己的养老社区,为客户提供一种“有形”产品,作为面向客户服务链的最终一环,可以寻求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把养老保险的保障形式由提供养老金转化为直接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具适用性、条件更优越的养老服务。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养老社区为客户提供后续的养老、医疗、护理等服务直至身故,服务方式更加多样,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保险业可以通过灵活的保单设计服务于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养老需求,丰富养老社区入住者的个性化、高质量服务选择。

(3)有利于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是可以通过兴办养老社区以及养老养生、健康体检、康复管理、医疗护理、休闲康养等养老健康服务设施和机构,为相关机构研发生产老年用品提供支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二是可以通过探索商业保险机构与各类养老机构合作模式,发展适应养老机构经营管理风险要求的综合责任保险,提升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率和稳健性。三是针对老年人养老保障需求,逐步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等综合养老保障计划,健全养老、康复、护理、医疗等服务保障体系。

(二)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1. 相关政策法规为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一方面,国家政策法规支持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挥保险业在服务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和引导保险业积极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为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养老产业投资项目,由招商引资部门专人负责。

2. 保险业具备专业投资实力及业务运作经验

一是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稳定性强等优势。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可以充分发挥规模大、周期长、稳定性强等优势,缓解养老产业资金不足问题,同时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二是保险业在长期资金管理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险业负债经营的性质要求保险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由负债业务所获得的资金,产生稳定收益。目前,我国保险业有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保险资产管理部门,保险公司在此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投资经验,可以利用更准确的投资信息。

三是保险公司有着丰富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经验。保险公司可以在深挖客户数据和科学、充分把握产品费率、收益率的基础上,丰富养老保险产品种类与体系,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反向抵押贷款等产品形成一揽子方案,真正实现“从摇篮到坟墓”的流程式保障服务,增强服务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3. 发达国家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各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主要以现收现付制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国家承担了相当部分的保障责任,且保障水平较高,尤其以欧洲福利国家为代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国普遍建立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降低基本养老财政支出,使政府、企业、个人各负其责,实现在养老责任上的优势互补与风险共担。

三、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1. 在基本养老保险层面,积极尝试、不断探索,助力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一是积极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相关规定,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发挥精算技术、风险控制和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接新农保经办服务,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创了“政府主导、管办分离、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新型运营模式。这种新型经办运营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改进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二是减轻了政府增设经办机构及人员编制方面的压力,降低行政成本。三是通过保险公司的技术、人才和网络,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和严格的风险控制,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是积极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随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政府购买养老相关服务或委托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市场机构运营的模式将成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改革的趋势。保险公司在长期资产负债匹配方面有丰富经验,投资理念符合养老保险基金的特点。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有利于发挥其在企业年金市场积累的管理和投资经验,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提升基金的积累效率。未来,随着国家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投资运营将为商业保险机构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2. 在企业(职业)年金层面,发挥专长、领跑市场,促进补充养老保险改革发展

一是成为企业年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作为中国养老金市场化运作的先行先试,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行机制日趋成形,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保险业发挥在方案咨询与设计、客户服务、稳健投资等方面的优势,承担了受托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等多种角色,为企业年金计划的发起、运营、给付提供全程服务,并在企业年金市场最为核心、技术含量最高的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是积极参与职业年金制度建设和运营管理。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标志着我国职业年金制度正式建立。该制度规定,购买商业保险是退休后分期领取职业年金的两种方式之一,为保险业参与职业年金制度发展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保监会与相关部委密切协作,借助行业力量,共同研究推进与职业年金领取相衔接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工作,发挥行业在长寿风险和投资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实现职业年金的终身分期领取。同时,借鉴企业年金运行的经验,商业养老保险机构能够为职业年金的运营提供受托管理、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等服务。

3. 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层面,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推动个人养老保险业务发展

近年来,我国年金保险取得较快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与储蓄和基金等金融产品相比,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具有期限长、回报稳定、养老用途明确、可年均化领取等独特优势。随着公众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尤其是年金保险近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正逐步成为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一方面,年金保险发展加速。另一方面,产品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4. 创新模式、丰富手段,多方位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一是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保险资金规模雄厚,资产配置与养老社区相匹配,适合长期投资。保险业投资建设养老社区,既有利于缓解养老床位压力,有效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也有利于不断拓展养老产业链,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养老产业和保险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养老机构责任保险,逐步构建养老服务业风险分担机制。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是完善构建养老服务业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养老机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养老机构内部管理,降低运营风险;有利于做好养老机构责任事故善后处理,有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减少涉诉涉访事件,防止引发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提供综合养老保障产品,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近年来,商业保险持续发力产品创新,不断拓宽养老资金来源,提升了养老保障水平,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个性化、差异化、适老性强的商业保险产品:积极开发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深入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探索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综合保险计划。

(二)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面临的制约因素

1. 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近年来,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中,主要强调基本保险实现全覆盖和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民众养老依赖政府的心理预期仍较强;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和作用尚不明确,优惠政策相对缺乏,也使个人对自身养老缺乏担当意识,商业保险发展空间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

2. 企业年金覆盖面窄,相关政策尚需优化

企业年金开展来,积累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参与率低,既限制了企业年金覆盖面的拓宽,也加剧了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养老保障水平的不平衡。以来,企业年金基金增速放缓、增长乏力的问题逐渐显露,基金现有增量主要来源于已参加企业的续期交费。截至第三季度,企业参与率仅为0.48%,职工参与率仅为6.48%。其主要原因既有制度设计问题,如要求企业全员参与、持续盈利、企业和员工均需交费等,门槛较高;还有企业自身负担较重的问题,在基本养老交费本就很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交费能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3. 团体养老保险定位模糊,业务规模逐渐萎缩

团体养老保险是保险公司的传统业务,在企业年金制度出台前一直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制度出台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被简单等同于信托型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经营的契约型团体养老保险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外,无法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业务规模逐渐萎缩。我国企业数量众多、性质不同、形式各异,尤其是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需要多样化、灵活化的团体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

4. 保险业既有的养老产品和服务能力尚存在不足

目前,保险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主要定位于养老资金、长寿风险的管理者。对于医养结合、康养结合的综合养老保障计划的探索,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研究和投入才刚刚起步,相关养老保险产品也是以提供货币支付为主,还未形成有特色的老年服务和医疗健康项目。

5. 公众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到政府支持的养老模式到未来多支柱的养老模式,公众需要一个转变观念、逐渐接受的过程。以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为例,目前业务总量不大,一方面,由于此项业务是创新业务,将反向抵押业务和养老年金相结合,创新面较广且业务存续时间较长,相关的财税配套政策还不具备,目前商业机构对于此业务的发展属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受养儿防老、房产留给子女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公众接受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还需要一个过程。

四、发达国家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的经验借鉴

目前,养老产业在美国已占经济总量的很大比重,随着老龄化率的不断提高,养老产业越渐发达。在美国,老年产品、服务不胜枚举,只要是老年人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也因此吸引了保险业的投资。

1. 美国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险体系的情况

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社会保险、雇主支持的退休计划、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其中,社会保险是基石,雇主支持的退休计划是重要补充,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大支柱共同构筑了美国较完备的养老保险体系。

美国商业保险资产规模大,市场成熟度高,税收优惠政策灵活,参保率高。其中,以个人退休账户和年金保险为代表的商业养老保险在美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计划。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IRAs)是根据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法》而推出的,目前已成为美国养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退休账户资产规模高达7.44万亿美元,占养老总资产的30.19%,是规模最大的单项养老资产,在美国商业养老保险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二是年金保险。,美国年金及相关产品的资产为2.032万亿美元(其中包括个人退休账户所持有的资产)。虽然年金资产规模占养老资产的8%左右,但是年金保费占寿险公司净保费的50%左右。

2. 美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情况

在美国,保险资金运用有着广泛的投资渠道,多样化的资金管理模式,以追求高稳定性的投资回报为目标。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美国保险公司多以投资商角色出现,通常采用间接投资的方式。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是美国养老产业的主流投资模式,美国保险公司多以财务投资方式购买REITs,延伸至养老地产,并拓展养老服务,实现产业整合和投资回报。除了REITS投资方式外,美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方式还包括以下三种。一是通过下设的投资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发起基金,直接设立并募集不动产投资基金,通过专业化的基金管理获取佣金;二是直接进行置业投资,购买物业资产,为高收入者提供独立生活型老年社区;三是提供咨询服务,利用自身资源及经验提供不动产投资领域的相关工程和建筑咨询。

3. 美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其他方式

一是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房产反向抵押贷款”(HECM)针对62岁以上老年人,对住房贷款上限、保费以及相应的担保机制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二是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共同构成的混合模式,以商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托底。目前,美国市场上有100多家保险公司从事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其中15~20家大公司占主导地位。在雇主购买的长期护理保险中,很多是企业购买的团险计划(大约占护理产品的30%)。尽管美国是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近年来护理服务费用成本的快速上升,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呈弱势发展状态,市场规模仍十分有限。

(二)日本的经验借鉴

日本于1970年进入老龄社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为了应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日本政府着手建立和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以解决老年人的收入、医疗、护理等保障问题,并大力发展了养老产业。

1. 日本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情况

目前日本的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基本成熟,形成了公共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年金共同支持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其中,公共年金是主导,职业年金是重要补充,个人年金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拥有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人寿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占全球保费收入的20%,占亚洲保费收入的一半以上。日本人寿保险业务主要分为个人保险、个人年金保险、团体保险、团体年金保险及其他。其中,以个人年金保险和团体年金保险为代表的商业养老保险在日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日本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情况

旺盛的养老需求和积极的养老产业支持政策,使日本养老产业成为投资的热点,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态势:既有专业地产商,有垄断性大型国企,也有专门定位于高端养老地产运营管理机构,还有保险公司。日本制定了《特定设施入住者生活护理规定》,严格限制每年新增的收费养老机构数量,使新建养老机构成本大为增加,大量原先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破产,日本保险公司凭借独特的资金、客户资源等优势介入养老产业。

日本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多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即以股东出资方式成立合资公司,进而参与养老地产项目。除了股权投资方式外,日本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方式还包括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投资养老产业。

(三)几点启示

1. 政府主导,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经验表明,为了鼓励保险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应加强政府在制度安排、规划设计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职责;逐步完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等方面的政策;统筹规划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从顶层设计角度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

2. 社会参与,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市场

发达国家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实践证明,在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和规范保险等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既可以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养老服务等短缺领域,培育新的有效需求,增强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还可以形成政府财政和民间资本互相协作、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3. 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灵活多样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对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那些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群体而言,灵活多样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只是一种补充。而对于那些因诸多原因无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群体而言,灵活多样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可能是他们主要的退休收入来源,对保障他们的退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灵活多样、适合不同群体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参加个人养老保险的投资管理积极性,增加产品的丰富性,提高产品竞争力,还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4. 通过税收激励等政策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

税收激励政策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了针对个人养老金计划的税收激励政策,而且这些政策灵活多样,适合不同人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税收激励效果,吸引了更多人群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针对个人养老金计划,各国税收激励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是直接的财政补贴;二是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包括缴费阶段、投资阶段和领取阶段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同的税收优惠模式适合不同的人群,给个人更多的选择空间,使税收优惠政策非常灵活,最大限度地实现税收优惠效果。

五、推动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部门协同

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是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事务,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为推动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一方面,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应加快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加强组织领导与沟通配合,建立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细化完善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落实与效果监测,形成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合力;另一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统筹规划保险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养老产业,落实好养老服务设施的用地、水电保障等支持政策。

(二)加大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

为了促进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总体来看,一些优惠政策的落实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推动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一方面,应加强投资和财税等政策支持。研究制定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投资支持政策,特别是在影响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如用地、水电、税收及各种补贴上,出台更加详细并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提供绿色通道和优先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地方保障支持政策。支持保险机构依法依规在投资开办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院、门诊、康复中心等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在房地产交易、登记、公证等机构设立绿色通道,降低收费标准,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效率。

(三)深化保险业服务养老产业的供给和服务能力

一是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老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个人和家庭的综合养老保障需求。与此同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兴办养老社区以及养老养生、健康体检、康复管理、医疗护理、休闲康养等养老健康服务设施和机构,增加养老床位和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综合责任保险等风险保障服务。二是推动团体养老保险发展。建议将保险公司经营的团体养老保险明确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一部分,落实企业缴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团体养老保险发展,给企业特别是无法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更多选择,提高职工养老保障水平。三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与企业(职业)年金领取相衔接的商业保险业务,强化基金养老功能。

(四)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参与养老资产的投资管理

一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利用资产管理优势,申请相关资质,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在内的养老金资产的投资管理与运营,促进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加快修改完善保险机构参与企业年金等养老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给各类经营主体营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五)大力普及商业养老保险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商业养老保险意识

为了给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以商业养老保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成熟经验;加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保险行业自律,倡导公平竞争合作,为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摘自《保险理论与实践》第9期

作者简介:

[中国保险学会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姚庆海,博士,中国保险学会会长。课题组成员:冯占军,博士,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保险研究》主编;李连芬,博士,中国保险学会研究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洪苏蕾,中国保险学会博士后;祝辉,中国保险学会博士后;李佳桦,中国保险学会硕士(海归)。执笔:李连芬,冯占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